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运动定律检测A含答案

上传人:qt****68 文档编号:45284226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牛顿运动定律检测A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牛顿运动定律检测A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牛顿运动定律检测A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牛顿运动定律检测A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牛顿运动定律检测A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牛顿运动定律检测A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牛顿运动定律检测A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寒亭区第一中学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同步测试 04(牛顿运动定律 A)2010.10.171 牛顿运动定律同步测试牛顿运动定律同步测试 A考试时间:100 分钟 总分:100 分 命题:李晓宁 审稿:乔显正一、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错选多选不得分,漏选得 2 分,每题 4 分,共 40 分) 关于力学单位制说法中正确的是( )kg、m/s、N 是导出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 kg,也可以是 g在力学中,力是基本概念,所以力的单位“牛顿”是力学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是 Fma 用一水平恒力作用于放在水平面上质量为 m 的物体上时,物体获得的加速度为 a;当把

2、作用的水平恒力改变为 2时,物体获得的加速度( ) 可能为 2a 可能大于 2a 可能小于 2a 无法判断 如图所示,物体放在斜面上,与斜面一起向右做匀加速 运动,物体 A 受到斜面对它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方向 可能是( )向右斜上方 竖直向上向右斜下方 上述三种方向均不可能 4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三块质量为 m1、m2、m3的木块 A、B、C,且 m1=2m2=3m3,在力 F 的作用下产生运动,三木块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则木块 A、B、C 各自所受合力的大小之比是( ) 111 123 6:3:2 每个木块所受合力均为零5 5如图所示,水平面上 B 点左侧都是光滑的,B 点右侧都是

3、粗糙的质量为 M 和 m 的两个小物块(可视为质点) ,在光滑水平面上相距 L 以相同的速度向右运动,它们在进入粗糙区域后最后静止若它们与粗糙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设静止后两物块间的距离为 s,M 运动的总时间为 t1、m 运动的总时间为 t2,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若 M=m,则 s=L 无论 M、m 取何值,总是 s=0若 M=m,则 t1= t2 无论 M、m 取何值,总是 t1M(sin+cos)时,m 一定有向下的加速度 当 mM(sin 一 cos)时,m 一定有向下的加速度 当 mM(sin 一 cos)时,m 一定有向上的加速度9 9在静止的小车内,用细绳a和b系住一个

4、小球,绳a处于斜向上的方向,拉力为Fa,绳b处于水平方向,拉力为Fb,如图所示现让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右做匀加速运动,此时小球相对于车厢的位置仍保持不变,则两根细绳的拉力变化情况是( )Fa变大,Fb不变Fa变大,Fb变小Fa变大,Fb变大Fa不变,Fb变小101010如图 9 所示,A、B 两小球分别连在弹簧两端,B 端用细线固定在倾角为30光滑斜面上,若不计弹簧质量,在线被剪断瞬间,A、B 两球的加速度分别为( ) A都等于2gB. 和 02gC. 和 0 2g MMMBBAD0 和2g MMMBBAaFbF寒亭区第一中学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同步测试 04(牛顿运动定律 A)2010.10.173

5、题号12345678910得分答案二、计算论述题:(总计 60 分)1111 (1010 分)分)一物体沿斜面以一定的初速度向上运动。斜面的倾角 可在 090之间 变化。设物体所能达到的最大位移 x 与 的关系如图所示,求物体的初速度和物体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12 (12 分)分)在倾角为的光滑斜面上端系有一劲度系数为 k 的弹簧,弹簧下端连一个 质量为m的小球,球被一垂直斜面的挡板 A 挡住,此时弹簧没有形变,若 A 以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匀加速运动,求:asinga (1)从挡板开始运动到球板分离所经历的时间t (2)从挡板开始运动到小球速度最大时,球的位移x13.13.(1212

6、分)分)某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在正常航线上作水平飞行时,由于突然受到强 大垂直气流的作用,使飞机在 10内高度下降 1700 造成众多乘客和机组人员的伤害 事故,如果只研究飞机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且假定这一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试计 算: (1)飞机在竖直方向上产生的加速度多大?方向怎样? (2)乘客所系安全带须提供相当于乘客体重多少倍的竖直拉力,才能使乘客不脱离座椅? (3)未系安全带的乘客,相对于机舱将向何方向运动?最可能受到伤害的是人体的什么部 位?(注注:飞机上乘客所系的安全带是固定连结在飞机座椅和乘客腰部的较宽的带子,它 使乘客与飞机座椅连为一体(取 10/2) ) 90 103 10

7、xA寒亭区第一中学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同步测试 04(牛顿运动定律 A)2010.10.1741414 (1212 分)分)如图所示为一平直传送带,、两处间的距离为L,传送带的运动速度恒 为有一工件轻轻从处放上传送带,已知工件与传送带间摩擦因数为 及当地v 的重力加速度为,且认为传送带的形状及速率不受影响。求传送带将该工件由g处送到处可能的时间间隔及相应的条件。 (即题中给出量之间应满足的关系)t15.(14)15.(14)如图所示,长L=0.5m,质量为m1=1kg 的木板A,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木板 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1=0.2,在木板A的左端放有一质量为m2=1kg 的木块B(大 小不

8、计) ,B与A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2=0.5,现施水平力F拉B,将B拉到A的右端的 时间为t=0.5s,求水平力F的大小。 (取 g=10m/s2)A v B寒亭区第一中学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同步测试 04(牛顿运动定律 A)2010.10.175相互作用测试相互作用测试 A 卷答案:卷答案:1: 2: 3: 4: 5:D 6: 7:C 8: 9: 10:D1111:2L/t2;不改变;无关;9.8m/s2;agsin;控制变量法。1212:分析物体在斜面上的受力情况,再根据牛顿定律可得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为aggsincos设物体初速度为。则滑行的最大位移v0)cos(sin2/)2/(2 0

9、2 0gvavX由图可知,当 90时,X10m,将它们代入式得:vgXm s0210 2sincos/从纵轴上的截距可知,当 0时,代入式解得:Xmvm s10 310 20,/(/)sin/ cos/vgX0223 31313:(1)设球与挡板分离时位移为 s,经历的时间为 t,从开始运动到分离过程中,m 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垂直斜面向上的支持力 FN,沿斜面向上的挡板支持力 FN1和弹簧弹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aFFmgN1sin而,随着 x 的增大,增大,FN1减小,保持 a 不变,当 m 与挡板分离时,x 增大到kxF F等于 s,FN1减小到零,则有: 2 21ats 根据牛顿第

10、二定律有:maksmgsin联立解得: maatkmg2 21sinkaagmt)sin(2(2)分离后继续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寒亭区第一中学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同步测试 04(牛顿运动定律 A)2010.10.176v 最大时,m 受合力为零,即,位移是sinmgksmkmgsmsin14.【 【解析解析】 】(1)飞机原先是水平飞行的,由于垂直气流的作用,飞机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可看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 a2 解得 22,21代入1700,10,解得 34 方向竖直向下(2)飞机在向下做加速运动的过程中,若乘客已系好安全带,使机上乘客产生加速度的力是向下重力和安全带拉力的合力设

11、乘客质量为,安全带提供的竖直向下拉力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得安全带拉力 ()(3410)24(),所以,安全带提供的拉力相当于乘客体重的倍数241024(倍)(3)若乘客未系安全带,飞机向下的加速度为 342,人向下加速度为 102,飞机向下的加速度大于人的加速度,所以人相对飞机将向上运动,会使头部受到严重伤害15:该工件放上传送带,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f=mg;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a=fmg;该工件加速到 v 所需时间 tv/av/g;此过程中,工件运动的位移 xat2v2/2g21若 v2/2g,则工件一直匀加速直到,可得at2,得t21gL 2若 v2/2g,则工件先匀加速至速度v

12、后做匀速运动直到,故 ttvxLvLgv 216:设的加速度为 a1,的加速度为 a2,在t=0.5s 内的位移为 x1,的位移为 x2.由运动学公式,有:x1=a1t2 x2=a2t221 21由题意:x2x1=由以上各式解得:a2- a1=4m/s2 22 tL对,受力分析如右图所示,其所受摩擦力f2=2N2=2m2g=5N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f2=m2 a2 即: F-5= a2 对,受力分析如右图所示,其所受摩擦力f=1N1=1(N2+m1g)=4N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2-f1=m1 a1 m2gN2 f2Am1gN2f1N1f2寒亭区第一中学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同步测试 04(牛顿运动定律 A)2010.10.177即: 5-4= a1 联立解得:10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