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文化通识课程论文——浅谈《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包孕的个人理想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265018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美文学文化通识课程论文——浅谈《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包孕的个人理想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英美文学文化通识课程论文——浅谈《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包孕的个人理想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英美文学文化通识课程论文——浅谈《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包孕的个人理想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英美文学文化通识课程论文——浅谈《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包孕的个人理想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英美文学文化通识课程论文——浅谈《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包孕的个人理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美文学文化通识课程论文——浅谈《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包孕的个人理想(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英美文学文化通识课程论文(2011 年春季学期)浅谈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包孕的个人理想钱晓兰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101292024菲茨杰拉德,1896 年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圣保罗市,父亲原籍美东马利兰州,是潦倒的商人,由于父亲经商失败,只得投靠岳家,寄人篱下的生活,滋味并不好受。他在十几岁时于一所天主教学堂度过了自己的中学生活,进而顺利进入了梦寐以求的贵族学校普林斯顿大学。在这儿,他与一个富有的芝加哥女孩有过一段异常美好的初恋。芝加哥女孩奔放的个性,对于物质毫不掩饰的狂热与追求对菲茨杰拉德的人生观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让他渐渐看清了现实中金钱的重要性。此后,为毕业的他因为一战入伍。第一次世界大战

2、的炮火,打破了菲茨杰拉德的美妙幻想。人生价值的丧失,前途理想的渺茫,都给了他沉重的打击,致使他对中产阶级的精神价值发生了怀疑,终日迷惘、踟蹰在“荒原”上。也是从这个时候起,成长在他身上留下的种种或悲伤、或快乐的烙印让他心中的美国梦渐渐生根、发芽。个人主义是美国梦中最为显著的特征。当被驱逐的清教徒乘着五月花号从英格兰移居到美洲这块土地上时,个人主义的思潮便开始涌现。清教徒们相信,这块曾今荒凉的土地上,只要有梦想,只要有坚持不懈奋斗的动力,只要能够坚强的克服困难,每个人都会是成功者。这种极富励志色彩的创业思想对于其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代代的美国人在这种力量与精神的引导下不断探索着新的领域,不断

3、去勤劳的开拓、创新,追求个人财富。菲茨杰拉德对于美国个人主义的理解是有局限性的,前期,他还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梦想;后期,他却将对于理想的追求简化为对于物质、金钱与地位的追求。而了不起的盖茨比 ,这本带有半自传色彩的小说,则用一种极富悲剧色调的手法与细腻含蓄的语言为读者立体再现了美国个人主义中理想成分的死去和物欲成分的崛起。 了不起的盖茨比于 1925 年 4 月出版,先后被评为美国最优秀的小说,20 世纪最佳英语小说。著名诗人兼文艺评论家 T.S.艾略特称之为“美国小说自亨利.詹姆斯以来迈出的第一步” 。海明威在回忆菲茨杰拉德时写道“既然他能够写出一本像了不起的盖茨比这样好的书,我相信他一

4、定能够写出更好的书” 。菲茨杰拉德用特有的心境写出了人物的悲欢离合,写出了令人叹惋的盖茨比的悲剧。上流社会的虚伪空虚与濒临崩溃的边缘被描绘的淋漓至尽。评论家卡津认为, 了不起的盖茨比写出了“最动人心弦的美国悲剧” ,而菲茨杰拉德的名字也和这部小说“永存于世”i。小说主人公盖茨比就是另一个菲茨杰拉德。盖茨比在还是少尉军官的时候无可救药地爱上了美艳动人的姑娘黛西,黛西对他也是情有独钟。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盖茨比被调往欧洲。似是偶然却也是必然,黛西没有给痴情的盖茨比等待,而是嫁给了富有的追求者汤姆。婚后的生活并不美满,因为汤姆另有情妇。物质上的满足难以慰藉她寂寞空虚的心灵。而另一方面,盖茨比因为黛西

5、的选择而痛苦万分,他认定是金钱让黛西背叛了心灵的春节,他坚信黛西还深爱着他,如他一样,于是他奋发努力,终于在几年后成为了富翁。他在黛西的府邸对面购置了一幢豪宅,在那儿,他挥金如土,夜夜笙歌,为的只是获得黛西的关注,进而挽回那段失去的爱情。黛西在与盖茨比相遇的过程中极尽挑逗之能事,单纯的盖茨比以为黛西还是深爱着他,便昏昏然令黛西摆布。其实,悲剧刚刚开始。日复一日的唯物质生活早已让黛西变得麻木、物质、利欲熏心。她和盖茨比保持着那样一种暧昧的关系,完全是出于为了让空虚寂寞的心灵在寻求刺激中得到新鲜的血液。黛西在一次心烦意乱的开车过程中无意撞死了丈夫的情妇,善良的盖茨比为了保护黛西便将罪责全揽在自己身

6、上,但黛西已打定主意抛弃盖茨比。在汤姆的挑拨下,威尔逊枪杀了盖茨比。盖茨比最终成为了牺牲品,但最悲剧的是他至死也没有发现黛西脸上嘲弄的表情。他最深爱的黛西背叛了他,他抱着他的梦,付出了所能付出的最高代价。盖茨比有梦想,年轻时候的梦想是最单纯最美好的和自己心爱的人一起。在派往海外的最后的一个下午,他还让黛西坐在自己的臂弯里,他们静静地、久久地坐着。在那个寒冷的秋天的下午,屋子里的火把黛西的脸映得红扑扑的。她不时动一下,他就把自己的胳膊换个姿势,然后亲吻她那黑亮的头发。这是菲茨杰拉德理想中的爱情,最初的他也是这样和珊尔达相识、相识。那时候,天气的寒冷阻挡不了爱恋的热情,心是有温度的,只要能感受到彼

7、此的心跳就是美好。但与此同时,金钱的影子已经无处不在“盖茨比深切地体会到金钱能够捕捉和把握的青春和秘密,体会到黛西周身散发着银色的光芒,正安逸地、高高在上地生活在穷人水深火热的生存斗争之外” ii 。然后,这个梦被具化了。个人主义的思想在盖茨比的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黛西的离开,让他对于社会的看法又多了一层物欲感,金钱与地位,这两个名词开始在他的脑海中不断出现。与其他人不同,盖茨比的梦想是以实干为基础的。他有周密的计划,他有实现梦想的动力,他有努力奋斗的勇气,他有坚持不懈的决心。那份写于一九零六年九月二十日的“作息时刻表”是他实现梦想的开端,包括“不再到沙夫特或一个看不清楚的名字家消磨时间”和“每

8、周读一本促人上进的书或杂志” ,盖茨比在那一个人的五年中,不断积累着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为的只是能够挽回青春的爱情,最终却惨遭黛西的背叛。盖茨比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黛西献给了那段早已死去的爱情,可黛西对他却只有嘲弄和冷漠。这和菲茨杰拉德一样。菲茨杰拉德为了和富家小姐珊尔达结婚,努力写小说,终于在 1920 年因人间天堂而大获成功并如愿娶了珊尔达为妻,为了维持笙歌宴饮的侈华日子,菲茨杰拉德替星期六晚邮报撰写了大量的短篇小说,赚取高额稿酬。他自己却痛恨这些低俗的作品,说全是垃圾。在 1930 年代,菲茨杰拉德饱受妻子精神状态不佳,负债累累的经济状况影响,以及他本身的酗酒问题,因此作品并不多,194

9、0 年因心脏衰竭,过世于好莱坞的格拉姆公寓。有人说是黛西的冷漠造成了最终的悲剧,实际上是一个时代的必然结果。盖茨比虽然成了富翁,虽然已跻身上流社会甚至是在某种意义上领导上流社会,但他显然没有学会怎样去认知上流阶层。上流阶层不仅仅是光鲜亮丽的服装与曼妙的舞姿,不仅仅是挥霍无度的奢侈与纵情声乐的靡乱。想跻身上流阶层更要懂得怎样变得冷漠无情,怎样将金钱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而看淡爱情的价值,怎样背叛深爱的人却依然能够不受良心的责备,怎样在日复一日的物欲生活中抛弃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对于理想爱情的坚守转而奉行享乐主义。盖茨比早就意识到,黛西的“声音里充满了金钱” ,却仍然执迷不悟,坚持要重温旧梦。盖茨比是个

10、牺牲品,是迷乱物欲的上流社会造就的悲剧。所以,本书也是“对贵族团伙充斥的那个时代以及产生出这些团伙的社会条件的最深刻的小说式分析。 ” iii 盖茨比的悲剧是因为他对上层社会没有足够的认识,是因为他总是坚持自己对于爱情最美好的幻想,作者对他是抱着同情地态度,尽管最后在凄凉与冷清中死去,至少他曾今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的自己的能力,他的悲剧只是因为他设定了一个错误的目的,而把上层所认为的目的只当做实现目的的手段;对于黛西,作者显然是抱着厌恶多于同情的态度。那个一直以一身纯白出场的她,用曾经的纯真善良伪装着,欺骗着单纯的盖茨比。在东部的世界里,金钱与物欲早已把她扭曲成贪婪、自私、无情的女人。而书中的威

11、尔逊,那个一直生活在生活底层、一直想改变现状却永远看不清现状的修车工则是站在富于阶层努力想实现美国梦的弱势者,作者对于他是一种怜悯的态度。所有的这些,都是在追求与毁灭的对比中,深刻揭露“美国梦”的虚假本质。所谓的美国梦,是一种相信只要在美国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致更好生活的理想,亦即人们必须透过自己的工作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但事实上,美国梦是要严格与时代背景结合的。菲茨杰拉德在实现梦想、追求物质过程中的坎坷告诉他所谓的“白手起家”在至少在那个时代都是谎言。名利双收总是与一个人的家庭背景紧密的结合。在这种悲观的看法中,菲茨杰拉德用他惯用的手法

12、对资产阶级文明进行了犀利而深刻的鞭挞。但从中,也看到了一个个美国小人物,在面对着残酷的现实时,依然在坚持着理想,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辛勤耕耘着,等待着有一天的收获。i 阿尔弗雷德.卡津(Alfred Kazin):在民族的土地上 (On Native Grounds),纽约:双重公司时代,1956 年版,第 246 页。 ii 司各特.菲茨杰拉德(F. Scott Fitzgerald):了不起的盖茨比 ,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 205 页。iii 斯卡利.布雷德里(Sculley Bradley)等:美国文学的传统 (The American Tradition in Literatu

13、re)第二卷,纽约:诺顿,1967 年版,第 814 页。参考文献 阿尔弗雷德.卡津(Alfred Kazin):在民族的土地上 (On Native Grounds),纽约:双重 公司时代,1956 年版。 司各特.菲茨杰拉德(F. Scott Fitzgerald):了不起的盖茨比 (The Great Gatsby) ,新疆人 民出版社,2002 年版。 司各特.菲茨杰拉德(F. Scott Fitzgerald):此岸天堂 (The Side of Paradise) ,东方出版 社,2010 年版。 斯卡利.布雷德里(Sculley Bradley)等:美国文学的传统 (The American Tradition in Literature)第二卷,纽约:诺顿,1967 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