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的理论分析.doc10.12.16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5292992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循环经济的理论分析.doc10.12.16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循环经济的理论分析.doc10.12.16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循环经济的理论分析.doc10.12.16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循环经济的理论分析.doc10.12.16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循环经济的理论分析.doc10.12.16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循环经济的理论分析.doc10.12.1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循环经济的理论分析.doc10.12.1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循环经济的理论分析王文进 【摘 要】 循环经济是由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等要素构成的大系统,是指按照生 态规律运行、实行资源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的经济形态。循环经济的主要内容,虽然是资 源的循环利用,但核心却是经济性,即循环经济的实施必须满足收益大于成本的经济性原 则。所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阶段、人均资 源占有不足、环境恶化趋势未得到根本性扭转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项带有全局性、紧 迫性、长期性的战略任务,但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的循环经济 建设更多地还停留在概念层次上。因此,我们要全面推动我国循环经济建设,使循环经 济融入国民经济的发展

2、之中 【关键词】循环经济 生态经济 特征 核心内容 模式 策略 【目 录】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 二、循环经济特征 三、循环经济的核心内容 四、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与策略2O 世纪 8O 年代以来,随着全球人口剧增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等问题的加 剧,能源问题和环保问题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由于自然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污 染的日趋严重,而以减少资源消耗和降低环境污染为中心的循环经济的发展正在成为我 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趋势。“循环社会-循环城市-循环经济”成为各国或各地 区政府经济与社会发展追求的终极目标。循环经济则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 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转向。而循

3、环经济,这一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兼而有之的 “双赢”经济,它在给全球带来全新的环境效益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 益。本文从循环经济的内涵出发,结合循环经济的特征和核心内容,在分析我国循环经 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目前发展现状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一、 循环经济的内涵 “循环经济”一词是由美国经济学家 K波尔丁在 2O 世纪 6O 年代提出的,循环经济 是由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等要素构成的大系统,是指按照生态规律运行、实行资源 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的经济形态。循环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的粗放型经济而言的,是物质 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不仅要求经济活动遵循一

4、 般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而且要求遵循生态规律,把经济活动纳入生态系统的 运行轨道,力求在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之间建立一种协调、和谐的关系。因此,循环经济 也称为生态经济。二、循环经济特征 循环经济的几个特点: (一)循环经济创新性地将传统经济的要素之一的“自然资源”进行系统的研究; (二)循环经济将固有的生产方式进行了变革,将开链生产变为闭环生产; (三)循环经济是知识经济的第一阶段,在技术制约下知识经济实现有困难,而循环 经济比较现实,可以立即实行; (四)循环经济是将“环境”由经济外部的制约性因素提升为经济内部的新的生产要 素。 我国人口多,资源相对贫乏,生态环境脆弱。在资源存量和

5、环境承载力方面已经经不 起传统经济形式下的高强度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随着未来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 展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也必然要求我们选择建立循环经济,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 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 三、 循环经济的核心内容是“经济” “循环经济”,就是在满足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利用生态学原理,对经济活动中的有 限资源不断地进行循环利用,高效率或无浪费地使用资源。具体地说,“循环经济”就是 在再生产过程中利用生态经济(指符合生态学中的能量转换和物资重复利用原理,同时满 足经济学中的收益大于成本的原则的一种生产方式)原则,将上一生产过程或工序所产生 的废弃物,转变为下一生

6、产过程或工序的投入品,以使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同时尽可能 少地产生或不产生对环境有害的废弃物的一种生产方式。如工业生产中对水的利用,当水 在生产过程中被各种化学产品和重金属污染后,经过特殊工艺处理,将这些化学产品和重 金属分离出来,不仅可以使水得到净化而能够被重新使用,而且可以回收具有重要经济价 值的化学产品与重金属。要特别指出的是, 循环经济的主要内容虽然是资源的循环利用, 但核心内容却是“经济性”,更确切地说,就是资源的循环利用必须满足“收益大于成本” 的经济性原则;否则,资源的循环利用就不可能实现。 然而,在国内外对“循环经济”范畴的众多定义及其内容的理解上,重点却都放在资源 的循环利

7、用和节约上面,“经济”内容或被忽略或被置于极其次要的地位。在人类社会, 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资源的利用和对环境的保护,都是服从于人的经济利益的,对 经济利益的追求才是决定资源配置的关键,而经济学正是从人的利益关系去看待和研究人 类社会的一切行为的,并以产出是否大于投入确定行为结果的好坏,所以,经济学角度的 “循环经济”的内涵是不同于技术角度的“循环经济”内容的。这也就是说,经济学视角 中的“循环经济”,是资源的再利用必须做到“经济循环”,而不是工程技术人员视角中 的“循环经济”。 我们知道,以今天的技术水平来说,已经可以做到将几乎所有的有形资源加以回收利用, 因此确实如科学家或工程技术人

8、员所说的那样,“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而没有绝对的废 弃物”。如从技术条件来说,完全可以将各种燃烧气体中产生大气酸雨的“硫”做到零排 放,但事实上我们知道,无论技术多么发达的国家,其实际排放都没有做到这点,也就是说, 技术能力与实际排放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原因就是“零”排放的技术使用不能满足人类 社会的“经济性”要求,所以暂时还不被人类所利用。这是因为,各种废弃物的回收在达 到一定程度后存在着极其明显的甚至是指数式的成本递增倾向,如将煤炭燃烧排放气体的 脱硫量由 90%提高到 95%,那么成本将上升一倍以上;要在此基础上再提高 1 个百分点,成 本的增加又需要一倍以上;而要达到 100%的脱硫,

9、其成本将成为任何社会都无法承受的天 文数字。中国正在被关闭的大量达不到一定规模的造纸厂、电镀厂等“五小”工厂,也不 是缺乏相应的污染治理技术,而是这些技术的利用满足不了经济性或规模经济的要求。如 要使各种排放物达标,那么这些企业将出现严重亏损,甚至投入企业的全部收入也满足不 了治理污染的要求。这说明,循环经济并不是单纯的技术上的资源循环,而是符合经济要 求的资源循环。如果不能满足这种条件,那么无论技术水平达到何种程度,这些“被放错 地方的资源”就只能成为污染环境的废弃物。其原因,就是人类社会的资源配置不是完全 由技术决定,而是由(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原则支配。无论是各种废弃物的排放或保 护

10、环境的标准,还是各种资源的循环利用等,都是如此。因此,那些被利用过的资源或废弃物是否能够被重新利用,从而资源循环是否能够实现,取决于它们的回收与使用成本是否 小于新资源的获得与使用成本、是否在社会的合理承受范围之内;否则,循环经济不仅不 能实现,甚至原有的循环经济也会因此而转变为非循环经济。如东方的传统农业就是一种 典型的循环经济,几乎没有任何废弃物的产生(桔杆作为牲畜的饲料,牲畜的排泄物又作为 农田的肥料;由人消费而产生的各种排泄物也通过同样的方式循环等),但它们最终却被非 循环的石化农业所取代。原因就是各种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成本及其效益低于资源非循环 利用的石化农业,以致原来作为农业肥料和有

11、机物投入的各种废弃物,不仅不能成为有用 的资源,反而成为污染环境的元凶(在中国许多地区,原来被农民作为重要资源的“桔杆”,由 于劳动力成本提高等原因而造成处置成本的增加,因此收获后大多被一焚了之,结果不仅 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在许多地区还影响客机航班的起降)。这种情况,显然从技术方 面得不到合理解释。由此说明,循环经济的核心是经济利益,而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资 源循环的技术,只有在它能够带来比非资源循环技术更大的经济效益时,才会被采用。现 在一些地区正由石化农业向生态农业回归,就是因为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使得后者在经 济上更有竞争力的结果。 强调“循环经济”的经济核心本质,并不是否定技术的

12、作用,而是指在人类社会中,技术 是服从于人类利益或经济要求的。这种情况,不仅在循环经济中存在,而且在各个方面都 是如此,许多在技术上先进的生产方式,如“铱星移动通讯”等,因经济性差、竞争不过适 应性技术而遭到淘汰的例子,在现代社会是不胜枚举的。只有当先进技术在经济上能够超 过传统技术时,它才会在社会实践中取代后者。因此,才会出现许多最先进的技术,要经过 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成为社会的“普适”技术,那些不能满足这个要求的技术则会被淘汰 (在人类发明的各种新技术中,绝大部分因达不到这个要求而被湮灭)。转贴于 中国论文四、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与策略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经济形态,是集经济、技术

13、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 目前,尽管在我国也开始了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建设,但从总体来 讲,我国的循环经济建设更多地还停留在概念层次上。因此,要全面推动我国循环经济 建设,使循环经济融入国民经济的发展之中,还需要政府、企业、科技界、公众的共同 努力,通过在理论思维、实现途径、操作方式等问题上的借鉴与创新,推进我国循环经 济的发展。 (一)探索新的循环经济实践模式 目前我国开展循环经济主要是遵循“3+1”模式。一是在企业层面上建立以清洁生产为 核心的物质小循环,也就是根据生态效率的理念,推行清洁生产,减少产品和服务中物 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实现污染排放的最小量化。二是在区域的层面上

14、形成的中循环,即 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企业间的 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建立工业生态园区。当有些废弃物无法在企业内部完全消化掉的 时候,就需要建立这种模式。使上游企业的废料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材料,尽可能减少污 染排放,争取做到“零排放”。丹麦的卡伦堡生态工业园是目前国际上工业生态系统运 行最为典型的代表。三是在区域层面上形成大循环。目前世界上这方面做得最好的是日 本。日本资源有限,所以特别注重资源的再利用,尤其强调建立循环型社会。日本的资 源再生系统由 3 个子系统构成的:废物回收系统、废物拆解、利用系统以及无害化处理 系统。所谓的“3+1”是指建立虚

15、拟的生态工业网络和工业废旧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以从 根本上解决废旧资源在全社会的循环利用问题。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推进循环经济中的 作用,以经济利益为纽带,使循环经济具体模式中的各个主体形成互补互动、共生共利 的关系。 转贴于 中国论文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策略 1制度创新。建立适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制度体系,可单独立法。通过法规对循环 经济加以规范,做到有法可依,制度创新是最为根本的问题,循环经济不仅是经济发展 的问题,其本质是社会物质利益的再分配。生态环境过去被视作可以自由享用的东西, 但现在环境变成了资源,应当被当作生产资料来看待,由社会行使产权,建立健全各类 废物回收制度,明确工业废物和产

16、品包装由物产企业负责回收,建筑废物由建设和施工 单位负责回收,生活垃圾回收主要是政府的责任,排放垃圾的居民和单位要适当缴纳一 些费用;制订充分利用废物资源的经济政策,在税收和投资等环节对废物回收采取经济 激励措施。所以必须首先以制度的保障循环经济的发展。 2.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选择适当的产业优先推进循环经济,所选的产业既要有利于 降低环境污染,又要能够扩大就业。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 在着一定差距,在一些边远地区,首要的任务仍是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如果强行推行 环保产业,往往事倍功半。因而必须要优先选择那些比较容易产生经济效益的产业作为 突破口,只有这样,才能使循规蹈矩环经济较为顺利地推进。先做那些国内技术已经成 熟的,而资源又非常短缺的项目。比如说节水问题,从技术方面来说,已经相当成熟, 清华大学就在推广他们的节水技术,而且成本不高,只要政府能够适当地给予补贴,就 能够顺利得到推广。例如在小区内安装一套节水系统,政府能够给小区居民在水费上一 定优惠政策,或是给予小区开发商一定的减税政策,都有助于节水技术的推广。有了这 样的节水系统,洗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