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胺类药物的性状综述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247414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磺胺类药物的性状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磺胺类药物的性状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磺胺类药物的性状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磺胺类药物的性状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磺胺类药物的性状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磺胺类药物的性状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磺胺类药物的性状综述(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磺胺类药物的性状综述姓名:曹亮 学号:s10111017 专业:有机化学 摘要摘要 我国磺胺类药物生产基础较好,并已成为全世界磺胺类药物的头号产销大国,预计今后其国内外市场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本文主要从磺胺类药物的性状出发,介绍了其各大类的作用机理,抗药性以及使用原则等. 关键词关键词 磺胺类 化学结构 分类 性状 作用机理 抗药性 特点 不良反应 使用原则AbstractAbstract There is a good production foundation of sulfonamides in China , which has become t he number one p rod

2、uction and marketing count ry for the sulfonamides1 It is expected t hat t here are still big potential developmental market for t he sulfonamides bot h domestic and abroad. This paper mainly from the character of sulfa drugs starting on its major role of the mechanism of resistance and the use of p

3、rinciple.KeywordsKeywords Sulfonamides; Chemical structure; Categories; Traits; Mechanism; Resistance; Features; Adverse Reactions ;Use principles.前言:前言:磺胺类(sulfonamides)是人工合成的防治全身性感染的第一类有效的化疗药物 ,以后随着各类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的问世,磺胺类的治疗地位逐渐被取代.但磺胺类药物仍有其独特的优点,对某些感染性疾病 (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鼠疫)具有疗效显著,使用方便、性质稳定、价格低廉等优点。特别是 70 年

4、代中期,发现磺胺甲噁唑与增效剂甲氧苄啶联用后疗效明显增强,抗菌谱增大,使磺胺类在治疗某些特定细菌感染中的应用有所增加。一、一、 磺胺类药物的化学结构与分类磺胺类药物的化学结构与分类磺胺类药物的基本化学结构为对氨基苯磺酰胺, 如磺酰氨基上的一个氢原子(R1)被杂环取代,作用增强,可得到口服易吸收的用于防治全身感染的磺胺药如磺胺嘧啶、磺胺异噁唑、长效磺胺等及外用的磺胺醋酰、磺胺嘧啶银。分子中对位氨基为抗菌活性必需集团。R2 被可在体内转换成游离氨基的集团所取代,得到口服难吸收而用于肠道感染的磺胺药如柳氮嘧啶局部应用的磺胺米隆等。磺胺类结构式二、磺胺类药物的性状及其作用机理二、磺胺类药物的性状及其作

5、用机理( (一一) )、性状、性状磺胺类药物一般为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性粉末,遇光易变质,色渐变深,大多数本类药物在水中溶解度极低,较易溶于稀碱,但形成钠盐后则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强碱性。【抗菌药】磺胺类药物抗菌谱广,通常体外对其敏感的有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杜克嗜血杆菌、诺卡菌、放线菌、肉芽肿荚膜杆菌和沙眼衣原体等。尽管磺胺类对广泛的革兰阳性、阴性细菌有作用,但近年来耐珠(如大多数脑膜炎球菌、志贺菌、大肠杆菌)已很普遍,故不再选用于这些感染的治疗。仅用于某些敏感菌引起的泌尿道感染,诺卡菌病,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预防链球菌感染及风湿热复发。磺胺类和某些化疗药物作用原理示意图( (二

6、二) )、作用机理、作用机理对磺胺药敏感的细菌生长繁殖过程需要叶酸参与,且只能利用环境中的对氨基苯甲酸(PABA)和喋啶,在二氢喋酸合成酶的催化下合成二氢叶酸,再经二氢叶酸还原酶还原为四氢叶酸,后者作为一碳集团转移酶的辅酶参与核酸合成,以供细菌生长需要,而不能利用现成叶酸。磺胺药结构和PABA 相似,并竞争拮抗 PABA,防止正常细菌利用 PABA 自形合成叶酸(见图)。同时磺胺类为二氢喋酸合成酶的竞争性抑制剂,一般仅起抑菌功效,感染的痊愈主要依靠宿主的防御机制。磺胺对可利用已形成叶酸的细菌或哺乳动物的细胞无作用,因为它们不能合成叶酸,而只是利用已形成的叶酸,故不受影响。三、磺胺类药物与并用药

7、物的相互作用三、磺胺类药物与并用药物的相互作用 ( (一一) )、某些局部麻醉药、某些局部麻醉药普鲁卡因、本作卡因等在体内经水解生成对氨基苯甲酸(PABA)。PABA 是多种细菌繁殖所不可缺少的物质,而磺胺类的化学结构与 PABA 极为相似,能和 PABA 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磺胺类与二氢叶酸合成酶结合,形成无功效的叶酸类似物,从而妨碍二氢叶酸的合成,影响细菌生长繁殖所必需的核酶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如与磺胺甲基异恶唑、磺胺嘧啶合用则抗磺胺药的抗菌作用,疗效降低。( (二二) )、干酵母片、干酵母片当磺胺药与酵母片合用时,服用酵母以后是使体内增多的 PABA,能与磺胺药竞夺二

8、氢叶酸合成酶,促进二氢叶酸的形成,从而也促进和蛋白的合成,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使磺胺药的抗菌效果下降,故不宜联用。( (三三) )、青霉素类、青霉素类使用磺胺药后细菌被抑制,粘肽合成处于静止状态,而青霉素的抗菌作用是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合成,而粘肽是合成细胞壁的主要原料,所以二者的作用是拮抗的。但另一方面,二者的义军或杀菌机理,最终都是阻碍蛋白质的合成,所以他们又协同的抗菌作用。因此,不同的青霉素类与不同的磺胺药不同的相互作用。( (四四) )、消炎镇痛药、消炎镇痛药 水杨酸类、保泰松、羟基保泰松及消炎痛等可置换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磺胺药,如磺胺对甲氧嘧啶(SMD)、磺胺二甲氧啶(SMD)等影响较大

9、;两类药物合用时,一方面可使游离磺胺药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并用时注意调整剂量。( (五五) )、口服降血糖药、口服降血糖药磺胺苯吡唑、磺胺二甲氧啶与双香豆素类、新抗凝合用,可增加抗凝血作用,而导致出血。其作用机理有以下两种:1.由于磺胺药抑制能合成维生素 K 的肠道菌群因此也就抑制了肝内凝血酶原的合成;2.又由于磺胺药能从血浆结合部位置换抗凝血药,是游离的抗凝血药迅速增加,以致肝脏内停止合成凝血酶原,于是会出现出血等不良反应。因而合并用药时二药可能发生竞争性抑制而相互降低药效。( (六六) )、乌洛托品、乌洛托品 乌洛托品系氨与甲醛化合物可使尿液呈酸性,降低磺胺药及其乙酰化物的溶解度,如与磺胺甲

10、异噁唑(SMZ)并用则出现结晶尿或血尿,易造成肾损害,故磺胺药不宜与酸化尿液的一类药物合用,以免引起或加重肾损害。氨甲喋呤(MTX) 磺胺异噁唑(SIZ)及复方新诺明(SMZCo.)与 MTX 合用,前者可置换蛋白结合部位上的 MTX,而致血浓度增高。而该药的安全范围又较窄,于是产生药物过量的毒性症状,但疗效也增加,宜在 SIZ 疗程结束后再使用 MTX。( (七七) )、苯妥英钠、苯妥英钠苯妥英钠有抗叶酸作用。长期接受苯妥英钠治疗的病人如合用磺胺异噁唑,会进一步造成叶酸缺乏,加重本妥英钠的毒性作用。必须合用时,应减少二者的用量。( (八八) )、普鲁本辛、普鲁本辛 与磺胺甲异恶唑联用,则普鲁

11、本辛能抑制胃肠分泌,使胃排空速度减慢,从而使磺胺药吸收减少,血浓度降低,疗效下降。若同服应间隔 23 小时。( (九九) )、乳酶生、乳酶生 乳酶生为活的乳酸杆菌制剂,在肠道分解糖类成乳酸,使肠内酸度增高,抑制腐败菌的繁殖,防止蛋白质发酵,减少肠内产气,磺胺甲噁唑则杀死或降低乳酸杆菌的活性,使乳酶生失去药效,两药不宜同服,可间隔 23 小时后再服。( (十十) )、碳酸氢钠、碳酸氢钠 磺胺甲基异噁唑在尿中乙酰化率较高,易出现结晶尿和血尿。如福碳酸氢钠使尿液呈碱性,可显著提高乙酰化产物的溶解度,避免或减少结晶的形成,故较长期或较大剂量服用或肾功能不良者服磺胺甲基异噁唑时,都应同服碳酸氢钠。( (

12、十一十一) )、铋剂、铋剂 次碳酸铋或次硝酸铋在肠道内形成保护膜,覆盖粘膜表面,妨碍磺胺甲基异噁唑发挥作用。( (十二十二) )、泻药、泻药 硫酸镁、硫酸钠及含硫化合物与磺胺甲异噁唑并用,可引起硫化血红蛋白症;各种泻药及清洁灌肠都能清除肠道药物,减弱肠道磺胺药的作用。( (十三十三) )、含醇饮料、含醇饮料临床医师必须提示服磺胺药的患者,不要饮用含有醇性饮料,尤其酒,含有较多乙醇,因磺胺药会加重乙醇的精神毒性作用。四、磺胺类药物的抗药性四、磺胺类药物的抗药性细菌对磺胺的耐药性据推测可通过随机突变、选择和质粒转移而发生,此种耐药性一旦发展,通常永久性、不可逆的。对磺胺类的获得耐药性对磺胺外的其他

13、菌药物交叉耐药性,也不影响细菌的独立或抗原性。耐药性或许是二氢喋酸合成酶结构改变的结果,或使药物失活破坏,或增加 PABA的产生和利用能力,或改变代谢途径等。但磺胺药之间有交叉耐药性。五、各种磺胺药物的特点五、各种磺胺药物的特点( (一一) )、口服易吸收,可用于治疗全身感染,根据血浆不同可分为短效类、口服易吸收,可用于治疗全身感染,根据血浆不同可分为短效类(56h),(56h),中效类(中效类(1011h1011h)及)及长效类长效类(24h).(24h).1、磺胺异恶唑类 sulfisoxazole (SIZ) (菌得清)属吸收快排泄快的短效磺胺类,血浆蛋白结合率 86%,主要经肝乙酰化代

14、谢,血和尿中乙酰化物分别为 28%35%及 30%,不论原形或乙酰化形式,主要经肾排出,尿药浓度高,不易析出结晶。在尿道感染细菌耐药性不高的地方,或为敏感细菌尿道感染时可选用 SIZ 治疗,其他情况下已不做首选。还可用于诺卡菌病治疗。2、磺胺嘧啶 sulfadiazine (SD)属中效磺胺,口服易吸收,血浆蛋白结合率相对较低,约 55%,易透过血脑屏障。约 15%40%以乙酰化形式从尿排出。碱化尿液,多喝水可加速排泄。由于耐药菌株的出现,由于耐药菌株的出现,也较少使用 SD 治疗细菌性脑膜炎。还可与乙胺嘧啶合用治疗弓形体病或单用治疗诺卡菌病。3、磺胺甲噁唑 sulfamethoxazole,

15、 sinomin (SMZ)属中效磺胺,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60%80%),尿中浓度低于 SIZ。但与 SD 接近,故也适用于治疗尿道感染。4、磺胺多辛 sulfadoxine (SDM)长效类,抗菌力较弱。为 100230h,在体内维持时间最长,可每 37 日服药一次,故又名周效磺胺。与乙胺嘧啶联用预防和治疗耐甲氟喹的恶性疟,由于长效磺胺有严重的有时甚至是致命的不良反应,作为预防使用仅限于耐药疟疾危险高的地区。( (二二) )、用于肠道感染的磺胺类、用于肠道感染的磺胺类1、柳氮磺吡啶 sulfasalazine口服吸收较少,在肠胃细菌作用下分解释出活性磺胺吡啶(sulfapyridine)而

16、被吸收,并在尿中排泄。而粪中 5-氨基水杨酸盐浓度高,对肠道炎症亦有效。主要用于溃疡性和局部性结肠炎。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敏缺乏患者,磺胺吡啶易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恶心、药热和药疹,发生率可达 20%。( (三三) )外用磺胺类外用磺胺类1、磺胺醋酰 sulfacetamide (SA)为磺胺类 N-乙酰基取代衍生物。30%的钠盐溶液 PH 为 7.4,较其他磺胺类碱性低,局部应用及无刺激性,穿透力强。用于治疗沙眼,眼部感染。2、磺胺嘧啶银 silver sulfadiazine体外能抑制几乎所有致病细菌,真菌,包括某些对磺胺耐药株的生长,局部应用可降低微生物集群现象(col0nization)和烧伤伤口感染率,适用于预防烧伤感染。但不用于已明确的深度感染。3、磺胺嘧隆 sulfamylon (SML, mafenide)局部应用以防止烧伤的集群现象,对广泛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