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高分技巧之引用篇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306634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作文高分技巧之引用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作文高分技巧之引用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作文高分技巧之引用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作文高分技巧之引用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作文高分技巧之引用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作文高分技巧之引用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高分技巧之引用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人常说, “腹有诗书气自华。 ”古典诗文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这无疑是高考作文“出彩”、 “创新”的一条有效便捷的途径。那么,怎样借用古诗文来为你的高考作文增辉添色呢? 一、妙引古诗文名句出彩 这是高考作文中最常见的方式,可引用分为局部引用和全篇引用。 (一)局部引用。就是在文章的局部位置引用古典诗文名句,如文章的标题、题记、首段和末尾等。这些地方所处的位置比较突出、醒目,容易引发读者的关注,给他们留下较好的印象。 在文章标题处引用古诗文名句,能让题目显得典雅蕴藉,富有文学情趣,起到耀人眼目、催人卒读之功。

2、如 03 年福建考生的月是故乡明 ,引用杜甫名句作为标题,不仅紧扣“感情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一作文话题,而且表达得更有韵味;04 年福建考生的一蓑风雨任平生 ,引用苏轼定风波语句,作为题目,既紧扣所选的历史人物,贴切凝练,又昭示文章题旨,写出了苏轼的豁达与超脱,可谓“一石双鸟”。 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更能让阅卷者立刻“窥”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给他们留下较佳的第一印象。如 2004 年陕西考生的寻找快乐,精彩人生的开头: “漫步于秋日落叶徐徐的小径上,不禁吟了一句: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愁绪滚滚来。 慨叹落叶的悲哀与不幸。其实,落叶的生命

3、或许就是这样,只求得春日繁茂,秋日落英缤纷。换个思维方式,龚自珍曾说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嘛!我们应该欣喜,享受落英缤纷的秋景。 ” 这个开头由情景入手,化用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自然引出对落叶的联想,然后再引用龚自珍的名句,恰当地诠释了“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这一哲理话题的内涵。这样处理,使文章在开头便显得意蕴深刻,诗意灵动,从而避免了“开门见巧 巧 巧 巧 巧 巧 巧 巧 巧 巧技 技 技 技 技 技 技 技 技 技高 高 高 高 高 高 高 高 高 高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高 高 高 高 高 高 高 高 高 高考 考 考 考 考 考 考

4、考 考 考作 作 作 作 作 作 作 作 作 作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山”式说理可能会有的干巴枯燥。 在文章收尾处引用古典诗文,则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令读者掩卷沉思,回味无穷。如 04 年福建考生照海倚天的结尾: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流年似水,时光如电地过去,也许,只有历史才能让“无字碑头镌字满”,也许也只有历史,才能最好地诠释曾国藩在天京城破黄袍欲加身之时写尽生平心境的一句话: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三处引用贴切自然不显斧凿,使文章文采飞扬,情理交辉,意

5、蕴深远,辨证而深刻地评价了曾国藩这一历史人物,实在是一记漂亮有力的“豹尾”。 (二)全篇引用。既指整段之内大量引用,又指全文各段大量引用。由于古典诗文具有的深厚的文化积淀,大量、多处的引用,将能大大提升文章的文化品质和审美趣味,充实文章的底蕴。整段引用的如: “寂寞是什么?曾几何时,有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许,寂寞便是皓月当空,好风如水,万籁俱寂时形影相吊的那种感觉吧!曾几何时,有李后主感慨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也许,寂寞正是深宫大院,国愁家愁人也愁的情丝纠缠吧!曾几何时,有陈子昂感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也许,寂寞就是芳草依旧,天涯依

6、旧,物是人非的空虚心境吧!于是,我问月亮,广寒宫的嫦娥告诉我,寂寞是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辰的碧海青天夜夜心。寂寞到底是什么?我无法回答。 ” 2000 年高考优秀作文寂寞的意韵 一段之内五处引用诗词名句,以此作为文章情感和义理的载体,让“寂寞”具有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既为文章增添了亮丽的色彩,也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使文章底蕴厚实,充满典雅蕴藉的诗意和丰富的人文气息。 而全篇引用的,2003 四川省高考优秀作文只缘身在此山中则可称得上是典范之作了。该文以苏轼名句作为标题,非常恰切地暗扣作文话题“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紧接着引用崔护的诗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

7、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自然引出对“情感与认知”关系的认识,确立文章主旨;然后紧承首段,引用了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杜牧的赤壁 ,从几个角度来进一步阐述主旨,形象生动而不乏理性;末尾再以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收结全文。综观全文,恰到好处的引用、嵌入古典诗词,使哲理思考和情感抒发传达得深刻而有底蕴,让文章拥有了较高的文化品位。 只缘身在此山中“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诗人把毫无思想感情的桃花看作“笑春风”而发出感慨,恐怕缘于“人面桃花相映红”。诗人对于桃花的认识,也出于爱屋及乌而有所专属。

8、由此观之,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是不乏感情因素的。人类的感情丰富,或憎或爱,或欣喜或悲伤,有丝丝的愉悦,也有淡淡的忧伤。于是 ,伴随感情而获得的认识总会绚丽多彩,但这正是人类所需要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卷帘人与李清照的认识为何悬殊,我想,应该归结为两人的经历、身份以及感情的把握不同。也正是由于这样的悬殊,才得以造就伟大的词人。人类需要认知,认知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但人类也是感情动物,认知的过程也包含感情的表达。源于人心灵的精神血脉需要充满感情的认知!记叙时,有人说:“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但他不局限于对于事实的描述。“安

9、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由此折射出作者的智慧与宽大的胸怀,这无疑是对事物更深层次的认知。取得这样的认知,需要感情,阅读这样的认知,又何尝不需要呢?议论时,认知更加丰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是何等的赞叹。“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又是何等的冷静与思辩。而当东坡先生再游于赤壁之时“盖将自其变者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又把思想提上了哲学的境界。由此观,感情是认知的血脉,使它生机盎然,使它娓娓动听,而感情也离不开认知,它要在一次次的认知中表达。

10、感谢情感,是它丰富了认知的内涵,是它浇灌了认知的清泉,为了认知,就算“不识庐山真面目”,又有何妨?点评:点评:本文旁征博引,信手拈来,表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在短时间内能将感情和认知的关系进行形象生动而不乏理性的分析,实属不易,若能在“亲疏”上再下功夫,文章定能更上一层楼。二、巧套古诗文结构出彩 古人写诗做文都很讲究章法,每一首(篇)诗文都有其完整的行文结构与写作脉络,再加上古诗文本身言简意丰、音韵和谐,套用古诗文来铺设文章的行文结构,不仅能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清晰,而且更能给人以典雅优美的感觉,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打动读者。这一点,2004 年湖南高考优秀作文琵琶行之父母有

11、情做出了很好的示范。白居易的琵琶行以琵琶女的演奏贯穿全篇,将乐曲的情调与演奏者、听者的情绪融为一体,又以琵琶女自叙身世和诗人倾诉郁闷相映衬,其行文结构与情感抒发融合无间,曲尽长篇歌行体诗歌之妙。 琵琶行之父母有情这篇作文妙就妙在直接套用白诗的结构形式,将琵琶行一诗中有关音乐描写的诗句,直接抽取出来、编织出全文的行文结构:“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间关莺语花底滑”,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座中泣下谁最多,掌上明珠双眸湿(原诗为

12、江州司马青衫湿) ”。这些诗句在琵琶行中本身就是串连诗歌内容、编织抒情脉络的关键诗句,被引用为文章行文转换的语言标志,不仅巧妙地串起从小到大父母对“我”的关爱与教育的一些生活细节,而且使文章的行文结构放得开又收得拢,读来自有别样的韵味。三、模仿古诗文语言出彩 语言是文章的第-关口,高考作文的语言除了要能够根据文章需要尽可能得体准确之外,还应该尽量地体现出个性的色彩。如果你的文言功底比较扎实的话,不妨模仿古典诗文的语言,用文言的笔法来表达现代的感悟,这无疑也是高考作文“出彩”的一记妙招,历年高考作文中都有这方面的成功例子,如 2001 年南京考生蒋昕捷的赤兔之死 ,2002 年江苏考生的谏屈原书

13、 ,2003 年四川考生的愚者传和北京考生的转折等。值得一提的还有 2002 年江苏考生写的五言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其语言脱胎于古乐府名篇孔雀东南飞 ,以一位才华横溢有志投身西部大开发的青年作为叙事的中心人物,写得像模像样。请看其开头: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五岁进小学,九岁入省中,十五游南大,二十研究生。此生条件好,工作不愁找。东家婆也夸,西家婶也赞。姐弟笑盈盈,父母乐呵呵!好事人相承,传遍南京城。 ” 这些高考优秀作文在古典诗文语言的借鉴上,显示出了作者个性的写作才华和较为深厚的古文修养,以及较好的驾驶语言的功力。当然,文言文毕竟是旧时代的产物,这种语言表达方式本身是不值得提倡和鼓励

14、,本节内容只是为考生提供一种参考。要知道,这些优秀作文的成功靠得是“故事新奇”、 “立意高远”、 “语言老到”、 “内容充实”,这些才是它们获得成功的关键,而非仅仅是浅易的文言。 四、改写古诗文内容出彩 好的古典诗文都是富于启示性的,言简而意丰,能够通过鲜明的形象和富有张力的表达唤起读者无尽的联想和想象。通过对古诗文的改写,来传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也能让自己的高考作文呈现出迷人的色彩,平添些许的诗意。当然,改写不是对古诗文的纯机械翻译,而是对古诗文的一种再创作、再提高和个性化鉴赏。例如屈原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可以联系自己对屈原的理解来改写,表达出自己的个性化感悟。下面是笔者在作文课上为学生所作的示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