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宋诗词看唐宋民居院落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5299470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唐宋诗词看唐宋民居院落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从唐宋诗词看唐宋民居院落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从唐宋诗词看唐宋民居院落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从唐宋诗词看唐宋民居院落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从唐宋诗词看唐宋民居院落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唐宋诗词看唐宋民居院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唐宋诗词看唐宋民居院落(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69 - 博物馆研究 2010 年第 3 期(总第 111 期) 古代民居院落研究 博物馆研究 2010 年第 3 期(总第 111 期) 古代民居院落研究 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以木构建筑为主, 它相对于砖石建筑的弱点是不利于保存,因此目前保存下来的传统建筑以明清时期的居多, 唐宋的很少。 而与宫室和宗庙建筑相比,民居建筑则更加未能得到保存。因此要了解唐宋时期的民居,除了唐宋绘画和考古实物,兼以尚存明清民居为参照系数,剩下的唯一途径,就是要到古籍文献中去探寻踪迹了。 然而可以想见的是, 古籍文献中的正史或官方史料,对于民居、尤其是本文将要探索的民居院落,是很少提及的。值得庆幸的是,唐宋时期的

2、众多诗词作者,却以一个个普通的民居居住者和使用者的身份,对其包括院落在内的居住环境、生活空间以及居住感受,都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描绘。因此唐宋诗词可以成为我们探索唐宋民居院落情况的珍贵资料。 本文所引用的唐宋诗词除非特别说明,都来自古诗海1和唐宋词鉴赏辞典2。还需要说明的是: 一、 本文所涉指的 “民居”概念,是指除宫室、宗庙和贵族府邸、高层官邸以外的,自最基础最普遍的农家茅舍到中下层官员的住宅,或高层官员退隐后的乡间住宅。这方面的信息或者可以根据诗词内容本身判断,或者可以从书中对诗词的背景资料介绍中获取。二、关于“院落” ,又有院、园、庭等多种叫法,对于这一民居中由建筑、墙(或篱) 、门等元素合

3、围起来的空间,本文就用“院落”一词进行指代。本文将通过对唐宋诗词中有关院落内容的梳理,来探讨如下三方面的问题:一、唐宋民居院落的基本构成;二、唐宋居住者对院落的使用情况;三、院落在居住者心目中的地位。 一、院落的构成 一、院落的构成 (一)围合系统: 建筑理论家拉普卜特认为: “人类住宅一个最基本的功能就是领域的界定。 ”3“人们在大地上打下自己的木桩,围护出他们的一小片土地。无论它是多么微不足道,他也希望能让自己的领域突显出来。在其中,他感到安全和幸福。 ”4可见圈定界域作为个人与家庭的安身之处是非常基本和重要的。唐宋时期的民居就是由建筑、围墙和大门围合起来的一个空间系统,其中院落可能处于房

4、前屋后,也可能处于住宅中心,它的围合元素除建筑以外,主要包括门和围墙。 1、门 门是民居的起点,犹如戏剧的序幕和文章的开头。作为入口,它是公共领域和私人空间分界线上的重要结点。南宋叶绍翁在游园不值诗中说: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柴扉”和“柴门”在唐宋诗词中经常出现,应是最普通的民居大门。诗人即便对于“柴扉” ,也只是“小扣” ; “久不开” ,才遗憾离去,可见人们对于门这一结点是十分尊重的。 北宋苏轼有 浣溪沙 词,描写他担任徐州地方长官时往东郊求雨,途中的农家姑娘们拥在院门边争看他的场景:“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排踏破蒨罗裙。

5、”是一个非常热闹有趣的场景:从唐宋诗词看唐宋民居院落 赵 琳 赵 琳 - 70 - 姑娘们囿于社会礼俗,不能象男人孩子那样自由自在地出来观看,于是纷纷拥在篱笆门边, 相互推攘中把裙子都踩破了。 由此可见,门在人的心理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暗示意义,它是内与外、私与公、行为的可与否之间的一个界定。 美国拉普卜特先生从环境行为学的角度,十分强调人工建构物的暗示作用,他认为“环境线索为我们确定了情境和脉络,并有助于指导我们遵循预定的途径采取行为” 。5人在不同场合中会有不同的行为,而门就是一种对于行为的提示,表明情境的转换和场所的改变,人通过门从而进入自己家中,心理上会变得轻松。所以我们才会看到这样的词句

6、: “院落半晴天,风撼梨花树。人醉掩金铺,闲倚秋千柱。 ”6其中“金铺”原本为门上的铜铺首,这里指代门;这种装有铜铺首的大门,自然是比前面的农舍更为考究的住宅之门。从词中可以看出,关掩上门的院落,为居住者提供了一个十分安全自在的心理环境。 2、围墙 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 “界墙者,人我公私之畛域,家之外廓是也。 ”围墙的存在,进一步带给居住者以领域感、归属感和安全感。 围墙可由多种材料构成。唐宋时期的农 家院落通常是由篱笆围合,因此“篱”字在 诗词中经常出现: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 落尽槿花稀。 ”7“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8而北宋秦观在行香子中写道:“小园几许

7、,收尽春 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 隐隐茅堂。 ”这里“篱”字虽未明确出现, 但由词意仍可判断其“围墙”即是通透的篱 笆墙。相对于篱笆,砖石的院墙具有更强的 私密性。 “绿芜墙绕青苔院,中庭日淡芭蕉 卷。 ”9这类民居一般是更有财力或社会地位更高一些的人家的居所;其规模大小不等, 往往以院落为单位,四周围以建筑,每一个 院落为一进,层层铺开。 “庭院深深深几许”10,这类院落的封闭性更强一些。 另一方面,虽然围墙最原初和基本的功能是起边界、屏障作用,但居住者随后往往将其功能扩展到了环境美化方面。如“野人篱落豆花初”11,篱边种豆,有豆可收获,篱墙又得到美化,农家此举可谓一举两得

8、。“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 ”12这种白色的院墙如同白色的宣纸,院中的其他事物映衬在上面,能产生造景的效果。唐宋许多民居采用这种粉白的院墙。不少人家在院中靠墙栽竹种花,其效果宛如国画小品;而即便不如此,日光月影在院落内的丰富投射,也能使墙上常常布满花影树影,如同南宋周密疏影梅影词中所写:“素壁秋屏,招得芳魂,仿佛玉容明灭。”词中梅花投影在素净的粉墙上,产生了美妙迷离的光影效果。 除了单纯的院墙以外, 在比较大型的民 居院落,还常常在前后建筑之间,沿着院墙 筑成廊的形态,起遮阳、避雨、交通之用。 许多廊在面对院落的一侧设有低矮阑干,考 究一点的还在阑干里边装设长椅及靠背供 人倚坐。这种廊

9、的形态介于建筑之封闭和院 落之明敞之间,丰富了这一方小天地的空间 层次,成为居住者很喜欢逡巡的一个场所, 他们常在这里散步、消闲、沉思或赏景。在 唐宋诗词中, “廊”和“阑干”的出现是大 量的,如: “密锁重关掩绿苔,廊深阁迥此 徘徊。 ”13“尽日阑干倚遍, 昼长人静。 ”14“栏 外扑来罗扇小,谁在风廊笑语。 ”15而最有名的莫过于苏轼的海棠诗了: “东风袅袅 泛崇光, 香雾空濛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 ”当然在园林式住宅中, 廊已不仅仅靠墙而建,而是更自由地布局。 (二)院内铺筑与设施: - 71 - 1、路 不论大小院落,其中必有道路。它可称为院落之脉络。不同的院落

10、道路布置往往不同,或多或少,或曲或直,或整饬或自然。 道路的基本功能是交通和导向。唐代贾岛去拜访隐居的朋友李凝时有 “草径” 导向:“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16李白则在终南山与朋友至山家畅饮,院内有竹径导向:“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17 院路不光具有实用功能,还具有审美意向,这在唐宋诗词中有大量体现。当时的人们常常在院路两旁设置花圃,栽草种花,起到院落的美化作用。唐代杜甫居住在成都浣花溪畔草堂时,有一天外出散步,见到“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18的景色;这个花满蹊径的院落,莺歌蝶舞,美不胜收。在唐宋院落中,道路常常成为

11、院落中不可或缺的一景,在意境营造和审美体验上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样的诗词很多: “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19“迟迟春日弄轻柔, 花径暗香流。 ”20“春风只在园西畔, 香径落红吹已断。21如同北宋晏殊在浣溪沙词中所描写的活动与感受:“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院中道路往往成为居住者散步徘徊、体察自然和思索沉吟的绝佳之地。 2、井、水池 “井”在唐宋诗词中反复被提到,可见 当时院落普遍有井。根据中国传统的五行相 生说法“金生水” ,唐宋诗词中提到井 时往往以“金井”一词出现。当时人们喜在 井边种植梧桐,因此“井”与“梧桐”又总 是两两出现, 如 “梧桐落金

12、井, 一叶飞银床。 ”22“月照古桐金井。深院闭,小庭空”23; “槛菊萧疏,井梧零乱”24; “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25等。 水池在民居院落中可能不是家家都有。但根据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中所记:“高室芳树,家家而筑,花林曲池,园园而有” ,北魏尚且如此,比北魏更为富庶的唐宋时期,至少城市中的民居院落,或较有经济实力的人家院落普遍拥有水池是可以想象的。所以有关“池”的诗句很多,如“秋馆池亭荷叶歇”26, “晴雪小园春未到,池边梅自早”27等。中国民居多为木构建筑,院中设池有助于防火;水中倒影还能扩大庭院的视觉空间, 并且增加美感, 如 “浮萍破处,帘花檐影颠倒”28,通过水面,院落景观得

13、到进一步丰富。池上可种荷、池内可养鱼,使院落平添生趣。一些院落中设大水缸蓄水,既可防火,又可作为“盆池”种花“盆池小,新荷蔽。 ”29唐代韩愈还专门赋诗盆池 : “池光天影共青青,拍岸才添水数瓶。且待夜深乘月去,试看涵泳几多星。 ”以小池见大天地大宇宙,这是中国古人的传统。 3、农家的猪棚鸡舍 在农家院落中,往往饲养畜禽,因此普 遍布置有简易的猪棚与鸡舍,这在唐宋诗词 中有不少描写;有的是明写: “鹅湖山下稻 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 家家扶得醉人归。 ”30有的虽未明写,但是可以想象其存在: “茅舍槿篱溪曲,鸡犬自南 自北。 ”31“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鸡飞过篱犬吠

14、窦,知有行商来买茶。 ”32 4、秋千 “秋千”一词在宋代诗词中反复出现, 说明它在宋代应当是民居院落中的普遍设 施,如“黄昏疏雨湿秋千”33, “人去秋千闲挂月”34等。秋千主要是女性娱乐玩耍用的设施;宋代李清照的点绛唇就描绘了一 位院中荡秋千的少女,十分细腻传神: “蹴 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 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不光有- 72 - 身份的人家院落中设有秋千,就算在普通的 农家院落,也不乏秋千的身影,北宋王禹偁 寒食诗中有这样的描写: “今年寒食在 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稚子就花拈蛱蝶, 人家依树系秋千。 ” 从唐宋诗词可以看出, 唐宋民居中已经出现了园林式建

15、筑,在这样的院落中,道路可能布置得更多更自由,池水开凿得更宽广自然,有造山,有亭台水榭等,因此在诗词中也见到了“亭” 、 “轩” 、 “桥” 、 “石”等字眼,但总体而言它们的出现不如“井” 、 “秋千”等词为多,可见这些是当时更为基础或广泛的院落设施。 (三)院落的小生境: 有关风水的明代 阳宅十书 中说: “凡宅不居草木不生处” , “凡宅居滋润光泽阳气者吉”35,这一理念实际上是中国古人根据长期的居住经验积累得来的,正如蔡达峰先生所说: “择居经验是人们在实践中所得到的关于居处各因素作用的感性认识。 ”36唐宋诗词中所描写的唐宋院落,也无不是花草葳蕤、树木繁茂。而有树有草有花的环境,又使

16、院落吸引来各种鸟雀、小动物和昆虫,形成了一个自然而宜人的小生境。 1、院落中的植物 (1)果蔬 首先,许多农家院落原本就会负担起一 部分果蔬生产的任务。唐代孟浩然过故人 庄 中描写:“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这“场圃”二 字, “场”为可晾晒谷物的空地, “圃”则很 可能是菜圃。 也有在院落中种植药草的:“绕 舍惟藤架,侵阶是药畦。 ”37种植果树的院落十分普遍: “鹧鸪惊鸣绕篱落,桔柚垂芳照 窗户。 ”38苏轼专门作有浣溪沙咏橘一词:“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 ” 除了农家以外,院落对于避世的隐士或落难的文人来说,也具有辅助生计的现实意义。早在东晋的陶渊明读山海经诗中,就写着: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而唐代杜甫居住在成都的草堂时,其南邻是一位隐士,杜甫对他家有这样的描写: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