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生物必修2分离定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299080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生物必修2分离定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浙教版生物必修2分离定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浙教版生物必修2分离定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教版生物必修2分离定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生物必修2分离定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浙教版生物必修浙教版生物必修 2分离定律分离定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任岩松中学 金爱红一、设计思想一、设计思想 本节通过学生对自己身边某些遗传现象的分析,引领学生探究遗传定律愿望。响应新课标 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模拟参与到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中, 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习氛围,学习实验的探究方法,体验实验的探究过程,学习科学家 的坚持不懈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二、教材分析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第一章孟德尔定律的第一节分离定律第一课时,主要内容包括实验材料 豌豆的介绍和相关概念的教学,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方法和过程,孟德尔对实验现象的解 释。 三、

2、学情分析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按科学发展史的发展线索来编写的,从遗传现象到遗传本质的发展过程。 学生虽然可能从多种媒体渠道了解到一些相关知识,比如克隆动物的介绍,转基因动物等等。 但在学习时还不了解什么是基因,不知道有关减数分裂的知识,因此在认知上有一定的难度, 但本节内容可以使学生学会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 四、教学目标四、教学目标 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阐明分离定律是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提出的基本要求。 本节教材的编写特点也适于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并且高中生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和较强的 理性思维能力。基于以上考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孟德尔的一对

3、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方法和对实验现象的假设 2、了解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3、利用孟德尔的假设尝试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过程与方法: 1、尝试进行杂交实验的设计 2、尝试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对孟德尔杂交实验的模拟参与,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孟德尔在当时的情况下,敢于质 疑、敢于创新、敢于实践、以及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五、重点难点五、重点难点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解释,以及以孟德尔的杂交实 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本节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尝试进行杂交实验的设计,和尝试对实 验现象的解释。 六、教学策略和手段六、

4、教学策略和手段 通过多媒体展示豌豆图片和学生解读豌豆花结构,使学生理解使用豌豆做实验材料的优点, 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和对问题的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构建杂交实验的方法和过程,推导出对 实验现象的假设。 七、教学过程七、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激发兴趣 教师导入:谁能说说我们身边的遗传现象?( 提问单眼皮学生)你是单眼皮,爸爸妈妈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2学生回答(略) 设计意图:通过对相关现象的讨论和分析,从感性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遗传定律的 愿望,引出课题。 2 孟德尔实验的教学 21介绍孟德尔 教师导入:说到遗传定律的发现,我们不能不提一个人。 教师活动:出示孟德尔资料。提问学生对

5、孟德尔的认识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在 140 多年前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揭示了生物 的 遗传定律,孟德尔为什么能揭示这一科学奥秘?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八年耕耘源于对科学的痴迷,一畦畦豌豆蕴藏着遗传的秘密,实 验设计开辟了研究的新路,数学统计揭示出遗传的规律。 ” 师生共同讨论孟德尔杂交实验成功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对孟德尔生平以及孟德尔实验过程和当时科学背景的了解,初步了解孟德 尔在遗传实验研究中方法的创新、思维方式的创新、敢于冲破原有观念的精神。使学生了解进 行科学研究必须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 22孟德尔杂交实验 221实验目

6、的的教学 师生共同讨论:在当时遗传学发展阶段,孟德尔的实验目的是什么? 教师总结:孟德尔实验要探讨的问题是: 性状是由什么控制的? 它们在细胞中是以什么形式存在? 它们是如何传递给子代的,是不是有规律可循? 222实验材料(豌豆)的教学 教师活动:为什么豌豆做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会可靠?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豌豆植株和花等,使学生对豌豆先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指出豌 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如豌豆茎的高度相差很大:高茎(1.52.0m) ,矮茎(0.3m 左右) ,紫 色花和白色花,教师同时介绍豌豆其他几对相对性状。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以相对性状做实验的观察对象?总结孟德尔实验成功另一 个

7、原因,即先对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分别进行研究。 师生共同分析豌豆花的结构特点,指出豌豆进行自花传粉(自交)且闭花授粉,自然情况下为 纯种,紫花后代为紫花,白花后代为白花。 设计意图:通过豌豆相关图片的展示和学生对豌豆花结构的分析,使学生对豌豆这一实验 材料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明确选用豌豆做实验材料是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关键,并进一步提出疑 问,如果让紫花豌豆和白花豌豆杂交会如何?如何进行杂交实验?引导学生继续探究。 223实验过程的探究 教师引导: 豌豆是两性花,紫花豌豆和白花豌豆杂交时,若紫花做母本() ,该如何处理,什么时 候处理? 白花做父本() ,把什么东西传给紫花?传粉后紫花为什么要套袋?

8、 猜测子一代(F1)豌豆花的颜色? 为什么子一代豌豆开紫花?F1 中有没有控制白这个性状的物质? 如何证实你的观点?3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了解豌豆杂交实验的方法,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得出 F1 中既有控制紫的物质又有控制白的物质,引出自交产生子二代的教学内容。 通过对系列问题的逐步思考和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和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通过模 拟参与孟德尔的杂交实验,学习孟德尔的杂交方法,体会孟德尔的创新思维。 讲述:结合上述内容,同时给出去雄、套袋、自交、杂交、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 离的概念和识别符号 P、F1、F2、。并在问题的分析过程中展示:P:紫 白F1: 紫F2:紫 705 白 224

9、比例 3 1 教师:这个实验结果是必然还是偶然?是个别还是普遍现象?如何证明? 学生:再做实验 教师评价:看来我们同学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发现问题,设计实验解决问题。 教师展示:其它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 教师总结: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 表现显性性状,F2 出现性状分离,显性隐性为 31。这个现象背后是不是隐藏什么规律? 223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教师活动:孟德尔假设性状是某种物质控制的,将它称为遗传因子(基因) 。由前面的推导 结果:F1 中既有控制紫的物质又有控制白的物质得出 F1 基因型,再由 F1 基因型推导亲代基因 型和 F2 代基因型。同时基因型、表现型、纯合子、杂合子概念

10、的教学。 教师总结:基因在体细胞中是成对的,其中一个来自母本,一个来自父本;在形成配子时 成对的配子分离,所以每个配子中只含有成对基因的一个;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孟德尔的假设,并用假设解释实验现象,能够使学生体 会到成功的喜悦。 八、板书设计八、板书设计 第一章 孟德尔定律 第一节 分离定律 P: CC CCF1: Cc F2:CC Cc Cc cc1 2 1 九、作业设计九、作业设计 1、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人的身高和体重 B、兔的长毛和短毛 C、猫的白毛和蓝眼 D、棉花的细绒和长绒 2、父母为双眼皮,哥哥是双眼皮,姐姐是双眼皮,小名是单眼皮,若用 A 和 a 表示,试 推断他们的基因型,若父母再生一个孩子,是单眼皮的概率是多少? 3、对班级同学性状的调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