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11年度高政治(2)知识练习演示文稿1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45256103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5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 11年度高政治(2)知识练习演示文稿1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高中政治 11年度高政治(2)知识练习演示文稿1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高中政治 11年度高政治(2)知识练习演示文稿1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高中政治 11年度高政治(2)知识练习演示文稿1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高中政治 11年度高政治(2)知识练习演示文稿1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 11年度高政治(2)知识练习演示文稿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 11年度高政治(2)知识练习演示文稿1(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学年第二学期政治(2)知识练习 第一课 1、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识记)P5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国 家性质的首要标志)的、以工农联盟(阶 级基础)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 义国家”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识记)P5 答: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最大的特点广大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 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3、人民民主的特点(理解) 答:(1)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P5 1)民主权利的广泛性(内容) ; 2)民主主体的广泛性(群体)。 (2)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P5-6 1)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三保障) ; 2)人民能选出自己的人民代表来管理国家

2、 ,人民的利益得到实现。 4、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理解)P7 答:(1)为什么要坚持? 1)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立国 之本, 是我国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2)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从民主方面看:确保当家作主的地位,保 证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保障人权并得 到尊重。 从专政方面看:能打击一切破坏社会主义 建设的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保障人民民 主,维护长治久安。 3)在新的历史时期有了新的要求。 扩大民主;依法治国;强化政府的服务职 能;发展和繁荣文化;改善民生,构建和 谐社会。 5、民主是属于哪个阶级的?(理解)P6 答:民主是属于统治阶级的,民主体现了 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

3、,所以,民主具有 鲜明的阶级性。世界上不存在抽象的、超 阶级的民主。在我国,人民享有广泛的权 利和自由。 6、民主与专政的关系(理解)P6 答1)辩证统一的 (2)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相辅相成 ,互为前提。 (3)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 保障。 7、政治性义务能否放弃?(理解) 答:不可以 。因为这是公民对国家、社 会承担的责任,是法定、庄严、不容推卸 。 8、政治权利能否放弃?(理解) 可以放弃部分权利。如对你的奖励。但有 些是不能放弃的,如受教育、参加劳动等 。 9、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可否随意扩大? (理解) 答:不可以。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必须通 过人大,公民的基本权利必须是全国

4、人大 通过,任何手段的改善、环境的变化以及 各级领导的重视只能是促进,不能说扩大 。 10、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识记 )P6 答:(1)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 障人权。 (2)尊重人权,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广泛 的权利和自由,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的内在要求。 (3)人权最重要的是生存权、发展权, 但得到保障。公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 利得到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得到保障。 11、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必须履行 的政治性义务(理解)P9 答:政治权利: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 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 志; (2)政治自由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 的重要方式,

5、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 和标志(六大自由); (3)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 权、申诉权、控告权。 政治性义务(义务的一部分,但是重要 的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12、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理解)P10 答:(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 原则。 表明:1)公民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 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2)任何公民平等地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 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法律规 定的义务; 3)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 (2)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的原

6、则。 1)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 2)两者都是相对应而存在,都是实现人 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3)公民在法律上 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4) 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 确保权利的实现 。5)要树立权利和义务 的意识。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 益相结合的原则。 1)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 本上是一致的;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有矛 盾,必须服从国家利益,这是爱国的表现 。 13、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识记)P12 答:(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 务。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3)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4)关注我国在

7、国际社会中地位和作用 。 14、有序和无序的政治参与(运用)P31 (1)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区别: 答:1)是否遵循法律、规则和程序; 2)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 治性义务; 3)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 (2)怎样保证有序的政治参与P31 答:1)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2)遵守法律规则,遵循程序和要求。 否则无序。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15、我国的选举制度及其选举方式 (理 解)P16 (1)我国选举活动的主要种类 1)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最重要 的国家选举) 2)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选举 3)地方领导人的选举 4)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5)补缺选举、预选等(2

8、)选举方式是由什么来决定(也是选举 方式选择的依据) ?P16 答: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时期和 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 件、选民的文化水平来决定。 (3)制约选举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P17 答:1)国家性质;2)社会经济制度;3 )物质生活条件;4)选民的文化水平;5 )选民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6)社会进 步、经济发展状况(选举必须体现国家性 质,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4)我国的选举方式: 答:1)直接选举-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 2)间接选举-由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再 由他们代表选民选举。 3)等额选举-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 相等。4)差额选举-正式候

9、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 额。 (5)为什么我国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要 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P17 答: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决定的(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不平衡)选举方式 含义优点局限性 从 选 民 角 度 看 直 接 选 举 间 接 选 举 从 被 选 的 人 数 看 等 额 选 举 差 额 选 举由选民直接投 票选举被选人 的方式 由选民选出的代表 选举产生上一级代 表机关的代表或政 府官员的选举方式 正式候选人名 额与应选名额 相等的选举方 式 正式候选人名 额多于应选人 名额 每个选民都有 直接表达自己 意愿的机会 在选民较多, 分布较广的情 况下

10、适用 可以充分考虑 当选者结构的 合理性 为选民行使选举 权提供了选择的 余地,在被选举 人之间形成了相 应的竞争 在选民较多 ,分布较广 的情况下不 适用 每个选民不能直 接投票选举自己 心目中值得信赖 的当家人 限制选民的自 由选择,选民 易受误导,积 极性受影响可能影响当选者 结构的合理性; 被选举人之间的 竞争易导致虚假 宣传、金钱交易 (6)我国选举制度的发展历程表明什么? 答: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 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16、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公民珍惜选举权利的意义P1718 答:选民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 果的重要因素。公民只有不断提高参与民

11、 主选举的素养,行使好民主选举的权利, 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 理经济和文化事业。(2)公民怎样珍惜选举权利(怎样行使选 举权?什么是有责任感的选民 ?)? 答:1)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能力)2)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 ,选出 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人(态度)3)了解候选人,理性思考,周全考虑 ,审慎投票(行动) (3)人民是国家主人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答:人民是国家主人主要是通过民主选举自 己的代表来管理国家体现出来。 17、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理解 )P19 (1)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 进入决策机关保证决策能反映最广大人民 根本利益 (2)通过社情民

12、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3)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4)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 策。 (5)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决策。 18、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意义(运用)P21-22总的方面: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 主化的重要环节。 答1)有助于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 民主性; (2)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 决策的科学性; (3)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 推动决策的实施; (4)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 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 感。19、我国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及意义 (理解)P23-24 (1)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是人民当 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是基层民主中公

13、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 (2)村民委员会 答: 1)机构:村民委员会 。2)性质: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 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含义)。3)选举:村民直接投票选举4)决策:村民会议。 5)原则:少数服从多数。 6)管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 7)监督: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委会定 期报告工作情况等。 村民委员会不属于政府机构,选举当家人 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 管理的主要途径。 (3) 居民委员会P251)机构:居民委员会 。2)性质: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3)作用: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管理选举 :村民直接投票选举 4)选举:居

14、民民主选举。 5)决策:居民会议。 6)原则:少数服从多数。 7)管理: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 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的监督和质询。 8)意义:极大调动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 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居民参与政治生活的 能力。20、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渠道和方式理解)P27-28 答:(1)监督对象: 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 (2)监督方式: 1)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 2)给人大代表反映意见。 3)可以通过媒体和网络 (3)监督渠道: 1)通过信访举报制度; 2)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3)通过舆论监督制度; 4)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 府。 21、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

15、监督权利。(运 用)P29 (1)公民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意义:答:1)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 员的工作;2)有助于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2)公民如何行使监督权: 1)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 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 的监督权。 2)负责任地实行民主监督,依法行使自己的 权利。 第三课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22、我国政府的地位和性质(识记)P37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 23、政府的基本职能(运用) P37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 职能;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注意在实践中,政府履行的是什么样职能 。24、政府能否包办一切?(理解)P37 答:政府不能包办一切。我国建设的是服务 型政府。 25、政府的作用。P38 答: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26、正确认识群众和政府的关系P38 是我们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的体现 (1)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 (2)相信政府; (3)支持政府的工作; (4)寻求政府的帮助; (5) 监督政府的行为。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