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09语文预测试题(四)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249866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考2009语文预测试题(四)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备考2009语文预测试题(四)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备考2009语文预测试题(四)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备考2009语文预测试题(四)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备考2009语文预测试题(四)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考2009语文预测试题(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考2009语文预测试题(四)(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彩教育网 http:/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免费下载本资料来源于本资料来源于七彩教育网七彩教育网http:/http:/备考备考 20092009 语文预测试题(四)语文预测试题(四) 本试卷本试卷 24 小题,共小题,共 10 页,满分为页,满分为 150 分。考试用时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分钟。 第第 I 卷(卷(24 分)分)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徇私/ 驯熟 咆哮/ 肖像 惬意/ 提挈 济济一堂/无济于事 B漂白/饿殍 与会/参与 胴体/ 栋梁 拈轻怕重/拈

2、花惹草 C投奔/奔命 着急/ 着火 标识/ 识别 强词夺理/ 强人所难 D丧气/沮丧 殷实/ 殷红 蜡烛/ 污浊 螳臂当车/ 安步当车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3 分) A2008 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是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他的作品的主人公都 是一些与主流社会格格不入的人, 比如非法移民、小偷、逃犯、傻乎乎的边缘人等。B新来的王老师为人不苟言笑,同事们一般都不跟他嘻嘻哈哈,只有谭校长有时还会 跟他开点儿无伤大雅的玩笑 C美国博物馆收费可谓各尽所能: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 费、交费多少都由参观者自行决定。 D中、日、韩三国参加这次围棋比赛的运动员,水

3、平都在伯仲之间,谁能胜出, 就要看谁具有更好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素质了。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近年来,我国以新的姿态积极参与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制定和调整,迈出了从被 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而又负责任的参与者的重要一步。 B经过专家组分析论证,排除了不可抗力和人为破坏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认定“1223”特大井喷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C数码媒体艺术,大多数人还是比较陌生的;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它在中国正 日益受到关注和发展。 D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具有益人心智、怡人性 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不可小视。 4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 (3

4、分) 茫茫沙漠,滔滔流水,于世无奇。惟有大漠中如此一湾,风沙中如此一静,荒凉中如 此一景,高坡后如此一跌,才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机巧,让人神醉情驰。以此推衍, 人生、世界、历史,莫不如此。 , 。惟其这样, , , 。 给高蹈以平实,给粗犷以明丽 给浮嚣以宁静,给躁急以清冽 世界才 显精致 人生才见灵动 历史才有风韵A B C D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小题。 深虑论方孝孺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 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 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

5、道也。当秦之世,而灭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 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以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 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 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 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皆出其所备之外。七彩教育网 http:/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免费下载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 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

6、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夷狄。此其 人皆有出人之智,负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 于彼,终至于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 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 而惟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 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 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也,而岂天道哉?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解释

7、错误的一项是(3 分) A变封建而为郡县 封建:封邦建国 B方以为兵革可以不复用 兵革:兵器 C其于治乱存亡之几 治乱:治理乱世 D笼络当世之务 笼络:包揽 6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祸常发于所忽之中/不知子孙卒困于夷狄 B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使力弱而易制 C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惟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 D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而其亡也,皆出其所备之外 7以下符合文章内容或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 分)A秦代吸取周代的教训,改变封建制为郡县制,于是加强了中央极权,却因放弃了兵 器而失去天下。 B汉代吸取秦的教训,镇压了王国叛乱后,又把郡县制恢复为封建制,从而

8、稳定了政局, 安定了天下。 C宋代吸取唐末藩镇割据的教训,大力削弱武将的兵权,结果导致宋代军队战斗力很弱, 被周边政权所困扰。 D魏代和晋代,因为能够吸取前朝覆亡的教训,积极改进他们的统治策略,因而都有效 避免了封建制和郡县制的危害。 8下列对原文有关主旨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国家发生祸乱或者遭到覆灭的命运,主要是因为建国者的智慧有限,不能运用谋略来 防患于未然。 B要想国家长治久安,仅靠一点智谋是不够的,必须用非常诚恳的态度,修养德行,从 而感动上天而获得庇护。 C历代的灭亡,根本原因在于每个朝代都产生了自己策略上的错误,前朝的教训虽然吸 取了,但本身的问题却被忽略了。

9、D凡能远虑的国君,一定能够找到为子孙后代积累大德的办法,因而上天特别眷顾,即 使他是一个不成材的继承者,上天也不想灭亡他。第卷(共 126 分) 9断句和翻译。(10 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语句断句。(3 分) 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于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 之子多死于鬼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 分) 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4 分 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3 分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 分) 减字木兰花竞渡 黄裳 红旗高举,

10、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1)这首词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分析其中一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3 分)七彩教育网 http:/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免费下载答: (2)这首词是怎样描写“竞渡”场面的?请简要分析。(4 分)答: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按前 3 题计分)(6 分) (1)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 。(白居易琵琶行)(2)北海虽赊,扶摇可接;_,_。(王勃滕王阁序) (3)故国神游,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_,_,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11、。(杜牧阿房宫赋)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小题。 孔孟 黄仁宇 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既有论语,则 有孟子。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史记说: “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做苏格拉底,把孟子比做柏拉图。但是我们仔细比较他们,却也发现很多不相同的地方。最明显的,论语中所叙述 的孔子,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不如孟子凡事紧张。所以大成至圣能够以“君子坦荡荡” 的风格,避免“小人常戚戚”的态度去保持他的悠闲。孔子令门人言志,只有曾皙最得他 的赞许。而曾皙所说的,大致等于我

12、们今天的郊游和野餐,“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 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与这种态度截然相对的是孟子“生于 忧患,死于安乐”的主张。孔子还说饭菜不做好,这样不吃那样不吃,衣服也要色彩裁剪 都合式。孟子却毫不忌讳地提出“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而且 “老羸转乎沟壑,壮者散之四方”等辞句也经常出现在他的嘴中。 孔子没有直接的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论语之中,“仁”字出现了 66 次,没有两 个地方解释完全相同。但是他既说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的话,可见他 认为性恶来自先天。他又说“观过,斯知仁矣”,好像这纠正错误,促使自己为善的能力, 虽系主动的,但

13、仍要由内外观察而产生。孟子则没有这样犹疑。他曾斩钉截铁的说出: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孔子自己承认,他一生学习, 到 70 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孟子的自信,则可以由他自己所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 一句话里看出。这种道德力量,经他解释,纯系内在的由自我产生。所以他说:“舜何人 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也就是宣示人人都能做圣贤。 孔子对“礼”非常尊重。孔子虽然称赞管仲对国事有贡献,但仍毫不迟疑地攻击他器 用排场超过人臣的限度。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他死时孔子痛哭流涕,然而孔子却根据 “礼”的原则反对颜渊厚葬;又因为“礼”的需要,孔子见南子,使子路感到很不高

14、兴。 孔忆虽不值阳货的为人,但为了礼尚往来,他仍想趁着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他。孟子 就没有这样的耐性。齐宣王称病,他也称病。他见了梁襄王,出来就说:“望之不似人君。 ”鲁平公没有来拜访他,他也不去见鲁平公。他对各国国君的赠仪,或受或不受,全出己 意。他做了齐国的吊丧正使,出使滕国,却始终不对副使谈及出使一事。 这中间的不同,不能说与孔孟二人的个性无关。或许论语与孟子两部书的取 材记载不同,也有影响。但是至圣和亚圣,相去约两百年,中国的局势,已起了很大的变 化。孟子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这八个字正好可以用来说明他们之间的距离。 春秋时代的战事,显示了社会的不稳定性;但战事本身,却不足以造成社会的全面性 动荡。孔子对当日情形,还没有完全失望。他的闲雅代表着当时的社会,相对于战国的暴 乱而言,还相当的宁静,所以他仍提倡“克己复礼”,显然认为过去的社会秩序仍可以恢 复,表现一腔复古的热忱。 孟子被称为有“革命性”,这是因为战国时代的动乱已经大大超过春秋时期竞技式的 战争,这使他知道,只是恢复故态而不改弦更张是不能济事的。齐宣王问他贵戚之卿应做 的本分,他说:“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也就是容许废君而另立族中贤 人。这已经不是孔子所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严格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