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空间的景观意象以苏州金鸡湖景观设计为例_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248775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滨水空间的景观意象以苏州金鸡湖景观设计为例_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滨水空间的景观意象以苏州金鸡湖景观设计为例_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滨水空间的景观意象以苏州金鸡湖景观设计为例_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滨水空间的景观意象以苏州金鸡湖景观设计为例_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滨水空间的景观意象以苏州金鸡湖景观设计为例_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滨水空间的景观意象以苏州金鸡湖景观设计为例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滨水空间的景观意象以苏州金鸡湖景观设计为例_(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低碳生态论文:滨水空间的景观意象低碳生态论文:滨水空间的景观意象以苏州金鸡以苏州金鸡湖景观设计为例湖景观设计为例摘要: 对城市滨水景观的空间意象进行应用性分析,对苏州金鸡湖景观规划设计作典型性研讨,探索现代城市滨水景观意象的和谐理念和方法,营造更加人性、生态的景观形象,使城市居民享受更加科学文明、自然和谐的美好生活。关键词: 滨水景观;金鸡湖;空间意象;低碳生态;设计策略城市滨水景观的概念、现状与问题1、对景观概念的理解何谓景观?顾名思义:“景”代表客观物象, “观”代表人“看”客观物象而在心中形成的观念感受。由于客观事物是空间中的自然、人工等不同属性的物质耦合,人们会因视域范围内物象的主次、

2、远近、高低、大小以及材质、肌理、光色等矛盾对比,形成了代表不同意境的“山水景观” 、 “城市景观” 、 “建筑景观” 、 “街道景观” 、 “广场景观” 、“园林景观” 、 “滨水景观” 、 “庭院景观” 、 “室内景观”等分类景观。总之,景观就是人们眼前所见到的符合人的审美意愿,赏心悦目的客观事物,是个体的人与外界事物的对话、交流,是人类为改善自身生存环境而实现的美好意象。美国著名城市规划设计理论家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中所提出“边缘、区域、节点、标志、道路”等五个城市设计的要素,其主要目的也是希望通过调整城市景观要素构成关系,来塑造和评价城市的客观形象,提升景观质量和品位,实现人类心灵深处的美

3、好愿望。2、现状与问题城市滨水景观是城市景观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所以为城市建设者、规划设计者和城市民众所关注,是由于它真切地体现了人类潜意识中亲近自然水体环境的“天性” 。为了营造良好的城市滨水景观,人们分别通过物质、人文等系统要素进行处理,从而把物质的非物质的形态意象进行整合,以满足不同民族血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习俗等生理、心理层面上的需求。城市滨水景观是水陆自然因子优越的开敞空间。滨水景观规划建设,是敏感而系统的综合质量工程:水土资源、生态环境、历史文脉、时代文明涉及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俗等问题。所以在我国近年来的城市滨水景观规划建设方面,人们虽然坚持体现“以人为本”

4、的设计原则和特色,创造了许多富有创意的滨水景观,体现了地方文化魅力和市民审美情趣,调动了民众与生俱来的亲水欲望。但是,在快速城市化建设背景下,速度、效益至上,也游离出多种以美化为目标的滨水景观建设项目,导致出现了浮华的、可观赏而不适用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等,城市珍稀的水土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浪费和破坏严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滨水景观范例解读在我国诸多成功的滨水景观案例中,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景观规划建设项目,可谓是一个历史阶段显著的范例。1、概况素有“东方水城”之称的苏州,拥有品相具佳的“四角山水” ,在古城东部的工业园区则拥有一泓碧波的金鸡湖。金鸡湖位于“园区”中部,西距苏州古城约 4km,水

5、域面积 7.38Km2,比著名的杭州西湖还大 1.88Km2,是苏州工业园区新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苏州市总体规划中最大的市内景观区(见图 1)。金鸡湖环湖景观由美国一家著名的景观设计公司与苏州本土设计院联合规划设计。该设计整体性突出,景观特色鲜明,在环湖设置了城市广场(世纪广场)、滨湖大道、水巷邻里、望湖角、金姬墩、文化水廊、玲珑湾、波心岛等8 个各具特色的区域(见图 2) ,规划总面积为11.38km2,2003 年度获得了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优秀设计奖。2、设计理念分析(1)景观设计的生命力源于对环境和文化的解读金鸡湖景观设计的核心内涵有二:一是表现苏州古城的历史文化内涵

6、,二是力挺一个现代化国际都市的建设目标。景观设计在尊重苏州传统历史文脉的基础上,将旧城与新城、商业与娱乐,生活与教育功能结合起来,在苏州的新城与旧城之间建立连接过去与未来、艺术与建筑、山体与水体、城与乡,本土与世界的象征性链接(见图 3、4)。(2)遵循“生态景观学”的概念环境优先原则金鸡湖的景观设计遵循“斑块廊道基质”模式:湿地斑块芦苇荡,位于波心岛与北岸陆地相连处,用于净化水质;自然植物斑块望湖角,用于保护本地植物及鸟类;湖滨大道位于湖西人工坡地绿化公园;金鸡湖面用于鱼类、水生鸟类、水生植物的保护。建立的廊道为:水面同时又是一个巨大的廊道,以联系各主要斑块;道路系统沿湖有较稠密的车行、步行

7、系统,是连接相邻斑块的一些线性走廊(见图 5)。(3)东西方景观设计特色的融合与共生金鸡湖区的景观设计在继承传统小型尺度的私家古典园林精髓的基础上引进西方园林景观建筑技艺,注重现代与传统的融合,体现地方色彩与现代景观的和谐。在金鸡湖设计中,选用了苏州传统园林中卵石小径或石板铺地等传统元素,现代感十足的平面纹样,传达出浓浓的苏州传统信息。金鸡湖景观形象设计的反思1、设计原则和特色金鸡湖的 8 个景观区虽各具特色,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岸线全部开放,呈现“岸线共有,还于大众”的国际人文主义特色。在滨湖大道的景观设计中,十分注意人们在区域内游览休憩时的舒适、便捷与安全性,沿湖步道系统分为上、下两个

8、层次,其间的高差为 90cm,起到了隔而不断、步移景异的效果。区域内背景音乐系统的设计,配置自然石头造型的音乐灯箱分布在所有沿途步道园林路侧,声、色、形、势自然浑成,畅游其中,隐约的“丝竹之声”萦绕耳侧,亲切感人。区域内几乎所有的硬质花岗岩大道均考虑了残疾人坡道和盲道的无障碍设计,自成体系,使弱势群体成员也能轻松的到达湖边的任何地方,欣赏美丽的湖光景色,感受自然气息;而区域内的公厕系统设计,一色精致的小品建筑,充分考虑了和不同环境的融合和总体的协调,位置隐蔽、材料随机,体现出浓浓的人文主义特色(见图 6) 。2、设计手法与形式金鸡湖的景观设计,注重继承与发扬地方传统文化和特色,在互动融合中赋予

9、了景观设计丰富的内涵以及清晰的文脉。同时,工程设计坚持与时俱进,使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原则,体现出景观设计的时代特征。如前面提到的,在保持了整体设计简洁大气的基础上,一些细部的处理,如湖滨大道铺地的材料、工艺和图案,均采用苏州所特有元素;滨水的一些拟自然驳岸的设计,也与苏式园林中的一些塘池驳岸设计有神似之妙。受人文主义及亲水思想影响,采用垂直、多层次设计手法,使滨水景观设计更多地体现了“人的自然属性” ,将水体与人的需求紧密的结合起来,将沿湖滨水区域标高作了四段划分,从城市往湖滨靠近,依次为“望湖区远水区见水区亲水区” 。在最低一级“亲水区”又采用了多种不同处理手法,如亲水木平台、亲水花

10、岗岩大台阶、挑入湖中的木舞台等,使得整个区域在三维空间中变得丰富多彩。3、照明与声色设计金鸡湖景观的照明、声、色设计,是物景中虚幻设计的重彩。设计中,利用各种具有不同发光属性的光源,不同色彩、造型的灯具,以光色的冷暖、强弱、显隐和投光角度的特殊选择,建立了一个整体的节奏、韵律、光影的世界。夜幕下被苏州人誉为“小鸟巢”建筑,如明珠般绚烂夺目;城市广场的音乐喷泉与其遥相辉映,熠熠生辉;历史悠久的李公堤如一条柔软的丝带,飘逸在金鸡湖上;波心岛、观光楼以及亚洲最大的摩天轮时刻传递着美轮美奂的信息。4、后设计的反思金鸡湖景观设计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至今仍是国内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与景观教学的参考范例。随着

11、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景观学经风雨而茁壮成长。此时,回眸观赏金鸡湖的景观设计,在感叹之余,也不可避免的反思有再斟酌之处。(1)超大尺度与直白的景观设计。整个环湖临水地带直白开敞,道路几乎完全硬铺,高大的树木和草坪则在较远的地方。大尺度的临湖景观大道,平日里给游人开敞舒适的视觉心理享受,但是一遇天气不佳和冬夏寒暑变化,美丽的湖滨大道就因风雨袭人、寒暑逼人而令游人却步、逃避。临湖景观因游人萧条而变得冷寂,条条景观道成了“无人道” ,游人只能龟缩在山丘上的亭子里嗟叹。(2)抽象简洁、开敞大气的设计。滨水开敞景观,的确给人良好的视觉心理感受,但在得“此”的时候, “彼”自然绿色及亲水之感就失去了。试想,假

12、如能够在设计时有张弛节律地设计一部分原生态的亲土、亲水、亲绿的滨水设计,让绿色植被、乔木直接亲近湖面,就能够更好的解决审美无节律、少气韵的意境问题。(3)在一些重要的节点环境,多有高档的湖景精装公寓耸立,住户在遍览金鸡湖美景的同时,也“享受”着周末、假日时蜂拥而来的大量人流、车流和庆典的音乐、礼炮声等的影响。如果能在设计的时候,将住宅和景观节点再作梳理,拟或在其中种植一些有较强吸声、隔声作用的植物,则能更好地实现人性化的设计。城市滨水景观形象设计策略1、低碳、环保的设计理念目前,低碳经济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在刚刚过去的 2009 年 12 月哥本哈根会议上,我国总理温家宝代表国家做出主

13、动减少碳排放量的承诺。怎样才能做到低碳?有两条简易有效的途径:一是在设计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能源的使用和环保节能的利用,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二是施工或者使用过程中采用对环境友好的材料和技术,节省材料并减少环境污染。2、自然、生态的设计方法.(1)尊重自然生态原则。景观设计不应是闭门造车的“绝妙” ,而应该是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实证的“精妙” 。设计过程必须尊重自然、建立正确的人与自然关系,在设计前进行充分的生态资源调研和分析,设计时尽力保护好潜在的自然动植物群落,尽可能的减少对原始自然环境的改动。(2)整体最优原则。从全局着眼,对水系进行整体的组织和设计。对于各种功能类型和布局也都要站在整个

14、水域生态的全局角度来进行,局部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整个水系生态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才能保证设计中的生态自然功能的顺利完成。(3)尊重人文属性原则。设计具有强烈的地域性, “设计应根植于所在的地方”是其成功的关键。尊重设计的人文属性就是要在景观设计时,在充分尊重地方的历史、文化、民俗等基础上,尽可能利用本地植被材料,结合本地地形、气候等特征,选取搭配好符合当地居民生活习惯,使人容易接受并产生共鸣的设计形式和材料,同时还起到了对历史文化脉络的延续,展示地方景观特色的作用。3、滨水景观形象的功能与审美系统梳理(1)物质视觉形态的梳理和分析。滨水景观物质视觉形象的功能,可以分为自然

15、的、人工的和人文的。自然功能包括山石花草、水木禽畜等;人工功能主要指的是建构筑物、交通工具活动景观和市政设施之属;人文功能则主要指的是人在其中的活动行为,包括人群的组织形式等。(2)审美意识形态的梳理和分析。滨水景观形象的审美意识形态,则主要需要考虑到景观实际的使用者们的各种复杂的情况,分别加以考虑。如性别、年龄、文化教育程度、生活环境、国籍国情等,不同情况的人群,其对景观的审美要求和审美感受是不同的,这也正是设计的最大难度所在。(3)策略。滨水设计需做到雅俗共赏,令设计为民众所喜爱,突出设计的大众可识别性。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美学”经验:“美”实际上是有“共性”的,有其普

16、遍的约定俗成原则。在设计时,只要遵循这些原则,并很好地利用诸如对比、协调、统一等处理手法,就能够使设计符合绝大多数人群的审美需求,真正做到功能适用,雅俗共赏。4、滨水景观形象的“精致设计”策略“精致设计”最早出现在室内设计领域,正逐渐被扩展延伸到建筑、规划等领域。事实上,其对景观设计的影响也是重大而深刻的。(1)人体功能。从人-机-环境的工程学角度来理解,主要考虑如何通过系统的设计和调整,来达到各个部分整体最优化,给人良好的生理、心理感受。视觉、触觉、嗅觉和心理感受的分析和合理运用,对于营造出“精致”的滨水景观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2)比例尺度。许多景观设计师认同景观是“世界的尺度,建筑的精度”这一景观营造法则,由此可以见比例尺度在“精致设计”中的地位。在景观设计这个特殊领域,更多的是强调直观的艺术性,对功能、技术的限制相对较少,而通过比例尺度的大开大阖,给予其很大的创意发挥空间。(3)细部匠意。 “上帝存在于细部之中”是建筑大师密斯提出的经典设计原则,一直为业界所推崇。细部是秩序和意愿的载体,更是设计师“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