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镇南畔华光小学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教案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271862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江镇南畔华光小学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江镇南畔华光小学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江镇南畔华光小学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九江镇南畔华光小学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九江镇南畔华光小学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江镇南畔华光小学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江镇南畔华光小学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江镇南畔华光小学九江镇南畔华光小学 2007 学年度第二学期教案学年度第二学期教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师:曾容妹教师:曾容妹2008 年年 5 月月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学习目标 1、认识 3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 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 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合作、研讨性学习,弄清伽利略是怎样不盲目迷信权威的话的,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具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伽利略和

2、亚里士多德的图片和生平资料。 2、教师制作能够直观反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课件及课文插图幻灯片。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写 12 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 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这节课我们要走近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伽利略。谁能用文中的词句 说说这个人的身份? 2、汇报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 (学生展 示课前搜集的资料,互相补充,对伽利略有一个感性的认识)3、 (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这就是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1590 年,年轻 的

3、数学教授伽利略就在这里做了举世闻名的实验(板书课题:两个铁球同 时着地) ,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去感受这次意义重大的实验。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画出生字词, 借助工具书自学。 2、同桌间互相听读课文,并正音。 3、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注意将这些词语读正确:着地、伽利略、 信奉、亚里士多德、解释、更改、的确、比萨城、胆大妄为、固执。 四、默读课文,初步感知人物 1、自由读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之间的什么事? 2、过渡:一位是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一位是 25 岁的数学教授,是哪 句话把他们联系起来了?(

4、“两个铁球,-速度是 1 磅重的 10 倍。 ” ) 3、出示句子并齐读:“两个铁球,一个 10 磅重,一个 1 磅重,同时从高处 落下来,10 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 1 磅重的 10 倍。 ”想一想:他们的 联系主要围绕一个什么问题?(两个铁球着地) 4、过渡:伽利略的观点是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重的先着 地。人们当初是怎么看待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观点的? 五、分析亚里士多德的话。出示:“两个铁球,一个 10 磅重,一个 1 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 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 1 磅重的 10 倍。 ” 1、这句话说明铁球落地的速度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2、在当时的情况下人们

5、会对他的话怀疑么?为什么?用“-”划出相应的 词句。 3、谁能读出这个反问句的语气?请把它改为另一种说法。 六、小结:这个年轻的数学教授竞敢怀疑一个有权威的科学家,事情会怎么 样呢?请同学们继续预习,下节课继续学习。 七、作业: 1、抄词语。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寻常( ) 怀疑( ) 正确( )隐蔽( ) 谦虚谨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3、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 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听写本课的新词。同桌互相检查。 二、结合重点语段,感

6、知人物形象1、读课文,填空,并说明理由。 伽利略是一个( )的科学家。 2、引导结合重点语段深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并指导有感情朗读。 如:伽利略是一个(善于思考的)科学家。 (1)学生汇报并说明理由:伽利略在念书时就提出老师难以解答的问题,被同 学们称为“辩论家”;25 岁时对亚里士多德的话提出了质疑。亚里士多德在人们 的眼里是真理的化身,他的话不容置疑,可伽利略经过严密思考后却发现了疑 点。所以说他善于思考。 教师引导:那就请同学们再次认真读第三自然段,能否用简单的方式说明伽利 略的思考过程,可以与同学们讨论,也可以请老师帮忙。 (算式法 10+110 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就有 11 磅重,

7、落下的速 度应当比 10 磅的快。图示法等) (2)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伽利略思维的严密,注意“如果那么” “但是”“如果-就-”这样的关联词语,来突出伽利略的质疑是 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而不是妄下结论。 伽利略是一个(执著追求真理)的科学家。 (1)在当时,人们都信奉亚里士多德,并把他的话当作不容置疑的真理,伽利 略却大胆质疑,说明他不迷信权威,只追求真理。 (教师引导理解“信奉”)伽利略为了追求真理,反复做了多次实验来证实,并且要面对无数人 的讥笑与嘲讽,在比萨斜塔上公开试验。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伽利略是一个(勇敢)的科学家。 (1)面对人们的怀疑、嘲笑与讥讽,伽

8、利略没有退缩,仍然坚持公开试验,他 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表现得十分勇敢。 (2)教师补充阅读资料布鲁诺 ,使学生了解到伽利略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 这样做,是有着生命危险的,这更体现了他献身科学的精神。 三、升华情感,体会写法 1、伽利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在比萨斜塔上做了这个著名的试验。 (出示插图 投 影,同学齐读第六自然段) 2、请同学们把最后一句话抄写下来,并反复地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3、伽利略做这个实验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证明亚里士多德是错的,更重要的是使 人们树立起正确的科学观,那就是不迷信权威,执著地追求真理。请同学们再 次 默读课文,看课文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我们感受到伽利略的精神的。用“ ” 画出描写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的句子。 4、想象一下,试验结束后,人们又会怎样说,怎样做。 四、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假如书上有错,你们敢于提出疑问吗? 2、现在,如果老师把课题改成“铁球和木球同时着地”你们认为可以不可以?请 大家课后研究研究,或者像伽利略一样做做试验。请把你的发现以你喜欢的方 式告诉别人,包括老师。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板书: 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亚里士多德 速度与重量有关怀疑 伽利略 打破迷信、献身科学、追求真理试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