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2届高中化学总复习 第1章第05课时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三)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45269266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7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2012届高中化学总复习 第1章第05课时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三)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新课标2012届高中化学总复习 第1章第05课时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三)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新课标2012届高中化学总复习 第1章第05课时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三)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新课标2012届高中化学总复习 第1章第05课时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三)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新课标2012届高中化学总复习 第1章第05课时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三)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2012届高中化学总复习 第1章第05课时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三)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2012届高中化学总复习 第1章第05课时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三)课件 新人教版(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各种常用量之间的关系关于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计算一般用定义公式法。涉及计算的定义有:物质的量、阿伏加德 罗常数、摩尔质量、相对分子(原子)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溶解度、水 的离子积、pH等等。这些概念定义的本身以及之间的联系就是一些重要的化学公式。【基础题一】含6NA个N的N2H4与标况下 L的SO2具有相同原子数。134.4二、关于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的依据和格式比例法是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的基本方法。化学反应方程式给我们提供了理论上参加反应的各物质恰好完全反应时与产物之间的各种量的关系。如质量之比、物质的量之比、同温同压下的体积之比及质量与物质的量之

2、比等等。如:而由阿伏加德罗定律有: (同温同压下)当反应实际进行时,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量和生成物的量也满足此比例关系。 三、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常用方法1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题的基本思维模式:(1)认真审题,明确条件和要求,挖掘题示和信息,弄清要解决的问题;(2)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3)运用化学知识找出已知项与未知项在量方面的内在联系,找出解题的突破口。2由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有时反应物和产物的某些量存在特殊的联系,利用这些联系可以找到许多新的解题方法。其中 有:代数法、差量法、守恒法、摩尔电子质量法、关系式法、 极限法等。 (1)差量法 在众多的解题技巧中,“差量法”当属优秀方法之

3、一,它常常可以省去繁琐的中间过程,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快捷 化。所谓“差量”就是指一个过程中某物质始态量与终态量的差值。它可以是气体的体积差、物质的量差、质量差、浓度差、 溶解度差等。 (2)守恒法 选择化学式或溶液中某两种数(如正负化合价总数 、阴阳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总数)相等,或几个连续(或平行)的 方程式前后某粒子(如离子、原子、电子)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作为解题依据。化学上,常用的守恒方法有以下几种: 电荷守恒 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 电荷总数。即:阳离子物质的量(或浓度)与其所带电荷数乘积的 代数和等于阴离子物质的量(或浓度)与其所带电荷数乘积的代数和。 电子守恒 化

4、学反应中(或系列化学反应中)氧化剂所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所失电子总数。 原子守恒 系列反应中某原子(或原子团)个数(或物质的量)不 变。以此为基础可求出与该原子(或原子团)相关连的某些物质的 数量(如质量)。 质量守恒 包含两项内容:质量守恒;化学反应前后某原子( 或原子团)的质量不变。在多步反应计算中有时还可用总反应方程式进行计算。(3)代数法(联立方程组法) 多用于混合物计算,可设 23个求知数(一般设物质的量),再利用23个已知 量列23个方程求解。【基础题二】在a L Al2(SO4)3和(NH4)2SO4的混合物溶液中加入b mol BaCl2,恰好使溶液中的SO完全沉淀;如加入足量

5、强碱并加热可得到c mol NH3,则原溶液中的Al3浓度(mol/L)为( )A. B.C. D.C重要考点1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1解题步骤序号步骤具体内容 1设设原混合物各种成分的物质的量的未知数2式写出有用的各个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 离子方程式3标将已设的未知数标在有关物质的化学式下 边,注意反应物的各化学计量数关系4列根据原混合物的质量及反应过程中的物质 的量的关系,列出多元一次方程组5解求解上述方程组,求得各成分的物质的量 6验检验答案是否符合题意或事实2.注意: (1)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方程式首先要配平,再分析:已知什么量,要求哪种物质的量,再根据方程式

6、中的相关物质的量之比列出比例式,从而建立计算的比 例关系式。 (2)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是纯净物之间的量的关系,因此不纯物质的量必须换算成纯净物的量。已知物质的其他 物理量,一般可换算成物质的量,这样计算更简便。 (3)解题格式和解题过程要规范、完整。计算过程必须带入单位。在比例式中,同一物质用同一单位,不同物质 可以用两种不同的单位,只要注意它们成比例关系就行 。【考点释例1】足量的BaSO3与500 mL稀H2SO4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Ba(OH)2溶液。假设气体全部被吸 收,得到的沉淀经干燥后称重为4.34 g,求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解法1:BaSO3与稀H2SO4反应,生成SO2

7、气体,将 该气体通入Ba(OH)2溶液里生成不溶于水的BaSO3固 体。解题的思路是根据生成的BaSO3的量求出反应物 SO2的量,再根据SO2的量求出反应物H2SO4的量,即 可求出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设生成4.34 g BaSO3需SO2的物质的量为x设生成0.02 mol SO2需消耗H2SO4的物质的量为yBaSO3H2SO4=BaSO4H2OSO21 mol 1 moly 0.02mol1 mol1 moly0.02 mol y0.02 mol所以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0.04 mol/L 解法2:根据两步反应:BaSO3H2SO4=BaSO4H2OSO2 Ba(OH)2S

8、O2=BaSO3H2O可知:若生成1 mol BaSO3需1 mol SO2气体,而要生成1 mol SO2气体需要1 mol H2SO4才能完成。所以最初反应物与最终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关系为BaSO3 SO2 H2SO41mol 1mol 1mol设需要H2SO4的物质的量为x1 mol1 mol molx x0.02 mol所以H2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0.04 mol/L对比两种解法,第二种方法简单。 【温馨提示】在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时,经常需要我们找到“有用”的关系式,将已知的量和要求算的量联系起来,然后根据方程式中“上下单位一致,左右量相当”来进行计算,省时省力,事半功倍。1.将

9、15 ml 2 mol/L Na2CO3溶液逐滴加入到40 mL 0.5 mol/L MCln盐溶液中,恰好将溶液中的Mn离子完全沉淀为碳酸盐,则MCln中n值是( )A4 B3C2 D1B【解析】M的化合价为n,Na2CO3与MCln反应对应的关系式为:2Mn nCO32-2 n401030.5 151032可得n3,故选B。2.不同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KCl、CaCl2、FeCl3溶液分别用V mL 1 mol/L的AgNO3溶液与之反应,都可使Cl恰好完全沉淀,则上述三种溶液的体积比是( )A123 B321C632 D236C重要考点2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常用方法【考点释例】取3.5

10、 g某二价金属的单质投入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8.25%的稀盐酸中,反应结束后,金属仍有剩余;若2.5 g该金属投入与上述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等反应结束后,加入该金属还可以反应。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24 B40C56 D65【解析】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50 g18.25%9.125 g,9.125 g盐酸溶质最多产生H2的质量为0.25 g。由题意知,产生1 g H2需金属的平均质量小于3.5 g414 g,大于2.5 g410 g,又知该金属为二价金属,故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28,大于20。答案:A【方法指导】极端假设法是指根据已知的条件,把复杂问题假设为处于

11、理想的极端状态,站在极端的角度去分析、考虑问题,使其因果关系显得十分明显、简单,从而迅速地作出正确判断的方法。比如此题中我们就假设了两个极端,首先确定两个极端,然后确定范围,最后选择。此外,守恒法、关系式法和差量法也是高考中的重要计算方法。守恒法包括质量守恒、电荷守恒 、元素守恒(反应前后某元素的物质的量不变)、物料守恒(两种元素的配比恒定)、能量守恒等。1.(2010吉林省通化一中高三月考)有氧化铁和氧化铜的混合物a g,加入2 mol/L的硫酸溶液50 mL时,恰好完全溶解。若将等质量这种混合物在氢气中加热并充分反应,冷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提示:质量守恒、元素守恒)( )A0.8 g B

12、0.8a gC(a0.8)g D(a1.6)gD2.(2010重庆西南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Fe3、SO42-、Al3和X四种离子以物质的量之比2411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X可能是(提示:电荷守恒法)( )ANa BOHCNH4+ DClD3.为了检验某含有NaHCO3杂质的Na2CO3样品的纯度,现将w1 g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w2 g,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提示:差量法)( )A. B.C. D.A4.已知:2H2(g)O2(g)=2H2O(l) H571.6 kJmol1 CH4(g)2O2(g)=CO2(g)2H2O(l) H890 kJmol1现有H2与CH4的混合气体112 L(标准状况),使其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l),若实验测得反应放热3695 kJ,则原混合气体中H2与CH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1 B13C14 D23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