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8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45255855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8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高中历史 第8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高中历史 第8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高中历史 第8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高中历史 第8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8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8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总复习历史 考 纲 1.1840 1900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课 标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2.简述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第8讲讲 太平天国运动动和高考总复习历史 民族矛盾 高考总复习历史 (3)发展:18531856年,经过北伐、西征,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南京 高考总复习历史 粤省历史:洪秀全,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人,他领导发动 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是中国农民战争史上规模最大、历时 最长的一次革命,强烈地冲击了清政府的腐败统 治和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入侵。高考总复习历史 绝对平均主义 资本

2、主义高考总复习历史 3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1)转折:1856年 _(事件)。从此,太平天国由盛转衰。(2)重建领导核心:为重振国威,提拔青年将领陈玉成和李秀成,让洪仁玕总理朝政。(3)防御战:1858年,在三河镇全歼湘军精锐部队,局势暂时稳定。1860年,安庆陷落,天京失去屏障。(4)天京陷落:1864年,湘军攻破_,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天京变乱 天京 高考总复习历史 【 思维拓展】 太平天国运动动失败败的根本原因是农农民阶级阶级的局限性,其主要表现现:经济经济 上,农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产者,没有长远长远 眼光,不是先进进生产产力的代表。政治上,农农民阶级阶级 不能提出切实实可行的革

3、命纲领纲领 。思想上,农农民阶阶级级缺乏科学的世界观观,不能用科学的理论论做指导导,多是用迷信思想宣传传和组织组织 群众。组织组织 上,农农民带带有严严重的分散性,很难难形成统统一的、坚坚强的革命领导领导 核心。高考总复习历史 资本主义 上海 中国同盟会 高考总复习历史 (2)爆发:1911年 10月 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率先起义,攻占楚望台军械库。12日,占领武汉三镇。高考总复习历史 中华民国 责任内阁制 封建专制制度 高考总复习历史 【巧学巧记】 三个词语概括临时约法的内容(1)主权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权分立。(2) 主权权在民即中华华民国主权权属于国民全体。 自由平等包

4、括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国民享有基本的权权利。 三权权分立包括实实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和责责任内阁阁制。高考总复习历史 1912高考总复习历史 粤省历史: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人孙中山不愧为高举“政治革命”旗帜、推翻中国漫长帝制的反封建斗士,为中国描绘出一幅任何人、任何权力都受到制约,都处在公民真正有效监督之下的民主共和政治的理想蓝图 。高考总复习历史 君主专制 民主共和 高考总复习历史 (1)根本原因:封建统治者的沉重剥削激化了阶级矛盾。(2)外部原因:列强的商品倾销使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变动,手工业者破产,激化了阶级矛盾。(3)直接原因:广西灾荒,人民起义不断。 主题1 太平

5、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一 太平天国运动 高考总复习历史 (1)金田起义运动开始的标志。(2)定都天京初步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3)颁布 天朝田亩制度 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4)北伐、西征达到了全盛时期。(5)天京变乱由盛转衰的转折点。(6) 资政新篇 中国最早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7)天京陷落失败标志。 主题2 应记忆的重大历史事件高考总复习历史 主题3 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项目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颁布时 间1853年1859年经济主 张以小农经济为 基础, 以绝对平均主义为 分配原则(消灭私有)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 资本主义(发展私有)性质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

6、义的改 革方案 群众基 础拥有群众基础缺乏群众基础特点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 彩和绝对平均主义 思想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 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 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 望高考总复习历史 (1)新特点起义时代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治国方案新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资政新篇 。担负任务新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所属范畴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国际背景新是亚洲革命风暴的一个组成部分。主题4 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及太平天国运动与民主革命的关系高考总复习历史 (2)与民主革命的关系民主革命是指资产阶级革命,中国的民主革命肩负着双重使命,即反抗列强的侵略

7、和推翻本国的封建统治。从这一意义上说,农民起义不应归属民主革命的范畴。但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1840年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之后,不可避免地肩负着反帝反封建的任务。高考总复习历史 史论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如提不出正确的革命纲领,不能建立先进的政权,无法保持内部团结,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 史料一 李秀成论“天朝十误”一、误国之首,东王令李开芳、林凤祥扫北败亡之大误。五、误因东王、北王两家相杀,此是大误。六、误翼王与主不和,君臣而忌,翼起狈(猜)心,将合朝将兵带去。主题5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高考总复习历史 八、误封王太多,此之大误。九、误国不用贤才。十、误

8、立政无章。 李秀成自述 ,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史料反映出李秀成认为:战略失误,领导集团内讧、分裂;不能发掘人才,提不出科学纲领等是失败因素,但未认识到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失败根源。高考总复习历史 史料二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大兴土木)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阳城,内曰金龙城,殿曰金龙殿,苑曰后林苑,雕琢精巧,金碧辉煌初至江宁,杨逆日朝洪逆,近则洪杨诸贼 深居不出,妄拟垂拱而治伪天王舁夫(轿夫)六十四人,伪东 王舁夫四十八人,以次递减,到两司马舁夫八人而止。洪逆从不出行。惟杨逆每出行必盛阵仪 仗。 贼情汇纂史料表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丧失进取心,大兴土木,奢侈享乐,严格等级特权,失去了民

9、心是其失败的又一因素。高考总复习历史 (1)制定目的: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直接目的),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根本目的)。(2)主要内容: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人民拥有民主自由权利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确立民主共和制度;实行责任内阁制防止袁世凯破坏民主共和制度。主题1 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认识二 高考总复习历史 (3)评价: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丰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4) 临时约法 体现了启蒙思想的主张:如三权分立,权力制

10、衡(孟德斯鸠);人民主权(卢梭);天赋人权(伏尔泰)等。高考总复习历史 史料一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 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请愿、诉讼 、考试、选举 及被选举等权利”。节选自 临时约法史料体现了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天赋人权等思想,给了人民一定的民主权利,从法律上否定了君主专制。高考总复习历史 史料二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 大总统由参议院选举 之”;“临时 大总统总揽 政务”;“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 及刑事诉讼 ”。均节选自 临时约法史料内容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具有近代民主代议制的

11、一些特点。高考总复习历史 表解主题2 对成败的认识对比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成功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 束了君主专制制度,使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资本主义 发展扫除 了一些障 碍推动了人 们思想 的解放失败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民主共和制度“有名无实 ”,社会性质未变短暂的“春 天”封建思想 观念根 深蒂固高考总复习历史 史料一 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 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 行总数达4 200万份,“读报 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 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 ,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史料反映出民主、民权、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社

12、会思想解放。高考总复习历史 史料二 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询问 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史料表明在城乡的宣传、影响不均衡,缺乏群众基础。高考总复习历史 1 表现(1)组织形式:从旧式的宗教组织“拜上帝会”发展到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2)领导阶级:从旧式的农民阶级发展到近代民族资产阶级。(3)革命纲领:从农民阶级绝对平均主义的 天朝田亩制度 发展到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4)斗争目标:从追求空想的“人间天国

13、”发展到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三 与太平天国运动相比新发展的表现及其原因 高考总复习历史 2 原因(1)经济方面: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已有了较为迅速的发展。(2)阶级力量方面:20世纪初,民族资产阶级特别是中下层资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壮大。(3)民族危机方面: 辛丑条约 签订后,帝国主义侵华进入新阶段,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4)思想方面:20世纪初,资产阶级启蒙思想、革命思想已在中国广为传播。高考总复习历史 例1 (2014海南单科13)清政府曾严禁商人参预朝廷饷银的汇兑业务,1862年却准许户部请求,利用民间票号的资金和汇兑网络解决朝廷饷银的调度问题。这一变化反映出( )A票号成为清政府

14、财政的支柱 B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政府财政运作C洋务派开始控制国家金融体系 D清政府利用商人应对外国资本冲击答案 B高考总复习历史 审题突破 依据所学可知,清政府当时财 政主要来源于税收,故排除A项;依据题干时间 1862年以及“票号的资金和汇兑网络解决财政调度”说明当时的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政府行政的正常运转,故选B项;依据所学洋务运动知识可知,官僚办理的洋务,不可能控制国家金融体系,故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清政府利用商人应对 外国资本冲击”的信息,故排除D项。高考总复习历史 例2 (2014广东文综16)如下图所示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高考

15、总复习历史 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B的局限性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D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答案 B高考总复习历史 审题突破 维新变法兴起的时间 是19世纪末期,与题干时间 “1917年”不符,故排除A项;从题干中“由庚子、辛丑并科举人出身,非新派一流人”的信息可知,县长 仍是科举制出身,说明后,选官的方式和过去差别不大,再从题干中“即诣各庙拈香行跪礼拜礼,仍是旧官僚之行为也”可以看出,县长 的思想仍受传统观 念的影响,这说 明后,传统 思想的影响仍然较大,故选B项;题干的信息表明旧思想依然存在,无法得出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故排除C项;1924年国民革命运动兴 起,与题干时间 不符,故排除D项。高考总复习历史 题型突破 图片类试题审题中的“四审、三判、二补”(1)对图对图 片要“四审审”:一审图审图 片所反映的时间时间 和空间间,准确界定答题题范围围;二审图审图 片所反映的历历史事物的实质实质 和特征,明确定位答题题方向;三审图审图 片的关键键信息,明确其内涵和外延;四审审多幅图图片间间是否有明确的联联系与变变化,确定各图图片与题题干的关系类别类别 。(2)对对被选项选项 要“三判”:一是判定每一个被选项选项 是否符合图图片所反映的史实实,排除与之相悖的选项选项 ;二是判定各被选选项项是否符合题题干要求,排除与题题干要求不符的选项选项 ;三是判定各被选项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