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以“比例尺”的教学为例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5255010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以“比例尺”的教学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以“比例尺”的教学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以“比例尺”的教学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以“比例尺”的教学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以“比例尺”的教学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以“比例尺”的教学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以“比例尺”的教学为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尝试“先学后教” ,感悟以“学”定“教”以“比例尺”的教学为例内容提要:内容提要: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要求教师还学于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的目标。本文通过以“比例尺”一课的教学尝试为例,就如何转变教学方式,尝试以“学”定“教”的教学方法来转变学生学习形式,从而实现新课程标准的目标。关键词:关键词:以“学”定“教” 、以“学”定“路” 、以“学”定“法”余文森教授在有效教学十讲中指出:“当学生处于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的学习阶段,具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的时候,必须先学后教。这是教学的一条规则、规律,而不是一种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的方式

2、、方法。 ”这样的教学要求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发展现状,从现实出发,从学生出发,从教学实际出发,真正做到“以生为本” ,尊重教学规律,实现教学有效性。那么究竟如何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才能实现我们的理想目标呢?下面就比例尺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谈谈对于“先学后教”的一些粗浅的体会。1、以以“学学”定定“教教” ,要立足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要立足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课前:学生独立预习书本内容,并且有选择地根据个人情况完成课后有关练习。(设计意图:把预习和书本学习放到课前,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作用,也能一定程度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基础。 )【教学片段实录一】1.展示自学成果

3、师:昨天同学们都独自预习了课本(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48-49 页的内容,并且完成了一些相应的练习,预习的效果如何老师已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我想了解更多你们在独立预习中的学习效果。生 1:我知道了求比例尺的方法。生 2:我还知道了利用比例尺可以把图形放大或者缩小。生 3: 我还知道了比例尺有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两种。 (大部分学生都表示自己也学会了这些知识)(设计意图:“以学定教”就得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尊重学生的学习所得。而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要建立在平等自由的基础上,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收获,让学生通过交流展示自己的自学成果,既初步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又营造了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

4、师:既然你们都说自己知道了求比例尺的方法,那好 49 页的“做一做”我相信大家肯小学数学小学数学论论文文2定也完成了吧!(课前预习的时候要求学生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完成)生 1:40m=4000cm50cm:4000cm=1:80生 2:50cm:40m=50cm:4000cm=1:80生 3:图上距离:实际距离=50cm:40m=50cm:4000cm=1:80生 4;图上距离:实际距离=50cm:40m=:0.5m:40m=1:80师:你们同意这四个同学这样求比例尺吗?生 5:我认为他们都是对的,不过第三个和第四个同学写得更加规范。生 6:我觉得第三种和前两种这样的单位转换后计算简单点,第四种

5、稍微难点。生 7:我最喜欢第三种。师:那么求比例尺的方法是什么?生:用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师:求比例尺的时候,你认为要注意什么?生 1:要注意先转换单位。生 2:还要注意规范的书写格式。(设计意图:外在语言的交流是内部思维的显示,有效的对话不仅可以使思维更加清晰明朗,而且通过对话了解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独立完成的练习效果,了解学生对于求比例尺方法的掌握程度,只有充分了解学习的初期效果,在此基础上才能把握教学的目标。 )2.点拨自学中的疑问(要求学生预习的时候把疑问记录在旁,课堂上提出,由其他同学和老师来解决。 )师:预习的时候你们有没有什么疑问需要解决的?生 1:到底什么是比例尺?生 2:如何根据

6、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者实际距离?师:有谁可以帮他们解开疑问?(设计意图:通过自我展示、自我提问,以及同伴交流,了解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程度。)有效的课堂教学首先要转变“教”与“学”的关系。数学课堂要真正转变“教”与“学”的关系,由教师的“主体”变为“主导” ,由学生的“被动”变为“主动” ,最根本的就是要真正做到从学生内心的学习需求来确定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在教学中笔者感悟到,以“学”定“教” ,不仅要了解相关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还要在平常的教学中处处做个“教学的有心人”留意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存在的学习难点,更要了解现在所教学生对于将学的知识知道了多少,理解了多少,实事求是,因才施教。这样才可帮助学

7、生如何在解决了各自的“现有发展区问题”基础上解决“最近发展区问题” 。因此,充分了解教材和学生,立足于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是“以学定教”的第一步。 “只有建立在学生独立学习基础上的课堂教学,才有可能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推动发展。 ”如果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程度,教师想当然地设计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往往要不目标设定太高,要不内容设计太简单,都无法符合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例如在教学“圆锥的认识”时,笔者自认为学生已3经对圆有了充分的认识,那么圆锥就没有必要再多费时。在教学中没有让学生通过比较、概括去学习圆锥,只是粗略地认识了一下圆锥。结果在后继学习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对圆锥的高认识不充分、对圆锥的

8、侧面展开图认识粗浅。造成这样的后果就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喧宾夺主” ,想当然地无意识地剥夺了学生的学习权利。2 2、以以“学学”定定“路路” ,以学生的,以学生的“学习思路学习思路”来定教师的来定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思路” 。【教学片断实录二】1.设疑引思师:看到“比例尺”这三个字,你们在自学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什么?生 1:比例尺到底是什么?生 2:学习比例尺有什么用?师:通过自学后你们知道了吗?生:(无语)师:其实在书本对于这两个问题都已经做了回答了。现在请你们翻开书本到 48 页,用2 分钟再仔细品读书本两页内容。(设计意图: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是个引导者,是“解惑”的人,因而以提问

9、的方式了解学生自学过程中的困难处,引导学生继续自学并对比例尺的本质意义作进一步思考,再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既充分尊重了学生,也真正可做到“授业解惑”。 )2.追问促思师:为什么要学比例尺?生:有时候我们需要按比例把实际的距离缩小才能画在纸上,有时候需要按照比例把图形放大后画在纸上。师:什么时候需要放大,什么时候需要缩小?生:比如画地图时就需要缩小,画房子的平面图需要缩小;画零件尺寸需要放大。师:比例尺的实质是什么?生:是一个比,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师:实际距离比图上距离可以吗?生:不可以。师:那么比例尺 1:200 表示什么?生:图上距离 1cm 实际距离 200cm。师:200:1 是

10、比例尺?生:是的。师:为什么 1:200 和 200:1 都是比例尺?它们的意义相同吗?生 1:在书本 49 页中小精灵说了“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 1的比。生 2:可以的,不过意思不同,一个表示放大一个表示缩小了。师:哪种是放大了,哪种缩小了?生:1:200 表示缩小了。师:怎么理解 1:200 是缩小了?4生 1:1 表示图上距离 1cm,200 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200 倍,那就缩小了。生 2:1 表示图上 1cm,200 表示实际距离 2oocm,所以是放大了。(设计意图:所有的知识学习都有一定的逻辑可循,数学的学习更是如此。教学的有效预设就是要在对学生和学

11、习内容充分了解的前提下,设计有效的情境、有效的问题,并以此展开教学。不断地追问,引导学生从思考“什么是比例尺”到“什么样的比例尺表示放大”,层层深入地理解比例尺的实质,以学生在学习中合乎逻辑的思路来确定教学思路,这需要有效预设。 )以追问的形式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进一步自学理解比例尺的内涵,在以“学”定“教”的过程中,以学生的学习思路来确定教师的教学思路,以“学”定“路” ,是这一环节设计的主要思想。余教授在有效教学十讲中说:“首先就要把学生当作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当作具有独立性的人来看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 ”数学教学的一个主要任务

12、就是让学生掌握一种理性的思维模式。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了解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课堂是主要的教学场所,在长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思路潜移默化地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思路,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如何科学地设计教学过程,通过课堂教学发展学生合理的逻辑思维,是我们在教学中应静心思考的一个关键问题。在数学教学中,笔者认为对于数学概念的教学,应用有效的“追问”可引导学生步步深入,从浅层的知识学习深入到深层的概念理解,根据学生的思维特征,顺应学生的思维顺序,设计教学过程,像剥笋除茧,由外及里,亦或由里及表,层层分析,点点学习,以学生的“学习思路”

13、来定教师的“教学思路” 。三、以以“学学”定定“法法” ,以学生的,以学生的“学法学法”来定教师的来定教师的“教法教法” 。【教学片断实录三】1.课堂自学师:刚才 xx 同学提出“如何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者实际距离” ,你们谁知道?生:老师在书本 50 页就有一道例题是求实际距离的,我们可以自学。师:那好,请你们自己学习例 2。并且思考除了书本的方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设计意图:要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学生应该是最大的发言者。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就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所学知识的相对难易来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方式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以“学法”定“教法”。利用学生的

14、自学学习意识,引导学生当堂自学,清楚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的学习状态,并在此学习基础上进行教学。 )2.汇报自学结果生 1:书本上是用解方程的方法求实际距离的。生 2:是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列出方程的。生 3:我有别的方法,我用除法。图上距离除以比例尺等于实际距离也可以求。生 4:我用乘法。用图上距离乘五十万,再转换单位就可以了。师:真的可以吗?大家用他们的方法试试看。学生尝试练习。(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体验知识的获得,在尝试练习中验证猜想的合理5性,体验学习的快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提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

15、趣,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交往的能力。要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以能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来确定教师课堂教学的方法。要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必须要以民主的态度开展教学,于困难处“醍醐灌顶“;要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必须要以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于关键处“穿针引线” ;要学生探索研究教师必须要以事实为导向,于迷惑处“指点迷津” ,使学生在学习中能“豁然开朗” ,真正体验学习的快乐,促进有效教学。总之,要以“学”定“教”就不可盲目地不顾学生的学习需求,一味追求形式的新颖;要以“学”定“教”就不可以教师的主观猜测来确定学习方向,喧宾夺主,要真正做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 “把课堂还给学生” 。参考文献: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