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活动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302117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技活动与素质教育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科技活动与素质教育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科技活动与素质教育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科技活动与素质教育的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科技活动与素质教育的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技活动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活动与素质教育的关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科技活动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贵州省黎平县第二中学贵州省黎平县第二中学 吴良英吴良英内容摘要:内容摘要:素质教育就是遵循教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进行培养。开展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各种能力,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教育,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必要补充。而课外科技活动是生物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特点是不受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约束,不受传统教学程序的约束,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它以学生为主体,自己动手,自己设计,教师只处于指导和辅助的地位。开展生物科技活动对巩固加深理解课堂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加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2、等方面均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互帮互助的团结协作精神,锻炼了学生勤奋刻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在科技活动中,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发展个性特长,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关键词:素质教育 科技活动 科学文化 生物课按教学大纲要求,让学生掌握生物学的有关知识,这是生物学最基本的教学活动。而课外科技活动是生物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特点是不受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约束,不受传统教学程序的约束,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它以学生为主体,自己动手,自己设计,教师只处于指导和辅助的地位。因此,在培养人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素质教育就是遵循教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

3、进行培养。开展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2高各种能力,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教育,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必要补充。课外科技活动以其较强的实践性和极大的灵活性,对素质教育的贯彻和落实有极大的促进作用。1、开展科技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外科技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符合中小学生活泼、好动、有强烈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选择生物科技活动的课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力求做到课题具有新颖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如水口乡镇的高鸟村山海拔较高,山上生长着一种罕见植物,听当地人喊叫“肥根”,它的肉质根可重达 20kg,有一

4、定的药用价值。为了弄清它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我们学校的生物教师带领科技活动小组,跋山涉水,对“肥根”进行了几次考察,详细记录了它的生态环境及茎、叶、花的形态特点,并将其移栽到生物园地观察实验,同学们还撰写了高山探寻“肥根”的小论文。针对当地鼠害比较严重,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如何灭鼠”的活动,同学们开动脑筋自制“铁猫”捕鼠,有的同学用酒泡大米灭鼠,夜里进行连续观察,随后总结成了酒泡大米灭鼠的论文。这项活动对消灭当地鼠害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我校与德凤镇中学联合起来,针对生物课的教学,在全县开展“普实”阶段联合开展课外采集动植物标本的活动,同学们兴趣高涨,积极参与。两年来他们因陋就简采集制作动植

5、物标本 200 多件。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对科学文化知识、科技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加乐于探索自然界的无穷奥秘。2、开展科技活动,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 3生物科技活动是需要动脑、动眼、动手的活动。通过科技活动可使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提高多种能力,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训练,使学生从小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锤炼坚韧不拔的科学精神。 南泉山山高林密,有丰富的植物资源。我们每年 6 月份都要组织学生到南泉山采集植物标本。同学们兴趣盎然,路边、山脚的小草,山坡上的参天林木,都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他们细心观察各种植物的生长环境,认真研究植物各个器官的形

6、态、结构,并与课堂上所学知识进行对照,加深理解。将采集的标本经过整形、压干、上台纸等一系列过程,切实掌握了植物腊叶标本的制作技术,提高了动手能力。生物科技小组同学制作的标本,作为直观教具在课堂上运用,也促进了课堂教学。 学校附近的前南泉村是我县实施生态农业的典型,于是教师便组织学生到此参观考察,了解荒山绿化治理带来的变化,并撰写考察报告。科技活动小组的学生还对乡镇企业的环境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后认真整理材料,撰写调查报告和科学小论文。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如针对“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步骤多、难度大的特点,教师组织生物课外

7、活动小组,对此实验进行了改进,同学们自行设计,分成 A、B 组采用不同的实验材料进行对比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有的学生提出制取滤液时用纱布代替脱脂棉,加快了过滤的速度,在层析时用刻上小口的透明胶片代替培养皿盖,既可固定滤纸条,又便于观察。由于个别学生对实验的科学性不够重视,粗心大意,导致实验失败,教师可借此引导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分析找出失败的原因。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受到了4科学方法的训练,学会了观察、对比、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了学生独立搞科学实验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以及不怕挫折、勇于战胜困难的科学精神。3、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劳动技能 课外科技活动具

8、有较强的实践性,通过野外实习和参加生产劳动,学习一些实用技术,使学生在实习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接受义务教育后的农村青少年,大多数将直接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因此,学校应重视对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培养,使他们毕业后能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县地处湘、黔、桂三省交界处,属于深山区,昼夜温差大。该乡出产的柿饼柿霜洁白,柿肉透红爽口,但近几年由于柿树的老龄化和柿疯病的肆虐,很多树一个果也不挂。针对这一现状,白岸乡中学教师组织生物科技活动小组的学生学习柿树嫁接技术,他们选择黑枣树作为嫁接树,教师向学生传授嫁接苗的削法,怎样在嫁接树上切口,怎样插嫁接苗,怎样包裹等一系列的操作过程

9、,然后学生在教师选择好的黑枣树上进行实际操作,以后每个星期都要去观察,打掉黑枣树的芽。经过统计嫁接的成活率为 81。学生学到技术后,利用星期天帮助家长或乡亲们嫁接柿树,3 年来共嫁接成活 1000 多棵柿树。这些柿树抗病性强,长势喜人,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黎平职中是一所农林技术学校,有农场、林场、食用菌厂。课余时间我校与他们学校的教师一起带领科技兴趣小组学生学习苹果树、板栗树的修剪技术以及食用菌的栽培技术等,有些学生还帮助家长走上了科技致富的道路。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获得了一定的劳动技能,有了一技之长,而且也使他们看到了生物科技在农业、林业生产上大有用武之地,更加激发了学习生

10、物学的兴趣;同5时,他们从自己的劳动成果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感到劳动的光荣,受到了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的教育;进而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情感,以及改变家乡面貌的强烈责任感。4、开展科技活动,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课外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教育的契机,教师若能及时点拨,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我县西部地处太行山区,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很多学校抓住这一有利条件,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如教师组织生物科技活动小组,开展了对学校周围植物资源的调查活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他们利用星期天、节假日走遍了学校附近的山山水水,观察、记录,采集标本,整理成了我县经济林木调查主要果树种类及生长状况等调

11、查报告,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德凤镇中学组织学生对当地的经济树种漆树进行了多次考察,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到割过漆的村民那儿了解漆树及有关割漆的知识,由学生撰写的小论文怪漆树发表在一省级刊物上。他们还对当地的药用植物进行了调查,教给学生如何从叶和根上辨认药用植物,组织学生挖药材勤工俭学,改善办学条件。在这些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同学们看到了家乡丰富的自然资源,有的植物资源还需要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从而激发了他们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在了解自然资源的同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渗透国情教育:我国地大物博但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资源相对匮乏,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以唤起

12、学生保护环境、控制人口的意识,形成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观念,进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和情操。实践表明:开展生物科技活动对巩固加深理解课堂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加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等方面6均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互帮互助的团结协作精神,锻炼了学生勤奋刻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在科技活动中,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发展个性特长,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参考文献:1、 周美珍等:中学生物学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2、 李长看:生物学教学 。作者简介:吴良英,女,侗族,1974 年 2 月出生,1996 年12 月参加工作,大学本科学历,现任贵州省黎平县第二中学生物一级教师,曾先后获得 2006 年黔东南州中学生物优质课二等奖,2006 年 9 月获县中学生物优质课一等奖,2006 年 11 月获县三项基本功比赛一等奖,2008 年 10 月获县实验操作技能比赛一等奖,2011 年 10 月参加黔东州实验技能大赛获得二等奖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