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化学总复习解析训练:第11章第3讲《物质的制备及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mingti****nghao 文档编号:45280436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高考化学总复习解析训练:第11章第3讲《物质的制备及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4届高考化学总复习解析训练:第11章第3讲《物质的制备及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4届高考化学总复习解析训练:第11章第3讲《物质的制备及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4届高考化学总复习解析训练:第11章第3讲《物质的制备及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4届高考化学总复习解析训练:第11章第3讲《物质的制备及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届高考化学总复习解析训练:第11章第3讲《物质的制备及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高考化学总复习解析训练:第11章第3讲《物质的制备及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Word版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讲 一、选择题(本题共 7 个小题,每题 6 分,共 42 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3宜宾模拟)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A用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方法除去乙烯中混有的二氧化硫B用加入浓溴水的方法分离苯和苯酚的混合物C用灼热的铜丝网除去 N2中混有的少量 O2D用燃烧的方法除去 CO2中混有的少量 CO解析 乙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A 项错误;浓溴水与苯酚反应生成的三溴苯酚难溶于水但易溶于有机溶剂,如苯中,B 项错误;氧气能与灼热的铜反应生成氧化铜而除去,氮气在加热条件下不能与铜反应,C 项正确;因 CO2中混有少量的 CO,此混合气体不能燃烧,D 项错误。答案

2、 C2为了净化和收集由盐酸和大理石制得的 CO2气体,从下图中选择合适的装置并连接。其中连接顺序合理的是( )。 Aaadde BccddgCbbddg Dddccf解析 盐酸和大理石制得的 CO2气体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除氯化氢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干燥用浓硫酸,二氧化碳比空气密度大,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答案 B3(2013郑州摸底)下图的实验装置用来分离 CO2和 CO 气体并干燥。图中 a 为止水夹,b为分液漏斗的活塞,通过 Y 形管和止水夹分别接 c、d 两球胆,现装置内的空气已排尽。为使实验成功,甲、乙、丙中盛放的溶液分别是( )。ANaHCO3饱和溶液、12 molL1盐酸、18.4

3、 molL1硫酸BNa2CO3饱和溶液、2 molL1硫酸、NaOH 饱和溶液CNaOH 饱和溶液、2 molL1硫酸、18.4 molL1硫酸D18.4 molL1硫酸、NaOH 饱和溶液、18.4 molL1硫酸解析 由图示可知甲中所盛试剂用于吸收混合气中的 CO2,可排除 A、D 两项;丙中所盛试剂用于干燥 CO 和 CO2气体,排除 B 项。答案 C4(2013潍坊二调)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解析 B 项 NO 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C 项浓硫酸不能在量筒中稀释;D 项易发生倒吸现象。答案 A5(2013自贡摸底)下列制备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装置合理的是( )。解析 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

4、固体制氨气时有水生成,试管口应向下倾斜;NO 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 NO2且和空气密度相近,应用排水法收集;氢气密度比空气小,收集氢气时导管应“短进长出” 。答案 D6某地污水中含有 Zn2、Hg2、Fe3和 Cu24 种阳离子。甲、乙、丙 3 位同学设计的从该污水中回收金属铜的方案如下。甲:污水过量NaOH溶液,过滤沉淀CuOH2, Cu乙:污水过量铁粉,过滤滤渣CuOH2, Cu丙:污水过量铁粉,过滤滤渣稀盐酸,过滤滤渣CuOH2, Cu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三种实验方案中都能制得纯净的铜B乙方案中加过量铁粉可以将 4 种阳离子全部还原C甲方案中的反应涉及置换、分解、化合、复分解

5、4 种反应类型D丙方案会产生环境污染解析 甲实验得到的沉淀中含有 Fe(OH)3、Cu(OH)2和 Hg(OH)2,加热后得到 Fe2O3、CuO和 HgO,HgO 进一步分解变为汞蒸气,通 H2还原后得到 Fe 和 Cu;乙实验中加入过量铁粉,过滤所得的滤渣中含有汞、铜以及过量的铁粉,最后也不能得到纯净的铜;丙实验中用盐酸溶解了滤渣中的铁,加热汞变为蒸气,最后可以得到纯净的铜。因为锌比铁活泼,所以方案乙中加入的铁不能还原 Zn2。甲方案中没有涉及化合反应。丙方案有可能产生汞蒸气和酸性废水,从而导致环境污染。答案 D7下述实验设计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设计A除去 CO2中少量

6、的 SO2将混合气体通过饱和 Na2CO3溶液B除去 Cu 粉中混有的 CuO向混合物中滴加适量稀硝酸C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 Fe2向溶液中滴入氯水后,再滴加 KSCN 溶液D证明 H2CO3酸性比 H2SiO3强将 CO2通入 Na2SiO3溶液中解析 除去 CO2中少量的 SO2,应将混合气体通过饱和 NaHCO3溶液,A 错误;除去 Cu 粉中混有的 CuO,应向混合物中滴加适量非氧化性酸(如稀硫酸、稀盐酸等),B 错误;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 Fe2,应向溶液中先滴加 KSCN 溶液,若颜色无变化,再滴入氯水溶液变血红色,C 错误。答案 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个小题,共 58 分)8(

7、14 分)(2013泸州模拟)某同学想利用图示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实验,探究 SO2与Na2O2反应的产物。测得反应前 C 管的质量为m1 g,反应后 C 管的质量为m2 g,反应后装置 D 质量增加了n g。请分析:.装置 B 的作用_;装置 D 的作用_。.如何检验反应中是否有 O2生成_。.对 C 中固体产物提出如下假设:假设 1:只有 Na2SO3,假设 2:只有 Na2SO4假设 3: _。(1)若 Na2O2反应完全,为确定 C 中固体产物的成分,甲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将 C 中的固体配成溶液,加 Ba(NO3)2溶液,得到白色沉淀,加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得出结论:产物是 Na

8、2SO4。该方案是否合理_(填“是”或“否”),理由是_。(2)若假设 1 成立,某同学以反应前后 C 管的质量差(m2m1)g 为依据推断生成 Na2SO3的质量为(m2m1) g。老师提示推算不合理,请你分析其中的缘由,_。126 64(3)若假设 2 成立,则参加反应的 Na2O2的物质的量为_mol(列计算式)。解析 .过氧化钠能与水蒸气反应,装置 B 的作用就是干燥二氧化硫,装置 D 的作用是防止空气进入 C 中。.检验氧气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观察是否复燃。.假设 3 为 Na2SO3和 Na2SO4两者的混合物;(1)该方案不合理,因为硝酸有氧化性,即使产物为亚硫酸钠,生成的亚

9、硫酸钡也被氧化成硫酸钡;(2)若假设 1 成立,则发生反应 2Na2O22SO2=2Na2SO3O2,(m2m1)g 不等于参加反应的 SO2的质量,故该推算不合理。(3)若假设 2 成立,则发生反应 Na2O2SO2=Na2SO4,二氧化硫的质量为(m2m1)g,n(Na2O2)mol。m2m1 64答案 .干燥 SO2气体,防止水蒸气与 Na2O2反应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 C 装置与 Na2O2反应;同时吸收过量的 SO2,以免污染空气.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干燥管口 a,观察其是否复燃.有 Na2SO3和 Na2SO4(1)否 HNO3有氧化性,可将 BaSO3氧化为 BaSO4

10、,据此不能确定产物是 Na2SO3还是Na2SO4或二者兼有(2)因为该反应中吸收 SO2的同时有 O2产生,所以(m2m1)g 不等于参加反应的 SO2的质量,故该推算不合理(3)m2m1 649(14 分) (2013德阳模拟)如图所示是学生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制取氨气并进行氨气溶于水的喷泉实验等实验的装置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学生甲用图 A 所示装置制备氨气,写出该法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制出的氨气应使用_法来收集,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_做干燥剂。(2)学生乙用图 B 所示装置也制出了氨气,他选用的制取试剂可能是_和_。(3)学生丙用图 C 所示装置进行喷泉实验,烧瓶内已充满干

11、燥的氨气,引发水向上喷的操作是_。(4)学生丁将装置 C 误认为装置 D,但经同学讨论后,认为也可引发喷泉。请说明用该装置引发喷泉的方法_。(5)学生戊用装置 E 吸收一段时间氨后,再通入空气,同时将经过加热的铂丝插入 E 装置的锥形瓶内,看到了具有催化作用的铂丝保持红热,同时瓶内生成了红棕色的气体。写出在此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解析 (1)A 装置是固体和固体混合加热制备氨气的装置,应选用的试剂是 NH4Cl 和Ca(OH)2固体。氨气极易溶于水,比空气密度小,要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干燥氨气用碱石灰等碱性干燥剂。(2)B 装置是固体和液体在不加热时反应制氨气的装置,可选用浓氨水和

12、生石灰(或固体 NaOH)混合反应。(3)氨气极易溶于水,用 C 装置进行喷泉实验时,先要打开止水夹,然后挤压胶头滴管,使少量水进入烧瓶,氨气溶于水导致烧瓶内压强急剧减小,外界大气压将烧杯内的水压入烧瓶即可形成喷泉。(4)对于装置 D,可以设法使烧瓶受热,瓶内气体膨胀,排出玻璃导管中的空气,瓶内氨气与水接触即产生喷泉。(5)本实验的原理:氨在受热时被催化氧化为 NO,NO 与 O2反应变成红棕色的 NO2。答案 (1)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向下排空气 碱石灰=(或氢氧化钠固体、氧化钙固体等)(2)氧化钙或固体氢氧化钠 浓氨水(3)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4)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中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5)4NH35O24NO6H2O,2NOO2=2NO2=催化剂10(15 分)(2013济南联考)实验室有 NH4HCO3和 NaHSO3的干燥粉状混合物,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其中 NH4HCO3的含量,设计了在混合物中加酸的实验方法来测定其质量分数。回答以下问题:(1)化学小组主要选用了下列药品和仪器进行实验(图中每种仪器或装置只用一次,铁架台等固定用到的仪器未画出)。请按气流由左向右的方向,仪器连接顺序是(填仪器的接口字母 a、b)a_fg_。(2)实验开始,混合物加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