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利比亚风云(讲座讲稿)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271586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利比亚风云(讲座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解析利比亚风云(讲座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解析利比亚风云(讲座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解析利比亚风云(讲座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解析利比亚风云(讲座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利比亚风云(讲座讲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解解析析利利比比亚亚风风云云主要经过:(骚乱内战法英美为主导的多国部队 发动对利比亚的利比亚战争 利比亚反对派夺取政权)2 月 15 日晚,示威游行开始,要求卡扎菲下台。2 月 19 日 政府军武力镇压。 2 月 26 日 联合国制裁 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决议制裁利比亚,包括冻结卡扎菲家族财产,对其本人及其亲属实行全球旅游禁令。3 月 1 日 联合国谴责,联合国大会召开全体会议通过了由博茨瓦纳、加蓬、约旦等国提出的有关暂时取消利比亚在人权理事会成员资格的决议草案。 3 月 17 日 联合国禁飞 在阿拉伯国家、美国、英国和法国等国的推动下,联合国安理会以 10 票赞成,5 票弃权的结果通过第

2、1973 号决议,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3 月 19 日 开战 法国率先空袭利比亚,美国海军于深夜通过其部署在地中海上多艘军舰,向利比亚北部防空系统发动了导弹攻击,英国皇家空军派出多架战机参与随后的空袭。 8 月 22 日利比亚反对派称已控制的黎波里 全城搜捕卡扎菲 22 日晚间反对派武装已全面控制的黎波里及清除市内卡扎菲残余部队。反对派全城搜捕卡扎菲,并排除其离开利比亚的可能。8 月 24 日,反对派宣布占领象征卡扎菲政权的阿齐齐亚兵营,从此利比亚开始正式进入后卡扎菲时代。 9 月 16 日,第 66 届联合国大会以 114 票赞成、17 票反对、15 票弃权的结果,同意利比亚反对派政权“全国

3、过渡委员会”作为利比亚在联合国的合法代表。骚乱事件起因(小道消息称:1 月 13 日卡扎菲在赛普哈(音译)人大回忆上的一次讲话,当时有代表问卡扎菲赛普哈有 2000 多套住宅已经完工将近 10 年,我们的年轻人连老婆都娶不上,为什么不给他们住。老卡当时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错了,张嘴就说房子就在那里,你们每个人都有,去拿吧!当天夜里全利比亚各大城市都开始了这种占房的行为,在的黎波里,班加西,赛普哈都有不同规模的骚乱。)事件的起因非常偶然:1996 年,利比亚阿布萨利姆监狱发生骚乱,警方开枪打死了上百名犯人。今年年初,死亡犯人的家属与政府谈判赔偿问题,因双方意见不合,谈判最终破裂。谁也没有想到,此事竟

4、然会引发一场国家灾难。2 月 15 日晚,一些年轻人在利比亚第二大城市班加西举行示威,喊出了反对卡扎菲的口号。利比亚安全部队发射橡皮子弹,将示威者驱散。其间,有38 人受伤。此次冲突迅速演变为一场政治风暴。2 月 16 日,数百名班加西民众上街示威,并再次与警方发生冲突。17 日,多个城市爆发骚乱。有人声称,在东部城镇艾贝达,埋伏在屋顶的军警狙击手打死了多名示威者。18 日,卡扎菲的支持者也走上街头,在多个城市举行集会。19 日,班加西的形势急转直下,军队开始向示威者开火。21 日,动乱蔓延到首都的黎波里。24日(星期四),的黎波里的很多居民都收到了反对派的手机短信:“让星期五变为解放日!”随

5、着时间的推移,爆发动乱的地方越来越多,动乱规模也越来越大,暴力事件成倍增加,不少城市被手持武器的反对派和示威者占领许多军政要员也倒戈了。利比亚内政部长法塔赫公开承认,他已下令把枪支、弹药分发给民众,使人们可以拿起枪支进行抗争。利比亚驻阿盟和联合国办事处的外交代表机构,也先后宣布断绝同卡扎菲的关系。2 月 26 日,反对派甚至宣布已在班加西建立“临时政府”。偶然中蕴含着必然。看似偶然的事件引发了利比亚的骚乱,骚乱又发展为内战,利比亚的内战是必然会法伤的。内内战战原原因因:从 2011 年 2 月 16 日发生骚乱以来,利比亚的社会动荡已经发展成为内战,并在西方的武装干涉下进一步激化、升级,数以千

6、百计的平民在冲突中丧生。初步分析利比亚乱局的成因,一般认为有以下几点:首先,也是最根本的原因是利比亚的社会矛盾特别是部族矛盾突出,失业率高。 利比亚此次动荡的根源,其实是长期存在的部族(以血缘和家族为基础组成的群体)矛盾。利比亚的国土由 3 块原来相对独立的地区合并而成,包括西北部的黎波里尼亚、东部的昔兰尼卡以及西南部的费赞地区。部族是利比亚仅存的社会组织结构,其他各类社会组织,包括工会等都被取缔。 卡扎菲虽然是位政治强人,但绝对控制的区域也只限于西部。利比亚社会由众多的部族组成,每个部族领袖在“辖区”内都拥有很大的影响力,在利比亚,部族人员对部族的忠诚远远超过了对国家的忠诚 ,这无形中削弱了

7、卡扎菲的统治基础。而且,这样的社会形态,增加了卡扎菲协调各部族利益的难度。比如,利比亚东部是产油区,但卡扎菲在经济上偏重于发展西部,因而引起东部地区部族领袖们的不满。此次骚乱发生后,生活在班加西市附近、占利比亚总人口 1/6 的瓦法拉部族,2 月 21 日加入了反卡扎菲的阵营。该部族的领袖瓦尔弗利声称,“卡扎菲已不再是兄弟”,应该离开利比亚。而同样生活在东部地区的阿祖维部族,则以中断石油输出相威胁。在卡扎菲统治的四十余年中强力的压制了其他部族的发展,特别是人数众多的、以东部城市 昔兰尼加为主要据点的另一大部族贝尼 萨利姆的发展。利比亚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部族矛盾在外力的触发下发展成为内战。根据世

8、界货币基金组织 (IMF)的统计报告,2010 年利比亚的石油产业占其出口额的 95%,是其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作为非洲石油储量最大的国家,利比亚的人均 GDP 达到了将近一万五千美元,在世界各国的排名中并不低,但 由于缺乏能够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的生产制造业和服务业,利比亚的失业率达到了近30%。虽然利比亚的 主权财富基金据说达到了 600-700 亿美元的规模,但在利比亚首都的街头上垃圾成堆,即使是宾馆也显得破败不堪。去年,利比亚宣布将在未来三年投资 1300 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但群众的不满已经日益显露,社会矛盾越发尖锐。此外,由于卡扎菲长期奉行小企业私有,大企业国有的政策,石油开采

9、、炼化等主要行业,更不用说政府部门等工作机会一直控制在以卡扎菲家族为首的基于的黎波里的贝尼希拉尔部族手中,普通百姓的生活并不富裕。石油收入占利比亚 GDP 的 58%,但是政府用这些收入来发展和壮大国内的中产阶层的部分有限,所以尽管利比亚有 600 多万人口,但是真正能获取利比亚石油收益的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政府花费巨资用于购买武器,并且大力赞助国外的反政府武装和恐怖分子。通过最近的调查数据显示有 21%的利比亚人处于失业状态,这个数字比例在北非是最高的。 其次,卡扎菲 41 年的铁腕统治和 “子承父业”的接班态势使国内各方十分不满。 此次中东北非乱局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是群众对个人长期执政的厌恶

10、,对家族政治、“子承父业”的严重不满,埃及是这样,利比亚也是这样。 1969 年,在年仅 27 岁的卡扎菲领导下推翻了时任国王伊德里斯,建立了利比亚 阿拉伯共和国(后在 1977 年改名为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 。近年来卡扎菲着力培养他的儿子赛义夫 伊斯兰卡扎菲接班的态势非常明显,有专家表示,赛义夫 卡扎菲已经担负起领导国家的责任。 卡扎菲家族涉及石油、天然气、通讯、基础设施建设、酒店、媒体发行及消费品发行等诸多商业投资领域,每年都从中获取了巨额利益。而卡扎菲的家族成员在世界各地的银行竟拥有 300 亿美元以上的资产。可以说,卡扎菲家族统治已经使利比亚人民厌恶和不满, 于是在邻国发生

11、巨变后,许多利比亚民众要求利比亚政治变革的呼声更加强烈。 第三,受到左邻右舍突尼斯和埃及 群众运动的鼓舞,大批的反对派走向街头,而卡扎菲对于群众采取了强硬的镇压手段,激化了矛盾。 40 年来,虽然国内矛盾重重、挑战不断,但强人铁腕统治下的利比亚国内一直没有发生过对卡扎菲政权有致命影响的事件。此次利比亚的乱局,直接的触点是突尼斯和埃及的群众运动取得进展,激发了利比亚反对派的斗争热情。在各方反对力量的号召下,大批的群众走向街头,向卡扎菲政权发起挑战。 卡扎菲对待反对派人士的态度是坚持毫不留情地予以铲除的原则,他不惜代价地武装镇压那些表达不同意见的团体:他曾多次下令在包括班加西、的黎波里在内的数个城

12、市公开绞死进行示威游行的学生和反对派成员;还曾在三小时内屠杀了阿布萨利姆监狱中的 1200 名囚犯。利比亚政府还经常公开地处决那些反对他的政治活动家,然后在国家电视台上反复播放处决过程的画面。 此外,由于卡扎菲长期的特立独行,在周边特别是阿拉伯世界树敌太多,太孤立,难以得到有效援助,使得国内抗议活动进一步扩展蔓延。在这一点上阿盟国家对卡扎菲的态度就是明证。 最后,国外势力对反对派的支持使得内战最终爆发。 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介入,无疑为利比亚乱局增添了更多不确定因素。随着利比亚的动乱不断升级,西方世界要求卡扎菲下台的声音越来越多。法国总统萨科齐等一些西方领导人,呼吁卡扎菲立即辞职。美国则强硬地

13、宣告卡扎菲政权的合法性“已经降到零”。为此,白宫关闭了驻利比亚大使馆,撤出所有外交官,同时单方面宣布对利比亚实施制裁。美国甚至还宣称,不排除对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2 月 26 日,在美国的推动下,联合国安理会就利比亚问题通过决议,宣布对其实行武器禁运,禁止卡扎菲和其主要家庭成员出国旅行,并冻结卡扎菲和其他相关人员的海外资产。据悉,联合国的制裁对象包括:卡扎菲和他的 7 个儿子、1 个女儿,他的其他家庭成员以及国防和情报部门高官,共 16 人。美国制裁利比亚的背后,是两国难以掩盖的积怨1969 年,卡扎菲推翻亲美的利比亚国王伊德里斯,并于第二年宣布收回美国设在的黎波里附近的军事基地。1980 年

14、,美国宣布利比亚为“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关闭了驻利比亚大使馆。第二年,美国海军击落两架利比亚飞机后,两国随即宣布断交。1986 年,美国总统里根下令停止与利比亚的经济和贸易关系,冻结其在美资产。同年 4 月,里根下令空袭利比亚,造成至少 15 名利比亚人死亡,其中包括卡扎菲的养女2006 年 5 月,美国恢复与利比亚的外交关系,并将其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上删除。专家指出,当时美国正陷于伊拉克“战后重建”深渊,无暇他顾,才对卡扎菲采取怀柔政策。实际上,在美国政府高层的内心深处,卡扎菲永远是个心腹大患。如今,利比亚大乱,卡扎菲危机四伏,美国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更何况,利比亚的地下有让美国眼

15、馋的石油!如果说在中东北非变局之初美国现政府还处于被动、观望的状态,那么当利比亚发生大规模抗议活动的时候美国已经采取了积极主动的政策,并且还在“两面下注”。有消息指出,利比亚反对派领袖曾经与美国驻利比亚大使通话,通报了反对派内部的情况,美驻利大使询问了是否需要武器支持等。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也明确表示,在她访问突尼斯和埃及时会与利比亚反对派就有关事宜进行会谈。可以说,如果没有西方国家或明或暗的支持,利比亚民众的抗议活动不会演变成内战,并且愈演愈烈。 2011 年 3 月 17 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并要求有关国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利比亚平民和平民居住区免受武

16、装袭击的威胁。该决议出台使利比亚问题国际化。 3 月 18 日 利比亚宣布接受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决议,立即停火并停止所有军事行动。但随即便武力进攻反对派。 2011 年 3 月 19 日,美军实施“奥德赛黎明”行动,位于地中海的导弹驱逐舰巴里号向利比亚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美军在这次行动共发射了 110 多枚战斧导弹。一场由利比亚本国人民引发的利比亚骚乱,经过一个多月的演变,自北京时间 2011 年 3 月 20 日 0:45,演变成了法英美主导的多国部队与利比亚的利比亚战争。战争性质原本是利比亚国内不同部落和不同派别之间的争斗而引发的国内战争,后来由于西方国家的介入发展为西方国家与中东北非的国际战争。利比亚战争,是继上世纪 90 年代的科索沃战争,本世纪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后,西方国家为首的军事联盟第四次对主权国家发动大规模军事打击。 主要参战国及参战原因:以安理会决议为名 参战国家各有打算 西方为石油开打3 月 19 日,西方国家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