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格式(学生用)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306874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格式(学生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格式(学生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格式(学生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格式(学生用)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格式(学生用)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格式(学生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格式(学生用)(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格式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格式一、形象一、形象1、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提问方式:提问方式:诗人在诗中刻画了怎样的艺术形象?答题格式:答题格式:点明形象特点 分析形象特点 点明形像作用(这首诗塑造了一个的形象,这可以从句中看出,这句通过的描写展示出来;这个形象是的代表,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的社会现实,传达出诗人的情感)。例例 1: 点绛唇 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如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词人在词中刻画了怎样的艺术形象?答:答:词中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着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上片写身份,写人物神态,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下

2、片写性格,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在我们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着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例例 2:分析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长干曲 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答: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描写船家男女青年初次见面的情景。 (分析)刻画了一个热情大方、聪明伶俐的少女形象。 (形象特点+形象作用)2、景物形象景物形象(1)意象)意象提问方式:提问方式: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这一意象。这首诗选取的意象有什么特点?试作分析。本诗通过哪些意象抒发作者的感情?请作分析。答题格式:答题格式:点明意象概括景象特征或描绘画面或意境。

3、点明作用(情感或效果) 。本诗用的意象,渲染了的氛围(术语概括作用)地表现了诗人的感情.例例 3:下面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怀?漫成一首 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答:诗人选取了“江月” 、 “风灯” 、 “宿鹭” 、 “跳鱼”等意象, (意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江月近人,风灯夜照、沙头宿鹭、船尾跳鱼的恬静优美的画面,创设了安谧和平的意境, (意境)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情感)(2)意境意境提问方式: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格式:答题格式:

4、概括景物特点或点明表达技巧。描绘画面或意境。点明作用(情感或效果)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或意境,表现了诗人的感情。)例例 4: 舟下建溪 宋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这首诗的首句用了“月黄昏”三个字。请问,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答:答: “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例例 5:分析下面这首诗的意境。绝 句

5、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答:这首五言绝句选材精恰,色彩明丽,格调清新。(景物特点)诗人以春日迟迟统摄全篇,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所展现的明媚春光,与泥融土湿、飞燕衔泥、日丽沙暖、静睡鸳鸯所呈现的勃勃生机,和谐统一,相映成趣,构成一幅色彩鲜明,春意盎然的诗情画意图。(画面)反映了诗人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的安适心情和欢悦情怀。 (思想感情)3、事物形象、事物形象提问方式:提问方式: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这一形象。答题格式:答题格式:表层含义(物的特点)深层含义(人的精神)。例例 6: 瀑布 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

6、大海作波涛。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意象。答:涓涓细流不辞辛苦,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表层含义) 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深层含义)二、语言二、语言(一)理解关键词句(一)理解关键词句1、炼字、炼字提问方式: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题格式:答题格式:解释该字含义。描述景象或指出表达技巧。点明作用(意境或情感或效果) 。(X一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例

7、例 7: 南浦别 唐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 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2、炼词、炼词提问方式: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答题格式:答题格式:点明词的含义。点明作用(结构和主旨作用)。的寓意是,而诗歌的主旨正是,之情是从引起的。可见是全诗的关键。例例 8: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

8、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 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3、炼句、炼句提问方式:(提问方式:(1)简析“”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怎样的心情。(2)分析某句诗的句式特点?答题格式:(答题格式:(1)分析含义指出手法点明作用(2)点明句式特点。再现画面或描述意境。点明作用。例例 9: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简析“抱膝灯前影伴

9、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怎样的心情。答:答:“抱膝”生动的勾画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 “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呆坐的“影”陪伴抱膝呆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孤寂心情。例例 10:这首元曲一、二两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双调水仙子西湖废圃 张可久夕阳芳草废歌台,老树寒鸦静御街,神仙环珮今何在?荒基生暮霭,叹英雄白骨苍苔。花已飘零去,山曾富贵来,俯仰伤怀。答:这两句各连用三个名词,分别点出三种景、物:夕阳、芳草、歌台、老树、寒鸦、御街。 (句式特点)特定的名词街接在一起,构成了特定的意象,再分别用一“废”字、 “静”字,就构

10、成了一幅萧疏寂寥的画面, (画面)为全曲奠定了感伤的基调。 (作用)(二)语言风格(二)语言风格提问方式: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答题格式:答题格式:点明语言特色。分析这种特色。点明作用(情感或效果) 。本诗在语言上(写出特色或风格),通过对的描写,写出了(主要内容),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例例 11: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答: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慷慨悲凉;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征人的戍边生活

11、。“马策”即马鞭。“刀环”,刀柄上的铜环。马策,刀环虽小而微,足以引起对征戍之事的一系列联想;我们不仅看到征戍之地的寒苦与荒凉,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苦辛,征人的怨情也跃然纸上。例例 12:分析下面这首诗的语言特色。春 怨 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答: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四句诗用词不作任何修饰。 (语言特色)如“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分析)整首诗用语平淡质朴,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内容情感)三、表达技巧三、表达技巧(一)修辞手法(一)修辞手法提问方式提问方式:分析某联的修辞效果

12、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题格式答题格式:指出修辞方法。具体分析。点明作用(情感或效果) 。本诗(或第 X 句或第 X 联)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该修辞的作用术语)地写出了(诗句解说),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例例 13: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此诗作于天宝年间,作者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分析尾联的修辞效果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答:运用比喻修辞格,“日”喻帝王,“浮云”喻小人,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皇帝被奸邪蒙蔽而自己报国无门的伤痛,抒发了忧国伤时的

13、情怀。(二)表达方式(二)表达方式1、情景关系、情景关系提问方式提问方式: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请从“情” “景”的角度对这首诗作赏析。某诗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题格式答题格式: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情景关系怎样?例例 14:联系全诗,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给画线诗句写一段鉴赏文字。秦中感秋寄远上人(孟浩然)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答:作者通过“凉风” 、 “蝉”鸣,营造了一种悲凉萧瑟的氛围(景)表达了诗人欲隐无处,欲仁非愿,进退两难,壮志日衰的苦闷之情。 (情)寓情于景,情景相生, (情景关

14、系)具有打动人心的魅力。 (表达效果)例例 15: 春行即兴 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古人曾说:“做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答:答:这首诗写了“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和“鸟空啼”之景写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些伤春、凄凉之情。2、动静关系、动静关系提问方式提问方式:分析此诗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表达效果?请从“动” “静”角度赏析这首诗。答题格式答题格式:写了什么动景和静景,动静关系怎样?抒了什么情

15、或有什么效果?例例 16:请从动静角度赏析下面这首诗。冬柳(陆龟蒙)柳汀斜对野人窗,零落衰条傍晚江。正是霜风飘断处,寒鸥惊起一双双。答:诗的前两句,写冬柳的环境和形态,是静景;诗的后两句,写枯枝断落,寒鸥惊飞,是动景。(动景和静景)动静结合(动静关系) 。描绘了冬日早晨野外寒冷衰落的景象,构成了一幅寒冽、冷清的江景图。 (表达效果)3、综合、综合提问方式:提问方式: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美景。答题格式:答题格式:怎样写+写什么+为何写(情感或意境)。本诗在描写上成功地运用了描写,写出了(诗句解说),烘托了诗人的感情。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描写使景物(答作用,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出诗人的感情。(3)这首诗运用了的抒情方式,全诗主要写了(内容),抒发了的感情,这种方式使诗人情感的抒发显得(用术语)例例 17: 漫成一绝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美景。 答:答: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蜷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光笼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