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1、中国的政治制度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45255931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 1、中国的政治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中政治 1、中国的政治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中政治 1、中国的政治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中政治 1、中国的政治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中政治 1、中国的政治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 1、中国的政治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 1、中国的政治制度(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年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必修()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一 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家谱是一种表谱的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 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 化遗产。流传至今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富,价值之高,很值得 我们今天去了解和认识。“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材料二 在现在华侨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 姓名 出洋的时间与原因 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有 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 的依据,也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材料

2、三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欲考族制 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命,欲考父母两 系遗传,欲考男女生产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无数 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它途可以得资料。”为此他提出了 广收家谱并对家谱进行研究。 请完成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 的原因。简述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依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辨证地看待家谱的学 术价值。答案提示 ()主要原因:受宗法制的传统影响,中国人重视 血缘和家族观念;小农生产方式的影响;彰显家族声 誉,弘扬传统美德。作用:凝

3、聚亲族;弘扬正统观念 ;规范人际社会关系;巩固统治 ()作用: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 团结广大海内外同胞;有利于实现和巩固国家的统一 ()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可以拓展史料的 来源;家谱隐恶扬善的笔法和孤证会影响其史料价值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A A、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B B、“ “分分” ”是是“ “宗宗” ”在政治上的表现(在政治上的表现(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 等级秩序严格进行的)等级秩序严格进行的) C C、“ “宗宗” ”是是“ “分分” ”的内核和纽带,维护贵族的内核和纽带,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

4、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 团结 团结 宗法制分封制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 里表核心宗法制在政治 制度上的体现重难点突破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3 3)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禹的儿子启在其死后继承了禹的地位,从此开始了禹的儿子启在其死后继承了禹的地位,从此开始了“ “家天下家天下” ” 的局面;商代则形成了的局面;商代则形成了“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的权力继承规则;周的权力继承规则;周 代则形成了嫡长子继承制。代则形成了嫡长子继承制。 (1 1)世袭制度。)世袭制度。 商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

5、周代的最高统商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周代的最高统 治者则宣称自己是治者则宣称自己是“ “代天治民代天治民” ”,自称,自称“ “天子天子” ”。(2 2)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商和周都盛行宗法制,以血缘关系的亲疏来决定政治地位的商和周都盛行宗法制,以血缘关系的亲疏来决定政治地位的 高低。高低。 西周分封制中分封诸侯的权利。西周分封制中分封诸侯的权利。 (4 4)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1(2008年广东单科,1)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 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省六部

6、制 D内阁制 2(2008上海历史,A组1)“封建亲戚,以藩屏 周。”这句话指的是A.分封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 行省制BA练习巩固3.(2010年)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 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 央集权制A考点二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确立制度 类别类别分封制 郡县县制朝代不同 西周实实行 秦朝推广条件不同是与宗法制相联联系的, 以血缘缘关系为为基础础是在国家大一统统的条件下 实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内容不同分封的诸诸侯,王位世袭袭 并拥拥有封地郡县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 任免调动调动 ,官位概不世袭袭 ,官吏只拥拥有俸禄没有土 地作

7、用不同诸诸侯国拥拥有很强的地方 独立性,容易发发展为为割 据势势力郡县县是地方行政机构,有 利于中央集权权的加强和国 家统统一特点不同 贵贵族政权权 官僚政治重难点突破一:重难点突破一: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以中央集权的方式解决了分封制所导致的地方割据问题,巩固了国 家统一是历史的进步。练习巩固 1、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 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 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 答案:C(解析:通过文物“看”历史,材料获取信息

8、,题 眼为“秦朝”) 2(2007上海历史)商鞅变法功不可没,但他本人却 被贵族诬告谋反,惨遭杀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 损害贵族利益的是A重农抑商 B统一度量衡 C迁都咸阳 D按军功授爵 答案:D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商鞅变法对奴隶主旧贵族的打击,“按军功授爵”打破了世袭特权, 没有军功的不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不可能享有特权。故答案为:D3、(2005年,天津)中国古代封建官制取代世袭制,适 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 A拓宽了官吏的选拔途径 B.扩大了统治基础 C.君主控制用人权 D.实现了选贤任能答案:C 解析:题干中“封建官制取代世袭制”的设问,主要从封建 社会的用人权方面考查专

9、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其中“ 取代”隐含着封建社会用人权制度的开端,故答案选:C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竹简,第一次提供了自 秦孝公至秦始皇时期陆续修成的秦律的部分内容律文中对农 田水利、山林保护、牛马饲养、国家粮食的贮存发放、货币流通 、市场管理、工程兴建、徭役征发、刑徒监管、官吏任免、军爵 赏赐等各方面,都有许多严格具体的规定秦律规定“盗徒封 ,赎耐”,即私自移动田界,要判处耐罪,可赎。严禁对私有土 地的侵犯“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也要判处30天劳役。 律文中所见到的刑名计有斩首、磔(断裂肢体)、弃市、斩左趾 、鋈(钛足)、黥(割鼻)、城旦舂(男子输边

10、筑城,女子舂米 ,均为四年以上徒刑)等。 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在田律、徭律、仓律、工律、工人程 、金布律、关市律等律中,对劳动人民缴纳田税、赋 税、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活动都有明确规定和限制 ,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隶 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不得任意变更。 秦史稿材料三: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 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秦律经过汉朝的损益,成为唐以前历代 法律的蓝本。_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秦汉史 材料四:至于秦始皇,兼吞战国,遂毁先王之法,灭礼谊之官, 专任刑罚,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自程决事日

11、县石之一 。而奸邪并生,赭衣(指刑徒)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 溃而叛之。 汉书刑法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归纳秦律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具体职能。 (2)根据材料,概括秦律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秦律颁布的目的、实质和作用。答案提示 (1)秦律具有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保护私有财产,保 证地主对农民的经济剥削,规范社会经济活动,重农 抑商,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秩序等职能。 (2)秦律内容十分细密、严刑酷法、轻罪重刑。 (3)目的:为了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统治。 实质:是秦朝封建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集中 体现了地主阶级的意志。作用:对消除原六国的反秦 势力,巩固统一起了重

12、要作用,它从法律上维护了新 兴的封建生产关系,保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具 有历史进步性。秦律对后世封建律令的制订产生了重 大影响,为中国封建社会前期法律制度的完备奠定了 基础,但秦律过于严苛,激化了阶级矛盾,成为秦灭 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原题解读: 依法治国是当今的热点话题,社会主义的法治与秦始 皇嬴政把秦法作为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政治体 制的工具有本质区别,但是借鉴历史是历史教育的重 要功能。秦法以“轻罪重刑”为立法的指导思想,用历 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认识秦法是值得关注的热点 问题。 此题从当前社会现在热点问题法制建设问题切入 命制,旨在引导学生把学习历史与解决当前社会现实 问题联

13、系起来。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 重要组成部分。关于法制建设的问题,自古就有,在 阶级社会里,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国家 的法律都是阶级统治的工具,维护的是统治阶级的利 益的,同时,法律的制定又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因素 紧密相关,或者说法律取决于经济和政治,又对社会 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着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材料一 皇佑(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 文正(范仲淹,字希文)领浙西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 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注:宴请百姓)与湖上 ,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 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摘

14、自梦溪笔谈 材料二 “凡荒政十有二:一曰备祲 (注:不祥之气);二曰除孽; 三曰救荒;四曰发赈(注:发仓救济);五曰减粜 ;六曰出贷 ;七曰蠲赋(注:免除赋税);八曰缓征;九曰通商;十曰劝输 ;十有一曰兴土筑;十有二曰集流亡。”摘自大清会典 材料三 “岁遇水旱,则遣官祈祷天神、地神、太岁、社稷。至于( 皇帝)视旨圜丘(又称祭天台),即大雩(求雨祭名)之义。”摘自清朝文献通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范仲淹救灾的具体措施。(不得摘抄原文 )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清代救灾的特点。 (3)简要说明我国古代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对救灾的影响。 (4)从我国古代的救灾措施中你得到哪些启示?(1)组织组织 百姓竞竞渡,提供饮饮食;鼓励佛寺大兴兴土木(2)措施多样样;迷信色彩浓浓厚。政府主导导(3)中央集权权制度有利于调调配人力、物力;在中央 集权权制度下官僚主义义、贪污贪污 腐化,给给救灾带带来不利影 响 (4)发挥发挥 政府的主导导作用;破除迷信, 科学救灾答案提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