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动苜蓿产业发展是全面提升我国奶产业的根本措施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249886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积极推动苜蓿产业发展是全面提升我国奶产业的根本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积极推动苜蓿产业发展是全面提升我国奶产业的根本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积极推动苜蓿产业发展是全面提升我国奶产业的根本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积极推动苜蓿产业发展是全面提升我国奶产业的根本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积极推动苜蓿产业发展是全面提升我国奶产业的根本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积极推动苜蓿产业发展是全面提升我国奶产业的根本措施(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王明利:积极推动苜蓿产业发展是全面提升我国奶产业的根本措施 2011-03-21 19:46:39 作者:王明利 来源: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浏览次数:118 网友评 论 0 条 经过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的超常速发展,我国奶业已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改善居民 营养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朝阳产业。然而,2008 年发生的“三聚氰胺”事件,对我国奶 业产生了致命冲击,几家大的龙头企业营业额骤降一半以上,至今仍然在崩溃边缘挣扎。 回顾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既有客观上奶牛品质良莠不齐、饲草料质量不高、饲养管理总 体粗放、政府监管缺失等原因,也有主观上奶业企业过度竞争、部分环节的经营者缺乏诚 信等原

2、因。但本文认为,本次奶业危机发生的根源,在于国内蛋白饲料不足,价格长期居 高不下,导致真实乳蛋白达不到标准,出现大量添加“三聚氰胺”现象。所以,要想从根 本上消除这种现象,全面提升我国奶产业素质,必须首先解决蛋白饲料不足的问题。苜蓿 草作为一种蛋白含量较高的优质豆科牧草,积极推动苜蓿产业发展无疑在解决这一问题上 具有不可替代的功效。一、我国奶产业迫切需要全面提升奶业是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增长最快、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用最大、最富有朝气 的重要产业之一,也是推动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改善居民膳食结构的重要战略性 产业。奶业的发展状况和水平,既是一个国家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人民

3、生 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自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奶业实现了超 常规的跨越式发展,到 2007 年底,奶牛存栏已达 1740 万头,奶类产量达到 3650 万吨,已 跃居世界第三大产奶国。但长期以来牛奶单产仍徘徊不前,原料奶的质量安全水平不高等 制约我国奶业全面提升的关键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目前,我国农户养殖奶牛良种 化程度较低、饲养管理粗放,导致养殖效率较低、原料奶质量不高、安全性较差。目前产 奶牛平均单产水平仅为 5000 公斤左右,奶牛全群平均产奶水平仅为 3000 多公斤,部分奶 牛单产甚至仅有 1000 公斤左右。欧美等发达国家奶牛单产水平普遍达到 7

4、000 公斤以上。 更为严重的是,我国奶牛养殖长期沿用传统落后的“秸秆+青贮饲料+精料”饲喂模式,奶 牛养殖过分依赖精料而不是充分依靠优质牧草,导致奶牛常发生各种代谢类疾病,既影响 奶产量的提高,更影响着牛奶质量和安全性的全面提升。尽管我国已是世界第三大产奶国, 但奶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极低,严重影响着我国奶产业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二、苜蓿是牧草之王,更是奶产业全面提升的关键环节奶牛的自然生理特点和奶业发达国家的经验都表明,优质奶牛必须配备优质的牧草,才能 生产出高产、优质的牛奶。而我国农民传统上没有种草的习惯, “种草养畜”并没有被农民 普遍接受和认可,不同畜种的生理习性和饲养特点并没有被

5、养殖户所掌握。特别是奶牛养 殖,要求的技术含量较高,对优质牧草、青贮饲料和精料的搭配要求比较苛刻,国内外的 经验都表明,奶牛日粮中若没有一定量的优质牧草,就不可能生产出优质高产的牛奶。苜 蓿是牧草之王,不仅产量高,而且草质好,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苜蓿草蛋白含量很高, 综合营养价值显著高于玉米和小麦等粮食作物。优质牧草特别是苜蓿草,是奶牛健康,进 而持续提供优质、高产、安全原料奶的基础。没有牧草产业的发展壮大,特别是苜蓿产业的发展壮大,发展奶牛健康高效养殖便无从谈起。这一点也是由奶牛这种反刍动物的生理 特点所决定的。在奶业发达国家,精料准确地被称作“精料补充料” ,可见其重要性仅是处 于“补充”

6、地位,苜蓿草和青贮全株玉米在奶牛养殖中才是处于绝对主导的地位。而在我 国奶牛生产中优质牧草特别是豆科牧草的使用量很低,奶牛的常规饲料仍为劣质秸秆类粗 饲料和三大料(玉米、麸皮、饼柏)的简单混合,其能量有余,蛋白质饲料单一,氨基酸 搭配不当,矿物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严重缺乏,导致饲料转化率低,产奶量、乳脂率低, 奶牛发病率高,从而直接影响着我国奶牛单产水平的提高和牛奶质量安全水平的根本提升。 所以,大力发展苜蓿产业,对于全面提升我国奶产业的整体素质至关重要。三、发展苜蓿种植,农民收益可观,对粮食安全不会构成威胁第一,在不补贴的情况下(或在同等政策条件下) ,农民种植苜蓿的收益高于种植小麦和玉 米

7、。根据对河北沧州、内蒙古多伦县和甘肃酒泉市的典型调查,在正常情况下,农民种 1 亩苜蓿平均每年可产鲜草 3960 公斤,按鲜干比 4:1 计算,则可产苜蓿干草 990 公斤根据 北方旱地种植、水浇地种植和南方种植综合加权计算而得。按照 2008 年每公斤苜蓿干草 价格 1 元计算,则每亩苜蓿年产值达 990 元。苜蓿成本主要有人工费、种子费、化肥费、 机械收获费等,每年每亩总计投入为 300 元。则农民种苜蓿每亩可得纯收益 690 元,远高 于小麦和玉米的种植。同时种植苜蓿大多占用的是盐碱地和撂荒地,这些地块基本不适宜 种植粮食作物,必须经过若干年种植苜蓿经过培肥和改造后才能种植粮食作物。 第

8、二,奶农用苜蓿取代部分精料可获得更高的综合效益。根据有关技术专家的试验(李志 强,2003;李胜利,2009)测算,在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下,奶牛日粮中用 6 公斤苜蓿替 代 2 公斤精料,既是可行的,也是合理的。这一饲料配方可使每头奶牛日增产牛奶 1.5 公 斤,每年可新增纯收益 720 元;饲喂苜蓿可使牛奶质量和等级提高,按照目前价格水平, 可使牛奶价格提高 0.2 元/公斤,每年按照产奶 7 吨计,则每年可新增纯收益 1400 元;此外, 饲喂苜蓿可使奶牛的发病率降低,每年每头奶牛至少减少疫病防治费 300 元。以上各项加 总后,每头奶牛每年可新增纯收益 2420 元,奶农收益增加非常明显

9、。第三,用苜蓿饲喂奶牛不会多占用耕地。一是种植牧草是最不容易改变耕地利用方式的农 业生产方式。种植牧草用地可以根据国家粮食安全形势的发展,随时用来改作粮食生产, 同时还有利于粮食作物的轮作倒茬,有利于培肥地力。而农业用地中若用来发展水产或畜 牧业,则或多或少会改变土地的用途,再转向粮食生产相比较而言要困难得多。二是种植 苜蓿不会与粮食作物大量争地。苜蓿抗盐碱、耐瘠薄能力较强,已成为改良中低产盐碱地 的先锋作物。发展苜蓿种植可以占用大量的盐碱地、荒坡荒滩等土地。在中低产盐碱地上 种植苜蓿比种植粮食作物效益高很多。在我国许多不适宜种植粮食或粮食产量较低的耕地、 退耕地和农闲地发展苜蓿生产,不存在与

10、粮食和经济作物发生争地的矛盾,在这些地区以 草代粮发展畜牧业,缓解粮食生产的压力,优势十分明显。三是用苜蓿替代精料基本上不 多占用耕地。按照前面提到的苜蓿替代精料比例 3:1,1 亩苜蓿平均单产为 990 公斤干草, 可替代 330 公斤精料,在北方基本上相当于 1 亩粮食作物的产量。所以种植苜蓿饲喂奶牛 基本不用多占用耕地。四、当前苜蓿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一是粮食补贴政策的实施挤压了苜蓿种植。我国苜蓿产业曾在 19992003 年间发展较快, 初步形成了苜蓿种植、收获、产品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现代牧草产业化体系,成为当时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新经济增长点。特别是在一些农区和农牧交错地带

11、,依托当 地独特的自然条件、地理区位和经济条件,新发展了规模较大的连片种植苜蓿的基地。而 2004 年开始在全国范围推开的粮食直补政策,很大程度上鼓励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相反 却挤压了苜蓿产业的发展,出现了“毁草种粮”的现象。如山东东营在苜蓿种植鼎盛时期 达到 20 万亩,目前只有 4 万亩左右(盛亦兵,2009) ;河北沧州鼎盛时期达到 110 万亩, 目前只有 55 万亩(刘忠宽,2009) ;北京在牧草鼎盛时期达到 29 万亩,目前只有 6 万亩 (武菊英,2009) 。二是苜蓿收割、贮存等手段的落后制约了种植面积的扩大。苜蓿收获具有很强的季节性, 即到了收获季节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收

12、割,这样才能保证苜蓿草养分不致太多损失; 另一方面,手工收割一般要比机械收获损失叶蛋白更多。目前种植苜蓿的地区大多为经济 落后地区,苜蓿的产后收储大多采用传统的手工方式,导致苜蓿草收割不及时,霉变、发 黄的现象经常发生,失去了其应有的营养价值,甚至对牲畜造成毒害。小规模分散种植同 样制约了苜蓿草收储的机械化作业。目前苜蓿种植大多分布在西部和华北边远山区,立地 条件较差、种植分散,一家一户又没有购置收储、加工等机械设备的条件和动力,给苜蓿 的机械化作业带来很大影响。三是标准化生产的滞后制约了苜蓿的质量。与其他产业一样,苜蓿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也 离不开行业的标准、规范来约束和指导科学生产。而目前我

13、国还没有对牧草种子、牧草加 工产品(草粉、草颗粒、草块、草捆)等制定相应的标准;对牧草生产环节的施肥、培土、 收割、烘干(晾晒) 、贮藏等也没有制定具体的操作规程。最终导致种子杂质多、牧草杂草 多、草产品质量差等突出问题,影响了草产品的国内销售和出口。四是苜蓿收购价格的剧烈波动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由于我国苜蓿产业自起步阶段就主要 依赖出口而刺激国内生产。本世纪初苜蓿产业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国际市场对苜蓿产品 的强劲需求。当时建立起来的大型苜蓿产品加工企业,其目标市场主要瞄准日本、韩国和 东南亚国家。这样,苜蓿的价格高低主要决定于这些国家经济状况的好坏和对苜蓿产品需 求量的多少,同样也决定于这些

14、国家的贸易政策。由于这些国家经济波动较为频繁,且对 我国农产品出口经常设置各种名义的贸易壁垒,造成国内苜蓿产品价格的剧烈波动。而国 内由于畜禽产品的优质优价机制和监管环境还很不成熟,养殖户更愿意使用价低质次的劣 质饲草料,使本来必需苜蓿的养殖行业奶牛养殖基本不饲用苜蓿,肉牛、肉羊等的养 殖更是见不到饲喂苜蓿。五、推进苜蓿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一是国家在扶持奶牛养殖小区或规模化养殖场时必须要求配套苜蓿种植基地。国家在出台 扶持奶牛发展的有关政策时,对于养殖小区或规模化养殖场,必须保证每头奶牛配套至少 2 亩苜蓿地,达到该标准后才能给予扶持或奖励。地方政府在对奶牛养殖小区或规模养殖 场的规划中,也应按

15、照每头产奶牛至少配套 2 亩苜蓿地进行规划,同时,苜蓿地的规划一 般应选在养殖小区或规模场附近,以充分实现农牧结合和循环经济。二是尽早出台种植苜蓿与种粮享受同样的优惠政策。种植苜蓿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替代饲料 粮的种植,并且是提高奶牛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的最有效措施。建议尽快出台苜蓿良种补 贴政策、种植苜蓿直补政策和苜蓿种植、收储、加工机械补贴政策等,尽快实现种植苜蓿与种植粮食作物享受同样的优惠政策。三是扶持牧草专业合作组织的快速发展。在当前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情况下,必须建立适 当的组织,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以共同完成一些一家一户难以完成的社会化服务。扶 持建立苜蓿专业合作组织将是保障为社员提供社会化服务的良好形式。建议财政为合作社 提供必要的服务设施设备,实现合作社的统一规范种植制度、统一供种、统一种植、统一 收割打捆、统一收购等社会化服务,就可解决制约当前苜蓿发展的突出问题。四是积极培育苜蓿加工龙头企业,以带动产业快速发展。与其他产业一样,苜蓿产业的持 续快速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苜蓿种植户需要寻找稳定的市场需求,需要提供社会 化服务,需要提供优良的品种,需要提供先进适用的技术推广与服务,这样她们才能一心 一意从事专业化苜蓿种植,才能提高其生产效率。苜蓿龙头企业的培育主要应在设备购置 上给予补贴,在贷款融资、税收征收等方面给予与其他农业企业同样的优惠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