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供应链管理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306566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供应链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国供应链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国供应链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国供应链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国供应链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供应链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供应链管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供应链管理(我国供应链管理(SCM)的现状及)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发展趋势0904010214张洋张洋一、一、供应链管理的定义与内容供应链管理的定义与内容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简称 SCM):就是指在满足一定的 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而把供应商、制 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来进行的产品制造、转运、 分销及销售的管理方法。供应链管理包括计划、采购、制造、配送、退货五大 基本内容。 计划:这是 SCM 的策略性部分。你需要有一个策略来管理所有的资源,以 满足客户对你的产品的需求。好的计划是建立一系列的方法

2、监控供应链,使它 能够有效、低成本地为顾客递送高质量和高价值的产品或服务。 采购:选择能为你的产品和服务提供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和供应商建立 一套定价、配送和付款流程并创造方法监控和改善管理,并把对供应商提供的 货品和服务的管理流程结合起来,包括提货、核实货单、转送货物到你的制造 部门并批准对供应商的付款等。 制造:安排生产、测试、打包和准备送货所需的活动,是供应链中测量内 容最多的部分,包括质量水平、产品产量和工人的生产效率等的测量。 配送:很多“圈内人”称之为“物流” ,是调整用户的定单收据、建立仓库 网络、派递送人员提货并送货到顾客手中、建立货品计价系统、接收付款。 退货:这是供应链中的

3、问题处理部分。建立网络接收客户退回的次品和多 余产品,并在客户应用产品出问题时提供支持。 现代商业环境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不仅仅是销售产品,还要为客户 和消费者提供满意的服务,从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让其产生幸福感。科特勒 表示:“顾客就是上帝,没有他们,企业就不能生存。一切计划都必须围绕挽 留顾客、满足顾客进行。 ”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赢得客户,必然要求供应链企 业能快速、敏捷、灵活和协作地响应客户的需求。面对多变的供应链环境,构 建幸福供应链成为现代企业的发展趋势。二、中国加入二、中国加入 WTOWTO 后供应链管理面临的形势和机遇后供应链管理面临的形势和机遇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经营理

4、念,其核心是在满足顾客需求的前提下, 追求从原料采购、产品制造、分销直至产品送达顾客手中各个环节综合成本的 最小化,以实现服务的最优和竞争力的最大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跨 国公司来说,其供应链布局已经逐渐演变成为全球性的供应链体系。中国加入 WTO,为中国企业参与全球供应链体系提供了良机,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从积极的方面看,加入 WTO 势必对国内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供应 链管理产生正面的影响。 首先,随着中国加入 WTO 和中国生产的产品全球竞争力的不断增强,越 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始在中国增加采购并构筑现代供应链体系,这有利于将中 国的生产企業纳入其全球供应链体系,带动国

5、内产品出口,同时也使中国进口 的原材料和商品成本更低;其次,国内企业可以学习到世界一流的供应链管理 思想,有助于博采众长建设自己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再次,对跨国公司来说, 为了使自己的供应链管理服务更有效益,也会要求中国企业为其供应链管理服 务,并传播其供应链管理的先进理念。例如 P&G 在中国建立的分销渠道以及沃 尔玛在中国的产品供应商,都被要求按照 P&G 或者沃尔玛的模式进行相应的服 务,这对中国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另外,已进人中国的外资供应链服务商从商业利益出发,也会为中国企业提供优质服务,而中国的供 应链服务商则可以在为更多内外资企业的服务中成长壮大起来。随着国内竞争

6、的加剧以及加入 WTO 后与国际接轨,将会大大加快国内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 的进程,并最终促成国内企业在经济全球化中竞争力的提高。 中国加入 WTO 后,随着国内服务业的不断开放,外资企业强大的供应 链也在同中国企业弱小的供应链竞争。从而给中国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压力, 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一方面,大多数中国企业自身的供销体系还相当落后, 少数企业现代理念的供应链管理尚处在起步阶段,由于受到传统的经营理念、 经营模式及整体经济环境的限制,中国企业开展供应链管理将会遇到很多的障 碍。加入 WTO 之后,中国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变得十分急迫,因为各国企业进 入中国市场的体制性障碍已彻底拆除,而且在技术

7、差距日益缩小的情形下,中 外企业间供应链的竞争已关系到国家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外资大企业的供应 链网络是全球性的,中国只是其中的一段,且跨国公司都具有先进的管理模式、 巨大的企业规模,可以通过先进的全球化供应链系统有效地组织生产、流通和 服务,而中国的供应链管理在上述方面存在明显差距,基本上是内需型的,尚 未寻求在全球范围组织供应链管理,高效整合各国的生产资源和流通服务,并 在此前提下与外资企业开展同一层次上的竞争。所以,中国加入 WTO 以后, 企业在推进供应链管理中实际上面临两大挑战,一是自身如何加快供应链管理 步伐;二是如何以全球化的理念主动加入到全球供应链体系当中去。 三、中国企业供应

8、链管理的发展趋势三、中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 中国改革开放 20 多年来,在经济持续增长和市场机制逐步完善的过程中, 跨国公司的制造业也以惊人的速度和规模向中国转移。有关统计数字表明:中 国已成为电子消费品、计算机硬件和电讯方面的世界生产中心,是世界上最大 的数码转换器市场、亚洲第二大个人微机市场,中国已成为继美、日之后的世 界第三大信息产品生产地。美国财富周刊的一项调查预计,有 92%以上的 跨国公司将在中国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中国目前已经超过美 国成为世界跨国公司投资的首选地。 目前,欧、美、日等西方国家的跨国大企业,正在中国积极寻求投资合 作的机会,并呈现出三个新的特点

9、: 一是加大在华采购力度,建立零部件生产与采购网,进而将中国企业纳入全 球供应链体系。例如通用电气、惠普、奥林巴斯、摩托罗拉、戴尔、IBM、柯 达、沃尔玛等跨国公司已纷纷宣布在中国设立采购中心。二是投资转向了技术 密集型的制造产业,与全球供应链体系的联系更加紧密。全球 IT 制造业正在大 规模向中国进军。如今全球 500 强中已有 400 多家在中国投资了 2000 多个项目, 世界上最主要的电脑、电子产品、电信设备、医药、石油化工和发电设备的制 造厂家,已将它们的生产网络扩大到中国。三是世界大型物流企业纷纷进入国 内物流市场,建立物流网络。如全球最大的跨国第三方物流商马士基公司在中 国已全面

10、开展物流业务。联邦快递(FedEx)从 2000 年末开始,在中国的航班增 加了两倍,飞行的城市从 144 个增加到 190 个,并希望到 2005 年飞行网络覆盖 中国 290 个城市。德国敦豪速递(DHL)等快递公司与中国最大的货运代理公司 中外运建立了多年的合资合作关系。其他国际知名的物流企业,如美国总统轮 船有限公司(APL)、日本的佐川急便、日通、德国的西门子等也正在中国各地建 立办事处或洽谈合资,建立自己的物流网络。 跨国公司在华采购力度的加大,外资生产制造对华转移的加快,国外物流企业纷纷抢滩中国市场,说明中国正以全球生产加工基地的身份被纳入到全球 供应链体系中来。这种趋势意味着两

11、点:首先,进入全球供应链体系将会使中 国作为全球生产加工基地的地位得到提升;其次,实行供应链管理已成为所有 中国生产和流通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1连锁零售业将是推动国内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力量。从世界供应链发展趋 势来看,愈接近消费者的企业,愈容易获得对供应链的控制权,尤其是在买方 市场成为常态以后,零售商作为供应链体系最接近消费者的一端,直接面向顾 客,是以顾客为中心的供应链经营理念的直接推动者。随着中国进入 WTO,对 外资进入国内零售商业的政策逐渐放松,国外零售业巨头越来越多地涌入中国 零售市场,国内流通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一是零售连锁经营持续高速扩张, 在零售业和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

12、突出。2003 年连锁百强总计实现销售额 2465 亿元,比上年的 1620 亿元增长 52%;门店总数达到 16986 个,比上年的 13117 个增长 29%;营业总面积达 1334 万平方米,比上年的 836 万平方米增长 59%;员工人数 5197 万人,比上年的 4164 万人增长了 24%。二是收购兼 并已经成为连锁企业规模扩张的重要方式。为尽快具备与外资企业竞争的规模 优势,中国连锁零售龙头企业尤其是连锁类上市公司,纷纷实施资本运作,进 行跨地区兼并重组,逐步由原来的区域性公司转变为全国性公司。三是外资商 业在连锁经营中的地位日益增强。美国沃尔玛、法国家乐福、德国麦德龙、日 本

13、7-11 便利店等国际零售连锁企业巨头,均加速扩张在中国的连锁店业务。 国内连锁零售业的迅猛发展和兼并壮大,使得供应链中靠近消费者的一端 越来越强劲。为了取得连锁经营更好的规模效益,几乎所有大型连锁公司都在 力图优化自己的供应链管理。在市场的竞争过程中,外资零售企业凭借其管理 经验和资金优势,以及熟谙的供应链管理技巧,已经在竞争中显现出了优势。 国内零售商目前供应链管理的水平,尽管与外资跨国公司相比仍有明显差距, 但已经开始重视与供应商的互利合作关系这一供应链管理中的战略性问题。可 以预言,随着国内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为主要内容的流通现代化 的兴起、壮大和不断成熟,国内大型连锁零售企

14、业在整个供应链体系中,将扮 演重要推动者的角色。 2.品牌生产企业将成为另一支重要推动力量。近些年来,一些强势生产企 业以自己为主导构造供应链体系的势头日趋明显,并且取得了龙头地位。也有 一些大型工业企业与商业企业建立了联盟关系,打造以消费品生产企业为主导 的供应链管理,延伸自己的竞争优势。一些在行业中领先的生产企业,甚至把 发展现代物流作为企业的核心业务和核心竞争力之一,如海尔、联想、双汇等 著名品牌企业已发展了大批连锁专卖店,并相应地发展自身的配送能力。消费 品生产企业从供应链的上端开始打造供应链,典型的例子如宝洁公司分销体系 的建立。在电器行业,生产厂家和零售终端结盟打造供应链也成为一种

15、趋势。 2002 年,长虹公司同家电零售巨头苏宁电器连锁公司签订阶段性彩电购销合同, 合同涉及总金额达 15 亿元。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表示,苏宁实施供应链管 理就是要为客户包括供应商创造价值,发展战略同盟关系,今后要联通工商企 业的数据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利益均沾、协同运作。长虹公司执行总裁王凤 朝在关于整合中国家电供应链的主题发言中说,世界经济正在迅速转型,一个 走向世界参与全球竞争的企业,必须实行全球化供应链管理,进行根本的流程 重组。只有通过快速顾客反应和供应链一体化,进行供应链整合,才能成为 21 世纪成功的全球竞争者。国内生产企业主导型的供应链管理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点:这些企业都是品

16、牌企 业,其产品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可以预言,随着中国品牌企业的逐步增多 和规模的扩大,由消费品生产企业为主导建立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将在日益扩 大的范围内演变成一种趋势,并成为中国发展供应链管理的又一重要推动力量。3第三方物流将成为中国企业开展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支撑。第三方物流 (ThirdPartyLogistics,以下简称 3PL)的充分发展,是支持一国供应链管理走向成 熟的重要条件。中国的 3PL 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现在仍处于起步阶段。目 前国内的 3PL 企业主要有四个来源。一是来自于大型国有仓储运输企业。如中 远国际货运公司、中外运、中国储运总公司、武汉物资储运总公司,以及原属 商业部系统的大中型商业储运公司和转运站等。二是来源于新创办的国有(或控 股)新型物流企业。如十年前成立的中海物流公司,是从传统仓储业务开始起步, 逐步发展成为现代化 3PL 企业的,目前已能为 IBM、美能达等多家著名跨国公 司成功地提供国际性 3PL 服务,并创造出一套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四 流合一,以及多对一、多对多的现代物流供应链运作模式。第三个来源是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