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第三课复习学案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5289062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第三课复习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经济第三课复习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经济第三课复习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经济第三课复习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经济第三课复习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第三课复习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第三课复习学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生活经济生活知识点梳理知识点梳理 第三课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多彩的消费 五、消费及其类型五、消费及其类型 1 1、影响消费的因素:、影响消费的因素: (1 1)客观因素:)客观因素: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是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理论依据是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是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理论依据是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措施:根本途措施:根本途 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发展经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是居民的收入。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是居民的收入。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措施:发展经济,增加居民

2、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措施: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 居民消费水平也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措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居民收入预期,居民消费水平也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措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居民收入预期, 有利于增加消费;完善社会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有利于增加消费;完善社会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措施: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提高社会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措施: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提高社会 总体消费水平。总体消费水平。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物价水平。一般说来,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

3、会减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物价水平。一般说来,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会减 少对商品的消费,物价总水平影响消费。措施: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稳定物价,降低消费少对商品的消费,物价总水平影响消费。措施: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稳定物价,降低消费 成本,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成本,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宏观调控政策。宏观调控政策。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增长;紧缩性财政政策抑制总需求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增长;紧缩性财政政策抑制总需求 增长。增长。 货币政策:积极的货币政策刺激消费;紧缩的货币政策抑制消费。如何刺激消费?货币政策:积极的货币政策刺激消费;紧缩的货币政策抑制消费。如何刺激

4、消费? 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积极的货币政策。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积极的货币政策。 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售后维修和保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售后维修和保 养等。措施:养等。措施:企业要考虑自己产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以及购买方式、商店位置、企业要考虑自己产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以及购买方式、商店位置、 服务态度、售后维修与保养情况服务态度、售后维修与保养情况等因素,诚信经营,为消费者提供物美等因素,诚信经营,为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价廉的商品。 (2 2)主观因素:居民的消费观念、消费心理

5、影响消费。措施:国家要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主观因素:居民的消费观念、消费心理影响消费。措施:国家要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 的消费观念和消费心理,做理性的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消费心理,做理性的消费者。个人要通过诚实劳动,努力增加收入,同时要个人要通过诚实劳动,努力增加收入,同时要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3 3)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是指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经。恩格尔系数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经 济指标。恩格尔系数济指标。恩格尔系数减小减小,表明人民,表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消费结构改善。恩格尔系数高

6、,表明恩格尔系数高,表明 生活水平低。食品支出数量生活水平低。食品支出数量食品支出比重。恩格尔系数降低并不表明食品支出的绝对数食品支出比重。恩格尔系数降低并不表明食品支出的绝对数 量减少。量减少。它会随着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而不断变化。恩格尔系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恩格尔系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经 济的不断发展,直接或主要原因是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根本因素不等于主要因素济的不断发展,直接或主要原因是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根本因素不等于主要因素 【源:源:2 2、消费类型消费类型 (1 1)按)按消费对象消费对象分,可分为分,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有形商品消

7、费和和劳务消费劳务消费 (2 2)按)按交易方式交易方式分,可分为分,可分为钱货两清钱货两清消费、消费、贷款消费贷款消费和和租赁消费租赁消费 (3 3)按)按消费目的消费目的分,可分为分,可分为生存资料生存资料消费(消费(最基本的消费最基本的消费)、)、发展资料发展资料消费和消费和享受资料享受资料消消 费费 温馨提示:温馨提示: (1 1)生存资料消费)生存资料消费衣食住行消费。比如,同样是衣食住行,既可以是生存资料消费,也衣食住行消费。比如,同样是衣食住行,既可以是生存资料消费,也 可以是高档服装、豪华别墅、高级轿车等享受资料。可以是高档服装、豪华别墅、高级轿车等享受资料。 (2 2)各类消

8、费类型之间往往是交叉的。各种消费类型之间的界限有时并不是绝对的。比如,)各类消费类型之间往往是交叉的。各种消费类型之间的界限有时并不是绝对的。比如, 生存资料、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界限会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发生变化。但无论怎样变生存资料、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界限会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发生变化。但无论怎样变 化,后两者不可能取代生存资料的消费。化,后两者不可能取代生存资料的消费。 (3 3)正确理解贷款消费:)正确理解贷款消费: 贷款消费是预支未来收入进行消费。贷款消费主要用于购买大宗耐用消费品及大额服务。贷款消费是预支未来收入进行消费。贷款消费主要用于购买大宗耐用消费品及大额服务。国家鼓励贷款

9、消费,是扩大内需的措施,这也是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适度的贷款消费国家鼓励贷款消费,是扩大内需的措施,这也是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适度的贷款消费 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选择贷款消费时要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应该把贷款的数额控制在自己的还贷能力之内。选择贷款消费时要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应该把贷款的数额控制在自己的还贷能力之内。 贷款消费并不是让人毫无节制地透支生活。对于那些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又贷款消费并不是让人毫无节制地透支生活。对于那些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又 没有太多积蓄的人来说,贷款消费是可行的。贷款消费要讲究信

10、用、按时还贷。没有太多积蓄的人来说,贷款消费是可行的。贷款消费要讲究信用、按时还贷。 贷款消费的实际运行情况,与贷款利率高低相关,与居民的收入水平及未来收入预期有贷款消费的实际运行情况,与贷款利率高低相关,与居民的收入水平及未来收入预期有 关,与人们的消费观念有关,与投资理财的渠道及居民理财能力有关,与价格的变动有关。关,与人们的消费观念有关,与投资理财的渠道及居民理财能力有关,与价格的变动有关。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 1、消费心理:人们的消费行为往往受多种消费心理的影响。、消费心理:人们的消费行为往往受多种消费心理的影响。 (1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从众心理引发的

11、消费(“人有我有人有我有”,消费行为受到别人评价的影响,受别人行为的消费行为受到别人评价的影响,受别人行为的 带动。)带动。)要作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要作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2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表现为表现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消费行为喜欢追求与众不同、消费行为喜欢追求与众不同、 标新立异的效果。)标新立异的效果。)有时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但展示个性要考虑社会的有时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但展示个性要考虑社会的 认可,还要考虑代价。为显示与众不同而过分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认可,还要考虑代价。为显示与众不同而过

12、分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 (3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消费行为出于向上看齐、人无我有的炫耀心理。)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消费行为出于向上看齐、人无我有的炫耀心理。)是不健是不健 康的。康的。 (4 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消费行为讲究实惠,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商品。)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消费行为讲究实惠,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商品。)是一种是一种 理智的消费。理智的消费。 温馨提示:温馨提示: (1 1)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联系:)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联系:消费心理影响和制约消费行为,消费消费心理影响和制约消费行为,消费行为是消费心理行为是消费心理 的体现;消费心理贯穿于消费者消费活动的全过程,并

13、规定着消费行为的方向性和目的性。的体现;消费心理贯穿于消费者消费活动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消费行为的方向性和目的性。 同一消同一消费行为不一定只是由一种消费心理引发的,也可能是多个消费心理共同作用的结费行为不一定只是由一种消费心理引发的,也可能是多个消费心理共同作用的结 果。果。 (2 2)攀比心理只有弊端,求实心理只有优点,而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利弊共存。)攀比心理只有弊端,求实心理只有优点,而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利弊共存。 (3 3)从众心理与攀比)从众心理与攀比心理的区别。从众心理的实质是心理的区别。从众心理的实质是“从从”,消费者,消费者“随大流随大流”,攀比,攀比 心理的实质是心理的实质是“

14、攀攀”和和“比比”,低收入消费者模仿,低收入消费者模仿高收入的消费方式;从众心理往往是缺高收入的消费方式;从众心理往往是缺 乏主见的表现,攀比心理的目的是炫耀;从众心理消费可以乏主见的表现,攀比心理的目的是炫耀;从众心理消费可以“从从”,但不能盲从;攀比是,但不能盲从;攀比是 不健康的消费心理。不健康的消费心理。2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必须践行的原则、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必须践行的原则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我们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我们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入入”包括过去、现包括过去、现 在和未来的收入;在和未

15、来的收入;“度度”指既不超前消费,也不滞后消费。指既不超前消费,也不滞后消费。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我们要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我们要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消费轻精神 消费(消费(有利于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 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消费。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消费。 勤

16、俭节约,艰苦奋斗。为什么?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为什么?a a 从国家、民族来说,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支撑的民从国家、民族来说,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支撑的民 族,难以自立自强。族,难以自立自强。b b 从个人成长来说,是战胜困难,成就事业的条件。从个人成长来说,是战胜困难,成就事业的条件。c c 从国情来说,我从国情来说,我 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面临人口、资源的压力,要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面临人口、资源的压力,要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d d 是社会主是社会主 义荣辱观的体现。艰苦奋斗精神永不过时,应发扬光大。义荣辱观的体现。艰苦奋斗精神永不过时,应发扬光大。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 神,其实质是提高消费资料的利用效率,不要浪费资源,并不是抑制消费。神,其实质是提高消费资料的利用效率,不要浪费资源,并不是抑制消费。 温馨提示:温馨提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