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高适集_版本考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5248564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709.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_高适集_版本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_高适集_版本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_高适集_版本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_高适集_版本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_高适集_版本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_高适集_版本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_高适集_版本考(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适集版本考孙钦善盛唐著 名诗人 高适的诗文,在唐代已被汇集流传。就历代著录情况看,旧唐书本传称“有文集二十卷”,并提及与贺兰进明书、与许叔冀书、未过淮先与将校书三文(今不传)。至宋,新唐书艺文志著录高适集二十卷。崇文总目著录高适文集十卷。晃公武郡斋读书志著录高适文集十卷,集外文二卷,别诗一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高常侍集十卷。可知到了宋代,除唐代编定的 二十卷本外,又 出现了十卷本;并且据郡斋读书志,除十卷本外,又 出现了“集外文二卷,别诗一卷”的辑佚之作。可见十卷本有缺佚;但又不是缺佚 至半的 重残本,十卷、二十卷之别,主要原因在于十卷本为重新编定之本。元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多袭郡斋读书

2、志和直斋书录解题,关于高集的著录,全同郡斋读书志,马端临是否确实看到附有辑佚的十卷本,不得而知。宋史艺文志著录高适诗集十二卷,从分卷及单刻诗来看,是一种新本子,其详不得而知。至 明清,二十卷本、十卷本皆有著录。明焦站国史经籍志著录高常侍集二十卷,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三十集录一载高常侍集二十卷。清孙星衍廉石居藏书记内篇卷上亦 著录高常侍集二十卷,今传世本中一2 7一未见。而孙 氏祠堂书目则著录高常侍集十卷,并注明“明刊本”,其他 目录多同此,如丁仁八千卷楼书目等。高适集传世之本,有不分体十卷本、分体十卷本、分体诗集本三个系统,仅合北京图书馆及北京大 学图书馆所藏,已颇齐备,兹 分 类护列略考如下:(

3、一) (“结束浮云骏”)、铜雀妓、酬庞十兵曹、 开元二十六年”,诸本多作“三十六年”、“十六年”,皆误,唯此本及明抄本未误。明铜活字本亦未误,当亦据宋本),且兼注异文,对于校勘参考价值极高。又题下、文中时有注语,为唐诗所、唐诗纪、全唐诗所袭,颇有助于了解诗意。(三)高常侍集一卷,明抄唐十八 家诗本,半页十行,行十九字,仅存诗,序次、文字同前两本,唯末多出酬庞十兵曹、和 崔二少府登楚丘城二首。现藏北京图书馆。以上为传世本的第一个系统。(四)高常侍集十卷,明 刻本,无刊 刻年月及 刻书人,半页十行,行十八字。前 有瞿绍铺“铁琴铜剑楼”印。现藏 北京图书馆。题为“唐本明刊”,按 当为明嘉靖以前覆宋刊

4、本(参见 后第五个本子 的考证)。此本前八卷为诗赋,诗分体。卷一先编 列赋 二首( ),次为五言古诗,卷二 至卷 四,亦为五言 古诗,卷五为七言古诗,卷六为五言律诗,卷七为五言排律,卷八为七言律诗、五言绝一2夕一句、七言绝句,卷九题为“表”,收九篇,卷十题为“杂著”,收赞二篇、记、序、祭文各一篇。此本九、十两卷,所题类名与清影宋抄本同卜唯次序互倒,并将赋二篇抽出,列居卷一之首。此本诗计二百零一题,二百四十一首,清影宋抄本所阔之十四篇,不论真伪,具存无遗,唯另缺淇上别业一首。此本的祖本,或为与不分体十卷本并存的一种本子,或据不分体十卷本增补改编而成(卷十题为“杂著”,正为不分体本之遗迹)。后出的

5、八卷诗集本,盖又节取此本前八卷而成。故此本为承上启下 的一个重要本子。(五)高常侍集十卷,明覆宋刻本,无刊刻年月及刻书人姓名,半页十行,行十八字。原为郑振铎藏书,现藏北京图书馆。书后有郑振铎跋,云:“高适集,有明活字板本,凡八卷,有诗无文;又有张逊业东壁图书府本,亦只有诗二卷。以后翻刻张本的诸明秒十二家诗,像许 自昌、杨一统所刻的,也都是 二卷本。四库收的是十卷的影宋钞本,于诗八卷外,第九、十二卷是 文,最为完备(按,实有缺佚,详前),惜未有覆刻本。曾在北京隆福寺修埂堂架上,见有明正德、嘉靖间覆宋刻本一部,亦是十卷,有诗,有文。一时匆促,未及购之。今天 是夏历戊 戌元 旦,偕赵万里 君游厂甸,

6、偶忆及此书,因巫往修埂堂取之归。玄览堂所储唐人集,又多一善本矣。一九五七年夏,曾在藻玉堂取得一部明正德刻本王昌龄集,凡三卷。每半页十行,行十八字,与此本正同。闻正德时曾刻王、高、孟、岑四集,惜予仅得王、高二集。颇疑此种十行十八字盛唐人集,当不止是四家,且似不限于盛唐一代,朱警刻的唐百家诗集,亦是十行十八字,疑 均 出于南宋的书棚本。朱本有王 昌龄、孟 浩然二家,却无高、岑,不知何故。研讨唐诗刻本,是一大学问,非广搜异本,多集资料,不易有可靠的结论也。一九五八年二 月十八日灯下J郑振铎记。”一刃一此本行款、分卷、序次、文字同前一本(第四个本子),然字迹笔t画稍瘦,且偶有讹缺之字,如使青夷军人居庸

7、三首诗题,此本缺“人”字,可知当为同一系统的不同翻刻本。(六)高常侍集十卷,明仿宋刻本,无刊刻年月及刻书者姓名,半页十行,行十八字,存前五卷,封面有李盛铎题记:“集本十卷,此仅存前五卷,木斋记。”现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此本行款、篇目、序次与北京图书馆藏明刻十卷本全同。以上为世传本的第二个系统。上海 图书馆 藏有高 常 侍集十卷,题为明嘉靖刊本,亦属此系统。(七)高常侍集 /、卷,明刊唐十二家诗本,无刊刻年月及刻书人姓名,半页十行,行十八字,字体极佳。分八卷,卷一至卷四为赋及五古,卷五为七古,卷六为五律,卷七为排律,卷八为七律、五绝、七绝。现藏北京大学图书馆。书名、行款、分卷、篇目、序次、文字,全

8、同明刻分体十卷本(前三个本子)的前八卷,如分体十卷本缺淇上别业一首,此本亦缺;分体十卷本李云南征蛮诗“哺餐兼焚憧”,“焚”为“焚”字之误,此本亦因之。此本当为分体十卷本前八卷诗赋部分的节本,节其书而因其名,仍题高常侍集。(/又)高常侍集上、下二卷,明张逊业辑校,嘉靖三十一年(一五五二 )江都黄埠刊十二家唐诗本。半页九行,行十九字,字体极精。现藏北京图书馆(北大图书馆亦藏有高集单本)。十二家顺序为:王勃、杨炯、陈 子昂、骆宾王、卢照邻、杜审言、沈侄期、宋之问、孟浩 然、王维、高适、岑参。王勃集前有张逊业撰王勃集序,末署“嘉靖壬子秋日”,即嘉靖三十一年。他集无序。此本书名、篇目与分体十卷本前八卷及

9、明无名氏 刻唐十二家诗本(第七个本子)同,亦缺淇上别业一首。唯分卷 有 异,将前五卷之古体诗归并为卷上,后三卷之近体诗归并为卷下;又原卷七(排律)与原卷八(七律、五绝、七绝)次序互倒。故与上 述两种本子一3 1一有渊源关系,或据分体十卷本前八卷重新编刻,或承第七个本子重新编刻,为明刊唐十二家诗本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本子。(九)高适集一卷,明万历十二年(1 584)杨一 统刊十二家唐诗本。半页九行,行十二字,楷体。现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十二家顺序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 子昂、杜审言、沈俭期、宋之问、孟浩然、王维、高适、岑参,与张逊业、黄埠本有异。王勃集卷首有三序:黄道日刻十二家诗序、孙仲逸

10、刻唐十二家诗序、杨一统重刻十二家唐诗引。杨序题为“重刻”,末署“万历甲申孟冬”。孙序云:t t都有唐诸作而鹭之,则兹集数人为首。今海内人士,不翅沉酣枕藉之,故江都之刻( 即张黄本),不数年已复初本。.余友杨允大 ( 一统字) 再刊于白下,而 校加精焉,属不按序之首简。”末署“万历 甲申玄提月”。可知 系据张黄本(第八个本子)重加校勘刊行。各集分 人校 刻,其中高适集校者为丘陵(子长)。此本虽不 分卷,然分体,序次同张黄本,文字亦多 同。唯缺塞下曲( 君不见”) 一首(系伪作)。(十)高常侍集上、下二卷,明郑能刊唐十二家诗本,无刊刻年月。半页九行,行十九字。原为郑振铎藏书,现藏北京图书馆。仅存孟

11、、王、高、岑四集,各集卷首均题“晋安郑能拙 卿重镌”。北京图书馆善本目录题为“唐四家诗”,据郑振铎劫中得书记云:“合刻初唐十二家者,有嘉靖壬子永嘉张逊业本,有晋安郑能本”,.此“唐四家诗本”盖为由十二家诗溢 出之本。此本题“重镌”,书名、分卷、篇目、序次全同张黄本(第八个本子),文字歧异亦绝少,可推知系据张黄本翻刻。(十一)高常侍集上、下二卷,明许 自昌辑校前唐十二家诗本,据许序,万历三十一年(106 3)刊。半页九行,行十九字。现藏北京图书馆(北京大 学图书馆仅藏有高适集单本)。此本书名、分卷、次第、文字全同张黄本(第八个本子),必据其一了2一本翻刻无疑。(十二)高常侍集八卷,明铜活字本,无

12、刊刻年月及刊刻人姓名,中国版刻图录于明铜活字印本岑嘉州集下云:“铜活字本唐人集,传世颇罕,前人多误认为宋刻本。原书全目,已不可考。范:氏夭一阁藏三十四家,北京图书馆藏四十六家。观字体纸墨,疑弘( 治)正(德)间苏州地区印本。”现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所收很p此本。此本书名、分卷、序次,与明刻分体十卷本( 以第四个本子为代表)前八卷全 同,而原缺之淇上别业一首,也已据不分体十卷本( 以第二个本子为代表)补进,凡二百零一题,二百四十一首,成为传世高适诗集篇目较为完足的一个本子。文字情况 亦基本同分体十卷本,并有所校正。如李云南征蛮诗 :“脯餐兼焚懂”,“焚”字诸本皆误,而此本不误;燕歌行序“开元二

13、十六年”,诸本多误作“三十六年”,此本同清影宋抄本(第二个本子),不误。但异体字、俗体字较多,盖受活字字模的局限所致。此本盖源出于 明刻分体十卷本,然与同源之张黄本(第八个本子)系统无关,分卷、序次、文字多不同。如几处阔文:同吕员外酬 田著作幕门军西宿盘山秋夜作“债路天甲秋”,明刻分体十卷本“甲”字空缺,此本校补为“甲”字,张黄本及许本(第十一个本子)校补为“正”字;哭裴少府“口悲哭君去”,缺字同明刻分体十卷本,而张黄本及许本已补为“深”字;崔司录宅燕大理李卿 .欲言归口口”,缺字同明刻分体十卷本,而张黄本及许本已补为“缺奉和储光羲感五溪养莱二题二首(皆为伪作)。按全唐诗为清康熙时 彭定求等以

14、明胡震亨唐音统签、清初季振宜唐诗两书为基础增订而成。胡震亨,明史无传,据嘉兴府志: “万历丁酉 (一五五九)举于乡,知 合肥县。崇祯季年,.荐补定州知州,摇员外郎。乞归,藏书万卷,日夕搜讨,凡秘册僻典,鲁鱼漫德者,无不补缀扬榷。所著有唐音统签。”可知唐音统签成书于清初。据唐音癸签卷三十至卷三十三集录部分所记,统签的收集范围,包括各家别集、总集、诗话及金石刻辞、书画真迹。季振宜唐诗,以钱谦益汇集之唐诗残稿为基础编成,而钱氏书中的初、盛唐部分,又袭明万历间吴馆等编刊的唐-诗纪(初唐六十卷,盛唐一百一十卷)。吴馆刻唐诗纪凡例说:“是编多本人原集或 金石遗文”,又说: “是编校订,先主宋版诸书,.以逮

15、善本。有误斯考,所据则从,其疑仍阔,不敢臆断,以侯明者”。可知搜集之广,校勘之精。全唐诗本高诗,与唐诗纪中的高诗部分,在篇目、序次、文字上基本相同,注文亦多同,唯唐诗纪缺塞下曲( t 君不见”)、渔父歌二首,这说明全唐诗与唐诗纪相承关系的密切。又,将全唐诗本与高集传世其他诸本相较,在编排上变动较大,但在内容上则兼采众长。如保存旧本之校注(包括题下注及文中异文之注),与清影宋抄本几乎全 同,盖有取于不分体之十卷宋本系统;补各本佚诗三首:途中酬李少府赠别 之作、玉真公主歌、自淇涉黄途中作之第十三首;汰删伪作二首:奉和储光羲、感五溪养莱;补阔文:哭裴 少府 口悲 哭君去”,据张黄及许本将缺字补作“深”,崔司录宅燕大理李卿“饮醉欲言归口 口”,亦从张黄及许本将缺字补作“伯二七四八,有燕歌行;伯三一九五,有燕歌行(残)、送萧判官赋得黄花戍(佚诗);伯三六一九,有饯故人、无题“一队风一万一口几洲闷、 甲.、 ,尸、. 尸、洲自、尸 产、洲产、, 户. 一一一户、 目尸、 尸、尹、了、洲尸 、J一几 一护、住. . .夕刀、. . .夕.敦唐煌写本八多种十四十五等唐十二卷本八历至代清见著于录J今不传原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