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中考语文复习不动笔墨不读书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5250613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中考语文复习不动笔墨不读书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中考语文复习不动笔墨不读书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中考语文复习不动笔墨不读书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中考语文复习不动笔墨不读书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中考语文复习不动笔墨不读书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中考语文复习不动笔墨不读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中考语文复习不动笔墨不读书(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不动笔墨不读书不动笔墨不读书 读书是获得学问的重要途径。好读书还必须会读书,那么究竟应该怎样读书呢?古今中外很多学者用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不动笔墨不读书。“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强化记忆、训练思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成功就是由此开始的。一次,富兰克林买到一本旁观者的刊物,便边读边把几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摘录下来。几年以后,他模拟原文,写出了一篇篇文章。接着,把自己写的与原文比较,发现自己的缺点,就把它改正过来。这样下来,他不仅掌握了作者的观点,取到了“真经”,而且学习了作者的思维方法,锻炼了自己的创造力。“不动笔墨不读书”也可以积累知识、练习写作。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学者、诗人顾炎武,在大量阅读的

2、同时,按经文、吏治、诗赋、史地一一摘录,编写,增改;几十年读书不辍,动笔不断,一部见解深刻、考证翔实的日知录也就随之问世了。其他关于读书的书,古的如读书止观录,近的如书香信、耕堂读书记都是“边动笔墨边读书”结出的累累硕果。“不动笔墨不读书”还可以给后人留下绮丽的精神瑰宝。金圣叹精于批注,他在读书时将精辟的见解写在字里行间、书眉页脚,对后人阅读原著有莫大的帮助。他在读水浒传时所写的批注入情入理,深刻而独到,为我们鉴赏水浒传打开了一扇天窗。那些绛色的批文虽隐于原文旁侧,却犹如缀在锦缎上的红宝石,熠熠生辉!还有朱熹批注的大学、诗经,毛氏批注的三国演义,脂砚斋批注的红楼梦,无不给后世留下了丰厚而珍贵的

3、财富,成为了我们精神的食粮,智慧的营养。然而,“动笔墨”也不能随心所欲。它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在认真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做到忠实于原文内容,尊重作者的观点;另一方面也要对自己留下的墨迹做定期反思,总结修正。这样才能真正吸收作品精髓,丰富自己的内涵,提高修养,增长才干。总之,“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建造自己学业大厦的良方,它能让读者更深入地领会书中的真谛,让书香飘得更远。1、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3 分)2、文章围绕中心论点从哪三方面进行论证的?(3 分)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 、 的论证方法。(2 分)4、阅读全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5 分)(1)请写出顾炎武“动笔墨”的三种方式。(3 分)(2)

4、读书“动笔墨”需要注意哪两方面的问题?(2 分)2过有“容”的人生对于别人的过失,过错,是选择斤斤计较还是选择大度包容?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这种“不如意”除了来自物质、肉体方面外,也包括精神的苦痛。这苦痛产生的根源,究其因,多半是人 们缺失了本应该具有的包容的气度。社会是一个大家庭,如何和谐相处,是一门交际艺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_ 人们彼此间不能够包容,_可能使已经存在的隔阂加大,鸿沟加深,更有甚者会使人想方设法、费尽心机地寻找机会 报复对方,从而产生于人于己都不利的后果。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包容别人。那么,我们如何做呢?要敞开胸怀。海洋纳百川,天空容众禽

5、,草原蓄万物,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无私的包容。因为海洋浩瀚,鱼儿才可以悠然畅游; , ;因为草原广袤,牛羊才可以闲庭信步。雨果说:“世界上最辽阔的是大海,比大海更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辽阔的是人的胸怀。”因此,我们应该敞开胸怀待人。要审视自己。我们往往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却不容易看到自己的不 足。“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的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我们面对别人的过错,能够严格审视自己,就可以更加理性地看待问题。这样我们就能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他人的过错,自然也会化解心中的不满、愤懑。要换位思考。三国时,蜀国主持朝政的蒋琬有容人之量。他与部下杨戏说话,杨戏总是只应不答

6、,有人责其“怠慢”。蒋琬说:“人各有脾 气秉性.让他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只好不做声了。”蒋琬如此为他人着想,被人赞为“宰相肚里好撑船”。如果我们能够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问题,那人际关系也就会和谐。当然,包容别人的过失、过错,并不是纵容别人去犯错,而是要让别人明白自己的错误并改正,避免因为一意孤行而犯更大的错误。如果放任其自流,一味地迁就,那是无原则和不负责任的表现,这也是非常有害的。其实,学会包容别人,最终受益的还是自己。虽然包容的根本出发点不是出于自己的私利,但实际上,在别人因为自己的包容而纠正错误并有所进步的同时,自

7、己也有收获。人生容量的大小,往往体现于人的涵养与境界,它决定了人的成败与得失。我们要有“容人、容事”的雅量,学会包容别人,过有“容”的人生!1.第段中的“这个道理”指的是 2.根据上下文,填入第段画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 才 B.如果 就C.既然 就 D.虽然 但3.根据第段内容,在该段画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构成排比。 因为海洋浩翰,鱼儿才可以悠然畅游; , ;因为草原广袤,牛羊才可以闲庭信步。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第段依次从(1) ;(2) ;(3) 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35.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哪一段中最恰当?请具体阐明理由。娄师德多次推荐狄仁 杰任宰相,但狄仁杰并不知情

8、,常排挤他。对此,娄师德毫不介意。狄仁杰知道实情后感叹:“娄公品行之好我根本看不到边啊!”人们因此更敬重他。娄师德任将相多年,得以善终。成功无学 幸福有道如今,走进书店,扑面而来的就是各种“成功学”图书。其实,岂止是图书市场,在影视传媒、教育培训等不少领域, “成功”都成了被热炒的主题。这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向上发展、追求幸福的愿望,另一方面,在“不是权就是钱” 、 “成名要趁早”等喧哗与骚动中,又透出了某种“成功焦虑症”的症状。渴望成功无可厚非,但如果把成功简化为财富的多寡、职位的高低,把成功的希望寄托于速成方法、终南捷径,本身就已经偏离成功的轨道。那些大肆兜售的“成功学”能够大行其道,正是利用

9、并强化了这种心理。条条大路通罗马,成功道路万千条。向庸俗“成功学”说不,并不是不鼓励成功,而是让人多一份清醒,多一点沉思,探寻真正的成功规律。古往今来,人们成功的途径各异,方式不同,但差异性中又隐藏着共性的东西。成功在于坚持。有一个“一万小时定律” ,是说人在某一方面要想有所作为,要能坚持一万个小时,相当于每天练习近三个小时,坚持十年。你能坚持吗?坚持住了,你就会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 【甲】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成功源于小事。成功者比别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在小事上一贯做得比别人好,坚持干小事,垒土成高台,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利长远、增后劲。 【乙】现在一些人抱怨饭碗难找、事业难成,感叹工作难做、发

10、展受限,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愿踏实做事。结果,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只能是离成功越来越远。成功贵在有静心。看到别人成功,或急不可耐,或心烦意乱,或疲于奔命,或孤注一掷,如此种种,皆谓之“浮躁” 。浮躁心态,是成功的大敌。有人说得好,浮躁的社会,心静者胜出。 大学中也说:“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在欲望与诱惑面前沉着淡定,在困难与挫折面前矢志不渝,才能不断迈向新的成功。成功胜在能吃苦。 【丙】人不勇于吃苦就难以成良才。巴尔扎克说,吃苦是最好的老师,吃苦是最好的大学。人生最有营养的东西,往往是在艰难困苦中获取的。伟大的人格无法在平庸中养成,卓越的成就无法在舒适中取得。只

11、有能吃常人不能吃之苦,才能达到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吃苦的过程,就是思想成熟的过程、内心丰盈的过程、灵魂升华的过程,也是走向成功的过程。成功无学,幸福有道。成功不在于一朝一夕、一时一事,也不靠临摹他人、投机取巧,而在于一步一个脚印,坚持做慢工,经久成大业,用汗水和艰辛,在坚实的大地上开掘出不竭的幸福源泉。1文章第段中作者表明的观点是 。(不超过 25 个字) (3 分)2阅读第段,简要分析为什么说“成功贵在有静心” 。 (2 分)3根据文意,将下面三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 【乙】 【丙】处(只填序号) 。 (3 分)“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 4“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

12、坚韧不拔之志” 伏尔泰说过:“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你鞋里的一粒沙子。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勤与俭勤与俭有这样一个民间故事:古时候,有个殷实家庭,祖上留下一块匾,匾上写着“勤俭”两字,这家主人视作传家宝,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这家主人亡故后,他的俩儿子,兄弟俩分家,把匾一劈为二,老大拿了个“勤” ,总是早出晚归,辛勤耕耘,但鱼肉酒香,花钱大手大脚;老二拿了个“俭” ,总是把一分钱掰作两瓣用,节约每一段布,每一粒粮食,但不愿干苦活,懒得要命。日子长了,兄弟俩日子都过得很苦。后来想起家传的匾额,兄弟俩把“勤”与“俭”合起来,重新挂在厅堂上,勤勤恳恳,省吃俭用,日子

13、又好起来。 不管故事是否虚构,但故事中勤俭的道理很清楚。勤与俭总是结伴而行。 “勤”乃开源之泉, “俭”乃节流之本。只勤不俭,生活奢侈,一掷千金,挥霍无度,财富左口袋进右口袋出,再多的财富总有一天也会耗尽,富而返贫的例子比比皆是。只俭不勤,财富增加缓慢,生活质量难以提高。纵然再会理财,总有坐吃山空之时。因此,勤与俭不能割裂开来。时代需要创造财富的动力源泉,也需要财富管理的持续活力。真正的理财,就是既增加财富,又节约财富。勤与俭的完美组合,才是真正的传家之宝。 勤与俭不仅是一个家庭的传家宝,也是中华民族共有的传家宝。先祖一代代筚路蓝缕,饱经衣不蔽体,食不裹腹的日子,十分珍惜这一传家宝。至今,许多

14、老人生活即便好转或是富足起来,仍然精打细算,而且闲不住,总要干点力所能及的活,总是用勤俭告诫子女,莫要忘本,丢了传家宝。从漫长的岁月中走来,把最优秀、最宝贵的东西传了下来,懂得勤俭的可贵,来之不易。靠着勤俭传统,中华民族积聚了众多物质财富、文化瑰宝,也从贫穷走向温饱,从温饱迈向小康。 传统在延续,观念在变化。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让文化变得多元、观念日益新潮,社会与生活变得五光十色、多姿多彩, 。既勤奋努力,热爱劳动,又尊重劳动,关心劳动,这是勤的时代内涵。社会变了,改善生活、活跃消费、超前消费,谁也不希望再过苦行僧的日子,这是俭的时代新意。勤,未必是事必躬亲,未必要披星戴月、废寝忘食,而是合理

15、地利用有限时间,发挥自己的长处,让所做的劳动更有意义,更具价值。俭,也并非要从牙缝里挤出一星半点来,而是以不铺张、不浪费为基本标尺。获取财富的路径很多,只要骨子里不丢勤俭传家宝,掌握好勤俭办事的人生尺度、教育准则,总是有益的。再新的观念,再新的理财,总是建立在勤与俭基石上的,离开了这一基石,或挥金如土、或坐享其成、或寅吃卯粮,总是有害的。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观念如何更新,不可动摇勤与俭的文化根基。根基不牢,地动山摇。勤与俭的根基当永远留住,一代代传下去,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软实力。 1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 分)13.分析文章第-段的论证过程。(3 分)514. 阅读第段,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语句。(2 分) 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