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县永新中学循环课堂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254838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綦江县永新中学循环课堂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綦江县永新中学循环课堂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綦江县永新中学循环课堂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綦江县永新中学循环课堂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綦江县永新中学循环课堂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綦江县永新中学循环课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綦江县永新中学循环课堂(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綦江綦江县县永新中学永新中学“三段式循三段式循环课环课堂堂”实实施方案施方案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是推进学校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现实要求。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的、积极主动的教学模式,是实现高效教学的有效途径。对此,我校立足校情,对新课程背景下的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总结,在不断学习借鉴众多优秀课改模式基础上,提出“三段式循环课堂”教学(5+35+5)模式。一、一、 “三段式循环课堂三段式循环课堂”的内涵的内涵“三段三段”:就是把一节课分为三个时段:就是把一节课分为三个时段:(5+35+5)第一时段:课前检查(或检测)第一时段:课前检查(或

2、检测) 。 (约 5 分钟)上课开始的前 5 分钟,教师可以采取课前检测、老师抽样检查、小组错位全员检查等方式,检查学生对上节复习和本节课的预习情况,了解学情,并按要求对学生的预习(复习)情况评价打分,运用激励手段调动学生主动预习的积极性。第二时段:新课教学第二时段:新课教学(约 35 分钟) 。新课教学基本步骤为:1 1、情景导入。、情景导入。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有助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并促进学生理性认识的发展。2 2、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教师要科学地合理地设计合作学习的目标和任务;明确提出合作要求,培养合作技能

3、。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学案的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形成兵教兵的互动氛围。通过生生合作、互动,组内学生之间展示交流预习时段的学习成果、展示学习过程、展示学习困惑;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互帮互学;通过组内展示交流,相互补充、相互启迪,完成学案相关内容并生成新的智慧等。老师要不断监控小组活动,在各小组之间来回巡视,及时了解合作情况,发现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要及时地加以引导,提出明确要求,确保合作学习顺利进行。3 3、展示交流、展示交流在通过合作学习、组内展示交流,完成学案相关内容之后,各小组以“集体”成果的形式在全班展示,师生互动,交流质疑。通过展示达到兵练

4、兵、兵强兵、兵评兵的效能。4 4、当堂训练。、当堂训练。教师编写紧扣目标的练习,限时限量,学生当堂完成;在训练过程要突出向“弱势群体”倾斜,再一次引导学生组内展开兵教兵、兵练兵活动,不让一名学生掉队,尽力达到堂堂清点。教师应备有补充练习题(课后作业),针对学生达标训练中出错的问题,在教师及时矫正之后,即时补充,巩固加深。5 5、点拨疑难、点拨疑难。教师要把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当堂训练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的、带有倾向性的问题作为重点,为学生析疑解难,帮助学生寻找规律,指导学生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能举一反三;在扎实抓好双基的前提下,开展拓展、延伸、综合、提高的教学。6 6、反思提升、反思提升学生归

5、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规律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把知识梳理成线,形成网络,加深印象;要突出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薄弱点,引起全体同学足够的重视;2教师及时反馈,评价学生课堂表现,起导向作用;针对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结合教师在教学中已有经验和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拓展提升。要注重知识内涵与外延的挖掘及与学过知识的联系,上述环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按照教材内容、课型特点、班级情况等灵活处理。每一学科、每一课型应该怎么上,最终由老师在实践中总结。 第三时段:下节预习第三时段:下节预习。 (约 5 分钟)在课堂结束前 5 分钟,教师发放新的学案,指导学生

6、预习下节课的内容并提出下节课的相关要求。这是考虑到正式课堂上预习的时间不够用,便打破原有课堂的结构,把预习时间留在课下,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预习,让“课外”成为“课上”的组成部分,形成“循环大课堂” 。让学生通过“课外预习”发现问题,调动手段自我解决,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培养学生养成主动预习,善于预习的习惯,学会查找资料,收集信息的学习方法。“三段式循环课堂”模式其突出特点,是将下一课教学内容的预习任务放到了上一课堂的最后,下堂课开始前 5 分钟,检查学生对上一堂的复习和本节课的预习情况,一是能强制学生预习,规范学生预习,从而达到课前预习效果和要求,二是课后的课余时间可对预习所发现的问题再思考

7、;中段组织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交流展示、疑难点拨”等形式完成学习目标;后 5 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做下节课预习,这 5 分钟为每节课的起点,起点虽短,“尾巴”却很长,一直延伸到课外,用“预习”这根线,与下节课对接,这样就形成一个循环大课堂。二、导学案是二、导学案是“三段式循环课堂三段式循环课堂”的关键的关键“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老师课堂教学的载体,老师用“教学案”串起课堂,提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内容,提示学生具体的方法。1 1、导导学案的学案的编写编写原则原则主体性原则:导学案是为学生主体服务的,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导学性原则: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导学案的学习任务,重点突出学习方法的指导,避免

8、习题化。课时化原则:一课一案,每一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问题化原则:学习目标、内容、方法、应用等以问题形式明确的展示给学生。2 2、导学案的编写程序学案的编写程序初稿: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将“导学案”草稿交备课组长;备课组长初审后将“导学案”草稿发给全体组员审阅;讨论:每周集体备课时,由备课组长召集组员集体讨论,大家提出修改意见;定稿:主备教师根据集体讨论的意见再次修改后定稿;印刷;修改定稿“教学案”由备课组长审阅后交学校主管领导审定,经学校主管领导审定后才能交付印刷使用。3 3、导学案的基本内容、导学案的基本内容具体内容有:学习目标及重难点(明确本节学什

9、么 及重难点是什么 ) 课前检查或检测(检查学生已经完成的自主学习内容,发现个层次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对具体问题做出详细的指导 ) 合作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在合作中让学生更深刻理解教学 内容)展示交流(根据学生成绩情况设置三个层次的问题)当堂训练(题要分梯度,由易而难;训练分层递进,练题得法)疑难点拨,知识拓展(训练完成后教师对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加以点拨,并以点带面把重难点知识做适当的延伸) 、课后反思/学习小结(教师对该堂中存在的优点,缺点进行反思,并提出相3应的改进措施;学生总结该堂课的得与失,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下节预习(教师布置预习内容,并就具体的内容,按学生层次提出分层指导意见

10、) 。4 4、导学案的使用:、导学案的使用:在上一堂课堂结束前 5 分钟,将“教学案”发至学生手上指导学生搞好课前预习,任课教师再一次阅读理解补充“学案” ,即进行课前备课。学生根据教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完成导学案的学习内容。课堂上教师围绕教学案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展示交流,总结提升等完成学习任务。课后,教师撰写教学反思,经验得以积累,教训和问题便成了复习教学的重点;学生则在“课后反思”处填写学习心得,并针对课堂学习情况形成“错题集” 。每隔一周将学生必须将“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学生必须自主、独立使用“导学案” ,学生在预习时切忌抄袭

11、,弄虚作假。三、合作学习小组是三、合作学习小组是“三段式循环课堂三段式循环课堂”的保障的保障在“三段式循环课堂”模式下,合作学习小组是基本学习单位,课前预习、合作学习、成果展示、课堂参与、学习评价等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因此,合作学习小组建设如何,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1 1、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学习小组的建立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把班上的学生按“S”型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中的每个学生要各具特点,分组的时候要考虑学业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性别、家庭情况等的差异进行分组,使各组之间达到相对平衡。然后根据性别、性格、学科优势(与科任教师进行协调)等

12、在作微调。2 2、明确责任和分工、明确责任和分工。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各成员应有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和具体的责任分工。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才能使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并明白各自应该承担的角色,掌握各自所分配的任务,使合作学习有序又有效地进行。小组内设小组长、记录员、学科组长等。小组长的人选不仅要考虑到学习水平,还要注重他们的组织能力和责任心,学习态度好、乐于助人、有一定合作创新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组织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体人员有序进行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完成小组学习任务。3 3、有效利用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有效利用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合作学习

13、主要是学生之间的互动,老师是这种互动进行的保证者和组织者,因此要求教师要科学地合理地设计合作学习的目标和任务;明确提出合作要求,培养合作技能。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在各小组之间来回巡视,及时了解合作情况,发现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要及时地加以引导和纠正;发现学生争持不下或思维受阻不能深入时,立即介入,及时点拨,排除思维障碍。确保合作学习顺利进行。在合作学习中,各小组长要关心学困生;教师要引导学困生;各小组成员也要给他们以真诚的帮助。组织得力,控制时间,防止失控。具体要求为“小组讨论声音小;开口之前要想好;别人发言认真听;意见不同我不吵;他人不会我帮助;为组争光集体好

14、;无论对错要谦虚;团结互助向前跑。 ”44 4、建立公正合理的、建立公正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评价机制。 1、课堂学习过程评价(每一节课均要有评价) 项目课前预习合作探究展示点评 分值222-3 评价要求小组成员做到主动预习,一 人未预习该项为 0 分。全员参与,分工 明确,积极主动, 互帮互助,秩序 井然。任课老师 视其情况给以 02 分。答案正确,声音宏亮, 动力作大方任课老师 视其情况给以 02 分。(如回答十分优 秀最多可另加 0.5-1 分) 评价人小组长错位检查或老师检查任课老师任课老师 课堂学习过程评价的操作要求(以一班 54 人为例): 、按“S”分成 9

15、 组后,根据各科成绩的高低给各小组每个成员各科以相应的编号, (如 5 科就有 5 个编号) 。 、教师根据问题的难度分成几个档次,由相应档次的同学回答,如各小组里该档次的 同学都不能回答,教师便允许该档次以下的任何一个档次的学生抢答。 、教师重视学习过程中每一环节各小组的纪律情况,凡是该环节有同学违纪,一次扣 1 分,两次以上该环节为零分。 、展示点评环节,教师可参考下列标准给分a:答案可以不正确,但大方得体,声音宏亮,综合印象较好等(1 分) 。b:答案正确,大方得体,声音宏亮,综合印象好等(2 分) 。c:答案正确,大方得体,声音宏亮,普通话标准动听,外语口语纯正流利,思路清 晰,表达清

16、楚,感染力强等。 (2.5-3 分)注:教师参考以上标准,具体给分可自己把握。如出现抢答情况,抢答小组的给分也参照以上标准。 2、纪律评价 各组按学校纪律要求考核标准扣分(包括:起床,出勤,课堂纪律,课间活动,晚睡,就 餐等) ,如某一小组有违纪情况的,则该小组当天等级评定为 C 等。 3、学生合作学习过程分值计算办法 :每组一天的课堂得分 + 每组一天纪律得分 = 每组当天的总得分 :根据各小组总得分把全班各组按小组总数 4:5:1 分成 A,B,C 三个等级。 : 得 A 的小组各成员得分均为 5 分;得 B 的小组内得分分配为 2 个 4 分,3 个 3 分,1 个 2 分;得 C 的小组内得分分配为 3 个 3 分,2 个 2 分,1 个 0 分(B,C 两等分值分配由小 组长根据组员表现情况并结合老师的参考意见而确定)。 注:a,一天内每个同学最高分可为 5 分,最低分可为 0 分。b,上面的各种数据及时填入合作学习小组日统计表及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