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磨难勤学好问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251997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童年磨难勤学好问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童年磨难勤学好问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童年磨难勤学好问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童年磨难勤学好问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童年磨难勤学好问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童年磨难勤学好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童年磨难勤学好问(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童年磨童年磨难难 勤学好勤学好问问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首先感谢贵校给我们提供了这次与大家一起学习交流的机会。周恩来总理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是一位跨越时空的世纪伟人。他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安定幸福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他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今天我们就选取了周总理学习生活方面的几个片段,与大家共勉。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是周恩来总理的家世以及他的三位母亲对他的影响,主题是:童年磨难,勤学好问。人们常说,磨难是人生的启蒙老师,好学是开启智慧的钥匙,一个人童年生活所遭受的磨难是考验和锻炼,而养成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是造就光辉人生的基本条件。周恩来总理童年所经历的就是这

2、样一条道路。那么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周恩来的家世周恩来的家世1898 年 3 月 5 日,周恩来总理诞生在淮安城驸马巷的一个封建的官僚家庭,那时候正是中华民族饱受内忧外患的年代,人民生活水深火热,当时的周家已经处于破落衰败之中。周恩来的祖父周攀龙,虽然晚年做过知县,但没有给周家留下土地和其他财产,只有一座祖辈留下的宅院。周恩来的生父周绍纲为人忠厚老实,长期在外省做小职员,薪水不多,经常失业,全家的日子过得十分艰难,被迫把部分房屋抵押出去。周恩来的出生,给全家带来了希望。他的父母为他取乳名大鸾,鸾是一种与凤凰齐名的神鸟,可见父母对他的出生是何等的兴奋与高兴!对他寄托了多少美好的期盼!2周恩来的童

3、年生活十分艰辛。在他九岁这一年,相继失去了两位与他相依为命的母亲,一位是他的生母万氏,另一位就是他的养母(俗称过继母)陈氏。当他的父亲周绍纲料理完丧事,家里已经是风雨飘摇,债台高筑。父亲经人介绍,到湖北去谋事了。作为周家的长孙,他只好主持家务、担当起人们对一个成年人所要求的责任。为了生活,他经常出入当铺去典当借贷,他看到了很冷漠的面孔,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和世态的炎凉。周恩来总理后来对晚辈说过:“我从小就懂得生活的艰难。父亲常外出,我 10 岁、11 岁就开始当家,照管家里的柴米油盐,外出应酬。 ”生活的艰辛并没有磨灭掉他对生活的希望,相反却激励他走上了发愤读书,好学上进的道路。十二岁这年,远在

4、东北奉天工作的四伯父派人接他到东北读书,从此,他走上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道路!周恩来三位母周恩来三位母亲对亲对他的影响他的影响人世间最无私的爱是母爱,人们通常只能享受到一位母亲的爱护,而童年的周恩来却得到了三位母亲的哺育和教诲,这三位母亲就是他的生母、养母和乳母。周恩来从生母那里学会了周恩来从生母那里学会了处处事事万氏是周恩来的生母,她是淮安府清河县知县的女儿,虽然周恩来不满周岁的时候就过继给陈氏,但他与生母万氏毕竟是骨肉亲情,所以万氏依然和他保持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周恩来从她身上学会了书中所没有的待人处世方面的社会知识。当时的周家一无田产,二无积蓄。周恩来的父亲虽有兄弟四人,但生父和伯父

5、是旧社会的小职员,远离家乡在外3谋生,薪水较低,除了自己的开销以外,很少有积余资助家里;三叔从小就偏瘫在床,不能劳动;小叔父(也就是周恩来的养父)去世了,进钱的门路几乎没有了,但是知县之家的门面应酬:比如婚丧嫁娶、逢年过节、迎来送往、托人办事等事情,还得维持在当年的水平上,才不失体面。这样周府管家的担子就落在了生母万氏身上。为了解决经济上入不敷出的窘困,要典当借贷,筹措银两;为了维护周府的面子,要应酬往来,讲究一定的排场;为了缓和大家庭内部及亲戚间的不和,要统筹兼顾,多方排解。由于万氏从小跟着父亲出入于官宦门第,经历过比较大的场面,见多识广,办事公道。而万氏在处理这些家政大事的时候,常常喜欢把

6、周恩来带在身边,这就使他有机会接触到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有条件向生母学习她那洞明世事的观察力和练达公正的协调能力。万氏母亲在排解纠纷时,周恩来边看边听,他很欣赏生母先耐心听取各方情况再发表意见的办法,更叹服生母经过耐心做工作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的本领。童年周恩来在与小朋友们做“小法官”游戏时,还学着运用生母处世断案的方法来仲裁纠纷,调解矛盾。还有一件事情,表现出生母万氏处世的精明能干,也给童年周恩来的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那年周恩来六岁,他的父亲与舅舅合买了张彩票,就象现在的奖券,中了个头奖,得到五千元的奖金,这下全家可高兴啦,但好景不长,奖金到手没几日,原来的债主们便纷纷上门讨债,亲友们也来借

7、钱讨喜。周家生活本来就困难,得了这些奖金又能经的住多少折腾,生母想到这些,决定带全家,包括养4母陈氏和乳母蒋江氏一起到她娘家万家过些日子,不久在万家隔壁租了一所房子居住,全家在那里过了段安稳日子,也就在那年,周恩来在万氏家塾念书,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淮安周恩来童年读书处。正是在这里,周恩来开始阅读优秀的中国神话故事和古典小说,开始吸收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华。生母万氏使童年时代的周恩来学到了社会这部大书,对他日后具有“和平使者”的能力和新中国“大管家”的才干,产生了有益的影响。养母陈氏是周恩来的文化启蒙老师。在周恩来不满周岁的时候,家里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他最小的叔父周簪臣得了肺病,那个时代肺病是

8、一种治不好的病,小叔父那时才 21 岁,结婚不到一年,没有孩子。按封建习俗来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没有子女,是对祖上最大的不孝。新婚的妻子陈氏非常痛苦,丈夫如果很快死去,自己就成了没有孩子的寡妇,成为人们最看不起的女人。不知大家听说过“冲喜”没有?这是旧时的一个迷信风俗,家里有人病重时,用办喜事的举动来驱除得病的邪气,希望转危为安。所以,为了救小叔父,不满周岁的周恩来被父母过继给小叔父做儿子,以给病重的小叔父冲喜。然而,迷信是治不了病的,两个月后,小叔父还是离开了人世,小叔母陈氏便成了周恩来的养母。陈氏出生于宝应的一户书香门第,自幼喜欢书画,熟读古诗文,具有广博的知识和较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性

9、格非常5温和,对周恩来的成长产生了十分有益的影响。周恩来从三岁起,就每天跟陈氏一起读书写字背儿歌,同时,陈氏还教他学习一些浅显易懂的唐诗宋词,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那时虽说他还不能完全理解这些诗词的含义,但一遍一遍的背诵,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已经播下了悲悯和大爱的种子。后来,有一件事情使陈氏母亲受到很大惊吓。一天,比周恩来小一岁的二弟周恩溥玩刀子,差点戳伤了周恩来的眼睛。这使得视周恩来为心肝宝贝的陈氏十分后怕。从那以后,她和周恩来几乎寸步不离,整天把他关在自己的 房间里,黎明时就叫他起床读书,等他感到疲倦时,就给他讲窦娥冤、西游记、

10、太平天国和义和团的故事。他听的最多的是爱国英雄关天培和巾帼女英雄梁红玉奋力抵抗侵略者的故事。关天培是淮安人,是鸦片战争中的著名爱国将领,他以 62 岁的高龄在炮台指挥战斗,虽然身受十处重伤,满身是鲜血,仍然亲自点放大炮,奋勇杀敌,最后壮烈牺牲。周恩来听完这个故事后,缠着陈氏去看关天培的祠堂,还对着关天培的塑像恭恭敬敬的鞠了一躬。周恩来 16 岁在南开学校读书时,曾经写了一篇文章叫射阳忆旧,文中还回忆起听养母陈氏讲故事的情景,他说:“幼时喜闻故事,辄绕膝不去,终日听之不倦。 ”在陈氏的影响下,他还非常喜欢书法。从握住毛笔习字的那天起,他就坐在他的小书桌前,坚持早晚练字,从不间断。为了节省毛边纸和

11、墨汁,他常常用毛笔蘸着清水,在磨光的罗地砖上反复临摹,日久天长,握笔管的右手指竟磨出6了老茧,扶着冰冷罗砖的左手也生满了冻疮。年幼的恩来还给自己立了一条规矩:每天完成功课后,还要练习写一百个毛笔字。有一次,他和陈氏妈妈去亲戚家串门,回来时,天色已经很晚了。陈氏妈妈催他快睡觉。当他走到床前时,突然大叫起来:“呀,我的大字还没有写呢!”说着便又回到书桌跟前。陈氏见了,忙上前说:“算了吧,今天不写,明天写二百个不就补上了吗?”“不行!”小恩来用恳求的目光望着陈氏妈妈坚定的说:“今天的事情今天做,明天还有明天的事!”说完,便坐在书桌前认真地写了起来。他日复一日的临摹,从不叫苦,终于练就一手柔中有刚的好

12、书法。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那雄浑有力的字体,正是他童年时代勤学苦练的结果。养母的言传身教对周恩来性格的形成、素养的提高影响极大。他对养母的感情很深,1918 年 1 月 2 日,留学日本的周恩来在日记中记下了怀念母亲的心情:“我把带来的母亲亲笔写的诗本打开来念了几遍,焚好了香,静坐了一会,觉得心里非常的难受,那眼泪忍不住的要流下来,计算母亲写诗的年月离现在整整的 26 年了,那时候母亲才 15 岁,还在外婆家呢,想起来时光容易,墨迹还有,母亲已去世 10 年了,不知还想着有我这儿子没有。 ”1945 年抗战胜利后,他在重庆深情的对记者说:“直到今天,我还得感谢母亲的启发,没有她的爱护,我

13、不会走上好学的道路。 ”这里说的母亲就是指养母陈氏。周恩来从乳母那里学会了农活。7在周恩来饱受磨难的童年生涯中,还有一位非血缘关系的“乳母”,曾给了周恩来良好的影响。这位乳母就是蒋江氏。周恩来小的时候,生母万氏体弱多病,无奶哺育。养母陈氏就为周恩来请来了一位 20 多岁的农妇蒋江氏给他做乳母。蒋江氏的家就住淮安南门外,丈夫是个轿夫,也会点裁缝手艺,生有两个小孩,家境贫寒。这位蒋江氏勤劳俭朴,心地善良,打心眼里同情这对孤儿寡母,极其真诚地把周恩来当作自己的亲儿子看待,而周恩来也一直亲切地称她为“蒋妈妈”。蒋妈妈教会了周恩来许多从书本上学不到的农家知识。她给周恩来讲周围的农事,让他的好奇心得到满足

14、,比如:水稻是如何长成熟的,南瓜怎么从瓜子里出苗,又怎么开花结果的。蒋妈妈还经常带他在自家的菜园里种瓜种菜。有一次,蒋妈妈从乡下带来一个大南瓜,一边切,一边讲述南瓜是怎么长起来的,通俗地说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过后,周恩来偷偷地在菜地里埋了一粒瓜子,天天浇水。盼呀,盼呀,就是不见出苗。他实在等不下去了,就去问蒋妈妈。蒋妈妈说:傻孩子,现在是冬天,要春天种才行呀!第二年春天,蒋妈妈帮他在菜地里种了几粒南瓜子,果然出苗了。他高兴得不得了,觉得蒋妈妈有本事,别人就不会帮他种出大南瓜来。从此,周恩来增长了“春种秋收、春华秋实”的感性认识。他对劳动的兴趣更大了,对学习农家知识的兴趣也更浓了。新

15、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日理万机,心里仍然想着这位乳母。1952 年秋,周恩来在上海遇见了表姐龚志如,他们回忆起童年的往事,谈到乳母时周恩来说:“蒋妈妈待我很好,我8从她身上学到不少知识,我怀念她。 ”可见,周恩来始终怀念着曾用乳汁哺育过他的这位淳朴而普通的劳动妇女。三位母亲,给了童年的周恩来三种不同的影响,他后来文思如涌,博学多才,这中间有他养母的培养,他后来身居高位,不搞特殊,紧密和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这中间有他乳母的帮助,他后来成为舌战群儒的外交家,日理万机的新中国总理,受到全国人民的爱戴,这中间有他生母的熏陶。在周恩来的童年时期,他的生母、养母和乳母把全部的母爱和智慧倾注在周恩来的身上,而周恩来日后又把对母亲的爱和全部的知识才能,都报效给了祖国母亲与全人类的和平事业。同学们,勤学好问、刻苦学习,是当代青少年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如果从小不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就不能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将来也就担负不起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知识不断更新、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学一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要逐步树立周恩来总理“活到老、学到老”的学,要像他童年时期那样勤学好问,抓住读书的黄金时间,打好扎实的基础,长大以后报效父母、报效社会、报效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