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上册20古诗两首(第六单元)

上传人:luoxia****01810 文档编号:45301874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四年级上册20古诗两首(第六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20古诗两首(第六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20古诗两首(第六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20古诗两首(第六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20古诗两首(第六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四年级上册20古诗两首(第六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四年级上册20古诗两首(第六单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山市广大汇翠学校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精品课程研发整体规划中山市广大汇翠学校高年级语文科组【研究背景研究背景】伴随着中山市小学语文教材由“苏教版”逐步过渡到“人教版”的工作进程,“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学语文”已经成为小语界教师共同的追求和理想。 “精品课程”研发工作的开展,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结合上学期的精品课程研发经验,本学期我校高年级语文科组整合优秀的教师队伍,敢为人先,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教科书未走进我们的小语课堂时,大胆地选择该教材第六单元作为研发内容,深入课堂实际,努力探究一条“精品课程”研究之路。【团队介绍团队介绍】我

2、校高年级语文科组共有 11 名教师。其中男教师 3 名,女教师 8 名;小学一级教师 4 名,小学高级教师 7 名。这支队伍中,既有年轻而充满活力的新教师,也有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 “新老组合”的教师队伍,在学校的教学研究、校园文化建设、高效课堂等重要活动中创造了屡屡佳绩。7 名教师参加我校国家级课外阅读课题研究工作;吴晓容、付光钰、梁瑶、江腊秀老师荣获镇“优秀教师” ;骆金銮、马栋、梁瑶、吴晓容等老师在镇级语文科教学比赛中均取得优异的成绩;2008 年被评为坦洲镇“小学语文优秀科组” ,付光钰老师荣获坦洲镇“优秀语文科组长“称号。【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相比较于苏教版教材来说

3、,最大的特点在于“专题编组” ,这样对一线老师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更好地理解教材、使用教材。通观四年级上册教材,我们佩服于编者的独具匠心,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如: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1、语文课程标准始终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作为基本理念,将“知识与能力”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一以贯之,并注意落实阶段性目标。教材选文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使学生既能从中山市广大汇翠学校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中学

4、习语文,又能陶冶情趣,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语文园地”不仅仅是单独的知识积累与复习,还系统地编进了古诗词、名言警句、对联、成语故事等,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同时,在教材编排上也注意情感、态度与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与语文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融为一体。这种既注意体现阶段性,又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材内容要简化头绪,加强整合”的思想,该教材在按专题编组时,注意了加强整合,每个单元的课文都围绕专题编选,从导语到语文园地的各项内容也都围绕专题来

5、做。而且,各项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前后有联系有照应,环环相扣,这样使整组教材以至整册教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每次我科组选择的第六单元,围绕“人情真情”的主题,精选了描写好友送别时依依惜别之情的古诗两首 ;展现无私奉献精神的搭石 ;表现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卡罗纳虽然是篇选读课文,却从字里行里依然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互相理解;给予是快乐的则是鼓励学生助人为乐、乐于奉献;就连语文园地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也都紧紧围绕单元主题设计了教学内容。由此可见,教材“专题编组”的特点非常明显,也易于教师在教学中形成统一、完整的教学课堂。3、本册教材在编写时既考虑了有利于教师的教,也考虑

6、了有利于学生的学,努力使教科书既成为教师的“教本” ,也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本” 。这一特点在教材有多种呈现方式:在课文的文前、文中和文后,以“吐泡泡”的形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自读自悟。如在第 22 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题目旁,就以问题“生命桥指的是什么呢?”作为学生学习的出发点进行学习引导。在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中,安排适合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的题目,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线索,也是课堂拓展的新视角。如第 21 课搭石课后设计了四道思考练习题,分别涉及了课文朗读、重要语句体会、优美语句摘抄和小练笔等。每组课文后安排了学生对本组所学字词进行自查自测的“词语盘点” ,分为中山

7、市广大汇翠学校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3“读读写写”和“读读记记”两栏。其中“读读写写”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语语;“读读记记”中列的是由要求认识的字组成的词语,略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语语。“语文园地”中除安排有口语交际和习作外,还设置了“我的发现” 、 “日积月累” 、 “成语故事”等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栏目。4、语文学习是母语的学习,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语文学习不能仅局限于课本和课堂,而应该把学习引向生活,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编写上加强了开放性,灵活地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一是注意引导学生

8、用生活中的实例来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不再单纯地依靠死记硬背式的机械化理解;二是从生活的实际需要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练习写作,这也正是四年级上册教材中有四次口语交际与习作并行的体现之一;三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课外阅读,如在学完了卡罗纳这篇课文后,就适时地推荐阅读爱的教育 ,从而引导学生学会读整本书;四是通过综合性学习,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基于教材以上的编排特点,充分体现了听说读写各项语文学习活动的综合,课内外语文学习的紧密联系,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我校小学四年级现在班级 5 个,共有学生 210 名。学生通过三年的语文学

9、习生活,已形成了个性鲜明独特的学生群体。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1、年龄特点。、年龄特点。学生正处在十岁左右的年龄,个人表现欲望十分强烈,有表达的冲动;有意识记和意义识记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能自觉检查记忆效果;思维发展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喜欢带比赛游戏性质的活动。但对事物的认识,对真、假,美、丑的辨别有限;自我控制能力差、情绪易外露,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感知事物的特点比较笼统,不精确;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有很大的不自觉性和具体形象性。2、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能主动记忆生字生词,积累好词好句;能通过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

10、或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能把握课文主要人物和主要内容,对所接触语言材料能边读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并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内容;能图文结合读懂课文,并依照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情境进行想象;中山市广大汇翠学校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4能设身处地、入情入境第读书,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能读准读顺句子,并在教师引导下或同学的范读中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对字形的记忆的持久性和准确性较较差,对所表达的内容笼统,条理性不强,常出现用词不当或言不达意现象。3、知识经验。、知识经验。已经具备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语言文字的积累;对古诗、寓言、童话、记叙文等不同文体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11、具备一定的欣赏美、辨别美的能力;会查字典和查阅、收集资料;会经常阅读一些自己喜爱的浅近课外读物;能较顺畅地表达自己对人对事的看法;有一定的预习习惯。4、方法习惯。、方法习惯。会运用背诵和抄写的方式积累语言,懂得与人交流、沟通与讨论的方法,并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语文学习;会采纳别人的建议修正自己学习的错误;会留意和观察生活和自然中的各种现象,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单元 25 个生字,会写 30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 39 个词语。重点生词能学会在恰当的语境中理解其大意。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古诗两首 。3、在

1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蕴含的人间真情。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根据本单元不同的课文特点,应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通过理解重点词句1、 在学习古诗两首时,通过“悟诗情,明诗意,知诗音”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2、 在学习搭石中,通过反复朗读重点段落,读懂课文内容,感悟重点语句,感受其中浓浓的乡音乡情。3、 在学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中,通过重点词句解析,从而理解“跨越海峡中山市广大汇翠学校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5的生命桥”的含义。4、 在学习略读课文卡罗纳和给予是快乐的中,引导学生读懂阅读提示,把握阅

13、读要求。从而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感受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和神情进行细致描述的写作方法。5、 通过语文园地六的学习,引导学生在交流与评议中学会感谢别人,或对有需要的人进行安慰。 “我的发现”则引导学生发现、掌握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究和发现中学会学习,提高语文能力。 “成语故事”以学生独立阅读为主,引导学生读懂成语故事,交流读后体会。6、 习作六引导学生在看图作文与生活中的真实故事的自由选择中,学会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完整、具体、生动地表达,并能写出自己在其中的独特感受。通过展示或评改指导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单元的的学

14、习,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归结起来,围绕单元教学主题,即引导学生在课文学习中感悟其中蕴藏的人间真情,并能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单元教学重难点单元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在精读课文的学习中,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进而理解内容和边读边展开想象,把课文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主动把自己的体会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讨论交流,互相启发、补

15、充,从而加深对课文主要内空的理解与感受。2、引导学生在略读课文的学习中,能够把日常积累的阅读方法学以致用,并能把自主学习的成果乐于与他人交流,从而在交流中加深理解与感悟。3、本单元的习作主题是“看图作文”,应引导学生注重观察图画细节,将图画内容与主题紧密联系,从而展开想象,学会把事情具体、有条理地写清楚。中山市广大汇翠学校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6【教学策略教学策略】1、以读代讲,以读促悟,以悟带读,引导学生主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地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并通过朗读的实践,逐步提高朗读的水平。2、逐步培养学生在默读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3、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进而理解内容和边读边展开想象,把课文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4、加强课外知识与文本的紧密联系,从而丰富学生的视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5、注重“读写结合”,将课文的写作方法及时归纳总结,并适时运用到单元作文和平时的练笔中。【课时安排课时安排】序号篇目名称研发人员课时安排120、 古诗两首马 栋 梁 瑶 付光钰2 课时221、 搭石曾 娟 夏忠玲2 课时3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吴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教育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