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法规与伦理期末考试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5299251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9.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法规与伦理期末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新闻法规与伦理期末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新闻法规与伦理期末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新闻法规与伦理期末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新闻法规与伦理期末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闻法规与伦理期末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法规与伦理期末考试(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第一讲 媒体伦理学概论媒体伦理学概论 案例比较一案例比较一 2012 年 4 月 11 日,一男一女两名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南加州大学校园附近街道 上遭到枪击。当地时间 4 月 14 日,两名被枪杀的中国留学生的家属抵达洛杉矶, 考虑到这些家属的悲痛和兼顾公众知情权等因素,到场的美国媒体商定承诺不 提问,保持距离拍摄家属背影。 汶川地震后,各大媒体奔赴前线进行救灾报道。在“记者不要给救灾添乱”的 呼吁下,多数媒体记者都表现出较高的职业道德。然而,仍有少数记者在和营 救人员“抢时间” ,更有甚者提出“你让让好不好,我们先拍”的要求。 案例比较二:案例比较二: 1988 年 12 月 21 日,

2、美国每日新闻报在头版登出一幅美联社记者拍摄的照 片,照片上“一位妇女在得知其女儿所乘坐的航班被恐怖分子炸毁后,哭倒在 候机大厅里” 。这张照片引来各方抨击,指责媒体未能保护被摄影者的隐私和尊 严。如今,美国媒体一般不发表知名知姓的遇难者遗体的照片,以示对遇难者 及其家人的尊重。 2011 年 10 月 23 日晚,深圳宝安区妇女遭联防队员毒打强奸,丈夫躲在隔壁眼 睁睁看着妻子遭此横祸,一个小时后才悄悄报警。案件一出,群众哗然。消息 一出,各类报刊、网络纷纷转载,将“世上最窝囊丈夫”等字眼直接列在了新 闻标题或摘要中,媒体对受害者一家也展开了强烈的采访攻势。 案例比较三:案例比较三: 1996

3、年 9 月,美国职业新闻记者协会(SPJ)制定了新闻记者的职业伦理规范, 其中就有“新闻记者应该:对那些可能因为新闻报道而受到负面影响的人们表 示同情。当面对孩子和没有经验的新闻来源或新闻主体时,要特别小心” ;“当 采访和使用正在悲伤中的人们的照片时,要特别小心” 。而 2012 年 4 月 11 日的 悲剧,美国媒体“不提问,只拍背影”的做法正是基于这一职业伦理规范。 2011 年 11 月 9 日最新修订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也有类似于美 国新闻记者的职业伦理规范的相关规范,如其中第六条第 2 款“维护采访报道 对象的合法权益,尊重采访报道对象的正当要求,不揭个人隐私,不诽谤他人”

4、 与第 3 款“维护未成年人、妇女、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合法权益,注 意保护其身心健康” 。 然而,与然而,与准则准则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形成鲜明对照的是 20122012 年年 4 4 月月 1111 日悲剧发生后,面对美国日悲剧发生后,面对美国 媒体的媒体的“不提问,只拍背影不提问,只拍背影” ,网友对中国媒体的反思:,网友对中国媒体的反思:“美国媒体的市场化竞美国媒体的市场化竞 争更激烈,为什么记者在报道时会如此体恤?争更激烈,为什么记者在报道时会如此体恤?美国媒体的市场化竞争更激烈,为什么记者在报道时会如此体贴?美国媒体的市场化竞争更激烈,为什么记者在报道时会如此体贴? 1 1、美国

5、媒体及媒体人已经在不断的自我反思的过程中学会了自律、美国媒体及媒体人已经在不断的自我反思的过程中学会了自律在美国报业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两次黄色浪潮,凶杀、色情新闻大行其 道。在黄色浪潮中,美国媒体和媒体人深受“缺乏媒介道德”这类批评之害, 很早就已开始对新闻报道进行自我反思和自律。 2 2、重视新闻伦理教育、重视新闻伦理教育美国对新闻伦理的教育已经比较完善,几乎所有高校都开设新闻职业道德 课程:以美国东北部最著名的新闻学院:纽约锡拉丘斯大学 S.I.Newhous 传播 学院为例,新闻摄影伦理学是新闻摄影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必修课。 3 3、成文且健全的制度规范、成文且健全的制度规范1923 年

6、,面对种种新闻职业道德问题,美国报纸编辑协会在第一次年会上制定 了新闻规范 。其后,新闻报道规范逐渐深入美国媒体从业心中,并在实践中 得到丰富与发展。1987 年 8 月 31 日,广播电视新闻主任协会董事会也制定了 相应的行业规范。1996 年,美国职业新闻工作者协会制定的伦理规范至今 依然是其新闻从业者进行新闻报道的道德与伦理准绳。 反观我国反观我国 1 1、新闻媒体发展时间较短、新闻媒体发展时间较短 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是 1872 年创办的申报 ,而欧洲早在 17 世纪 就已经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报纸,所以仅就媒体发展历史看,中国新闻媒体发 展历史相对于西方还比较短暂,自然在新闻道德

7、方面有待提升。 2 2、相关制度规范不明确、相关制度规范不明确中国目前没有成文的新闻法,新闻监督体制并没有形成。虽然 2011 最新修 订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中有关于新闻记者职业伦理规范的相关 规范,但也不尽完善 3 3、记者素质参差不齐、记者素质参差不齐 4 4、竞争压力大、竞争压力大 “君子喻于义君子喻于义” 、 “舍生而取义舍生而取义”关于名利与道义间的抉择关于名利与道义间的抉择 案例二:成都公交车火灾案例二:成都公交车火灾 2009 年 6 月 5 日 8 时 25 分许,成都北三环附近一辆 9 路公交车发生燃烧,致 27 人遇难 72 人受伤。公交车从冒烟到起火仅几分钟,事故

8、现场有 30 米长的带 血脚印。成都市动物园一名女员工曾多次提醒司机公交车已冒烟,遭到 1 责骂。事故系有人携汽油上车引起。有网友拍摄时长 2 分多钟、女性哭声撕心裂肺的 公交燃烧视频,凤凰卫视 6 月 7 日播出后,女主播低声说了一句“太可拍了” 。 案例三:冬奥会上的记者案例三:冬奥会上的记者 要求采访冬奥会记者自律 点名提到中国记者 环球网实习记者关翔报道,据加拿大都市网2010 年 2 月 28 日报道,日前, 有关部门向电视记者及有权采访温哥华冬奥会的人员发出电子邮件,要求其维 护新闻独立性,不要作出与运动员拥抱等有损新闻专业形象的行为,其中,中 国记者被点名批评,要求自律。报道称,

9、过去两周,记者们表现出了过度的爱 国热情,令许多坚信新闻独立和客观的业界人士大跌眼镜。 直面直面“惨淡的人生惨淡的人生”与正当性与正当性 由于包括网络传播在内的现代大众传播无处不在的特点、在特定环境下政治支 配和商业驱动的现实,因此其行为的合乎法律性之外的合乎伦理性(正当性) 也经常成为社会争议的焦点。 上述拍客的行为无任何违法之处,而且为我们提供了传统媒体难以捕捉的珍贵 画面,但是灾难面前见死不救总是一个涉及生命伦理的大问题,引发争议自然 难免。那么我们怎样进行能够自圆其说的伦理选择呢?我们对这个比较复杂而 众说纷纭的主题进行一般性的探讨,并试图为新闻工作者的伦理选择提供一般 指导。 “头上

10、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 做好人、做善事,是先辈对后人的告诫。有价值的人生是道德的人生。 苏格拉底说:“每天探讨德性以及相关的问题,对于人来说是一种至高之善, 没有经受这种考察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人生。 ”康德说:“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越是执著地思考它们,心中越是充满 永远新鲜、有增无减的赞叹和敬畏-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我们心中的道德法 则。 ”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人类思想史上最气势磅礴的 一句名言) “Two things fill the heart with renewed and increasing awe and reverence the more

11、 often and the more steadily that they are meditated on: the starry skies above me and the moral law inside me.” 德育,伴随着一个人所受教育的全过程;任何社会都不会拒斥道德包装。没有 哪个统治者、圣人贤者和教育家不提倡道德。 道德和伦理没有界限吗?道德和伦理没有界限吗? 关于什么是道德,什么是伦理,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如何,国内学界的意见 并不一致。况且,伦理学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从古希腊就形成了体系 而在西方语言中,最常见的与道德、伦理相关的概念如何与中文对应,彼此之 间是什么样的

12、关系,也是众说纷纭。 一种典型的观点是,道德和伦理在现代是同义词,可以互换。其含义为:人际一种典型的观点是,道德和伦理在现代是同义词,可以互换。其含义为:人际 行为应该如何规范。行为应该如何规范。 中西方伦理学的差异性中西方伦理学的差异性 中文“伦理”的“伦”字的本意就是人际关系,伦理也就是人际关系之理。中 国伦理的核心是“仁”而西方伦理学更偏重于神性。 西方伦理学不少理论建立在哲学思辩的基础之上,而哲学处于神学与科学之间。 过于抽象和理性“理”有余而“伦”不足。中国伦理学则反之“伦”有余而 “理”不足。 科学具有跨文化的普适性,而伦理学则表现为强烈的文化依存性。 伦理学并不是诸善的发源地,只

13、是诸善的解释者,也就是说道德不是论理学家 创造发明的,伦理学家不可能控制道德的发展方向,因为伦理是不能超越实践 的。 区分伦理与道德:参照区分伦理与道德:参照摩西十诫摩西十诫 (I I) 为了将对“伦理”和“道德”做一区分,本书借鉴美国教科书媒介伦理学 的界定和划界方法来理解道德和伦理。 “伦理” (ethics)是建立在某些得到普 遍接受的准则上的理性过程。而“道德” (morals)是宗教领域的用语,往往表 现为各种戒律及其形成的道德体系。 摩西十诫是犹太教与基督教共有的道德体系。 摩西十诫第一条:除了耶 和华以外,不可有别的上帝。第二条:禁止拜偶像。第三条:不可妄称上帝的 名。第四条:遵

14、守安息日。第五条:孝敬父母。第六条:不可杀人。第七条: 不可奸淫。第八条:不可偷盗。第九条:不可做假见证陷害人。第十条:不可 作非分之贪恋。 区分伦理与道德:参照区分伦理与道德:参照摩西十诫摩西十诫 (IIII) 犹太教和基督教认为,十条诫命的前四条是神和人立的约,事关信仰上帝这个 总纲:尽心、尽性、尽意、尽力地爱上帝,后六条是人和人之间立的约,核心 是爱人如己。 基督教承认,那些归向上帝的人也不能完全守住这些诫命,因为就是最圣洁的 人,在律法面前也只是一个小小的起步;但他们既然因信称义,就被基督的爱 激励,不仅照着这些诫命,也照着上帝的一切诫命开始生活,一生一世竭力追 求,忘记背后,努力面前

15、,向着标竿直跑。摩西十诫实际上是十条诫命。 “诫”就是上帝所禁止的;“命”就是上帝的 命令。也就是说:上帝让你去做的,你就去做;上帝不让你去做的,你就不要 做,这就是诫命。十条诫命中只有第四条和第五条是“命” ,其他八条都是“诫” (戒律) 。 在大哲学家康德的道德世界中有两类义务。严格义务一般是消极的:不谋杀, 不失信,不撒谎。善意义务更积极一些:帮助他人,发展某人的才能,表示感 激,等等。哲学家们一般认为,严格义务(例如不伤害人)比善意义务(例如 帮助他人)更具有道德上的强制性。 消极义务与积极义务消极义务与积极义务 社会公德应当体现消极义务与积极义务的平衡。一般而言,消极义务社会公德应当

16、体现消极义务与积极义务的平衡。一般而言,消极义务( (不作为义不作为义 务务) )是底线性质的基本义务,人人必须遵守。是底线性质的基本义务,人人必须遵守。 底线实际上是一种类似于禁忌的基础生活秩序,这种基础生活秩序往往是由道 德信念、成文或不成文的规则、非正式的或正式的基础秩序混合在一起构成的。 比如“不许杀人放火” 、 “货真价实、童叟无欺” ,应该说这是一种维系社会正常 运行的“最低道德保障” ,底线失守是一种很深刻的社会危机。 而积极义务而积极义务( (作为义务作为义务) )则是一部分人承担的义务,指义务人需要以一定的行为则是一部分人承担的义务,指义务人需要以一定的行为 为内容的义务为内容的义务. .它多是塑造高尚人格,但是许多人做不到。它多是塑造高尚人格,但是许多人做不到。过于强调道德中的积 极义务,制定高不可攀的道德标准,制造“道德理想国” ,往往导致“规而不约” ,从而失去操作性。 我们可以发现,一部成熟的职业道德与伦理规范,通常是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