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专题十则复习材料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283778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专题十则复习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文化专题十则复习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文化专题十则复习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文化专题十则复习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文化专题十则复习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专题十则复习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专题十则复习材料(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北京中考网北达教育旗下 电话 010-62754468北京中考网北达教育旗下门户网站 电话 010-627544681文化专题十则复习材料文化专题十则复习材料狼专题1、 作家作品简介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2、重点词语解释屠:宰杀牲畜,这里指屠户,宰杀牲畜卖肉的人。缀行:短语。紧跟着走。缀:连结,这里是紧跟的意思。并驱如故:短语。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苫蔽成丘:用草席遮盖成小山形状。苫:草席。蔽:遮蔽。眈眈相向:短语。瞪眼注视着(屠户)。眈眈:注视的样子。相向:对着他(屠户)。径去:短语。径直走开。径:径直。去:离开。犬坐:像狗似的

2、蹲坐。犬:狗,这里是名词作状语。意暇甚:短语,神情悠闲得很。意:这里指神态。暇:空闲,这里是悠闲的意思。3、一词多义: 止 同“只” 止有剩骨 停止 一狼得骨止 意 神情 意暇甚 想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敌 攻击 恐前后受其敌 敌方 盖以诱敌 前 前面 恐前后受其敌 向前 狼不敢前 4、词性活用 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其一犬坐于前。 5、通假字 :止 同“只”,只有。止有剩骨。 6同学们虽然大多没有亲眼见过狼,但想必对于狼这一动物并不陌生。说起狼,同学们脑海里肯定会跃出许多关于狼的成语、谚语、歇后语。那

3、同学们所熟知的有关狼的成语有哪些?狼狈为奸、狼吞虎咽、狼子野心、狼狈不堪、狼心狗肺、鬼哭狼嚎、狼烟四起、狼奔豕突等有关狼的谚语:狼肚子里没有好心肝。狼披羊皮还是狼。北京中考网北达教育旗下 电话 010-62754468北京中考网北达教育旗下门户网站 电话 010-627544682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狼给羔羊领路最危险。可怜狼的人要被狼吃掉。可怜狼的猎人,羊群不会增多。狼行千里吃人,狗到天边吃屎。不开猎枪,打不住狼。除了我们中国有许多关于狼的生动形象的描述,其他国家的语言中也有许多关于狼的形象化说法。比如英语中就有这样的说法: The death of wolves is the safe

4、ty of the sheep.(狼死羊安。) The wolf may lose his teeth , but never his nature. (狼的牙齿会掉,本性却改不了。) 7你们能否从有关狼的成语、谚语中看出狼历来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怎样的?贪婪 凶残 狡猾 惧怕 厌恶 狡黠智慧 聪明 机警 等。8对于这种动物,人们又会有怎样的态度呢?(惧怕、厌恶、憎恨称赞) 9母狼的智慧表现在哪里?(用智慧帮助全家过河。在万般无奈下,骗过老猎人,以自己的死换孩子的生。) 10蒲松龄写的狼中,屠夫和狼谁强谁弱?作者想表达狼的什么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心情?母狼的智慧中称“仅次于人聪明的动物是

5、狼”,作者这么说有什么根据?在作者的笔下,狼又是怎样的一种形象?两篇文章在主题方面是不同的,但两篇文章也有相同之处。找出其中狼的相同点。1、都很聪明(狡黠) 2、最终都未能瞒过人 3、都被被人杀了辩论辩论正方:有人认为,狼的食肉性、凶残性对人类以及家禽造成了不少伤害,应把这种动物斩尽杀绝让他在地球上消失。恐龙灭绝了,但人类照样生存发展着。反方:应该保护狼,保护生态平衡。通过对“狼”这一话题的探讨,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呢?知道了些什么?要辨证地分析和看待问题北京中考网北达教育旗下 电话 010-62754468北京中考网北达教育旗下门户网站 电话 010-62754468311刚才我们所讨论的对

6、狼的态度都带有一定的情感倾向,我们来看看科学家又是怎样来描绘狼的?请看课本上中国大百科全书生物卷“狼”词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科学家和文学家的不同之处:科学家一般总是尽量把自己的感情色彩降到最低限度,科学地、客观地描述事物,以便读者能更清楚更真实地了解这些事物。 荷专题一、佳句积累 1、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2、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3、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4、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 。6、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 。7、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8、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9、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二、五首荷花诗的内涵。(采

7、莲曲【赏析】采莲曲写的是采莲女,但作者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画面中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诗的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这里写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和罗裙仿佛用同一色调裁制而成,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像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一、二句而来,荷叶与罗裙,芙蓉与人面,色彩相同,形状相似,混杂在一起,难以分辨,只有在定睛细看时才勉

8、强可辨;但稍不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了踪影,令人惊奇,又使人怅惘。“闻歌始觉有人来”,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仍然掩映于荷花荷叶之中,虽闻歌而仍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全篇借助一连串的动词“向”“开”“入”“闻”“觉”“来”,展现了采莲女在田田荷叶和艳艳荷花中若隐若现、忽有忽无的生动画面,画面上还响着欢快的采莲歌声,把人引进一个清新优美的意境之中。莲叶【赏析】北京中考网北达教育旗下 电话 010-62754468北京中考网北达教育旗下门户网站 电话 010-627544684莲叶这首小诗,吟咏莲叶,通篇不着一个“莲”字,但句句均未离开莲。不仅描写了

9、莲叶的色彩、香味、形象,还特别写了莲叶在风中的动态美;诗中不仅从侧面写了人们对莲叶的喜爱,还进一步写了莲叶的高尚品质。这首诗仅二十八个字,却组成了四幅生机盎然的画面:舟行荷塘图、风摇荷叶图、荷塘浣纱图、鸳鸯戏莲图。在铺满莲叶的河塘里,荷叶是主体,如果仅有荷叶,那还不够,太单调了,正因为有了舟,有了浣纱女,有了戏水的鸳鸯,才使整个画面更生动活泼,给人以不尽的美的享受。赠荷花【赏析】赠荷花是李商隐吟咏荷花的。诗的开头两句总写花的万幸和叶的不幸,以它们的“不相伦”反映出荷花独特品质的可贵。第三至六句,是诗的主体部分,群芳谱中,惟有绿荷、红菡萏与众不同。“惟有”二字,同中取异,以下四句,全承它而来,转

10、写荷叶的伸张卷曲,荷花的开放闭合,种种风姿,天然无饰。“任天真”既写花,又是写人。最后两句进一层写荷花的“天真”之处。荷花的红花绿叶,互照互映互衬,即使到了红衰翠减、世人愁苦之时,仍然不相遗弃。这四句诗互补互承,从正反两方面完整地表现出荷花既能同荣、又能同衰的坚贞不渝的品质。这首诗歌颂荷花能荣衰相依,实则表达了自己渴求知己、寻觅政治依托的心声。白莲【赏析】白莲一诗从“素花多蒙别艳欺”一句生发新意;然而它并没有黏滞于色彩的描写,更没有着意于形状刻画,而是写出了花的精神。特别是后两句,诗人从不即不离的空际着笔,把花写得若隐若现,栩栩如生。诗人借吟咏白莲,咏赞白莲的淡雅高洁、出污泥而不染,抒写白莲内

11、心的幽恨,流露出诗人在隐居中孤高寂寞,自伤迟暮的情怀。全诗托物寄兴,把花拟人化,创造了一个既超凡脱俗又极平实具体的画面。莲【赏析】莲这首小诗,表达了诗人对莲子的喜爱之情,反映了诗人不以官场失意为意的恬淡闲适的心情。诗的开头两句叙事,交代了“卖莲房”一事强烈地吸引了诗人,诗人连泛舟游西湖的打算都放弃了。在这平实的叙事中,透露出诗人对莲子的喜爱之情。“旋折荷花剥莲子”既写出了卖莲子者动作的迅速敏捷,也写出了诗人求购莲子的心情急切。“露为风味月为香”一句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用“露”和“月”来形容莲子的风味和香气,似乎不合情理,但这种形容却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和无穷的回味。)三、探讨“莲”中所寄托

12、的情感。(爱莲说是一篇状物抒情、寓哲理于暗喻之中的名文。作者用具有高洁品格的“莲”自说,婉转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文章从泛论入手,用“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统领全篇,以下便分说人们对花的各种喜爱。先举出菊花,从正面衬托下面要写的莲花;并举出陶渊明来衬托自己。再举出牡丹,从反面衬托下面要写的莲花;并举出“世人”,一面和上文的“独”字对照,一面来衬托自己。“予独爱莲之北京中考网北达教育旗下 电话 010-62754468北京中考网北达教育旗下门户网站 电话 010-627544685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

13、句话里包含七个短语,细致传神地描绘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实际上是借莲喻己,托莲言志。在第二段中,作者对菊花、牡丹、莲花作出评论,表明爱憎。这段包含了两层意思:第一层,将三种花的性格作了比较描写,起到了评菊花、抑牡丹、赞莲花的作用,从而使莲花的形象更为丰满,更加突出。第二层,用一个“噫”字表示感慨,进而对爱花人进行品评,点明题旨。“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三句,陈述、疑问、感叹变化使用,表达了复杂的思想感情,特别是颠倒了原来叙写三种花的顺序,将牡丹放在最后评述,备见作者用心。文章意在以爱菊、爱莲人数之少来衬托爱牡丹人数之多,鄙弃追名逐利的恶浊世风,一“独”一

14、“甚”,一褒一贬,对比鲜明强烈。最后一句,暗讽世人,却不直说,偏用反语,一个“宜”字,委婉含蓄,寓意深刻。这篇说结构严谨有序。全文以“莲,花之君子者也”一句点明题旨,提纲挈领,围绕“君子”超世脱俗、不同流合污的美德这一中心,组织材料。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开篇,接着从中挑出菊、牡丹、莲三种花来写,又以菊和牡丹衬托莲花,突出重点。在着重描述莲的形象和品格,充分表现作者倾慕之情的基础上,展开对三种花和爱花人的品评,用三种花来象征三种人,从而表达作者对三种人的不同感情、不同态度,自然地借花言志,表达全文主旨。文章以“爱”为线索,贯穿始终,将全文连缀成整体,结构严谨,首尾呼应。、研究芙蕖中所蕴

15、涵的情感,进一步体会荷中的美感。(芙蕖的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来写莲,既肯定了莲“可目”的观赏价值,更重视其实用价值。)、归纳二篇文章的写作思路。物- - -物之品- - -人之品 托物 言志四、思考1、你发现荷花常常被赋予哪些含义? 清纯、高洁、脱俗、正直、娴静等品质2、荷花飘香北海夜、爱藕说、我爱莲有实三篇文章各是从什么侧面来咏莲的?它们又有什么共同点?分别从“荷花”、“藕”、“莲子”三个角度来咏莲。三篇文章都借莲抒情,从精神方面体现人文关怀。3、李渔的芙蕖以独特的视角来写荷,写出了荷的许多可人之处,“可目”、“可鼻”、“可口”各指莲的哪部分的作用?可目:荷叶、荷茎、莲蓬;可鼻:荷花香;可口:莲子、藕。北京中考网北达教育旗下 电话 010-62754468北京中考网北达教育旗下门户网站 电话 010-6275446864、佛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