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牧《新闻和报告文学》教案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263417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晓牧《新闻和报告文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陈晓牧《新闻和报告文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陈晓牧《新闻和报告文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陈晓牧《新闻和报告文学》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陈晓牧《新闻和报告文学》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陈晓牧《新闻和报告文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晓牧《新闻和报告文学》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 选修 1 第四单元 新闻和报告文学乌市 101 中学 4-1 备课人:陈晓牧10.10.短新闻两篇短新闻两篇别了, “不列颠尼亚” (附配套课件) 周婷 杨兴三维目标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新闻的特点。2.体感知课文内容。3.考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意。过程与方法1.快速阅读的能力。2.习新闻写作。情感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特写新闻的语言,品味文中蕴涵的丰富感情。2.习特写新闻的表达技巧,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意。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速读、品读、感悟、讨论教具准备教具准备电脑和投影课时安排

2、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1997 年 7 月 1 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的零点,全世界都在啼听从东方的响起的庄严的钟声。它响彻寰宇,向五湖四海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历史已经铭记这一刻,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也将铭记这一刻。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别了, “不列颠尼亚“ ,再次感受一下这一历史时刻。二、研习课文二、研习课文1.教师范读,发现并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读音。2.复习新闻知识。(1)什么是特写新闻?明确:新闻是新近发生的群众关心国家大事的重要事实的报道。语文 选修 1 第四单元 新闻和报告文学乌市 101 中学 4-2 备课人:陈晓牧特写

3、新闻也称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消息文体。特写新闻侧重于”再现“,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2)新闻(消息)的结构明确:一般包括标题(引标、正标、副标) ,导语(新闻的第一段或开头的一两句话,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者住手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 ,主体(导语之后,具体展开新闻事实的叙述,构成消息内容的主要部分) ,背景、结语五个部分。3.文章的标题往往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中心,新闻标

4、题更是如此。思考这篇新闻标题的用意所在。明确:标题有两层含义。从字面看,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五子和不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的海面。而在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中国历史上的屈辱的一段终被洗雪。标题寓虚境于实境,独具匠心又了无痕迹。4.速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明确:导语(第 1 段) 。港督离港,标志长达 156 年的英国统治结束。导语部分有三个重点:一是点题中,二是揭示全文主旨,三是突出时间概念,为主体部分按时序组织材料奠定基础。主体(第 211 段)分四层按时间顺序,具体叙述了英殖民者告

5、别仪式。第一层(24 段):下午 4 时 30 分,港督府告别仪式(第一次降旗) 。第二层(57 段):晚 6 时 15 分,添马舰东广场告别仪式(第二次降旗) 。第三层(89 段):子夜时分,交接仪式(降旗与升旗)。第四层(1011 段):0 时 40 分, “不列颠尼亚”号离港。三、分析鉴赏三、分析鉴赏1.文中多处运用了恰当的对比,请找出并分析其作用。语文 选修 1 第四单元 新闻和报告文学乌市 101 中学 4-3 备课人:陈晓牧(1)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明确:运用对比,强调了这次降旗是具有标志意义的的最后一次,象征着英国殖民者在香港统治的结束。(2)停泊

6、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明确:两者形成鲜明对比,说明巩固在香港的统治即将结束,而作为特别行政区象征的紫荆花图案将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香港即将回到祖国的怀抱。(3)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明确:短短十三字,运用对比,包含无穷意蕴,当年从海上耀武扬威地来,今天默然地从海上离去。胜利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2.短新闻力求简短,但本新闻在有些地方却用了“闲笔” ,如第 4 段,作者竟在百忙之中用了较多的笔墨介绍港督府,这样写有何作用呢?明确:首先,在结构上给读者一个缓冲空间,因为彭定康告别并离开港督府是 4 时 40 分,

7、此时距告别仪式 6 时 15 分尚有 1 小时 35 分,这样可自然由一个场景过渡到另一个场景。其次在思想内容上,以总督府的沧桑变迁来暗示香港的百年变迁,是中日益强大的另一体现。四、课堂小结四、课堂小结本文重温了香港回归那一刻的激动与自豪,在众多关于这一事件的报道中,本文视角独特,耐人寻味,理应成为我们写作的典范。五、作业设计五、作业设计研讨练习一附:板书附:板书标题:别人, “不列颠尼亚”导语:末任港督离开香港主体:下午 4 时 30 分 告别仪式 第一次降旗晚 6 时 15 分 告别仪式 第二次降旗子夜时分 交接仪式 降旗与升旗0 时 40 分 “不列颠尼亚”号离港背景:港督府变迁结语:从

8、海上来又从海上去语文 选修 1 第四单元 新闻和报告文学乌市 101 中学 4-4 备课人:陈晓牧【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附配套课件) 罗森 塔尔三维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新闻写作将情感蕴涵于叙事之中的写法。2.学习课文正面叙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在理解课文主题的基础上,提高思考层次。2.引导学生在鉴赏中学习写作技巧和方法,提高鉴赏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历史知识,结合当前国际形势,唤起对战争恶魔的憎恶,教育学生牢记历史教训,珍惜和平幸福,抵制邪恶。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以乐景衬悲情的写法。2.学习寓情于叙事这中的写法

9、。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速读、品读感悟、合作讨论教具准备教具准备电脑和投影课时安排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本课一、导入本课所谓新闻是指社会上发生的新事情。从新闻工作者的角度来说,还必须是有价值的事情。如德国法西斯战败后,他们在奥斯维护辛建造杀人魔窟,残酷杀害 400 万无辜者的罪行暴露于天下,引起世人的极大愤慨,这在当时是重大的新闻,但 13年后,当记者罗森塔尔到这里采访时,昔日法西斯铁蹄下的大屠场已没有什么重大的新闻发生,但一篇题为“奥斯维辛没有什么的新闻”的报道却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殊荣,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二、师生互动,理解课文二、师生互动,理解课文语文 选修 1 第四单元 新闻

10、和报告文学乌市 101 中学 4-5 备课人:陈晓牧1.文章题为“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 “没有什么新闻”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明确:(1) “没有什么新闻” ,其实是说这里发生的臭名昭著的纳粹法西斯行径,世人早已知道,没有什么好说的;(2) “没有什么新闻”是讲这里除了世人皆知的法西斯恶行之外,没有什么值得张扬的事;(3)虽然这里没有什么新闻,但是我还是要写,要继续揭露纳粹法西斯的罪行,让世人永志不忘。2.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外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实例分析。(1)文章充溢悲情,但开头和结尾都写了欢乐的情景,这种乐景描写与悲情协调吗?明确:文章写了布热金卡太阳和煦,树木繁茂,儿童嬉戏的祥和景象,这

11、是写实景。但作者觉得这种祥和之景出现在最令人骨悚然的地方是“一场噩梦” 。这是以乐写悲,以乐衬悲,眼前虽然是阳光明媚,欢乐祥和的景象,但是人们心头阴霾难除,总觉得在此地出现此景,是令人难以授受的,是使人更感“毛骨悚然”的,这是以乐写悲,更增其悲。(2)作者在文中多次写到参观者的表现,有何用意?明确:这是从参观者的角度来写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恐怖,从侧面写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状况,从而衬托德国法西斯的暴行。(3)细节描写也是本文的成功之外,试结合实例分析其作用。“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亲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维菊花在怒放。明确:作者将这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放在一起,组合成一幅令人难忘的画面,既揭露了法西斯摧残美好生命的罪行,又暗示生命是不会被彻底摧毁的,正义必战胜邪恶,连这种地方都能开出胜利之花,正义之花,地球上还有什么邪恶不能被打倒呢?三、课堂小结三、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在波兰的奥斯维辛纳粹的暴行使 400 万人的生命被残酷地夺去。这样的悲剧属于整个人类,我们应永远铭记,以史为鉴,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四、作业设计四、作业设计语文 选修 1 第四单元 新闻和报告文学乌市 101 中学 4-6 备课人:陈晓牧为本文写一篇 200300 字的颁奖词。【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