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年征——跨海之战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5296968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年征——跨海之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年征——跨海之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年征——跨海之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年征——跨海之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年征——跨海之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年征——跨海之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年征——跨海之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年征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年征跨海之战跨海之战作者:韩先楚 强登海南岛滩头 涂宗岳一年月,两广战役刚刚结束,林彪司令员、罗荣桓政委给我们军下达了命 令:立即开往雷州半岛,准备与兄弟部队共同跨海南征,解放海南岛。海南岛,是我国的第二大岛,号称“南中国海的门户”。蒋介石任命薛岳为“海南防御总 司令”,把海南行政长官陈济棠的部队和两广战役漏网的残敌,共约十万人纠集在一起,在 美帝国主义支持下,企图凭借琼州海峡与舟山、金门、万山诸岛构成一道防卫台湾的屏障, 作为“反攻复国”的跳板。薛岳恬不知耻,竟以自己的臭名命海南岛为“伯陵防线”。仗着他 拥有十万残兵,五十多艘军舰,三十几架飞机,吹嘘什

2、么“海陆空立体防御”、“固若金汤”。 每天出动飞机向我沿海轰炸,向广州、武汉骚扰。同时加紧“围剿”我岛上的琼崖纵队。为了全国迅速彻底解放,趁敌人立足未稳,我们必须尽快地登上海南岛。可是,茫茫 的大海拦住了道路。我们一无海、空军,二无海上作战的经验,全国大陆刚刚解放,国民 党留给我们一堆烂摊子,要想在短期内建成海、空军是不可能的,摆在面前唯一的办法是: 变陆军为海战部队,用木帆船跨越海峡。陆军变海战部队,木帆船航海战胜拥有海空军的敌人,我军历史上没有过,外国战史 上也难找到,这个空前的难题,应该如何着手来解决呢?毛主席和林、罗首长,适时地给我们指示了方向。毛主席指示说:渡海作战与我军过 去所有的

3、战役、战斗不同,必须注意潮汐和风向,必须充分准备船只,求得一次能载运足 够的兵力,敌前登陆的部队,要建立巩固的滩头阵地,要能独立进攻,不依后援,要研究 渡海作战的经验。林罗首长指示,要细心研究渡海的各种办法,训练海上战术和自己的水 手,要以渔民为师,深入调查研究海情。毛主席和林罗首长的这些指示,成了我们行动的指南,是渡海作战取胜的法宝。我们 遵照指示,在中共中南局和野战军、兵团首长的统一领导下,以巨大的努力,展开了征服 海洋天险的准备工作。这时摆在全军面前的真是困难重重:没有船只,没有经验,没有器 材,不懂海洋气象,不熟悉海情。一句话,一切都要从头学起。而且所有的准备工作,必须争取三个月内完成

4、,因为每年从正月到清明,多东风和东北风,对南渡海峡最为有利, 过了清明,风向则变化无常,时而东,时而西,一过谷雨,则转为南风,逆风渡海,那是 不堪设想的。而在三个月之内,使一支对大海完全陌生的陆军,熟悉海洋,学会一套航海、 作战的本领,又要筹备到足够的船只,真是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全军指战员中,除少数干部从山东进军东北时渡过一次渤海外,绝大多数同志,还是 生平第一次看见大海。海上练兵开始,一个连队登上船,百分之八十的人呕吐头昏,出海 归来,每个人好象害了一场大病,脸色苍白,吃不下饭;有的连队不懂气象,冒失出海后, 遇着风暴,弄得桅断篷破,船底朝天。有的战士开玩笑说:“这次要革命到底(海底)了!

5、 ”不少的人,对木船渡海作战发生了怀疑。希望上级解决登陆艇。木帆船渡海作战到底行不行呢?这是许多人每天谈论的问题。从道理上大家是懂得的, 历史是人创造的,道路是人开辟的。在过去二十多年的革命斗争中,在毛主席领导下,史 无前例的事迹创造了千千万,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一直是我军的传统。然而, 海峡这个巨大的障碍,渡海作战这一崭新的课题,却是一个极为艰险的现实。一天,军的领导同志访问了三位老艄工,他们听说我军要乘着木船攻打海南岛,摇着 头说:“难啊,难啊,当年小日本用大军舰攻打海南岛,头一次都没上去。”但我们是毛泽 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民解放军,岛上有英勇坚持斗争二十三年的琼崖党和游击纵队作

6、内应, 只要我们摸熟大海的脾气,熟练地掌握了木帆船,就一定能够胜利地登上海南岛。在海康军部驻地召开了军党委扩大会议,吸收全军团以上干部参加。会中,首先 深入地学习了毛主席和林总对渡海作战的指示,然后对木船能不能渡海作战的问题,摆开 让干部讨论。通过自由讨论,大家更进一步认清了当前的困难和有利的条件,大大地激发 了干部的主观能动精神。有的同志英气蓬勃地说:“三年多,我们在林罗首长指挥下,从松 花江打到了南海边,多少困难都战胜了,今天怎能让一条海峡挡住!”许多同志过去认为 “旱老虎”下海使不出威风,现在感到方向明确了,有了办法,增强了信心,说:“旱老虎一 定要变成水蛟龙。”军党委扩大会议,进一步坚

7、定了依靠木船渡海作战的思想。一场海上练兵的群众运动, 热火朝天地展开了。军师领导机关和团营指挥所都移到海边,搭起草棚,同战士一块学习、 一块下海。大家千方百计地搜集有关海洋知识和海战史料,访问被称为“特邀顾问”、“活气 象台”的老渔民、老船工。就连旧书摊上无人过问的清朝海军提督的航海手册和潮汐 表,也买了来研究参考。滩头、海上,到处是课堂。打秋千,走浪桥,练摇橹,学掌帆。 “要做大海的主人”这句话,响彻在每个角落。指挥员们吃着饭,也把筷子往碗里一插当帆 船,以饭桌当海,研究起航海队形来,许多人带病参加海练,劝不听,拦不住!经过一个 多月的艰巨努力,日夜苦练,部队中基本上消除了晕船的现象。学会了

8、一套海上行船的本 领。这种奇迹使许多船老大惊叹,他们竖起大拇指说:“毛主席的大军真是神兵!神兵!”一天,忽然从并肩准备跨海的兄弟部队中,传出一个神话般的消息:一只木帆船把敌 人的军舰战胜了!这简直令人难以相信。但它确是一件事实。事情是这样的:一天,有位 名叫卢湘云的排长,带领八个战士乘着只小木船出海演习。突然,一艘敌舰向他们开来, 卢湘云见敌舰来得猛,靠风行驶的木船无法走脱,随下令船上的战士准备战斗。当敌舰开 近五、六十米时,卢排长喊了一声:“打!”船上的轻火器和掷弹筒突然开火打退了敌舰,自己安全返航。这活生生的事实,又一次证明了毛主席的论断:起决定因素的不是武器, 而是人!为了对付敌人的军舰

9、,军部炮兵主任亲自领导一些会木工、铁工的战士,利用木船和 汽车引擎,创造出了一只“土炮艇”。随着第一只“土炮艇”诞生,各师也先后造出了同样的 “炮艇”。从此,海练部队的行列中,出现了一支由“土炮艇”编成的“舰队”。二薛岳发现我军准备解放海南岛的行动后,一面加紧海岸设防,一面调集兵力加紧“围剿” 我五指山根据地。琼崖纵队的处境异常困难。海南敌情的变化和战役准备工作的需要,使 我们越发感到,林总指示先以小部队偷渡,是一个极为卓越的见解,我们坚决遵照执行。 经过上级批准和严密而紧张的准备之后,月日黄昏,师参谋长苟在松等同志,亲自率 领八百名壮士,登上了十四只战船。这是大举渡海的先声,也是一个大胆的尝

10、试。军师的领导同志,亲自到起渡点送行。 并把一面绣有“渡海先锋营”的红旗,授给八百名勇士。十四只战船,载着千万人的希望, 扬帆起渡了。船队渐渐地远去,只有基准船上的一盏红灯还隐约可见。送行的同志们,爬 上海边的沙岗,踮着脚尖,屏着呼吸,眺望大海,倾听海上的动静,直到再也望不到基准 船上的红灯以后,才各自返回驻地。归途中,我们曾几次停车望望天空,掏出手绢试试风 向,我们的心,简直系在正在海上航行的十四只船上了。军指挥所参谋同志早已把一长条绸子绑在竹杆尖,竖在楼外凉台上,观察风向。上半夜潜渡营也接连发来了两份电报。一次是:“风向好,船速快。”第二次是“前进二 百里。”这个消息象一阵春风。空气活跃起

11、来了,人们奔走相告。指挥所洋溢着愉快的欢笑 声。作战参谋在海图上计算着里程,船队已完成了将近三分之二的航程,如果按现有的速 度前进,拂晓前就可以胜利登陆。突然,潜渡营又发来了一份电报:“风停,船行很慢。”虽然对这种情况,我们早有预 计,风停就全力划桨前进,但我们仍然不能不感紧张。俗语说:“有风行一天,无风行一年。 ”潜渡营还有一百多华里的航程,不靠风力只靠划桨,拂晓前达不到登陆地点,天亮以后, 困难就更多了。被战士们称为“活气象台”的老渔民被请到指挥所来了,他望了望天空说: “风让五指山挡住了!要起风得等到明天下晚。”凉台上的绸子起初还微微有些飘动,后来 连一丝轻风也完全停止了。事态十分严重,

12、军的几个领导同志全神贯注,守候在地图和电 台旁边。第二天上午十一时,据观察报告:西南方向发现敌机。接着潜渡营发来电报:“发现敌 机、敌船!”此后,指挥所和潜渡营的电信联络完全中断了,几次电询琼崖纵队,答复总是: “情况不明。”伏在收音机旁,企图从敌人惯于颠倒黑白的广播中,找出一点关于潜渡营的 线索,可是此类消息一点也没有。一天又一天地过去了,仍杳无音信。整整三天三夜,指挥所的同志眼睛熬得都充满了 血丝,反复苦思着:潜渡营是电台坏了呢?还是在海上运动中遭遇了不测?林、罗首长在惦念着这个营的行动。潜渡营的成败,不仅关系着八百人的安危,并将影响整个战役的部 署计划和全军部队渡海胜利信心。潜渡营是历次

13、战斗中英勇顽强、屡立战功的一支英雄部 队。十四只木帆船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船上全做了工事,人员、火器都是按单船独立战 斗配备的。领航人员又是琼纵的老同志,久经考验,深谙海性,就是蒙上眼睛都可 以摸过海去,苟在松参谋长是经过爬雪山、走草地的长征干部,团长罗绍福、营长陈永康、 教导员张仲先,抗日战争时期就常率领小部队活动在敌后,他们在指挥上,全是久经锻炼、 机智果断的好干部;岛上又有琼纵同志接应,海南人民的援助,想到这里,我们确信 潜渡营一定能够冲破万难取得胜利!月日,从琼纵的电台上,传来了潜渡营胜利登上五指山的捷报,这时,大家心上 一块大石头落了地。全身不知轻松了多少。胜利的消息霎时就传遍了全军

14、。经过情况是这样的:潜渡营在风停以后就和大海展开了搏斗!铁锹、木杆、枪托、饼 干箱的木板都成了划船工具,虽然没有风,船队仍以每小时十华里的速度前进。当他们艰 苦顽强地划了十二个小时,即将接近海南岛西侧的白马井登陆点时,突然,四架敌机出现 在船队上空,同时几十只敌人的机帆船也分三路向我船队接近。潜渡营的指挥员立即命令 战士们脱掉军帽,伪装民船。敌船上挂红旗与敌机联络,我军也全部插上红旗;敌船换了 白旗,我们就拿白包袱皮挥舞。潜渡营勇猛沉着地向敌人的船队靠近,又以灵活机智的手 段迷惑敌人。敌机、敌船都没有分清敌我。潜渡营稍整理队形,开始了抢滩登陆的战斗, 全歼了一个营的敌人,在琼崖纵队两个主力团的

15、策应下,胜利登上了五指山。只因登陆前 电台被海水浸坏,才和指挥部失掉联系。第一支利箭射中了!初战胜利,潜渡的成功,大大地鼓舞了部队的战斗情绪。同时兄 弟部队也相继以一个营的兵力,在海南岛东侧斗坡、鹿马岭一带潜渡成功。从此,全 军上下牢固地树立了一个共同的信念:大海是可以战胜的,具有“海空优势”的敌人并不可 怕,依靠木帆船完全可以解放海南岛。这时一个最大的难题还没解决:大兵团渡海缺少足够的船只。敌人从雷州半岛撤退时, 为了阻止我军渡海,将沿海一带大批的民船劫走或焚烧了。几个月来,在地方党政机关全 力协助下,虽然征集到一些船,可是远远不能满足部队的需要。没有大批质量好、载运量 大的船,大军渡海是不

16、可能的。船,成了整个战役准备工作的关键。一天,从涠洲岛逃回一个渔民,提供了一个极有价值的情况:盘据在那里的所谓“广东 自卫军”,劫有四百多只民船,全是多篷多桅的大船,很适于渡海作战。这个情报,又 使我们有机会运用“夺取敌人装备,装备自己”这个法宝了。经过四野和兵团首长批准,我 们发起了一个向敌人“要”船的战斗。根据涠洲岛的敌情、地形和风向潮流,我军一个加强团白天起渡,以“海练”的姿态把 敌人迷惑了半天,天黑以后一转航,顺着风向、潮流,直发敌岛。当我军胜利地登上涠洲 岛时,匪首“广东自卫军”参谋长甘中正,还正和他的部下玩麻将呢。他们发现我军登 陆后,一面仓促应战,一面企图乘船逃跑。港湾里的四百多只民船,已经扯起了篷。并有 两只军舰作掩护。这时我一只土炮艇冲到港口。艇上一营副教导员张振东同志身负重伤, 桅杆被打断了,舱里漏进了水,他仍然依在折断的桅杆上鼓动大家坚持战斗,决不放走敌 人。经过一阵激战,敌“海硕号”军舰被击伤,在“海狗号”掩护下逃窜了。涠洲岛解放了,五百多敌人无一漏网,四百多只木帆船全部为我缴获。这对我军大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