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生读得起的学校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5279940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办学生读得起的学校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办学生读得起的学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办学生读得起的学校(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7月28日星期日 编辑/袁景辉美编/王超制作/赵宝贤6云南精神之美本期强档本期追访如今, 在迪庆雪域高原上, 只要一提及香九妹, 没有人不竖 起大拇指夸赞:“好门巴! ”(藏语 “好医生” 之意) 而记者再次探访 这位老人时, 她依然像平时一样 从容淡定, 依旧坚守着医生救死 扶伤的信念, 对自己的成名不以 为然。 7月12日, 记者沿着崎岖的 山路来到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云岭 乡西当村委会荣中村民小组, 走 进陈旧而又简陋的香九妹家院 坝, 只见她正在给村民阿次扎银 针。 “其实我没干什么, 仅仅是 为乡亲们解除一点病痛而已! ” 她 边给阿次老人扎银针边说,“自从 老伴患中风卧床不起

2、后, 我也很 少出诊了, 不知乡亲们特别是患 有老毛病的老人这段时间怎么 样? ” 阿次劝她道:“你老伴阿金吃 喝拉撒都要你照顾, 你还总是牵 挂着别人。 ” 可她却说:“救死扶伤 是医生最大的天职, 帮助别人解 除痛苦, 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生中 最大的幸福。 ” 记者仔细聆听着这两位头 发斑白、 皱纹深深刻在额头上的 老人的对话, 心里被香九妹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着。 香九妹进屋给老伴做针灸 治疗时, 满脸愧疚地哽咽道:“我 这辈子对不起你, 更对不起我阿 妈”“我外婆已经去世 8 年 了, 根本没有过上一天好日子。 ” 香九妹的二儿子路生接过话茬: “因为我阿妈总是忙于出诊, 没 有时间照顾我

3、们兄弟姊妹4个, 所以, 我外婆为了支持阿妈的工 作, 就住在我们家里, 为我们操 劳着。 ” 在香九妹家里, 记者看她基 本没有闲暇的时间, 除了要为上 门的村民看病打针拿药外, 还要 照顾不能言语的老伴。 她的三儿 子春生说:“在我阿爸没有得病之 前, 跟阿妈吵也吵过, 怨也怨过, 但还得支持她, 谁让她喜欢上了 这个工作。 现在我阿爸成了这个 样子, 她虽然不能到偏远的村寨 去出诊, 但她还是要一边照顾阿 爸, 一边操持家务, 一边在家为村 民治病。 ” 谈起成名之事, 香九妹却看 得很淡:“其实我没干什么, 就是 想让乡亲们个个都健健康康, 并 不是图什么名利。 再说我也不够 资格,

4、因为我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 ” 日落西山, 记者准备离开她 家时, 香九妹却噙着泪说:“为了 不辜负大家对我的关爱, 我会一 如既往地履行好我在党旗下的 誓言, 忠于自己的良心, 继续做 一个对患病乡亲负责任的人。 ” 香九妹虽然没有发表过什么 高深的医学论文, 没有什么专家、 医师的职称, 也没有进过什么正 规的医科大学进修, 但是方圆百 里的村民却对她这位 “土郎中” 非 常敬重。 “她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 平凡的事迹, 撑起了一片作为医 生 救死扶伤 的天空, 为我们藏 乡竖起了一根道德的标杆。 ” 迪 庆州委宣传部部长鲁永明这样 评价。 云岭乡文化站站长扎史农 布说, 每个人的

5、生命都是有限的, 可什么样的人生才最有价值呢? 对于一个医生来说, 没有什么荣 誉能比患者的称赞更可贵。 香九 大妈50余年默默无闻地用脚步 丈量着西当村的每一个村落, 守 望着每一位村民的健康, 用自己 的实际行动作出了对人生价值观 最好的回答。“不为人民服务, 办学校干什 么? 不关心青年人, 办学校干什 么! ” 谢老一再强调, 所有学生都享 有平等受教育和平等发展的权利, “有些学校只收成绩好的学生, 这 样即便有高的升学率又如何? ” “学生学习成绩有好有差, 进 步有快有慢, 有的懂事有的不懂 事, 这是正常现象, 作为老师要因 材施教, 对学习成绩差和生活习惯 不好的学生, 不要

6、有偏见, 思想上 不嫌弃、 行动上不放弃, 要多一份 厚爱、 多一些热情, 使他们获得站 起来的力量。 ” 这是谢楚时常说的 一句话。 一名学生被劳教释放后想读 书而无学校接收, 他和父亲找到谢 楚, 希望能给他一个重返校园和重 新做人的机会。 谢楚在了解情况后 让这名学生写出保证, 便让他进入 联合高中试读, 结果这个学生入学 后痛改前非, 努力学习, 毕业时以优异成绩考取大学本科。“没有希 望学校, 没有谢校长, 哪有我儿子 的今天! ” 学生家长感慨万千。 56年来, 谢楚从未离开过他钟 爱的三尺讲台。 他的优良品质一直 深深影响着他的学生。 “一个好的老师, 可以改变一 个人的命运,

7、甚至是一个家庭, 我 如果没有遇到谢楚老师, 肯定就没 有我的今天。 谢楚老师一生都在当 贵人。 ” 云南师范大学原校长骆小 所在一篇文章里曾这样回忆谢楚。 “老大哥从教育局长位子上 退下来, 现在作为校长还是那么 严格要求自己, 我们还有什么理 由不努力。 ” 希望学校教育顾问曾 光蓉说, 自己从公办学校退休后, 受谢楚邀请, 已到希望学校任教 19年, 这其中很大程度是因为谢楚 的人格魅力。 “中国梦要靠青年一代去实 现。 ” 这是谢老最近常说的一句话。谢楚: 办学生读得起的学校本报记者 张明磊“倔老头” 流浪办学 “我早将生命与教育事业捆在一起了,少年强,则国家 强,办学生读得起的学校,

8、是我一生的追求。 ”“黑色的夹克衫, 白色衬衣, 衬 衣领很干净, 但已经洗得很旧。 稀疏 的白发, 看起来依然很精神, 一双深 邃的目光, 一副学者的气质。 ” 这是 人们对曲靖市麒麟希望学校校长谢 楚的深刻印象。 每天早晨6点, 谢楚准时起床 洗漱完后, 步行20分钟来到位于曲 靖市麒麟区紫云路的希望学校。 第 一件事就是去教室听老师讲课, 之 后再回到办公室办理一些日常事 务。 谢楚的办公室, 位于学校角落 里的一栋破旧二层小楼内, 屋里的 文件柜各式各样、 五颜六色, 一张 陈旧的办公桌一侧还印有 “地粮 校” 的字样, 斑驳的墙上贴有一张 大大的纸质 “课程表” 。 “当校长难, 当

9、民办学校的校 长更难。 ” 谈及学校发展经历, 谢楚 感慨道。 1994年, 在接到曲靖市关 工委的任命书后, 谢楚在没有半点 “家底” 的情况下接手了希望学校。 “那时候办民办学校很难, 要什么 没什么, 有老朋友劝我, 苦了一辈 子该休息了, 不要自讨苦吃, 但我 心甘情愿吃这个苦。 ” 谢楚回忆, 在 聚合了一批志同道合的老一代教 育工作者后, 大家迎难而上。“没有 校舍自己租, 没有资金自己筹, 没 有课桌办公用具, 就到旧货摊上淘 。 ” 谢老向记者讲述办学之初 的困难与坎坷。 “在近20年的时间, 麒麟希望学 校一共搬了9次家, 从南搬到北, 从 东搬到西, 又从西搬回东, 以前的

10、老 同事都笑我是 流浪办学 , 真是步 履维艰, 周围的朋友都说我是 倔老 头 , 但我没有放弃, 始终坚持着。 ” “这么难, 为什么还要坚持呢? ” “我早就将生命和教育事业捆 在了一起。 少年强, 则国家强。 关心 下一代健康成长, 办学生读得起的 学校, 是我一生的追求。 ” 面对记者 提问, 谢老的回答铿锵有力。 “在希望学校近20年时间里, 谢老基本每天6点到学校, 晚上10 点半后才回家, 每天都会到学生宿 舍看看, 去学生食堂转转, 紧紧张 张、 忙忙碌碌的, 一点都不像是个 已经退休的人。 ” 曾在希望学校任 教的曾光蓉老师回忆到。 在谢老的带领下, 希望学校克 难奋进、 自

11、立图强, 自建校以来共 办了298个班, 让1.9万多青少年有 了读书受教育的地方, 9次受到省、 市、 区的表彰奖励, 2010年跻身云 南省 “优秀民办学校” 行列。 希望学 校教育质量逐年提高, 去年6个班 360 人、 今年 8 个班 406 人参加高 考, 上线率均达到100%。“抠门人” 节俭兴学 “学校里的钱来自学费,都是家长的血汗钱,能省一分 是一分,省下来可以添置教学设备和救助贫困学生。 ”“办学生进得来, 读得起的学 校, 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希望, 将 他们培养成社会有用的人。 ” 这是 谢楚校长遵循的办学宗旨。 节俭办 学, 谢楚在曲靖, 甚至在全省都是 出了名的。 19

12、94年, 谢楚刚担任希望学校 校长不久, 他去北京参加全国民办 教育研讨会。 主办方安排会议在一 家高级宾馆举行。 谢楚找到会议报 到处, 得知参会费需要自理, 费用 共需要 175 元。 一听 175 元的参会 费, 谢楚心想这个开支也太大了, 于是他告诉会务组先别安排他的 食宿, 他去北京找几个老朋友。 其 实, 谢楚是嫌参会费太高, 他到周 边去找到了一家小旅馆, 32元还包 吃住。 这样下来, 他就节省了143元 钱。 那次会议, 云南去参加会议的 人总共是4人, 另外3人都乘飞机 往返, 只有他是坐火车。 “你的费用学校可以报销, 你 当时为什么要为难自己去住小旅 馆呢? ” “住哪

13、里都是住, 你是不知道, 1994年我去北京开会的时候, 学校 的账上只有2000元。 我去开个会就 要花掉200多元, 学校里的钱来自 学费, 是家长的血汗钱, 来之不易, 能省一分是一分, 省下来添置教学设备和救助贫困学生。 ” 谢老的回答让记者看到了一 位人民教师的高尚品德。 “我们面对的是模仿能力很 强, 辨别能力尚未成熟的青少年 学生, 老师的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 都会直接影响着学生, 我们为人 师表, 身教比言教更重要。 ” 谢楚 时常告诫自己和身边的教师。 “谢楚是个实干家, 不说空 话、 套话, 身教重于言教。 ” 希望 学校原副校长张和顺说, 希望学 校至今没有一辆轿车, 谢

14、楚常年 步行或坐公交车上下班。 他有一 张老年公交卡, 这张卡每年最高 可以刷 2000 次, 可是他每年都把 卡刷 “爆” 了。 80 多岁的人依旧冒 风雨顶烈日步行四五十分钟上下 班。 学校的老师都建议买辆车, 可谢老却始终不肯。 他说:“20 多 万买个车, 又要烧油, 还要请司 机, 何不将这个钱用来购买教学 仪器, 或者帮助那些家庭困难的 学生。 ” “谢老在希望学校担任校长以 来, 坚持和普通教师同酬, 不坐小 车, 出差不住高级宾馆, 不搞铺张 浪费, 他对得起校长这个称呼。 ” 在 希望学校任过教的老师们都说着 同样的话。“引路人” 爱心讲学 “学生学习成绩有好有差,进步有快有

15、慢,作为老师要 多一份厚爱、多一份热情,使他们获得站起来的力量。 ”香九妹: 坚守并非图名利本报记者 尤祥能吴霄 “其实我没干什么, 就 是想让乡亲们个个都健健 康康, 并不是图什么名利。 再说我也不够资格, 因为我 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 事情。 ”本报美编 张维麟 画“路太难走了, 所以 我才挖这条路。 刚开始的 时候, 人家烦我的、 骂我 的、 要去告我的都有。 现在村里的人 都不恨我了, 也没有意见。 我每晚躺 在床上, 都在想着这条路, 哪些地方 修得还不好, 哪些地方还要改进, 只 要我能动的时候, 一直都会继续维 修这条路。 ”一段3公里的长的土路, 连接 了梁河县曩宋乡龙营村委

16、会和大勐 藏与小勐藏村民小组的乡间道路。 在后者的大勐藏村住着修好这条土 路的耄耋愚公杨永柱。 初见杨永柱是在这条他修的 土路上, 行走在这条宽 2.5 米左右 的土路上, 还以为是专业的公路养 护队保养的结果, 路面平坦整洁, 路边杂草都不见, 在两旁植被的点 缀下有点风光 “大道” 的感觉。 接近 上午 10 点多, 一个身影出现在路 边, 一米六五左右, 身体有点瘦但 很矍铄的老人坐在路边吸着烟, 旁 边放着锄头、 篮子等修路的工具。 “累了就自己休息下, 反正又不赶 时间。 ” 老人边嘟喃着边拿起锄头 又去除路边的杂草。 路边杂草都被 清理干净, 看得出老人对路的维护 还是有成绩的。 时不时有过往的人 或是摩托驶过, 都会热情地和他打 声招呼, 或是停下摩托递上支烟, 叮嘱老人不要累着。 “路太难走了, 所以我想把它修 好了, 方便大家去赶街或下地劳作。 ” 杨永柱的话道出了他修路的原由。 曩宋乡龙营村委会是一个山区 村寨, 杨永柱就居住在村委会所在 地, 而坐落在半山腰上的小勐藏、 大 勐藏、 小河头、 大平子、 木瓜寨等6 个村民小组的村民经常要到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