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国考时政热点:为世界许诺一个更好的未来

上传人:mingti****nghao 文档编号:45280240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5年国考时政热点:为世界许诺一个更好的未来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15年国考时政热点:为世界许诺一个更好的未来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15年国考时政热点:为世界许诺一个更好的未来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15年国考时政热点:为世界许诺一个更好的未来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15年国考时政热点:为世界许诺一个更好的未来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5年国考时政热点:为世界许诺一个更好的未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年国考时政热点:为世界许诺一个更好的未来(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惠州中公教育 为为世世界界许许诺诺一一个个更更好好的的未未来来(一)在不同时代,都有哲人喜欢仰望苍穹。推演未来的图景,看清命运的模样,一直是人类不可抑制的渴求。然而,对今天的世界,尽管先哲们有足够的智慧,却还是缺乏足够的想象。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的倒闭,掀起席卷全球的金融金融海啸,让大洋彼岸香港的售楼处,也挂出“跳楼价”的广告牌;3D 打印几年前还是一个“概念”,而现在商家可以联系到各国设计师,为世界任何地方的顾客打印出专属礼品。每天,从太平洋之滨到大西洋沿岸,从应对气候变化到打击恐怖主义,各种国际会议不停歇地讨论着全球性议题。此时,中国浙江生产的小小自拍杆,正准备登上远洋货轮,去往 18000

2、 公里之外的里约热内卢。今天,每一秒钟都是马克思所说“世界历史”中的全球性时刻。一个崭新的世界,倒逼着全球治理的升级,呼唤着世界观念的转变。“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2012 年 11 月,关于人类命运,中共十八大报告里一段文字引发世界的关注。惠州中公教育 “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2013 年 3 月,

3、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第一次向世界传递对人类文明走向的中国判断。两年多来,基于对世界大势的准确把握,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习近平主席 62 次谈到“命运共同体”。那些深蕴哲理的论述告诉世界,中国人民期盼着同各国人民一起,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二)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判断,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感言;从“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号召,到“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的部署;从“共筑亚太梦想”的呼吁,到“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的方案,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对命运共同体的不断阐释,把握人类利益和价值的通约性,在国与国关系中寻找最大公约数。这是智

4、者的思虑,也是时代的命题。“不能这边搭台、那边拆台,而应该相互补台、好戏连台。”这是“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政治新道路。求同存异,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聚同化异,国家无论大小强弱,涉及大家的事情要共同商量。大国意味着对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更大责任,而不是对地区和国际事务的更大垄断。惠州中公教育 “水涨荷花高”“独行快,众行远”“一棵树挡不住寒风”。这是“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的经济新前景。通过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在共同发展中寻求各方利益的交融点,让每个国家发展都能同其他国家增长形成联动效应,相互带来正面

5、而非负面的外溢效应,共同应对世界经济中的风险和挑战。“吹灭别人的灯,会烧掉自己的胡子。”这是“命运与共、唇齿相依”的安全新局面。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实现脱离世界安全的自身安全,也没有建立在其他国家不安全基础上的安全。要以通盘考虑兼顾安全问题的历史经纬和现实状况,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协调推进安全治理;要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安全,反对诉诸武力或者以武力威胁;要以可持续发展促进可持续安全,用发展消除安全隐患滋生的土壤。“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是“并育而不相害”的文明新气象。不同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文明的对话是平等相待而不是居高临下,是相互欣赏而

6、不是相互贬损,是彼此包容而不是相互排斥。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文明才能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人类命运共同体,交融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我们追求的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是各国人民共同的福祉”。惠州中公教育 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于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告诉世界,“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 21 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老框框内”。人类命运共同体,蕴涵于中国坚持的正确义利观。中国向世界宣示,“中国发展绝不以

7、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我们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从国与国的命运共同体,区域内命运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一次次深入阐述中国主张。这一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全球观”,表达了中国追求和平发展的愿望,体现了中国与各国合作共赢的理念,提交出一份思考人类未来的“中国方略”。(三)什么样的观念,才能让世界实现永久的和平?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让各国实现持续的发展?什么样的思想,才能让人类打破文化的隔阂?什么样的行动,才能让更多人共享发展的成果?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经感叹,在每一个时代,政治家们都尝试着寻求和平,然而“和平总是地区性秩序,从未能建立在全球的基础上”。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来

8、 500 年里,无论是战船巡行大洋的西班牙还是号称“日不落”的大不列颠,无论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还是维也纳体系,无论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烈厮杀,还是冷战时代的两强争霸,国际秩序变迁背后的“世界观”始终无法突破一己的利益考量,持久和平成为难以实现的梦想。惠州中公教育 1968 年,年近八旬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与日本哲学家池田大作进行的“展望二十一世纪”对话中,这样反省西方政治传统:“自从罗马帝国解体以来,西方的政治并没有致力于重建统一,而是破坏性地企图阻止统一。”如何建设“美好的世界”?有人提出“霸权稳定论”,主张打造一个无所不能的超级大国来统领国际事务;有人提出“全球治理论”,主张各国弱化主权,

9、制定共同的规则来管理世界;有人提出“普世价值论”,主张推广某一种自认为“先进”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来一统天下。然而,这些理论带来的,却是近年来经济低迷、地缘动荡、恐怖危机、文明摩擦,西方学者甚至惊呼人类正在走进“失序的世界”。政治评论家米什拉在英国卫报发表文章指出,时至今日,西方仍然深受殖民时期“文明与野蛮”的二元思想影响,并自视为优越文明,把自身理念强加于世界各国。如果说,大航海时代开始的列国竞逐是国际秩序的“1.0 版”,西方取得优胜、世界分为南北是国际秩序的“2.0 版”,那么,现在正是孕育“3.0 版”国际新秩序的阶段。联合国宪章序言中说,为保护人类和尊重人权,需要“力行容恕,彼此以善邻

10、之道,和睦相处”,这是人类和平的种子,是重构新秩序理当遵循的原则。回望过往,不同宗教、种族、国家之间的割裂、冲突、战争在整部世界史中无处不在,如何走出陈旧思维的陷阱,避免重复历史的苦难?“弱肉强食、丛林法则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强权独霸不是人类和平之策。赢者通吃、零和博弈不是人类发展之路。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惠州中公教育 是对抗,共赢而不是零和,才是人类社会和平、进步、发展的永恒主题。”来自中国的思索,勾画了人类文明基本的价值坐标。人与人,国与国,需要守望相助,弘义融利,心心相印,风雨同舟,勇担责任。因为,命运休戚与共,梦想相联相通。(四)“世上有两种力量:利剑和思想;从长而论,利剑

11、总是败在思想手下。”这是拿破仑的一句名言。这里所言的思想,当属那些准确把握所处时代特征的思想,呈现着对历史进步的引领力量。构建命运共同体理念,正是可以胜过利剑的思想。它在当代之所以具有引领意义,正是因为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的沃土,呼应着时代的律动。当经济全球化让人们利益相互交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给了 70 亿人走向共同发展的可能。当今世界,全球商品总出口额已经达到 20 万亿美元规模,这比美国国内生产总值还要多。生产一架波音 747 客机需要 1 万多个零部件,来自中国、新加坡、韩国等世界各国的众多生产商。世界经济早已走出一国垄断,成为无法割裂的整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为了找到利益支点,

12、以共同发展让更多人共享美好未来。当社会信息化让整个地球安危与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给了这个星球走向持续繁荣的可能。2015 年全球网民数量将接近人口总数的一半,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化时代,人类的联系密度正以空前的速度走向峰值,卫星天线甚至让南极北极的人们也可以与亲朋“网聚”。与此同时,斯诺登主演的“窃听风惠州中公教育 云”警醒世人,网络成为海、陆、空、天之后国家安全的“第五空间”,网络互联、信息互通需要更有效的安全保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为了迎接技术奇点,在全球安全中让人们真正相亲无间。当世界多极化让国家关系兴衰相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给了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走向持久和平的可能。

13、提出“世界体系”理论的美国政治学家沃勒斯坦认为,我们正身处多中心的“后美国时代”。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二十国集团取代八国集团,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平台。越来越多的国际事务开始由各国共同参与,诸多发展中国家沿着自己的发展道路迅猛前进,客观上实现了世界发展模式的多样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为了找到平衡点,在新的时代达成政治互信、和谐共存。人类的先贤告诉我们,“一根原木盖不起一幢房屋”“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古老的智慧,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仍然具有启迪意义。我们置身其中的世界,已与过去大为不同。突尼斯小贩点燃的一根火柴,引发了席卷西亚北非的动荡;美国华尔街打个喷嚏,全球金融系统都要感冒;文化刊

14、物上的意见不合,可以演化为流血冲突;全世界范畴内的信息相通,让人类社会系统唇齿相依。在这样的时代,世界各国必须共同讨论如何应对经济危机,如何探寻增长动力,如何改善民众生活,如何应对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决策者不能只顾及本国一时的局部,而需要把眼界放宽,把眼光放长。法国“年鉴派”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曾提醒人们,要致力于发现“历史的结构”,也就是“不受疾风暴雨的影响而长期存在的东西”。有怎样的胸襟,就能发现一个怎样的世界。在一个电子地图甚至能够显示实时影像的时代,人类命运惠州中公教育 共同体的倡议,让我们超越时空束缚,以整体意识、全球思维、人类观念,重新打量这个世界,成为有利于各国长远利益、有利于

15、国际格局稳定的理性选择。(五)仿佛是一条强劲的纽带,跨越亚欧大陆无垠的草原,跨越印度洋潮湿的季风,跨越乞力马扎罗的雪,跨越安第斯山的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激起了全球范围的广泛共鸣。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习近平主席阐释“中非命运共同体”理念,30 分钟演讲赢得 30 次掌声。在巴西国会,“中拉命运共同体”让习近平主席成为赢得“迄今最多掌声”的外国领导人。在巴基斯坦,习近平主席的演讲热情洋溢,听众 50 多次拍桌鼓掌。明确提出“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的博鳌亚洲论坛博鳌亚洲论坛,被外媒评价为“亚洲自信”的话语中心,是亚洲团结的符号。“提出的命运共同体,是一种哲学,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

16、”“命运共同体并不只是一个概念,而是准确地反映着真实现状”“哪个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声声赞许,是认可中国在把握世界发展潮流、人类命运走向上展现出的深邃智慧。“尼泊尔将会在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的过程当中,拿出合作精神、尽到最大的努力”“巴基斯坦愿不断充实巴中命运共同体内涵”“非洲应该向亚洲国家学习并同亚洲国家合作,努力建设命运共同体”“巴西愿意同中国一道,为建惠州中公教育 设一个和平、民主、包容的世界作出积极贡献”一声声呼应,是对美好未来的承诺,在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人类家园路上,“命运共同体”思想放射出耀眼的光芒。4 月底尼泊尔强震,像把“20 颗热核氢弹扔到加德满都谷地”。灾难发生后,各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中国国际救援队第一时间抵达展开救援,巴基斯坦军队设立救灾野战医院,波兰国家消防队冒险搜救正如尼泊尔政治分析人士阿迪卡里所说,国际救援合作充分体现出国际社会构建人类命运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