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带解析)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5273430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带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7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带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7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带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7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带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7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带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带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带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下列关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突触后膜上存在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 B. 葡萄糖的跨膜运输与膜载体蛋白有关 C. 细胞膜上可以进行 ATP 的水解过程 D.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都依赖于细胞膜受体 【答案】D 【解析】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A 正确;葡萄糖 通过协助扩散或者主动运输进入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B 正确;细胞膜上物质 跨膜运输需要消耗 ATP,所以可以进行 ATP 的水解,C 正确;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不一定 需要受体蛋白,如植物的胞间连丝,D 错误。 2大隅良典利用酵母进行一系列实验后,发现了对细胞自噬机制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 因,如果

2、能够保证正常细胞的自噬,就可以预防细胞癌变。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酵母菌的基因表达过程均发生于细胞核中 B. 对于癌细胞而言,自噬作用有利于其无限增殖 C. 酵母呼吸产生的 C02可以用溴麝香草粉蓝水溶液检测 D. 自噬作用会导致细胞中受损的细胞器或废弃蛋白积累 【答案】C 【解析】基因的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酵母菌的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翻 译过程发生于核糖体,A 错误;对于癌细胞而言,自噬作用不利于其无限增殖,B 错误; 酵母呼吸产生的 C02可以用溴麝香草粉蓝水溶液检测,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C 正确; 自噬作用会导致细胞中受损的细胞器或废弃蛋白被分解而减少,D 错误。 3下图为红

3、绿色盲家系图,1患病的原因最可能是A. 1形成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 B. 1、2均为杂含子 C. 1的外祖母携带有致病基因 D. 2减数分裂时发生了基因突变 【答案】A 【解析】红绿色盲是伴 X 隐性遗传病,正常的父亲1号理论上不可能生出患病的女儿 1(XbXb) ,则该女儿来自于的致病基因可能是父亲的正常基因突变产生的,A 正确; 2为杂含子,而1不是,B 错误;无法判断1的外祖母携带有致病基因,C 错误; 2应该是携带了致病基因,D 错误。 4下列与细胞生命历程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成熟红细跑中细胞核消失,趋向于凋亡B. T 细胞受到抗原刺激一定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效应 T 细胞 C.

4、植物同一分生组织中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的 D. 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必然变大 【答案】C 【解析】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多种细胞器,逐步趋于衰老和凋亡,试卷第 2 页,总 7 页A 错误;T 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可能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效应 T 细胞,B 错误;植物同一分 生组织中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的,互不干扰,C 正确;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降 低,D 错误。 5基因表达受许多因素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与酶无关 B. 线粒体中可以发生基因的表达过程 C. 缺乏逆转录酶,逆转录病毒的基因无法表达D. mRNA 的破坏,会导致相关基因无法表达 【答案】A 【解析】

5、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需要解旋酶、RNA 聚合酶等的催化,A 错误;线 粒体中含有少量的 DNA 和核糖体,所以可以发生基因的表达过程,B 正确;酶具有专 一性,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的催化,C 正确;mRNA 是翻译的模板,若 mRNA 的破坏, 可能会导致基因无法表达或者提前终止或延长翻译过程,D 错误。 6下列与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视觉的形成属于反射活动 B. 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 C. 静息电位的产生只与 K+外流有关 D. 暂时记忆的形成实质上是新突触建立的过程 【答案】B 【解析】视觉的形成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活动,A 错

6、误;离体神经纤 维上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与膜外相反,B 正确;静息电位的产生 主要与 K+外流有关,C 错误;暂时记忆的形成实质上是新反射弧建立的过程,D 错误。7氮是植物生命活动必需的矿质元素。科研人员以小麦幼苗为实验材料,在适宜的外 界条件下探究氮元素对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氮素水平(mmolL-1)5(低氮)10(中氮) 15(中高氮) 20(高氮)叶绿素含量(gcm-2)8699103103净光合速率(molm2s-1)19.420.721.422.0(1)小麦植株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_上,其作用是_。 (2)由表可知,高氮组与中高氮组相比,其叶绿素含

7、量相同,但高氮组叶片净光合速 率高,推测其原因是_。 (3)给该植物浇灌 H218O,实验结果发现叶肉细胞中出现了(CH218O) 。分析其最可能 的转化途径:_。 (4)为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土壤中缺失氮、磷等矿质元素时必须施肥,包括施用化 肥和有机肥。有机肥必须_才能被植物利用。 【答案】 类囊体薄膜 吸收、 (传递)转化光能 参与光合作用的酶、ADP、NADP+等 数量增多 H218OC18O2(CH218O)(其它合理表述方式也可) 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 解成无机物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表:该实验是探究探究在适合生长的氮浓度范围内,不同 氮素水平对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由试验结果可

8、知:随着氮素水平升高,叶绿素 的含量先增加,后稳定在 103,净光合速率不断提高。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有外因 (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和内因(叶绿素的含量、酶等) 。(1)光合作用所需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色素分子能接收、传递光能, 并能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2)分析表中数据,随着氮素水平的增高,叶片净光合速率逐渐提高,但叶绿素含量 先增加,当氮素水平达到 15mmolL-1后,叶绿素含量不再改变,即中高氮组与高氮组 相等;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在因素主要是酶和色素,N 也是组成酶的重要元素,色素含 量相等,因此主要从酶的数量的角度来分析(也可以从 ATP、NADPH 的角度分析

9、) 。 (3)给该植物浇灌 H218O,H218O 参与细胞呼吸产生 C18O2,C18O2参与光合作用产生 (CH218O) 。 (4)有机肥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必须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成无机物才能被植物利 用。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表格中随着氮元素的增加,叶绿素的含量和净光合速 率的变化情况。 8回答下列与人体体温调节等稳态调节的有关问题: (1)人体在炎热夏季室外活动时,机体通过一系列调节作用来增加散热,从而保持体 温的相对稳定。出汗是高温条件下重要的散热方式。大量出汗后,尿量会减少,其原 因是_;此时散热_(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 )产热。 (2)人体长时间处在严寒的环

10、境中,会表现出面色苍白、躯干部及四肢的骨骼肌剧烈 颤抖等症状。面色苍白的原因是_;骨骼肌颤抖的意义是_,此反 射直接受位于_中的神经中枢控制。 (3)人体被病原体感染能引起人体产生致热源(使人体发热的物质) ,这些物质作用 于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从而引起人体发热。研究发现,发热时白细胞增多, 抗体生成加快。短时间低烧医生不建议立即降温,因为发热能使人体的_调节 能力增强;但高烧时要及时降温,因为体温过高可引起_反应受阻,严重影 响细胞代谢。 【答案】 汗液分泌增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 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导致尿量减少 等于 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

11、流 量减少 迅速大量增加产热 脊髓 免疫 酶促 【解析】试题分析:体温调节是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 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 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寒冷环境 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 腺激素分泌增加) ,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1)大量出汗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 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导致尿量减少。根据提供信息已知,该人的体温是相对稳 定的,所以产热量与散热

12、量相等。 (2)人体长时间处在严寒的环境中,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所以会表现出 面色苍白;躯干部及四肢的骨骼肌剧烈颤抖,可以迅速大量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恒定。 体温调节的中枢在脊髓。 (3)短时间低烧医生不建议立即降温,因为发热能使人体的免疫调节能力增强;但高 烧时要及时降温,因为体温过高使得酶的活性降低甚至失活,从而引起酶促反应受阻, 严重影响细胞代谢。 9下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单位:kJm-2a-1) 。请回答下列问题:试卷第 4 页,总 7 页(1)根据上图数据,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为_kJm-2a-1。 (2)该图表示了生态系统能量输入、_和散失的过程, “能量散失”主

13、要是通 过_实现的。 (3)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分解者的作用是_。 (4)由于生活习性不同,湖泊中各种生物具有明显分层现象,其意义是 _。 (5)在轻微外力干扰下,该生态系统能保持相对稳定,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 _。若人类过度利用湖泊中资源,严重破坏生态系统,则需要相当长一段时 间才能恢复原貌,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的_较低。 【答案】 2391 传递 呼吸作用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 构) 将动植物的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强调有机物转变 成无机物) 提高了群落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或“抵抗 力稳定性” ) 恢复力稳定性 【解析】

14、试题分析:图示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每个营养级固定的能量有四 个去向:流向下一营养级、分解者分解利用、呼吸作用、未被利用,所以能量流动的 特点是逐级递减。 (1)据图分析,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30244-13563-14290=2391_kJm-2a-1。 (2)图中包括了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其中散失的能量的主要是通过呼吸 作用散失的。 (3)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前者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后者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其中分解者能够动植物的遗体、排 出物和残落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4)湖泊中各种生物占据不同的水层,可以充分利用环境

15、资源,减少生物之间的竞争, 从而提高了群落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所以在轻微外力干扰下,该生态系统能保持 相对稳定。若人类过度利用湖泊中资源,严重破坏生态系统,则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 才能恢复原貌,说明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较低。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能量流动的特点,明白每个营养级的能量进与出是平 衡的,从而进行准确的计算。 10某二倍体植物的花瓣有白色、紫色、红色、粉红色四种,由两对基因(A、a 和 B、b)控制,花瓣颜色的形成原理如下图所示。研究人员将白花植株的花粉授给紫花植 株,得到的 F1全部表现为红花,然后让 F1进行自交得到 F2。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 A 和 a 不同的根本原因_。 (2)F1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 (3)有人认为 A、a 和 B、b 基因是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有人认为 A、a 和 B、b 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若 A、a 和 B、b 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 F2中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