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277274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3.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战略性新兴产 业的发展重点目录l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内容l二、各地区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重点l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路径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内容危机后的世界经济“再制造化”l金融危机之后,西方国家提 出了以 “结构改革促经济发展 ”的方式,,纷纷出台了适应21 世纪世界技术创新要求的新 兴战略性产业的支持政策。l以节能、环保和高科技为核 心的“绿色经济”。发达国家纷 纷进入了“再制造化过程”,更 加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l其中主要包括:l新能源、节能和环保产业,包括燃料 电池汽车、复合型汽车(电力、内燃 两用)、太阳能发电、资源再利用与 废弃物处理、环保机械等;l新一代信息产业,包括信

2、息家电、 宽带网、IT领域,包括与因特网相关 联的数字家电(如新一代液晶显示电 视等)、各种高性能的服务终端与半 导体、新一代软件等;l生物医药产业,包括再生医疗(人体部 分器官组织的再生)、新型药物等先 进医疗产业,健康、美容的食品产业, 生命基因信息解析等;l纳米材料产业。美、日、英、德、韩战略性新兴产业l如美国2009年美国复兴与 再投资法(ARRA)提出 了电动汽车、新能源和生物 科技产业计划、智能电网计 划等;强调新能源、干细胞、 航天航空、宽带网络的技术研发 和产业发展。 l日本把重点放在商业航天市场、 信息技术应用、新型汽车、低碳 产业、医疗与护理、新能源(太 阳能)等新兴行业,

3、还制订了长 期的战略方针“技术创新25”,并 加以实施,将其作为日本的长期 发展战略和科技政策指南。 l英国为了应对面临的经济衰退, 启动了一项批量生产电动车、混 合燃料车的“绿色振兴计划”,希 望经济尽快以“低碳经济模式”从 衰退中复苏。 l德国政府批准了总额为5亿欧元 的电动汽车研发计划预算,支持 包括奔驰公司在内的3家研发伙 伴,计划在2011年实现锂电池的 产业化生产,推动电动汽车产业 的发展。 l韩国制定新增长动力规划及发 展战略,将绿色技术、尖端产 业融合、高附加值服务等三大领 域共17项新兴产业确定为新增长 动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起源l战略产业是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产业转型升

4、级和参与国际分工 起促进、引领作用,并具有广阔 市场前景的产业。l新兴产业是处于起步或成长期的 产业,其当前规模不大但增长率 一般高于整个经济平均增长率。 l18世纪60年代,英国棉纺织业 使用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大幅度增 加了棉纱产量,并在极短时间内 将蒸汽机应用到采煤、冶金、交 通运输等各行各业,机器动力取 代人力,引发了人类历史上的第 一次产业革命。蒸汽机就是这个 发展阶段的战略性新兴产业。19世纪末,科学家找到了电的实际 用途,将其逐步运用于交通、工 业、取暖、照明和计算,给众多 产业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深刻变 化。这个发展阶段,电力生产、 传输和使用就是战略性新兴产业 。 l20世纪六七十

5、年代以来,随着集 成电路和微处理器的应用,电子 计算机的体积大大缩小、功能显 著增强,应用领域从科学计算拓 展到文字处理、声音和图像处理 、机器设备控制和互联网等,其 作用不胜枚举。电子计算机无疑 成为这个发展阶段的战略性新兴 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是密切联系l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和 传统产业形成衔接,不能另 搞一套。比如说新材料,有“ 功能性材料”,“结构性材料” ,都离不开钢材,离不开有 色,离不开石油化工.l碳纤维,实际上是腈纶,在 腈纶的基础上采用新技术、 新工序进行深入加工.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 业的决定l2010年10月18日公布的国务院关 于加快培育

6、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 决定,提出计划用20年时间,使 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 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 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 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 进水平。l提出到2015年,七大战略性新兴产 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争取 达到8%左右,到2020年达到15%左 右。使之尽快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 业和支柱产业。l国家提出,要使节能环保、新一代信 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 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 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 的先导产业。l战略性新兴产业:l能够掌握关键核心技术l具有市场需求前景l具备资源能耗低l带动系数大l就

7、业机会多l综合效益好l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依 据l一是产品要有稳定并有 发展前景的市场需求;l二是要有良好的经济技 术效益;l三是要能带动一批产业 的兴起。 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特征l 一是信息技术在驱动,新一代宽带网络、智慧地 球、云计算、系统级芯片等新技术、新应用极有可能 推动信息产业实现新的质的飞跃。信息技术同时还会 带动互联网、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多个产业强劲增 长,创造新的商业模式。 l 二是以核能、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为代表的 新能源技术将持续突破,下一代核电技术的发展和应 用无疑将改变整个能源体系,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的 下降速度极可能大大超出预测,以智能电网、大规模 储能电池为代表

8、的配套技术的良好预期将进一步拉动 新能源,提高其在能源结构中的份额。l 三是以基因工程为代表的生物技术不断取得突破 ,向医药、农业等众多领域广泛渗透,生物技术的快 速发展将促进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改 变整个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l 四是纳米技术开始向应用研究及产业化迈进。纳 米印刷技术,微纳结构光刻技术产业化前景明朗,将 形成巨大的产业规模。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l 节能环保将重点突破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循环利用、资源循环和综合利用 ,通过关键技术的突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l 新一代信息技术主要是物联网与互联网的结合,重点聚焦下一代通信网络、 物联网、三网融

9、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高端软件等。l 生物将主要面向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和生物环保等。 生物医药把生命科学前沿、高技术手段与传统医学优势结合起来,形成以创新药 物研发和先进医疗设备制造为龙头的医药研发产业链。生物农业重点发展转基因 育种技术,提高农业产量和改善产品质量,实现小麦、水稻等主要农作物和猪、 牛、羊等主要牲畜的优良品种的显著改良。l 高端装备制造重点发展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装备、高档数控机床、高速铁路 和能源保障等高水平的装备产业。l 新能源产业以绿色和低碳技术为标志。主要是指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包 括水电、核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沼气发电,以及地热

10、利用、煤的洁净利 用等。l 新材料主要包括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 料、纳米材料和器件。l 新能源汽车主要是指以新能源驱动发动机运行的新型汽车产业,主要发展方 向确定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1、节能环保l据统计,全球环保产业的市场规 模已从1992年的2500亿美元增 至去年的6000亿美元,年均增 长率8%,远远超过全球经济增 长率,成为各个国家十分重视的 “朝阳产业”。美国、日本和欧盟 的环保产业成为全球环保市场的 主要力量。 l2009年我国环境保护相关产业从业 单位近5万家,从业人员超过350万 人,环保产业年产值达到9500亿元 ,较2008年增

11、长18.9%,产业总体 呈现持续稳定并逐渐加速的发展态 势。“十一五”期间中国环保产业产值 规模增长率估计在15%-20%之间, 2010年环保产值规模已超过10000 亿元。 节能环保产业规划重点扶持六大领域国家发改委会同环保部等部门编制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将把高效节能技术和装备、 高效节能产品、节能服务产业、先进环保技术和装备、环保产品与环保服务六大领域列为重 点。l在节能产业方面,一是发展高效节能技术和装备,包括锅炉窑炉、电机及拖动设备、余热余 压利用装备、节能监测技术和装备,重点示范推广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基于吸收式换热的 新型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等;二是发展高效节能产品,包括家用和

12、商用电器、照明产品、 建材产品和汽车等,重点研发和示范具有自主智能财产权的新型节能汽车及配套系统,重点 推广能效等级为1、2级的高效节能产品;三是发展节能服务产业,推动节能服务公司为用能 单位提供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等“一条龙”服务,以节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 资的市场化节能服务模式。l在环保产业方面,一是发展先进环保技术和装备,包括污水、垃圾处理,脱硫脱硝,高浓度 有机废水治理,土壤修复,监测设备等,重点攻克膜生物反应器、反硝化除磷、湖泊蓝藻治 理和污泥无害化处理技术装备等;二是发展环保产品,包括环保材料、环保药剂,重点研发 和产业化示范膜材料、高性能防渗材料、脱硝催化剂、固废处理

13、固化剂和稳定剂、持久性有 机污染物替代产品等;三是发展环保服务,建立以资金融通和投入、工程设计和建设、设施 运营和维护、技术咨询和人才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环保产业服务体系,加大污染治理设施特 许经营实施力度。l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方面,重点发展共伴生矿产资源、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汽车零 部件及机电产品再制造,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餐厨废弃物、建筑废弃物、道路沥青和农林废 弃物资源化利用,重点解决共性关键技术的示范推广。2、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l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 网、三网融合、新型平 板显示等范畴l涉及到3G、地球空间信 息产业、三网融合与物 联网等板块l投资热点主要出现在物 联网、云计算、触摸

14、屏 和地理信息产业。云计算l 2006年8月9日,Google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在搜索引擎大会(SES San Jose 2006)首次提出“云 计算”(Cloud Computing)的概念。Google“云端计算”源于 Google工程师克里斯托弗比希利亚所做的“Google 101”项目。l云计算(英文:Cloud computing),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 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提供给 计算机和其他设备。整个运行方式很像电网。 l典型的云计算提供商往往提供通用的网络业务应用,可以通过浏 览器等软件或者其他Web服务来访问,而

15、软件和数据都存储在服 务器上。云计算关键的要素,还包括个性化的用户体验。 l云计算可以认为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服务:基础设施即服务( 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云计算在中国l 2007年中国移动云计算作为中国移动蓝海战略的一个重要部分,由移 动研究院组织力量,联合中科院计算所,着手起步了一个叫做“大云”的 项目。包括两个方向:一是基础架构建设。第二部分是平台及服务的建 设。基于这两方面之上,中国移动将推出“软件即服务”,以便中小企业 减少IT投入成本和IT运营复杂性,同时提供办公自动化解决方案。大云 1.0版于2010年正式发布。以此为基础,中国移动将逐步展开云

16、计算的 商业化步伐。 2008年6月24日,IBM在北京IBM中国创新中心成立了第 二家中国的云计算中心IBM大中华区云计算中心; l2010年8月上海公布云计算发展战略,3年内,云计算将为上海新增1000 亿元的服务业收入,推动百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转型,培育10家年收 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和10个云计算示范平台。上海的目标很明确:打造 亚太地区的云计算中心。 l2010年10月22日,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的通知明确,在北京 、上海、深圳、杭州、无锡等五个城市先行开展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 点示范工作。业内人士表示,在两部委的推动下,云计算在中国的市场 规模有望在3年内突破1万亿人民币,产业链上下游的多家上市公司将迎 来发展机遇。 云计算题材个股l新大陆(000997)l远望谷(002161)l同方股份(600100)l恒宝股份(002104)l海康威视(002415)l大华股份(002236)、l华胜天成(600410)l浪潮信息(000977)l东华软件(002065)l华胜天成(600410)l中国软件(6005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