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市第六中学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263042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1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鸡西市第六中学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鸡西市第六中学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鸡西市第六中学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鸡西市第六中学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鸡西市第六中学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鸡西市第六中学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鸡西市第六中学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鸡西市第六中学 2010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阅读下面这首词 ,完成,完成 1212、1313 题。题。 水调歌头平山堂甩东坡韵 【南宋】方岳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芦叶篷舟千重菰 菜莼羹一梦,无语寄归鸿。醉眼渺河洛,遗恨夕阳中。 苹洲外,山欲瞑, 敛眉峰: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 英雄。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注:平山堂:在今扬州西北蜀岗上,为欧阳修所建;菰菜莼羹:相传 张翰在外作官时,见秋风起,想起了家乡的菰菜、莼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归乡。 河洛:泛指为金兵所占领的广大中原地区:来源:学科网 12(7 分)下列对

2、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秋雨一何碧”四句,写雨后秋山在晴空的映衬喜爱更显青翠,词人面对如 此美景却愁肠百结,只能借酒浇愁。 B“苹洲外”三句,词人用拟人的手法,描绘出在长满苹草的洲渚之外,远山 渐渐消失在苍茫暮色中的景象。 C“人间抚养陈迹”五句,像诶欧阳修和苏轼两位仙翁感叹人生短暂,时光易 逝,英雄业绩在扶养之间化为陈迹。 D在这首词中,词人将自己丰富的情感融入景物的变迁中,融写景、抒情、议 论于一体,兼用典故,意境深远。 在这首词中,词人写了哪几种“愁”?请简要概括。(4 分) 13. 从这首词的结尾两句“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 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这

3、首词的内容,对这形象进行评价。(200 字左右)(10 分) 参考答案(3 分)C(4 分)要点一:孤独漂泊,思念家乡 要点二:中原未复, 山河 破碎要点三:时光易逝,世事无常 要点四:怀才不遇,功业难 成 13(10 分)评分要点: (2 分)把握词人形象特点; (2 分)观点; (4 分)结合诗句进行评价;(2 分)语言。北京市崇文区 2010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8 分) 点绛唇雨恨云愁 王禹偶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注:如缀:排列成行很整齐,如连缀在一起。 平生事:这里

4、指向来所追求的功名事业。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雨恨云愁:诗人移情于雨云,将自然景观人格化,以表现自我心绪。B“江南”一句表明作者眼中的江南仍有着迷人的魅力和繁华的景象。C诗人将“平生事”凝聚在对“天际征鸿”的睇视中,含蓄而深沉。D全词语言清新自然,不事雕饰,感情质朴,格调高旷,不落流俗。“一缕孤烟细”化用王维的“大漠孤烟直”(使至塞上),请比较 赏析这样改动的妙处。(5 分) 参考答案 C(“繁华的景象”与词作内容和情感不吻合) 答案示例一:王维诗句描写的是大漠的风光,用“直”字凸显开阔荒凉的边塞景象;词 中句子改用“一缕”“细”来形容“孤烟”,使之与遍布江南的

5、水村渔市相结合,轻 柔中带着淡淡的伤感,烘托出词人自己的孤单与漂泊之情,借景抒情,这一改 动十分巧妙。答案示例二:两句都用了 “孤烟”这一意象,但王维的诗是边塞诗,用“大漠”的空旷 与“孤烟”相对,表现边塞的荒凉;而词中描绘的是江南水乡淡淡的炊烟从村 落上袅袅升起的景色,抒写的是游子的客愁,改为“一缕”和“细”,委婉细 致,情景交融,这一改动十分巧妙。(评分要点:意境或景物特征不同,1 分;情感,1 分;效果,1 分;手法, 1 分;表达准确流畅,1 分)北京市东城区 2010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一题。(7 分) 过陈琳墓 (唐)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

6、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注:陈琳:东汉建安七子之一。曾为袁绍起草讨伐曹操的檄文,袁绍败 亡后,归附曹操。操不计前赚,予以重用。铜雀:指曹操修建的铜雀台。下列对诗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这是一首咏怀古迹的佳作,全诗采用了对比、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法,寄 托遥深。B首联写作者漂泊在外,来到陈琳墓前,无限感慨,表达了他对陈琳的仰 慕之情。C颈联通过写铜雀台的荒芜寂寥,暗示汉代不重视人才,表现作者对社会 的不满。D尾联写作者不愿继续临风惆怅,想弃文就武,进一步表现诗人生不逢时 之感。纪晓岚评颔联中“应

7、字极兀傲(高傲)”。你同意他的说法吗?请结合诗 句谈谈你的看法。(4 分) 参考答案 C 答案示例一:同意。“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词客,指以文 章名世的陈琳;识,这里含有真正了解、相知的意思。上句是说,陈琳灵魂有 知,想必会真正了解我这个飘蓬才士吧。这里蕴含的感情颇为复杂。其中既有 对自己才能的自负自信,又暗含有才的人惺惺相惜、异代同心的意思。纪昀评 道:“应字极兀傲。”这是很有见地的。 答案示例二:不同意。“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诗句中蕴含着 极沉痛的感情。一个杰出的才人,竟不得不把真正了解自己的希望寄托在早已 作古的前贤身上,正反映出他被当世抛弃的寂寞处境和“举世

8、无相识”的沉重 悲慨。因此,“应”字含有世无知音的自伤与愤郁。(评分标准:表明态度 1 分,结合诗句分析清楚 3 分。)北京市丰台区 2010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10 分) 感遇(其二) 陈子昂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注释】 兰、若,指兰花和杜若,皆是草本植物。朱蕤:(ru) 红色的 花。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 一二句点明兰若生长的季节,用“芊蔚”与“青青”两个词形容枝叶的茂盛。B. 三四句中“空”与“冒”相对,从侧面细致描绘了兰若压倒群芳的秀美

9、花色。C五六句中“白日晚”“秋风生”写出了季节变化特点,白昼渐短,秋风渐起。D. 末尾用反问句“芳意竟何成?”感叹兰若如此秀美,到头来也只是随风凋落。说说“幽独空林色”一句中“空”字的妙处。(4 分) 从全诗看,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 分) 参考答案 B(2 分) 答案示例:“空”与“冒”相对,用作动词,可解释为“使空”,“空 林色”就是“使林中群花丽色为之一空”。兰若幽雅清秀,独具风采,使林间 别的花木芳草都黯然失色。用群花的失色对比衬托出兰若压倒群芳的风姿, “空”字不仅写出了兰若的独特风姿,也流露出诗人对兰若的赞美之情。 (4 分。词、句理解 2 分,表达效果 2

10、 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示例:诗人以兰若自比,透露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抒发了年 华易逝、时不我待的感慨。“幽独空林色”赞美兰若压倒群芳的风姿,实际上是诗人比喻自己出众的才华。后四句中用“白日晚”“秋风生”写年华岁月的 无情流逝,“岁华”“芳意”用语双关,借花草的凋零,悲叹自己的年华流逝, 理想破灭。 (4 分。感慨 2 分,联系诗句分析 2 分。意思对即可)北京市海淀区 2010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一题。(8 分) 杂诗六首(之一) 曹植 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 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翘思慕远人,愿欲

11、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下列对诗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开头两句,写诗人站在高台上见到的自然景色:秋风阵阵,初升的太阳照耀 着北林。其中“北林”出自诗经,常用来指忧伤之地。 B三至六句写诗人与所念之人相隔万里且被江湖阻隔,纵有方舟也难以渡达, 这份沉重的悲苦叫人实难承受。其中“之子”指诗人自己。 C七至十句写诗人极目远眺之际,看到孤雁从庭前飞过,听到孤雁悲鸣,想托 它作信使,捎信给自己思念的远方之人。 D结尾两句写孤雁飞远了,诗人“鸿雁传书”的美好愿望落空,那翩翩飞去的 雁影,留给他的只有无尽的失望与忧伤。 参考答案B 这首诗起笔两句“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历来

12、被人称道,请赏析其妙 处。(5 分) 参考答案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 (5 分)要点:起笔两句在内容上统领全诗(1 分),运用了即景生情(借景抒 情)的手法(1 分),所选景物如高台、朝日、悲风、北林等都具有悲凉、阔 大的特点,营造了高远的意境(1 分),渲染了悲怆的气氛(1 分),并以“悲” 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1 分)。(意思对即可) 反馈题:赏析这首诗的结句“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北京市石景山区 2010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苏幕遮苏幕遮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 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

13、忆否。小楫轻舟,梦入 芙蓉浦。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上片多角度写出夏日特定时间的景物特点,看似平常,实则颇具匠心。 B词人用 “呼”与“窥”状写出鸟雀活泼顽皮之态,欣喜之情蕴于其中。 C下片用语如同白话,既没有用典故,也没有化用诗句,但情感抒发饱满。 D词以“梦入芙蓉浦”结笔,再点荷花,至此,荷花一以贯之,线索清晰。本词中有对荷花的传神描写,王国维曾赞之曰:“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请 结合具体词句赏析。(4 分) 请结合下片中的词句,说出词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4 分)参考答案 D (2 分) 答案示例:“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三句写出了荷的

14、 神韵。“叶上初阳干宿雨”句,词人的目光落在荷叶上,“初阳干宿雨”既交 代了时间与天气状况,又富有动感,写出了荷在朝阳下的润朗。“水面清圆” 句,词人的目光扩及水面,“清圆”描写出荷叶圆圆,清丽而舒展,铺落在水 面上。“一一风荷举”句,“举”字用得极佳,既写出一株株荷的亭亭玉立, 又写出荷的生机勃勃,向上挺举的动态。这三句从不同的视角表现荷的形象, 极富韵致。 (4 分,结合词句赏析,3 分;语言表达,1 分) 答案示例一:下片开头二句“故乡遥,何日去”,词人自问,表达了思乡之 切。“遥”字写出与家乡相距甚远的无奈,“去”字强化了词人盼望离开此地 回到家乡的愿望,思乡之情自然流露。“家住吴门,

15、久作长安旅”句,家乡遥 远,客居长安,“久”字表现出作者对飘泊生活的厌倦,表达了归家的愿望。 答案示例二:“五月渔郎相忆否”句,词人不说自己思念家乡友朋,却询问渔 郎是否记得自己,这恰恰表达出词人自己的思乡之情。“小楫轻舟,梦入芙蓉 浦”句,写梦中划小船入莲花塘中,“梦” 缩短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词人思 归之心得到些许的满足。 (4 分,结合词句说明,3 分;语言表达,1 分北京市西城区 2010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8 分)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唐中宗时,杜审言曾被贬到南方极为

16、偏远的峰州边陲。这首诗是他在 这次流放途中所写。 迟日,春日。诗经七月:“春日迟迟,采繁祁祁。” 京国人南窜, 意指从京城放逐至峰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第一句,诗人春天经行一处园林,回想它秋天时的荒芜和破败,不禁悲从中 来。 B第二句,写到了南下途中鸟语花香的美好,也传递了诗人即将渡江赴边的愁 苦。 C第三句承上启下,忆昔游而悲、见花鸟成愁、感湘江北流,皆因“京国人南 窜”。 D结尾句中作者借“湘江水北流”点破诗题,又以“不似”寄托自己的无奈慨 叹。 (2)诗中的“悲”“愁”情绪,作者是运用怎样的手法来表现的?请结合这首 诗的前两句作简要分析。(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