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与人的发展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45276118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2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教育与人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现代教育与人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现代教育与人的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现代教育与人的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现代教育与人的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教育与人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教育与人的发展(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现代教育与人的发 展本章逻辑构架1.现代教育与人的发展的二重关系2.现代教育与人的境界本章重点难点l1.重点:教育促进人的发展与提升人 的境界l2.难点:教育对人的发展的负面影响第一节 现代教育与人的发展的二重 关系l一、教育促进人的发展l(一)促进人的现代化l1、现代化的含义:是指人类社会由传统向 现代的转变过程,即一个社会在其自身传统 的基础上获得现代性的过程。 l2、人的现代化的含义l美国学者英格尔斯的理解“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能赋予这 些制度以真实生命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 如果执行和运用着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身 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 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

2、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 的悲剧结局是不可避免的。最完美的现代制 度和管理方式,最先进的技术工艺,也会在 一群传统人的手中变成废纸一堆。”人的现代化的含义人的现代化:就是指人的旧的心理态度、 价值观思想的改变和新的心理态度、价值 观思想的确立过程,是获得现代人特征的 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变化的动态过程,是 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化过程。3、现代教育在人的现代化中的作用 (1)促进人的思想观念的现代化传统:专制主义的政治观;重义轻利的伦 理观;权威主义的知识观 现代:民主主义的政治观;义利并重的伦 理观;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2)促进人的知识结构的现代化 传统:重人文知识,轻科学知识; 现代:科学与人文知识

3、并重 (3)促进人的心理态度的现代化 传统:封闭、保守、僵化、服从; 现代:开放、自由、通达、自信(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1、理论来源 (1)亚里士多德及其后继者的和谐教育 (2)文艺复兴及启蒙运动倡导个性解放 (3)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 设想与实验 2、马克思对旧式分工的批判(1)工场手工业使工人畸形发展在工场手工业阶段,生产机构内部 实行精细的劳动分工,它把一种产品的生 产过程分解为各种特殊的操作,使各种操 作都变成专门的职能,让每个劳动者终身 只从事一种局部的职能,从而人为地培植 工人片面的技巧,压抑工人多种多样的产 生志趣和才能。所以这种分工

4、从根本上侵 袭了个人的劳动能力,使工人畸形发展。(2)机器大生产复制了旧式分工,造成工人 体力与智力上更加片面的发展虽然机器从技术上推翻了旧的分工制度,但是最初这种旧的制度由于习惯,仍然被资本家当作剥削劳动力的手段,在更令人厌恶的形式上得到了系统的恢复和巩固。过去是终身专门使用一种局部工具,现在是终身专门服侍一台局部机器。滥用机器的目的是要使工人从小就变成局部机器的一部分。资本论机器劳动极度地损害了神经系统,同时它又压抑肌肉的多方面运动,侵吞身体和精神上的一切自由活动,甚至减轻劳动也成了折磨人的手段,因为机器不是使工人摆脱劳动,而是使劳动毫无内容。资本论3、自由: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1)

5、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自由观 马布利:“人们来自大自然的怀抱时都是完 全平等的而且都是完全自由的在 未来的社会里,人人都是富人,人人都是 穷人,人人平等,人人自由。” 德萨米:“人的自由就是要实现他权力以内 的东西。人愈自由,国家将愈繁荣; 反过来说,国家愈自由,人将愈幸福。” 魏特林:“全体的和谐,以及在全体的和谐 中的每一个人的最大的自由。”(2)解放:马克思的自由观 陈独秀说:“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 ,以完成其自主自由人格之谓也。” “共产主义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 的本质的真正占有。” 而人的本质特征便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 ” “自由是全部精神存在的类的本质。”“未来社会将是这样一

6、个联合体所构成 的社会,在这个联合体里,每个人的自由发 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 党宣言 4、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 (1)哲学角度:人对自身本质的实现与占有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 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 均匀地发展全部的特性。自由是人的本质的 复归;争取自由的过程,就是争取人的本质 的复归过程,也是人的解放的过程。(2)政治经济学角度:A从人的劳动能力来说明人的发展,认 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体力与智力的统一发展; 是各方面都有能力即通晓整个生产系统的 人,是那种把不同的社会职能当作互相交替 的活动方式的全面发展的个人。B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来说明人的全面 发展,认为

7、人的全面发展是对社会关系的 全面占有,不仅包括智力和体力的统一发 展,而且还包括精神上、道德上、情感上 的全面和谐发展。 (3)科学社会主义角度:从全人类解放出 发,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指个人能力和 精神面貌的全面发展,而且包括全体社会 成员的自由全面发展。每个人都无可争议地有权全面发展自 己的才能。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 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5、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教育与生产劳动 相结合“正如我们在罗伯特欧文那里可以 详细看到的那样,从工厂制度中萌发出了 未来教育的幼芽,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 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通智育 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 一种方法,而

8、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 一条件。资本论(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现代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1)教育对人的劳动能力和其他才能、兴 趣和爱好的发展,都有直接的影响作用。 (2)教育对人的道德面貌也有影响作用。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 面发展的一种有效方法。 (三)促进人的个性发展1、人的个性发展的含义在人的共同性的基础上,充分地把人 的差别性显示出来,从而使每一个人都具有 高度的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 2、现代教育在人的个性发展中的作用 (1)现代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性的发展(政 治、道德、知识) (2)现代教育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发展( 个性品质与个性倾向)(3)现代教育促进

9、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创造性的培养)3、现代教育如何促进人的个性发展(1)道德内化:所谓道德内化,就是要把 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人品德。 (2)知识内化:就是把知识结构转化为认 知结构。 (3)智力内化:所谓智力内化,就是把实 际操作转化为智力操作二、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一)标准化教学扼杀学生的创造力所谓标准化教学就是预先存在一个标准化的答案,老师只须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个标准化的答案告诉学生,并强制要求学生接受它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把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上的知识奉为法定化的知识,不允许其它与之不同的知识的存在。教师只须忠实地去执行,而不必对文本作出新的解释。其最大的弊端就在于它否认教师和学生对

10、文本作出独特的解释,从而扼杀了一切创新的萌芽。(二)机械化训练摧残学生的身心所谓机械化训练就是不问学生成长的 实际需要,通过大量的超负荷的教学训练 和作业练习来迫使学生接受法定化的权威 知识。这种教学往往让学生去完成超出她 们自身承受力的学习任务,使她们的身体 不能健康发育,心灵则日益变得麻木。 (三)功利化考试抹平学生的个性,扭曲 学生的人性所谓功利化考试就是考试的目的不是 检验自己的真才实学,而是把考试作为获 取功名利禄的一种手段。 (四)霸权式教育压制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养成了学生的奴性人格所谓霸权式教育就是教师利用法定的权威对学生进行权力压制。奴才犯了错,不等主人开口,就跪下自赏嘴巴。

11、这是封建专制社会中最典型的奴才心态。这种心态一旦传染到现在的学生身上,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因为它意味着学生独立人格的丧失。第二节 人的境界与教育 一、儒家的人生境界说 (一)孔孟的人生境界说 1、孔子的人生境界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 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 未足与议也。”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第二节 人的境界与教育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 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 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2、孟子 “大丈夫”的人生境界 (1)高贵的气节“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 之

12、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 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l 第二节 人的境界与教育 (2)舍生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 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磨练意志“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 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 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告子上) 第二节 人的境界与教育 (二)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 (1)自然境界:一个人做事只是出于本能 或社会的风俗习惯,没有或很少有自己的见 解。 (2)功利境界:一个人做事只是出于功利 的需要 (3)道德境界:一个人做事出于服务社会 ,具有严格的道德意义 (4)

13、天地境界:一个人做事符合整个宇宙 的法则和人类的利益 第二节 人的境界与教育 二、克尔凯郭尔的人生境界说 (一)享乐阶段 其典型的生活方式为莫扎特歌剧唐璜中 唐璜的生活方式,其主要特点是生活完全为 感觉、冲动、欲望和情绪所支配,生命整天 沉溺于感性的享乐甚至是粗野的肉欲之中。 处于这种境界的个体生活堕落、道德败坏, 行为卑鄙,但他自己有时却并不这么认为, 甚至会将这种没落的生活方式称作“浪漫”、 “自由”或“个性解放”。 第二节 人的境界与教育 (二)伦理阶段其典型的生活方式就是“苏格拉底”的生活 方式,其主要特征就是:个体的生活不再为 感觉、冲动、欲望和情绪所支配,而是为理 性所支配,愿意并

14、能够切实遵守社会的伦理 道德规范。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苏格拉底 最后 审判的情景中,个体甚至愿意为遵守某 种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做出自己的牺牲。 第二节 人的境界与教育 (三)信仰阶段其典型的生活方式就是圣经人物“阿拉 伯罕”的生活方式,其主要的特点就是个体 全部的生活为信仰所支配。如果在个体的生 活中出现了伦理要求与宗教信爷的矛盾,那 么个体一般会听从宗教信仰的吩咐和召唤而 冲破伦理道德的束缚。 三、人生的境界与教育 (一)教育应该关注人生的境界问题 第一,现代社会的功利化“在今天这样一个真诚逃亡和良知隐 逸的时代,一个由效益、功能、技术、模式 、经济原则所支配的社会,以从容的心态谈 谈无限与

15、永恒、谈谈信仰与孤独、谈谈神秘 与本体、谈谈灵魂安顿与终极关怀,这些看 来不染嚣尘的形而上概念,对大多数人来说 ,已是难以追怀的往事与神话了。生命最本 真的问题被膨胀的物欲所遮蔽。在中国 文化的的设计中, 第二节 人的境界与教育 在中国文化的的设计中,人们关注的中 心问题是人应该怎样活着如何在一个 缺乏自由、理想、正义和诚信的社会里获得 安逸和享受。而对于比人应该怎样活着更 高的一个问题:人为什么活着,缺乏丰富 的富于深度的思考。因而中国的伦理道德都 带有功利的色彩,并不可避免地沦为一种处 世的伎俩。”肖川第二节 人的境界与教育 第二,现代教育的功利化。“现代的教育归根到底就是生存的教育, 而

16、不是存在的教育。这种生存的教育给予 了人们以生存的意识和能力,却没有给予人 们以生存的理由和根据;给予了人们对于自 己和人类文明一种盲目的乐观,却没有给予 人们一颗清醒的头脑。其结果是,在现代教 育的作用下,现代人拥有了比以往任何时候 都更强大的生存能力,但是却越来越对生存 的必要性发生怀疑。第二节 人的境界与教育 这种怀疑使得现代人的生活充满了无聊、空 虚、寂寞和无意义感,从根本上威胁到人生 的幸福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石中英 第三,现代教育理论的功利化。伴随着现代教育的功利化,现代教育 理论的研究也功利化了,其核心的任务不是 探讨如何培养人和提升人,而是探讨如何去 塑造现代生产和现代生活所需要的劳动力及 公民素质。 石中英 第二节 人的境界与教育 (三)教育能为人生境界的提升做些什么 1、指出人生境界的问题 2、传播人生境界的学说 3、讨论人生境界的意义 4、启发人生境界的反思 5、以教师的境界来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