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克果简要介绍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247857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祁克果简要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祁克果简要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祁克果简要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祁克果简要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祁克果简要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祁克果简要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祁克果简要介绍(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祁祁 克克 果果一生平一生平索伦奥贝祁克果(丹麦语:Sron Aabye Kierkegaard,又译祈克果、齐克果、克尔恺郭尔等;1813 年 5 月 5 日1855 年 11 月 11 日)是 19 世纪上半期丹麦非理性主义哲学家和宗教神学家、宗教哲学心理学家、诗人,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后现代主义的先驱,也是现代人本心理学的先驱。祁克果生于哥本哈根一个富裕家庭,在众兄弟姊妹中最年幼。祁克果的父亲早年是一个乡下农民,后来白手兴家成为城中暴发户,并与富豪之女结婚,挤身哥本哈根的上流社会。后来其妻去世,祁克果之父另娶家中女雇为妻,并在老年得幼子索伦祁克果。 祁克果的父亲是一名虔诚的基督徒(

2、所有丹麦人一出生就自动成为路德会信徒) ,本身受正式教育不多,但勤于自学。他性格忧郁,且深信自己因早年不虔敬的行为而受到神的咒诅(而且祁克果大部分兄长、姊姊活不过三十四岁那是耶稣被钉十架的年龄) ,对祁克果管教特别是宗教教育非常严厉。祁克果深受父亲影响。另一方面,祁克果自少生活富裕,但体弱多病,且跟兄长相处不融洽。种种因素造成祁克果忧郁的性格。1830 年进哥本哈根大学学习神学,并于翌年开始准备攻读神学学位。但于1834 年他的宗教信仰陷入低潮,生活变得糜烂,直至 1838 年才恢复过来。1840 年他完成学位考试、同年向维珍妮奥逊(Regine Olsen)求婚,在订婚以后,祁克果以为自己应

3、该把内心的感受告诉这位未来的太太,好使得以后可以互相分担忧患、痛苦,可是当他把自己内心的所有忧郁,尤其自己有两个原罪,将来会下地狱的感受告诉维珍妮奥逊的时候,维珍妮奥逊当时只有 17 岁,不能接受如此古怪的、颓丧的思想,把他所说的只有一笑置之,所以祁克果认为自己不应该把自己内心的痛苦分担给这位纯洁的少女,因此断然地与她解除婚约,在解除婚约之后,他更感到痛苦,一直到他去世,在他的日记和著作中,他和维珍妮奥逊的关系一直都是他自我折磨式思虑的主题之一。他无法以感性的方法解除内心的苦闷,亦即无法以感性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存在,因此他认为排除心中苦闷的出路应该是属于思想的层次。1841 年他步上了留学德国

4、之途,到柏林大学学习当时盛行的黑格尔哲学。德国观念论的课程都是属于非常高的理想,把一切都往真善美的身上推去,把人性、具体人生的所有苦闷和痛苦都存而不论。这些均与克尔凯郭尔的理念不同,于是他放弃传统哲学思想的探索,改而探求现实世界的人生哲学,终于使他领悟出影响世人的存在主义。1855 年祁克果于哥本哈根一家医院逝世,至临终时仍不肯接受丹麦教会的圣餐,也不肯让教会参与其丧礼,年仅 42 岁。二著作二著作非此则彼 (1843) ;两个启发性谈话 (1843) ;恐惧与战栗(1843) ;重复 (1843) ;哲学性片断 (1844) ;生命的阶段 (1845) ;非科学的结语 (1846) ;不同精

5、神的启发性谈话 (1847) ;爱之工(1847) ;致死的疾病 (1849) ;基督教的训练 (1850)三哲学思想成就三哲学思想成就祁克果思想的主导背景是要在启蒙以来的人文思想氛围中重新思索基督教对于人的意义。这种宗教思想背景为他的思想提供了一种个人生存的进路。从这种角度, 他对当时思辩哲学批评的核心可以概括为:思辩哲学的反思方法使个人的生存中断, 人成为“旁观者”,或消失于在他看来具有虚幻性的“众人”之中。 他给自己规定的终生目标就是要打破这种“众人”幻像,使个人成为单个的人。 单个的人是祁克果基督教生存论的核心范畴和主导线索, 它大致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首先,祁克果从内向性的角度规定单

6、个的人。 单个的人在生存论层面上的实在性体现在:个人开始有一种对自己的关切。 这种与自己的关系(“关系的关系”)构成了单个的人的实在性;其次,这种关切关系的特点首要地是一种激情, 而并非首要地是理智。这种激情随着强度的增加,依次表现为志趣、意愿、决断、直到信仰的层面, 这些构成了单个的人主体性的层面。这里祁克果思想的特点是,这种激情性的关切关系是非现成性的,乃要在一种“个体性”的过程中展现或实现出来。 这种“个体化”的过程可以有两条不同的途径:伦理宗教的途径,以及宗教的信仰途径。个人成为单个的人,在祁克果看来,更主要地与宗教的途径或阶段相关,即与基督教信仰相关。祁克果从生存论角度, 并没有首要

7、地把信仰看作一套信仰或学说体系(what) ,而是将其首要地看作是一种生存现象、状态或过程(how) ,因此可以把这个信的过程看作是个人成为单个的人的“个体化”过程。具体地说, 祁克果在宗教中强调的核心思想在于:单个的人所具有实在性的自我关联,和一个更高的实在相关, 即和单个的人与“神-人”(悖谬)形成的位格性关系相关。这种关系是生存性的, 它是动态和无止境的,因此单个的人总是处在生成之中。1关于关于“存在存在”“存在”在黑格尔那里是一个逻辑范畴,但祁克果却将其定义为一个只能适用与于个人的概念。祁克果将人的存在描述成三个不同层次:感性、理性和宗教性。感性的人或是享乐主义者、或是热衷于生活体验的

8、人,他们主观而具创造力,对世界没承担、没责任,觉得人世间充满可能。理性的人则是现实的,对世界充满承担和责任,清楚明白人世间的道德、伦理规条。因此,有别于感性的人,理性的人知道这世界处处设限,充满著不可能。面对不可能,理性的人就只有放弃,并永远为失去的东西而悲伤。这个时候,人只有靠著“信心的一跃”进入宗教性,相信在无限的神中凡事俱可能;尽管理性上非常明白事情的不可能性,但正正只有信仰荒谬,人才能重获希望。 祁克果的思想没有任何的本体论,他的焦点始终是人,人的存在,人的自由选择。他的“自我参与”意即积极地、主动地参与人生的全过程;“自己选择”即感性地,在结果不确定的情况下做出完全自主的选择,而这种

9、选择在祁克果看来,总是朝向一个目标的飞跃而非偏离目标的堕落;祁克果的“自我实现”是个体的实现,是个体越来越脱离社会而存在的过程,他对群体、集体、整体深恶痛绝。在这点上,他反对黑格尔的国家主义理论。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的时代体现就是国家,通过把基督教信仰理性化,神学思辨化来顺应国家教会。在恐惧与战栗中,祁克果思考旧约中“信心之父”亚伯拉罕听从神的指示杀子作燔祭的故事。他认为如果亚伯拉罕不在乎自己的儿子生死、没有道德伦理以至亲情的心理挣扎,或者认为听命于神而杀子是一种道德规条,他的所作所为就毫无意义。亚伯拉罕的行动的价值在于他从理性跃进宗教性,信仰神的大能、信仰荒谬,相信凡事可能、奇迹会出现(结

10、果神在最后关头遣天使阻止亚伯拉罕杀死儿子) 。祁克果认为,不通过理性的话,是不会有信仰的。2存在主义存在主义作为一个存在主义思想家,他试图将一切与个体自身的情况相联系,而不是从中提取本质,借此来理解生活。他的第一本著作非此即彼集中论述了自由与奴役之间的选择,这一论题几乎可以在他的所有著述中找到。他坚持认为责任和宿命论在人类中互相缠绕,由此预示了深蕴于心理学中的去个性化和意志危机等课题。在他看来,当自我包括许多非意志的或自我创造的因素时,自我仍然不是一架机器。他反对怀疑论,反对宿命论的超然旁观,把道德和伦理责任作为普遍目标,把由此促进的世俗判断和绝望戏剧化。他认识到“精神失助”这一奇特的现代病,

11、指出自我疏忽或自我隔离,真正的自我一直未能实现也无法实现。要纠正这种现象必须在信任上获得飞跃,树立“新生活”或真正的自我是个体摆脱与一个人的社会文化环境彻底同化的个体化和分化过程。克尔凯郭尔认为,实现这种自我的标准在基督教的核心人物耶稣身上得到体现和表明。在一个人实现自我的过程中,另一个人可以是“助产士”,但是“分娩”最终还是个人自己的事。克尔凯郭尔所提倡的存在主义,强调哲学家应探讨现实中人生问题。他反对德国观念专门讲理想的东西,而以为人生最主要的是要很具体地把握住个人的存在,克尔凯郭尔个人对自己“孤独”与“例外”的感受,所以创造出对自己关心的哲学 - 存在主义。克尔凯郭尔的哲学,可以说是利用

12、最简单的、感性的、我们日常生活里的方法,希望利用普通的、实际的、具体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存在,解消自己内心中的苦闷与荒谬。存在指此时、此地、此人的存在,是有血有肉的个人存在。个人存在中有喜怒哀乐,经由喜怒哀乐才能体验到真正人生。语言、理性和逻辑无法揭示每一个人独特的个性,无法揭示人的真正存在。对于后者,只能依靠每一个人本身内在的独特的主观体验。他的个人是一种为恐惧、颤栗、悲观、绝望等消极情绪所支配的个人。这种悲观消极的情绪是个人对自己的生存的最本真的体验。正是这种情绪驱使人采取行动,进行非此即彼的选择。克尔凯郭尔又有单有理智思考不足以引发行动的观点,这种选择被形容为一种跨跃。必须有结束这一思考历

13、程的决心,而且这决心必须由激情来产生。形成一个人的自我的这种激情,被他指为个体的内求性(inwardness)或主体性(subjectivity)。最重要的激情如爱情和信仰,并不只是偶然发生的,它们是必须被培育和养成的。克尔凯郭尔明确地把自己的哲学与传统哲学对立起来,特别是把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理性主义的批判当作自己哲学的根本方向。他认为黑格尔哲学的根本错误在于把逻辑必然性当作实在的统一性的最高原则以及理性和实在的统一性的保证,并由此而陷入了“客观主义”。世界无非是客观精神的必然显露,一切具体的、特殊的存在是这个普遍存在的实例,是这个整体中的某一阶段中某一成分。这样,人实际上失去了自己的自主性和

14、独立性,失去了作出决定和进行选择的可能性,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和自由,从而也将使自己忘却了对发生的事件责任,取消了个人从伦理上对待自己和世界的可能性。黑格尔哲学是一种用思想整体来牺牲个人、使人非人化的哲学,是对人的地位和尊严的一种蔑视。克尔凯郭尔的存在主义有两大要义:1 存在先于本质的理念,其意义是指人的生存是被动的、命定的(人之出生是男是女都不能由自己决定),可是人可以利用自己命定的这种存在,去创造自己的本质。所以人之所贵,并非由于他有一个命定的存在,并非由于他的历史背景、家世,亦非由于他出身的地位,而是在于人有选择改造自己的本质的自由,他如何选择做自己想要做的人,选择自己想要做的事,这就是人的

15、本质。2 是克尔凯郭尔将存在分为三级(这也是其哲学的特色):(1)感性存在(美学阶段):感性的存在通常是追求自己的快乐,追求轻薄的人生,追求自己自私的一面,是从维持生命到享乐方面的存在;在他看来是典型的浪漫主义者的作风(2)理性存在(伦理阶段):是一种比较严肃的、尽责的人生,以理性的方法、哲学的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使自己对别人尽到伦理责任,合于社会道德的存在;在克尔凯郭尔一生的最后 12 年里著述甚多,同时出版了宗教、哲学、心理学,甚至关于幽默的书籍。在 S.弗洛伊德之前,他还写过一本完全针对焦虑的著作恐惧的概念,他在心理学方面的创新思想受到弗洛伊德的赞许。(3)信仰存在(宗教阶段)虽然克尔

16、凯郭尔不愿将自己的思想写成哲学理论,但后人仍视他为存在主义的鼻祖,其所影响的时代并不在他所在的十九世纪,而是在在二十世纪。他把存在主义哲学和对敬虔派与奋兴运动的神学批判相结合,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一种新的神学。他的批判主义与马克思、尼采的批判主义并列。克尔凯郭尔并不算是一位建构体系的神学家,在他的神学或宗教著作中只能找到很少的内容,仅有“矛盾”这个词不断重复出现,另外他的“信心的跳跃”学说只是表示矛盾的另一个说法,因为它无法合于逻辑地推演出来,是非理性的和令人惊异的。克尔凯郭尔的影响有三方面:一个是在宗教方面,一个是在辩证学方面,一个是对黑格尔引起灵感的影响。克尔凯郭尔认为自己的哲学思想与正统的基督教是一致的;但是后来的存在主义哲学家却发展出世俗,甚至是无神论的存在主义。克尔凯郭尔批判黑格尔的临在论(神临在于文化的历史演进)与以此为基础的文化基督教,可说是开了新正统神学的先河。而这新正统神学则是对传统更正教正统神学与自由派神学彻底失望,同时强烈反对基要派对圣经的看法,所兴起的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