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数字推理解题技巧参考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269129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测数字推理解题技巧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行测数字推理解题技巧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行测数字推理解题技巧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行测数字推理解题技巧参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行测数字推理解题技巧参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行测数字推理解题技巧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测数字推理解题技巧参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行测数字推理解题技巧参考 1.自然数列例 1. 4,5,6,7,( )A.8 B.9 C.10 D.11解析:按自然数列规律,( )内应是 8。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A。例 2. 2,3,5,8,( )A.8 B.9 C.12 D.15解析:该题初看不知是什么规律,但用减法变化一下,即显示出其规律了。3-2=1,5- 3=2,8-5=3,这是个自然数列,那么下一个数应该是?-8=4,?=12。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2.奇数数列例 1.1,3,5,7,( )A.8 B.9 C.10 D.11解析:按奇数数列规律,( )内应是 9。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B。例 2.2,3,6,11,( )A.18 B.

2、19 C.20 D.21解析:本题初看不知是什么规律,但用减法变化一下后即显示出其规律来了。3- 2=1,6-3=3,11-6=5,这是奇数数列规律,那么下一个数是?-11=7,则 11+7=18。故本题 正确答案为 A。3.偶数数列例 1.2,4,6,8,( )A.5 B.7 C.9 D.10解析:根据偶数数列规律,( )内的数字应为 10。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D。例 2.4,6,10,16,24,( )A.22 B.24 C.33 D.34解析:本题初看前四个数中,前面两个数之和等于第三个数,但这不是本题的规律, 因为到了第五个数就不对了,应该用别的规律。可试着用减法,即 6-4=2,10-

3、6=4,16- 10=6,24-16=8,这样一减规律就显示出来了,这是个偶数数列,那么下一个数为?- 24=10,10+24=34。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D。4.等差数列例 1.1,4,7,10,( )A.11 B.12 C.13 D.14解析:在本题中 4-1=3,7-4=3,10-7=3,这是道公差为 3 的等差数列题,( )内之数应 为 3+10=13。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C。例 2.2,4,8,14,22,( )A.33 B.32 C.31 D.30解析:如果仅从本题前 3 个数字就断定为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两倍的规律,那到第 4、5 个数就不能运用了。可试着用减法,4-2=2,8-4=4

4、,14-8=6,22-14=8,这就成了公差 为 2 的二级等差数列了,下一个数为?-22=10,依此规律,( )内之数为 22+10=32。故本题 正确答案为 B。例 3.2,4,3,5,6,8,7,( )A.15 B.13 C.11 D.9解析:本题初看较乱,不知是什么规律,但认真分析一下,用减法将第 2 个数减第一个数,4-2=2,第四个数减第三个数 5-3=2,第 6 个数减第 5 个数 8-6=2,可见这就成了公 差为 2 的等差数列了,那么( )内之数必然是 7+2=9。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D。例 4.12,34,56,78,( )A.910 B.100 C.912 D.104解析

5、:这是道等差数列题,如果看成是自然数列而选 A 就错了,这是公差为 22 的等 差数列。因为 4 个数之间的差均为 22,所以( )内之数应为 78+22=100。故本题的正确答案 为 B。5.等比数列例 1.4,8,16,32,( )A.48 B.56 C.64 D.68解析:根据等比数列规律,这是一个公比为 2 的等比数列,( )内的数为 322=64。故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例 2.-2,6,-18,54,( )A.-162 B.-172 C.152 D.164解析:在此题中,相邻两个数相比 6(-2)=-3,(-18)6=-3,54(-18)=-3,可见,其公 比为-3。据此规律,(

6、 )内之数应为 54(-3)=-162。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例 3.0,1,3,7,15,31,( )A.32 B.45 C.52 D.63解析:从题干中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来看,后一个数减去前一个数后分别为:1-0=1,3- 1=2,7-3=4,15-7=8,31-15=16,那么下一个差数是 32,( )内的数为 31+32=63,这就是二 级等比数列。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D。例 4.12,36,8,24,11,33,15,( )A.30 B.35 C.40 D.45解析:本题初看较乱,但仔细分析可得出这是一道两个数为一组的题,在每组数中, 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 3 倍,也可称为公比为 3

7、的等比数列,153=45。故本题正确答案 为 D。例 5.8,8,6,2,( )A.-4 B.4 C.0 D.-2解析:在该题中,8-8=0,8-6=2,6-2=4,2-?=6,即?=-4。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A。6.加法数列例 1.1,0,1,1,2,( ),5A.5 B.4 C.3 D.6解析:本题可用加法数列解答。在本题中,1+0=1,0+1=1,1+1=2,可见前两个数之 和等于第三个数,5-2=3。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C。例 2.4,3,1,12,9,3,17,5,( )A.12 B.13 C.14 D.15解析: 本题初看较难,亦乱,但仔细分析,便不难发现,这是一道三个数字为一组的 题

8、,在每组数字中,第一个数字是后两个数字之和,即 4=3+1,12=9+3,那么依此规律,( )内 的数字就是 17-5=12。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7.减法数列8.乘法数列9.除法数列10.平方数列11.立方数列12.质数数列13.分数数列14.单、双数项数列15.小数数列16.根号( )数列例 1.2,3,2,( ),6A.4 B.5 C.7 D.8解析:由于 2=4,所以,这个 中的数字就成了自然数列 2、3、4、( )、6 了, 内的数 应当就是 5 了。故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 B。例 2.25,16,( ),4A.2 B.3 C.3 D.6解析:根据平方的原理,25=5*5,16=4*

9、4,4=2*2,5、4、( )、2 是个自然数列,所以 ( )内之数为 3。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例 3.1/2,2/5,3/10,4/17,( )A.4/24 B.4/25 C.5/26 D.7/26解析:该题中,分子是 1、2、3、4 的自然数列,( )内分数的分子应为 5。分母 2、5、10、17 一下子找不出规律,用后一个数减去前一个数后得 5-2=3,10-5=5,17- 10=7,这样就成了公差为 2 的等差数列了,下一个数则为 9,( )内的分数的分母应为 17+9=26。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17.幂数列例 1.16,27,16,( ),1A.5 B.6 C.7 D.8解析

10、:这是道难题,用加减乘除法都找不出正确答案,可试着用幂(表示一个数自乘若 干次所得的积)来解答。16=24,27=33,16=42,5=51,1=60,这就成了一个降幂排列的自 然数列。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例 2.2,12,36,80,150,( )A.250 B.252 C.253 D.254 解析:这是一道难题,也可用幂来解答之。 2=212,12=322,36=432,80=542,150=652,依此规律,( )内之数应为 762=252。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B。行测解题技巧分析参考 (一)对数学运算比较有效的方法联系法联系法是指数字之间存在着一些必然联系,通过这些联系可以找出答

11、案。比如在 涉及距离速度的题中,出现了 7 和 21、4 和 12 等数字,你要联想要答案能跟 3 有关,而不 是跟 5、8 等其他数字有关。例 1:甲乙丙三人沿着 400 米环形跑道进行 800 米跑比赛,当甲跑 1 圈时,乙比 甲多跑了 17 圈。丙比甲少跑 1/7 圈。如果他们各自跑步的度始终不变,那么,当乙到达终点时,甲在丙前面:A、85 米 B.90 米 C.100 米 D.105 米我们不用做题,就看题干中的数字哪些和答案相关,看能否选出正确答案。看: 800,1,17,17。你觉得最可能跟哪个数字有关:85,90,100,105。应当想到,最 核心的数字有 3 个:1,7,8。这

12、样,答案基本不可能跟尾数是 5 的有关。可以说 A、D 都 不是答案。在 90 和 100 中,哪个更接近答案呢?1001 因为比较明显的感觉是 100(7+1): 800。所以选 C。这样,我们就绕过了从题中算出答案的麻烦。考行测,有一句经典的话: “认认真真抓形式,扎扎实实有过场。 ”再看一题。例 2:姐弟俩出游,弟弟先走一步,每分钟走 40 米,走了 80 米后姐姐去追他。 姐姐每分钟走 60 米,姐姐带的小狗每分钟走 150 米。小狗追上弟弟后又转去找姐姐,碰上 了姐姐又转去追弟弟,这样跑来跑去,直到姐弟相遇才停下来。问小狗总共跑了多少米?A.600 米 B.800 米 C.1200

13、米 D.1600 米这道题有点难,比较原始的做法是倒回去验证,这样你会选出正确的答案。但费时。 首先看数字,40,60,150,肯定要能整除 150,这样就只有两个答案备选,即 600 和 1200。但是,最终答案应该是速度的三者速度的最小公倍数,三者之间关系最密切,答案 要是三者的最小公倍数。只有 A.600 米才行。这样答案就选 A。但在这里边,抛开了一个 数 80,因为它是另类。下面这道题你能选出正确答案 A 吗?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例 3:甲、乙、丙三人沿湖边散步,同时从湖边一固定点出发,甲按顺时针方向 行走,乙与丙按逆时针方向行走,甲第一次遇到乙后 1 又 14 分钟遇到丙,再过

14、3 又 34 分钟第二次遇到乙。已知乙的速度是甲的 23,湖的周长为 600 米,则丙的速度为:A.24 米分 B.25 米分 C.26 米分 D.27 米分(二)对逻辑判断比较有用的方法验证法验证法是指将选项带人题干的关键处来验证其正确性的方法。逻辑判断的题干往 往比较长,如果全部读完,那是要花很多时间的,所以必须要简化程序,直接将先期带到 最后一句话的前后去检验,基本可以确定答案之所在。(三)对言语理解与表达有效的方法关键词法关键词法是指对言语的理解要抓住重要的词语,从而将其组织起来表达符合题干 的意思。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干往往比较长,如果考生要认真地阅读,有些 题可能 1 分

15、钟都读不完。这时候,考生就要“好读书不求甚解”、 “观其大略”,用历史文化残 余与历史重构法的方式,将快速阅读过后头脑中残存的信息组织起来,在答案中寻找具有 相同形式或内容的选项。(四)最简单的办法造句法造句法是指按照相关句式结构造出一个新句子的方法。造句法适用于类比推理和 定义判断。因为造句法的基本原理是相似事物之间具有异质同构性。(五)最凭感觉的方法座标法座标法是指根据已有数字所处的座标之间的变化规律,确定另一个数字的座标。 座标法适用于数字推理,特别适合自然数的类比推理。一般的参考书上是采用二级特级或 三级特征来进行推理,远没有座标法进行推理来得形象、快捷。座标法在操作时就是将给 定的几个数字的横座标分别设定为 1、2、3、4、5、6,纵座标就是该数字本身。这样, 我们就能比较明显地看出数字之间变化规律。但这种稍嫌抽象,对于数字极大、极小的都 需要加上感觉才能判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