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 认识的本质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45260437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政治   认识的本质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   认识的本质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   认识的本质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   认识的本质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   认识的本质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政治 认识的本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政治 认识的本质(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一、认识的本质1、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在认识论中,历来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n一是主张从物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反映论路线;n一是主张从思想和感觉物的唯心主义先验论路线。 唯物主义反映论一切唯物主义都是反映论。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为客观世界独立于人的意识而存在,认识不过是客观世界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反映论是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贯穿于认识论的必然结论。唯物主义反映论例如:中国古代“影象说” 亚里士多德“蜡块说” 17C洛克“白板说”洛克人类悟性论“让我们假设心灵是一张白纸,没有性格,没有任何观念:如何将物

2、件陈设布置于其中呢?人们填充进去的无数物件是从哪儿来的?对这个问题 ,我的答案只有一个词:经验。在经验中我们找到所有的知识:来自经验最后也是出自经验。”唯心主义先验论 一切唯心主义都是先验论。唯心主义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把物质世界看作是客观或者主观精神的产物,把认识看作是先于物质,先于感性经验的东西。柏拉图“回忆说”柏拉图(前427前347)“一切学习都是回忆”孔子“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下也,困而学之者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也“ 老子“不出户,知天下”“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2、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对认识的不同回答一切唯物主义和彻底的唯心主义都是可知论。不可知论对人

3、类认识的客观性和可靠性采取一种怀疑主义的态度,认为主观能否和客观相符,或者说人的认识能否反映客观实在,是一个人类无法回答也无权提出的问题。不可知论彻底的不可知论:怀疑客观世界是否存在不彻底的不可知论:承认客观世界的存在,但认为人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庄周梦蝶”“究竟是刚才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呢,还是现在蝴蝶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周?”“此生也有涯,而学而无涯,以有涯随无涯 ,殆已。”不可知论的错误夸大了感觉的局限性夸大了现象和本质的对立有限的认识无法把握无限的世界3、辨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一切唯物主义都是反映论。反映reflection反映reflection这

4、个词本来是用来讲光的,当光直线式的射出,碰在一个镜面上时,又从这镜面上反射回来,便叫做反映。在反映的过程中,必然会形成一个与原物体在外形上相一致的映像。 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特点是从生物学的层面上去理解人的认识,把人的认识等同于生物的刺激感应性活动,只是一种因受到外界刺激而引起的消极被动的反映,即照镜子似的活动。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缺陷1、离开实践观察认识问题。2、离开辩证法观察认识问题。4、马克思主义的能动反映论马克思主义能动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 区别:n它运用实践的观点来考察人的认识,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反映论对认识直观化、生物学化的理解;n它运用辩证法的观点

5、来考察人的认识,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反映论对认识过程简单化、机械化的理解。4、马克思主义的能动反映论认识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能动的反映有两个特点:n一是摹写性。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n二是创造性。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n能动的反映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二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和客体n主体n客体n中介(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n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n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n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n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来源于人的实践活动。直接经验源间接经验流在认识实践中辨证把握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

6、系。辨证把握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n善于向前人的经验学习。n用实践检验和发展间接经验。实践使认识得以发展首先,发展变化的社会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不断提供解决课题和发展认识的经验成果,为认识的发展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其次,实践的发展不断创造出日益完备的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提供了认识发展的必要条件。再次,实践的发展拓宽和深化了人们认识客观对象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不断提高了人们的认识能力和水平。三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天空立法者”的奥秘第谷n第谷(1546-1601),丹麦天文学家。n20年如一日,坚坚持从事天文观测观测 ,积积累了丰富且精确的天文观测资观测资 料。n行星围绕

7、围绕 太阳转转,太阳和其他行星作为为一个整体,围绕围绕 着地球转转。开普勒n开普勒(1571-1630),德国天文学家,被后人称为为”天空的立法者”。n开普勒充分发挥发挥 了自己的理论论思维维和数学思维维的优势优势 ,对对第谷遗遗留下来的观测资观测资 料进进行分析,经经过长过长 期繁复的计计算和无数次失败败,他终终于发现发现 了数字背后的奥秘。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的, 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行星绕太阳做椭圆运动,但是它们绕太阳一周到底要多少时间 为什么有的快,有的慢呢?行星TR水星0.2410.387火星1.8811.524金星0.6150.723木星11.8625.203地球1.

8、0001.000土星29.4579.539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它们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的立 方成正比。行星TRT2R3 水星0.2410.3870.0580.058金星0.6150.7230.3780.378地球1.0001.0001.0001.000火星1.8811.5423.543.54木星11.8625.203140.7140.7土星29.4579.539867.7867.7珠联璧合n弟谷与开普勒的会晤,是欧洲科学史上的重大事件.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两大基础-经验观察和数学理论的有机结合.”就认识客体(客观事物)而言n现象n事物表现于外,并能为我们的感官所直接感受的方面n本质n事物深藏于内,

9、构成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的方面就认识主体而言n用感觉器官来接触事物现象n用思维器官去把握事物本质感性认识理性认识(一)、从实践到认识n从实践到认识是认识辨证过程中的第一次能动飞跃。n从实践认识,也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感性认识,并由感性认识进到理性认识。1、感性认识n认识的初级阶段n感觉 、知觉、表象三种形式2、理性认识n认识的高级阶段n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舍汗王和达依尔的故事“第一格放一个麦粒,第二格放两粒,后面每格放的麦粒数均是上一格的倍数” n把国际象棋的每一格都放上米,需要 18446744073709551615粒,即使把国库里所有 的米都放完,也还放不满。它的数量相当于当时

10、全世界 两千年内生产的全部数量的总和。班达依 尔:陛下 ,我只要 舍罕国王 :当然可 以?!1、感性认识n认识的初级阶段n感觉 、知觉、表象三种形式n直观生动但流于肤浅2、理性认识n认识的高级阶段n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n间接抽象能反映本质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n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塞纳河,它把我们的一颗心分作两边,左岸柔软,右岸冷硬;左岸感性,右岸理性。左岸住着我们的欲望、祈盼、挣扎和所有的爱恨嗔怒,右岸住着这个世界的规则在我们心里打下的烙印-左岸是梦境,右岸是生活。感性和理性孰重孰轻?纯粹的感性和纯粹的理性?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联系n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n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

11、化为理性认识n没有纯粹的感性认识,也没有纯粹的理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反对割裂二者辩证关系的唯理论和经验论n唯理论(教条主义):轻视实践,轻视感性经验,从本本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到处生搬硬套。n经验论(经验主义):轻视理论,否认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要性,把局部的狭隘的经验当做普遍真理。4、如何实现第一次能动飞跃?n必须在实践中掌握十分丰富和实际的感性材料,这是实现第一次飞跃的基础和前提。n必须利用理论思维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这是实现第一次飞跃的正确途径。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二)、从认识到实践1、Why?n 只有回到实践,认识的最终目的才能实现。n 只有回到实践,认识才能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2、HOW?(三)、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和无限发展n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致无穷,一步步深化和提高,这就是人的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