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各乡镇简介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248524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禹州各乡镇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禹州各乡镇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禹州各乡镇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禹州各乡镇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禹州各乡镇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禹州各乡镇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禹州各乡镇简介(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井乡 娘娘蛋儿坡在浅井逍遥观的北山坡上,有很多又圆又光滑的石头蛋儿,那就是娘娘蛋儿坡。在很早的时候,轩辕黄帝在黄河上游一带率领子孙开荒造田。不知是为啥,他来到逍遥 观这儿,见这儿的山怪灵,风景也不错,就给娘娘商量,决定在这儿修道成神,超脱凡俗。娘娘很心疼他, 但也指望轩辕帝修道成神后,能跟他升天享福,也就同意了。黄帝和娘娘分居了,娘娘就住在逍遥观北山坡上。因为修道成神不能与凡人见面,所以, 娘娘想出一个办法,找一根长长的绳子,拴在一个铜铃上,系在丈夫修道的观宇下,每到吃饭的时候,就 把做好的饭菜盛好,然后拉响铜铃,唤丈夫来吃,自己却远远地躲起来,等丈夫吃好离开了,才出头露面。就这样,一天天地

2、过去了,娘娘总是做好饭,再拉响铃。一天清早,一只小鸟落到了娘娘扯的绳子,绳子一晃,观宇下的铜铃响了,黄帝正闭目养 神,听见铃响,睁开眼睛,看看时候还早,虽有疑虑,但还是按约定的行事。这时,娘娘还正灶伙里,刚把搅好的面疙瘩下到锅里,听见脚步声,扭头一看,见是丈夫 到门口,两人一见面,黄帝感到奇怪,娘娘也不知道是咋着哩。心里怨丈夫没有志气,饭不中,就来吃。 娘娘知道,这一来,丈夫再不能修道成神了。越想越气,就把一锅面汤掀翻在地,面疙瘩滚了一地,出门 走了。黄帝看着娘娘走了,还没有弄清是咋回事儿,一眨眼,满地面疙瘩却变成了一粒粒圆滑细 腻的鸭蛋石,后来,人们都叫这个山坡为娘娘蛋儿坡。1、磨街乡 磨街

3、乡大涧村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展示出山村都市风采,是中国十佳小康村、中国名村、全 国文明村2、方山方山,亦称方城山,古称龙山,也是华夏族裔生息繁衍的发源地。清禹州志载:方山有 “五龙壁”或“九龙壁”之称,故呼为“龙的故乡” 。因地处中原人类始祖活动的中心地带,境内旅游资 源丰富,景点繁多,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比较著名的有:伏羲墓、伏羲庙、轩辕洞、八卦台、观月台、 睡佛、朱太尉墓、禹母洞、启母洞、红庙、长寿山庄、溯源亭、纸坊水库等。 方雷氏所封之方山,即今禹州方山,因其形状为方形而得名。相传炎帝神农氏的八世孙榆罔的长子方雷氏,因协助黄帝讨伐蚩尤有功,被封于方山,其族 称方雷氏。黄帝娶方雷氏之女

4、嫘祖为妻,炎黄两个氏祖部落联姻,并逐渐融合成为华夏民族的主体。方雷 氏之后以封地为氏,有方氏、雷氏。新百家大姓中方氏与雷氏分列第、第位。禹州方山作为方姓祖地已为方姓族人认可。近些年来,不少方氏族人回到祖地寻根谒祖。中国禹州方氏总祠方姓发源地禹州方山 禹州地处中原腹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胜荟萃、交通便利、资 源丰富,素有瓷都、药城、煤海之称。在上古时期,是黄帝国都有熊的中心区域,黄帝政治活动的诸多传 说与遗迹大多遗存在禹州境内。黄帝的许多重臣都有分封在禹州,如风后的封地风后岭,大鸿的封地大鸿 山,伐蚩尤有功的方雷封地方山等。此外,还有黄帝将见大隗于具茨之山的具茨山,见广成子的崆峒山, 黄帝散

5、驾处的散驾树,嫘祖庙等古迹。后来由于治水有功,大禹被舜封于此地,禹的儿子启在此建都,史 称夏邑。因此,禹州又有华夏第一都之誉。 方山,位于禹州西部二十五公里处的方山镇方山村南铡,海 拔 403 米,山阴坡陡,山阳坡缓,缓接平川。在方山北麓的半山腰,原有面积很大的方氏祖坟,苍松翠柏, 郁郁葱葱,远近闻名。后来,在 1958 年因治山治水,平整土地,这里变成了沃土梯田,至今仍留有一比 的痕迹。方山脚下因山得名的方山村,是上古时期方姓氏族休养生息、繁衍子孙,进而形成部落的地方。 因历史变迁如今的方山村姓氏杂居,方姓已不占主流。但在方山之尾的方岗,却聚居着 6000 多方雷氏后 裔。方姓人古时称方山为

6、上方山,称方岗为下方山。方山与方岗,山岗相连,一脉相承,同属方姓源头。 方山山门前的北面山腰有“古方雷氏封邑”石碑。香港方润华先生捐建的“溯源光辉门楼”和“方氏溯源 亭” ,大韩民国温阳方氏中央宗亲会为他们的籍迁一世祖所立的“大唐翰林学士奉旨赴新罗文化便者方智 先生”纪念碑。在下方山方岗,香港“雷方邝溯源堂”寻根访祖团捐资兴建有“方氏总祠堂”和“溯源纪 念堂” 。新发掘的方氏古碑林立于总祠堂前,使上、下方山历史文化交相辉映。 3、花石乡花石,明属苌庄都,清隶钧阳里十甲。此地自古处许洛故道上,为粮食集散之区。清康熙年间,村南沟深涧阻,商旅往返艰辛,遂建红石桥一座。此桥初名“三砖桥” ,传说 上京

7、举子捐“四十八丙黄金”建造。清嘉庆四年(1799)年,于红石桥北筑寨一座,号曰“永安寨” 。据 传,因桥砌五彩花石一块, “永安寨”遂以花石代称。古时也有称“花池”者。三座寨门,南曰“花石” ,东曰“枕颍” ,西曰“怡山” 。寨内呈“丁”字街巷布局。后因清 末民初刀兵不止,杆匪蜂起,加之户丁淅增,商家入驻,寨垣日显狭小。清同治元年(1861) ,接原寨北 寨墙再建一寨堡,遂有南北寨之分。南寨北墙,即北寨南墙,南北寨共和一墙,开设一门相通,呈连环之 局。出于安全考虑,北寨未另辟寨门,且在南北线上数设“腰门” 。花石乡景色秀美,风景宜人,碧波荡漾、浮光跃金的白沙水库如一面明镜镶嵌其中,清澈见 底、

8、波光粼粼的颖河水似一条玉带流经全境,秀美的五旗山巍巍挺立,苍劲的云头岭霞遮雾罩,自然美景 美不胜收,义勇武安大殿、闫寨夏文化遗址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天爷庙、石佛寺、龙潭寺等个代悠久的唐代建筑,这些历史人文景观让人看后,又令人叹为观止,三国名将关羽千里走单骑,河北寻兄, “过五 关斩六将”的第一关东陵关,更是因为关云长的英雄气概而声名远播,千年不衰,东陵关还有着优美的风 景,远看,关左是箕山山系的群峰环绕,关右是具茨山系的层峦叠嶂,近看,颖水涛涛,切割得峡深谷幽, 峭壁巍巍,秀美的花石乡,美丽的白沙湖,千古绝唱东陵关,无疑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集旅游、休闲、娱乐 为一体的渡假圣地。看优美风景,品特色小

9、吃也是花石一绝,远近闻名的特色小吃花石羊肉汤更是以独 具特色的风味,老少咸宜、肥而不腻的口感,让人吃后赞不绝口的感叹吸引着八方宾。 求子洞 位于白沙水库景区钓鱼台西南崖上,为一天然洞穴。传说一对夫妻,久婚不育。一天夜 里仙人托梦指点其妻到该洞求子:拣一石子,投入洞内,便可得子。该夫妻如其指点,果投石得子。消息 传开,来此求子者络绎不绝,自此香火不断。另,该洞有人考证为商代石姬娘娘养鸡处,故又称“石鸡洞” 或“石姬洞” 。洞口略呈椭圆形。洞口朝向烟波浩淼的白沙水库,洞前有一突出的平台。站在平台上,脚 下水拍山崖“啪啪”作响,水鸟咽鸣翩然来去。眺望北岸,亭台楼阁隐约,嵩山依稀可望。名称由来白沙,曾

10、称白沙里、白沙镇。逍遥岭东侧,颖河西岸。椐禹县志记载:“曹操迎汉 献帝于东都迁许由此” 。 “元铁冶所在焉,旧住外委一员” 。 禹州地名志记载:明嘉靖年间,翰林陈献章, 字公甫,号白沙,广东新会县人,辞官后隐居于此,建陈园,种菜栽竹,怡然自乐。明朝中期,在陈园西 元代冶铁旧址立炉铸犁面,后有商户定居,此地逐渐繁荣,便以德高望重的陈献章之号白沙命其村名。 4、无梁镇 无梁镇名字的的由来无梁镇之所以得名,源于当地的一座无梁庙。这座庙里的主建筑没有用一根木梁。据说,当 年钧州遭遇灾害,农民收成不好,却还要缴纳皇粮,苦不堪言。马天官便让禹州人先建起这座庙,又设法 劝说皇帝前去参观,并问皇帝有什么感觉。

11、皇帝道:“此处无梁, “梁”与“粮”是谐音。马文升立即替 家乡百姓谢恩,要皇帝免收当地百姓的皇粮。周定王陵,位于无梁镇老山坪东麓。周定王陵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明成祖朱棣的弟弟 朱橚的陵墓。朱橚于洪武十四年就藩于开封,王府设在北宋故宫,因其封国为周,谥号为定,故称周定王。 他在世时河南连年遭灾,他把河南野草可食者,选其叶、茎、根分类绘图著文,编成一部文图并茂的救 荒本草 ,流传至今,是对古代科学的一个贡献。其陵墓坐西向东,是一处由砖、石建成的规模宏大、气 势雄伟的地下宫殿建筑群,被专家们誉为十三陵的缩影。距周定王陵右侧一里左右,有一妃子墓,俗称娘 娘坟,这是一个颇为奇特的地下墓葬,为建筑艺术之

12、珍品墓室距地面约 10 米,主题结构是用砖,石建 成环廊形穹窿顶洞,酷似“黄罗伞”盖,在“环”的外壁周围分置着距离相等的七个单体墓室和一个与墓 室形状一样的墓门。这种造型在全国独一无二,被誉为奇迹。2000 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 。 5、鸿畅镇鸿畅镇交通便利,郸神铁路、禹神公路横穿全境,乡村公路四通八达。兰河、小青河穿涧 跳谷流汇于镇东柏桥水库,水量充沛。画圣祠画圣祠,位于鸿畅镇山底吴村,是画圣吴道子所建。初建于唐代,历代虽有修缮,终因 沧桑变化,祠屡遭毁坏,仅留下残墙断壁和碑碣数片。1989 年,经中宣部、文化部批准,纪念历史文化 名人吴道子,其后裔为追念先贤,从四

13、川迁回道子墓,并于村内修建画圣文化陈列馆和书画碑林。1998 年禹州市政府成立了另道子旅游文化开发领导组,领导重修画繧祠。今日画圣祠背靠九龙山,面对三峰山, 前有山门,内有碑廊,左右有厢房,后有大殿,飞檐垂拱,殿中画圣金身塑像,庄严粛穆,栩栩如生。祠 堂依山势三进高升,金碧辉煌,气势恢宏。殿后有角门直通十八连环彩石洞。1999 年,吴道子故里旅游 线被列为禹州市四大旅游线路之一,同时被列入许昌三国旅游线路,河南省旅游局也将画圣祠列入全省重 点对外开放单位。6、古城镇 地名由来 古城原名为司马古城,三国时期,魏武帝都许,令司马懿屯兵于此,后改为司马古城,又因 古城内有一座显庆寺,建于唐代,较有盛

14、名后又改为古城寺。 古城的古迹有;古城遗址,东西宽 3 华里,南北长 5 华里,内外两城,西北部有诸侯山,是 夏禹的儿子启会见诸侯之地。 三粉加工、中药材种植、烟叶生产成为古城镇农业三大特色产业。7、火龙镇火龙的文物古迹瓦店遗址,位于火龙镇瓦店村东部和西北部的台地上,颍河由遗址的北面、东面转而向东南 流去。该遗址是 1979 年发现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主要包含有龙山文化的早、中、晚期遗存,并以晚 期遗存为主。以地面起建的大型建筑基址和奠基坑为代表的遗迹,以及以精美陶酒器、玉鸟、玉璧、玉铲 和大卜骨为代表的遗物,都表明此遗址在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的规格是很高的。1981 年以来,国家和省有 关考古

15、研究单位多次对瓦店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获得一批重要成果,为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作出了 贡献。2006 年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瓦店街在禹州城西 7 公里,南距火龙镇 2.5 公里,最初叫“瓦坊店” 、后来叫“瓦店街” 。 是古时候做瓦匠人居住的地方,名字非常久远了。这个聚落传说是夏代建造都城时候形成的。上古燧人氏时候人们都是住山洞,后来有巢氏时候 住在树上,再后来人们到平地耕作,就住地窖、半地窖,到黄帝和尧舜禹时候才住上了茅草房。有一幅古对联说:“禹庙千年垂橘柚,尧阶三尺覆茅茨” 。 “覆茅茨”就是用茅草覆盖在屋顶上。这种用茅草、黄白 草、麦秸、稻草缮盖的房顶,俗称草

16、房,从上古传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还存在。这种草房怕风,一遇大风, 房顶就会被掀掉。杜甫不是有一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吗?“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就 是描写的这种情景。 大禹崇尚节俭,修建宫殿时仍坚持“堂高三尺,土阶三等,茅茨不剪,采椽不刮” 。可是,正当 修建大殿时,忽然刮起了大风,刚缮好的茅草,风一刮就刮跑了。大禹非常伤愁。这时有一个奴隶,在制 陶作坊干过活,他找到一些破陶片扣在茅草上,大风过后,扣住的茅草就没有被风刮跑。大禹一高兴就表 扬了他。这个奴隶就动起了脑筋,他把泥巴贴在转盘上,做成泥筒状,再切割成两块或四块,就成了泥瓦, 装进窑里一烧,一块叠一块扣到屋顶上,就成了瓦房,很结实,再不怕风吹雨打了。大禹见他爱动脑子,就让他带头开了个“制瓦作坊” ,专门为建宫殿制瓦。作坊里的瓦匠越来越 多,住在一起就成了一条街,有人还开了门店,专门制瓦卖瓦,人们就叫他“瓦坊店” ,后来开门店的人 多了,形成了一条街,人们就管这条街叫“瓦店街” 。 8、方岗乡:名胜古迹“禹王庙”又叫“拉王庙” ,相传远古时期,这里一片汪洋,海眼出水,泛滥成灾,大禹 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