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语文期末试题分析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5306239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淀语文期末试题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海淀语文期末试题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海淀语文期末试题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海淀语文期末试题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海淀语文期末试题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淀语文期末试题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淀语文期末试题分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讲评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讲评一、试题命制的指导思想:一、试题命制的指导思想:功能定位:功能定位:检测、导向、激励、评估检测检测:初三“积累”阶段的教学基本情况。 期中考试后,教师学生整体上已经适应了初三的学习,即能够适应初三教 学的立体推进、以旧促新、阅读新授课与双基复习同步推进的特点。 期末考试与期中考试相比,字词的考查范围不变;说明文、议论文阅读的 考查基本知识能力点不变,但是基本题型有一定的变化;小说阅读的考查主要 体现阶段文体教学的特征,能力考查出现层级要求,检测阶段文体阅读教学达 成“积累”的现状。 作文不设审题障碍,但是对于材料体现主题有较高要求,主

2、要考查区级研 究课的教研精神的落实情况。 因此,期末试题主要考查双基巩固与提高、活用文体知识促进阅读、为体 现中心写作等能力。导向导向:初三“积累”阶段内在教学内在教学规律的把握情况。 初三“积累”阶段是形式上的积累,内在的提升。内在的教学规律主要体 现为不同板块的教学教学内容所蕴含的学科思想、课标与中考精神、基本题型 作答所需的科学思维方法等。尤其是对于文体阅读教学内在规律的把握要做到 个性规律与共性规律的共融。激励:激励:考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文言文阅读试题求稳,让能够依据学科 规律、学段特点实施教学的行为主体获得成就感。评估评估:总体评估初三学段的教学现状,为总复习前的提高、固化专项语

3、文 知识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假期作业的安排与总复习前的分层指导行为,应该建立在期末考试所获得 科学依据的基础上制定计划、选择恰当的落实方法。 重在一个“缺”字上下功夫;多项“缺”中要选择提分空间大、提分难度 小的内容分步贯彻落实。因此,与期中考试相比,试卷考查内容的范围、考查的核心能力要求、结 构形式、试卷容量(文字量、题量)基本不变,但加大了试题的难度。主要体 现为考查知识能力更精确,分析综合与表达的能力要求提高,试卷主观题型基 本上与期中考试题型相异,体现出“积累”阶段的考查特点。二、对于试卷命题意图的讲析二、对于试卷命题意图的讲析(一)对试卷内容结构的讲析(一)对试卷内容结构的讲析根据考

4、查内容,试卷分为五部分:语文积累、综合性学习、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写作。表一:表一:试试卷内容卷内容结结构构语文积累题 目选择题填空题综合性学习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分 值10 分7 分7 分9 分27 分60 分以中考精神为指导,试卷各部分的赋分比例与 10 年中考一致,并突出初三“积累”阶段教学的考查特点:试卷结构为五部分,语文积累与综合性学习的考查体现基础性特点,总体偏易;阅读理解的考查基本上为中等难度,少部分分析、整合文意、解说为难点;写作部分主要考查中心统领下的材料拓展能力。表二:表二:语语文学科文学科试题类试题类型板型板块块分分值值分布(不含作文)分布(不含作文)组块题号分

5、值 基础性试 题1、2、3、4、6、7、9、10、11、13、15、17、2031发展性试 题5、8、12、14、16、18、19、21、2229在发展性试题中,5、8、18 小题本质上是在考查同一能力:句间关系的把握能力,为中等难度试题;12 小题主要是考查文言文基本文意的理解能力,为中等难度试题;14、16 小题主要考查阅读理解的分析能力、文意整合能力,融入了文体阅读与一般文章阅读的规律,思维容量大,有较高难度;19、21 小题主要是考查形成解释能力,涉及了文意理解能力、信息提取能力、阐释与被阐释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难度大。(二)对试卷能力结构的讲析(二)对试卷能力结构的讲析试卷主要是从语

6、文积累、综合性学习、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写作几方面来考查学生语文水平。试卷所考查语文能力结构如下表:表三:表三:语语文学科各能力板文学科各能力板块块分分值值分布分布能力识记理解运用提取、概括信 息 题号1、4、6、72、9、10、12、14、1 73、5、8 (3)8(1) (2) 、 11 22 分值1114510表四:表四:语语文学科各能力板文学科各能力板块块分分值值分布分布能力整体感知形成解释整合文意 题号13、18、2015、19、2116 分值884试卷在考查上力图做到:依标据本,注重双基,突出核心能力,体现初三向中考靠拢而又兼顾阶段教学的特点。(三)试卷五大板块的具体讲析(三)

7、试卷五大板块的具体讲析1语文积累与运用部分的讲析语文积累与运用部分的讲析表三:第一大表三:第一大题题( (选择题选择题)考)考查查内容内容小题号考查的主要内容分值1读准字音22把握字义23词语使用24文常积累25语句的连贯(句间关系把握)2从测试内容看,本大题考查功能定位于重基础、重落实,重积累、重运用,多为学生应知应会的内容。考查范围来自10中考说明与初三考试规划 ,范围大,难度低,主要考查的是平时教学的“立体推进”情况。句子连贯的考查立足于使用的最底层级,突出了句间关系的考查,体现出课标关于语法知识教学的思想。表四、第二大表四、第二大题题(填空)考(填空)考查查内容内容小题号考查的主要内容

8、分值6-1-2-3古诗文识记性默写36-45古诗文理解性默写27名著阅读2第二大题考查学生的古诗文及名著阅读的积累状况,试题总体偏易。古诗文默写采用了识记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考查方式。考查范围来自初三考试规划 。对名著阅读的考查,侧重人物以及故事情节、作者情感的考查,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明确中考名著考查的方向:学生是否真的读了名著,读得怎么样。2综合性学习部分的讲析综合性学习部分的讲析主要考查对语段信息的把握、活动主题意识,综合性学习部分采用了两种常见的信息整合题型、一种常见的运用设计题型,突出考查最基本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表五:第三大表五:第三大题题 综综合性学合性学习习小题号考查的主要内

9、容分值8 (1)综合性学习(信息提取概括)38(2)综合性学习(信息概括)38(3)综合性学习(理解运用)1语段信息的提取,信息明确,能力要求为同类试题的基础层级。综合性学习试题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活动主题,进行简单的语言运用。3文言文阅读部分的讲析。文言文阅读部分的讲析。文言文阅读材料节选自课内阅读篇目出师表 ,重在考查文言知识的积累、文意的基本理解,着重从局部内容与选文整合理解两个角度进行考查。表六:第四大表六:第四大题题 文言文文言文阅读阅读考考查查内容内容题号考查的主要内容分值9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210理解文言句意211根据话题提取信息212理解文章内容3文言文的字句考查,突出重点(文言实

10、词、课下注释明确的) ,考查的是平时积累文言词语、梳理文意的基本功夫;文言文主要内容的考查,首先是对文章重点内容的考查,突出对于文章内容的全面理解。4现代文阅读部分的讲析现代文阅读部分的讲析现代文阅读材料三篇。记叙文为小说,说明文与议论文阅读难度都小于教材选文,说明文阅读难度也略小于中考用文。表七:第五大表七:第五大题题 现现代文代文阅读阅读部分主要考部分主要考查查内容及分内容及分值值题 号考查的主要内容分值13、18、20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814分析小说语段的作用315分析人物形象216由情节入手、分析人物、把握小说主题417理解说明文中叙述语段的作用219运用文中知识解说链接材料321建

11、立论据与分论点之间的联系322概括文意与简单转换2现代文阅读试题的命制,三大现代文阅读军突出了文体阅读的考查,分别考查了小说、说明文、议论文阅读,紧抓重点知识能力点设题,没有出现偏题、怪题,采用了中考常见的重点题型,力图考查出现阶段真实的文体阅读教学水平。5写作部分的分析写作部分的分析作文题目半命题作文,有提示语,文体不限,写一篇作文。这个作文题的设计,使学生拥有丰富的写作内容,但是在审题立意环节,必须明确“别样”或“独特”的立意要求,能够在行文过程中抓住能够体现“别样”或“独特”的主题内涵,拓展用材的方向。三、典型试题分析:三、典型试题分析:5下面语段横线处所填写的语句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12、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它精炼、优雅、丰盈。 谁又能 说这些纸上伤感或愉悦的行旅,不是真实人生的延续和扩展呢? 的确,在汉语的世界里,我们总能寻找到情感的栖息地:一处山水,一 段笛声便能牵动无尽的感叹;一朵飞花,一片雨丝就会勾起无穷的思 绪。 那么,本已远去的那些伤感岁月,本已消逝的那些明媚春景,就可能随 时复活,随时在语言里和你重逢。 因为有这样一笔绚丽的遗产,我们的人生就不会显得贫乏,每一种心情 也不用担心找不到归宿。 如果你的记忆里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有“流连戏蝶 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A B. C. D. 答案:答案:C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连贯。实际上

13、考查对于句间关系的把握情况。本题句 间的前后连贯,主要是前后句的关键词句的前后连接。8(1)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材料,请你根据这两则材料来说明“中国茶文化”的 特点。 (3分) 材料一材料一 两晋、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茶诗。到了唐代,世界第一部茶 文化专著茶经问世,标志着中国茶文化的基本形成。 茶文化与文学艺术联系紧密。刘禹锡的尝茶 、苏轼的咏茶 、文徵明 的陆羽烹茶图以及唐寅的烹茶画卷 ,都是这二者结合的经典之作。 茶文化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城市茶馆兴起于清末,后逐渐 发展成为适合社会各阶层的活动场所,它把茶与曲艺、戏剧、诗会和灯谜等民 间文化活动融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特

14、殊的“茶馆文化” 。 “客来敬茶”也是中国 普通人家秉承的礼仪美德。 材料二材料二 古老的中国茶文化在对外交流中逐渐传到各国,同当地的历史、文化、经 济相结合,对很多国家茶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五代末至明初, 中国茶文化迎来了第二个高峰,点茶茶道开始流行,茶文学和茶具文化日益繁 荣。受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影响,韩国的茶礼也于这一时期兴起,并逐步普及于 王室、官员、僧道乃至百姓中间。答案:答案: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 (3 分)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信息的提取与概括能力。材料一,在首段中提取关键词语, 得出“是世界上最早形成的”结论;在其后两段中,能够提取中

15、心句,然后抽 象出最概括的特点内涵丰富;材料二,提取中心句,简单概括即可。具体答题思路:具体答题思路: “内涵丰富”一点若展开为“茶文化与文学艺术、人们日常生活联系紧密; 融合了曲艺、戏剧、诗会、灯谜等艺术形式。 ”给满分。“具有世界影响力”表述为:“中国茶文化在对外交流中传到各国,对很 多国家茶文化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给满分。学生答案示例:学生答案示例: 3 3 分分:茶文化的历史很久远。茶文化与文学艺术、人们日常生活、曲艺、戏剧、 诗会灯谜联系紧密。中国古老的茶文化在对外交流中对很多国家茶文化的形成 起到了重要作用。 2.52.5 分分:茶文化有悠久的历史;茶文化与文学艺术联系紧密;(

16、此处缺“与人 们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融合了曲艺、戏剧、诗会、灯谜等艺术形式。 ”扣 0.5) ; 中国古老的茶文化在对外交流中对很多国家茶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2 2 分分:茶文化与文学艺术联系紧密;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也非常紧密。在对 外交流中对很多国家茶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少“历史悠久”扣一分)1.51.5 分分:多为少答“历史悠久”且“内涵丰富”答不全者。 1 1 分分:只答出(答全)一点者。 0.50.5 分分:仅答出“茶文化与文学艺术联系紧密;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也非常 紧密 ”两小句中的一句。 教学建议:教学建议:要引导学生踏踏实实地抓语言,辨析句间关系,把握语段的中心意思,还 要能够根据话题整合语段信息。(2)你所在的小组打算就人们喜欢茶的原因进行一次调查,以下是对几位不同 年龄、不同身份的人的采访记录。请你根据记录概括出茶为大家所欢迎的三个 原因。 (3 分) 茶楼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