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历程解读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248610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6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历程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历程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历程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历程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历程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历程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历程解读(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 历程解读 省直机关党校副校长 教授 邓一鸣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成果:毛泽东思想(一)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1、中国社会面临两大历史课题: 社会制度腐败;经济技术落后。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2、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 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一些先进的中国人,被称为“仁人志士”,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救国救民、国家强盛的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孙中山等,但一个个 失败了。还包括提出:“师夷长技

2、以制夷”主张的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人。3、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有四类追寻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人 第一类: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的左翼人士 ,信仰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正因为他们的影响,一大批年 轻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 第二类:李达、蔡和森、周恩来、陈望道为代表的留洋学 子。在国外有大量机会接触马列著作,回国后宣传、翻译 马列著作,走上了马克思主义道路 第三类:林伯渠、吴玉章、董必武等为代表参加过辛亥革 命的老战士,坚定的革命派,多年追随孙中山革命,失败 后经过徘徊、苦闷和探索,走上了马克思主义道路。 第四类:以毛泽东、恽代英为代表的追求真理和进步的青 年

3、,五四前后,他们处于世界观的根本转变时期,在各种 思潮的冲击和影响下,经过思考、比较、鉴别,选择了马 克思主义,走上了马克思主义道路。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期探索过程1、1927年的大革命失败后,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惨痛教训。 2、井岗山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理论成果。 3、中国革命的道路之争,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决定性的胜利,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决定性的胜利。 4、共产国际的负面影响,毛泽东力挽狂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确立。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法的曲折发展过程 党的七大以后,在党的重要文献以及中央主要领导人的讲话和所写的文章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法却很少

4、使用了。建国以后出版的毛泽东选集中也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改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邓小平也一般不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法,但他一再强调,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随着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重新频繁出现于学术研究、党的文件和党的领导人的讲话中,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的讲话中更为明确提出要“继续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随着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重新频繁出现于学术研究、党

5、的文件和党的领导人的讲话中,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的讲话中更为明确提出要“继续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四)毛泽东思想的内涵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成果:邓小平理论(一)邓小平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1、当时国内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 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初近30年,我国的经济总量

6、和人均水平在世界排位的名次上,不但没有前进,反而不断地后移,与许多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 1952年,中国GDP占世界总量的5.2%。 1978年,中国GDP占世界总量的5.0%。 1948年,中国人均GDP在世界各国排位第40名。 1978年,中国人均GDP在世界各国排位全世界170位以后 。从人民生活水平看: 粮食: 1977年,全国有大部分农村人平口粮在300斤以下,处于 半饥饿状态; 1978年,全国城镇居民粮食水平比1949年还少18斤; 收入: 1976年,全国农民人均从集体收入仅为63.2元,有近三成 的农民收入在50元以下; 收入如此的低 ,生活水平可想而知;居住条件: 19

7、78年,城镇居民居住面积仅为3.6平方米,农村仅为8.1 平方米。城镇化水平: 劳动力就业的产业结构,是检验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 要标尺。 中国城乡人口的比例:1949年为10.6:89.4; 1978年为17.9:82.7 超过82%的人口为农民,“10亿人口9亿农民”。 韩国同期增长20%,我们仅增长6%。交通: 1980年,建成通车的铁路5.5万公里,人均0.5米 公路88.8万公里,人均8米 而印度同期,铁路6.13万公里,人均0.9米 公路163万公里,人均23米 分别是中国的2倍和3倍。通信: 1980年,每百人拥有的固定电话0.19部,私人电话初装费 几千元,大哥大93年卖4.

8、3万/台,还要等上几个月才能买 到(4.3万是200个月工资)。 而同期印度为0.43部,为中国的2倍多。其他工业产品: 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比 1980年,巴西人均钢产量121公斤,中国36.7公斤 巴西人均发电量1880度,中国297度 1980年,印度人均煤炭产量168公斤,中国66公斤 墨西哥人均原油产量1369公斤,中国105公斤科技方面: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发达国家从20世纪初的 10%提升到5070%,而我们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 贡献率呈逐步递减的趋势。 1952年1957年,27.8% 1957年1965年,8.24% 1965年1976年,4.12% 落后挨打的历史

9、差不多要重演。2、借鉴和吸收外国经验 前苏联,1917-1940年,苏联国民收入增长了814%。年 均高达9.6%,而到了1953年,粮食产量比40年前(1913 年)还少了400万吨,尽管面积和人口比以前增加很多, 因此,苏联的消费品长期处于短缺状态,人民生活水平长 期得不到提高。 二战的资本主义国家,则是一片向上气象。1948-1972年 ,英国经济增长106%,美国增长172.7%,而日本、德国 更快,日本年均增长13.6%,德国年均增长9.5%。 亚洲四小龙发展形势也喜人,仅以出口为例,台湾1970年 的出口总值是1960年的9倍,1980年是1970年的13倍, 韩国1980年是19

10、60年的534倍,新加坡1980年是1965年 的20多倍。(二)邓小平理论的内涵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成果:“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1、时代的新变化 第一,国际共运遭受到空前的挫折,只有中国等少数国家仍然在坚持社会主义,且时刻经受着西方国家和

11、平演变战略的威胁,而中国更是首当其冲。 波兰由社会主义到解体用了10年时间,匈牙利用了10个月,德国用了10个星期,捷克斯洛伐克用了10天,罗马尼亚用了10个小时。 第二,国际上以意识形态划线而形成的冷战格局开始被打 破,多极化趋势明显,但美国独霸世界的趋向也越来越严 重。 第三,经济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势在 必行。 第四,知识经济勃然兴起,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面临淘汰的 危机。 第五,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纷纷沦为在野党 。 执政70余年的墨西哥革命制度党于2000年在大选中失利 。执政半个世纪以上的印度国大党也在选举中败北。1993 年8月,日本自民党在选举中失败,结束

12、了长达38年的一 党执政局面。2、中国国内现实发展的新要求第一,新社会阶层的出现。 第二,新党员的迅猛增加。 第三,党内腐败现象严重。 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员干部违法乱纪现象越来越严重,突 出地表面在:涉案金额越来越大,涉案人员的级别越来越 高,涉案人数越来越多。 第四,社会信仰危机加深。 无论是党内还是党外,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淡薄了 ,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淡薄了,这样的思想状况 是非常有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的。中共中央 必须对此高度重视,弄清源头,转移思路,找出对策。(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 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

13、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 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四个成果:科学发展观(一)科学发展观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1、国际背景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国际背景可从以下3个角度来理解:一是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走势,顺应了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二是借鉴了国外在发展所处关键阶段的一般经验;三是

14、借鉴了国外在不同发展观指导下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世界各国发展观的演变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发展=经济增长的发展观(20世纪50年代以后)。发展=经济增长+社会变革的发展观(20世纪60年代末以后)。发展=合理+可持续的发展观(20世纪70年代初期)。发展=以人为中心+社会综合发展的发展观(20世纪80年代以后)2、关于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国内背景 (1)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 (2)2003年初非典疫情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直接诱因(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新世纪我国发展所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原因(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谢谢大家,欢迎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