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移动通信琶洲枢纽楼结构设计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5245686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07.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移动通信琶洲枢纽楼结构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广州移动通信琶洲枢纽楼结构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广州移动通信琶洲枢纽楼结构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广州移动通信琶洲枢纽楼结构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广州移动通信琶洲枢纽楼结构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州移动通信琶洲枢纽楼结构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移动通信琶洲枢纽楼结构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箜j :担星全国塞星毽塑丛塑芏查垒丛丝塞! 璺Q ! 至广州移动通信琶洲枢纽楼结构设计黄用军陈岩施永芒王丹华李澄( 中建国际( 课圳) 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潍圳5 1 9 0 3 3 )【提要】广州移动通信枢纽楼属超限高层建筑。该工程平面不规则扭转不规则,楼板局部不连续。竖向不规则,部份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柱网跨度大,其典型柱网尺寸为1 5 6 米X 1 6 8 米该工程结构形式为矩形钢管混凝土柱、钢框架、钢筋混凝土简体混台结构。本工程采用了楔形变截面铜框架粱组台粱本文介绍了此工程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矩形钢管混凝土柱楔形变截面钢框架粱组合粱T I I ES T R U C T U R ED E S

2、 I G NO FG U A N G Z H O UM O B I L E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P A Z l l O UB U I L D I N GH u a n gY o n g j u n , c h Y a h S h iY o n g m a n W a n gD a n h u a , L iC h a n g ( C h i n aS t a t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S h a n z l l a n ) D e s i g nC o n s u l t a n tC

3、o L T D ,s h a nz h e n5 1 8 0 3 3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G u a n g z h o uM o b i l e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P a z h o uB u i l d i n gi sah i g h - r i s eb u i l d i n gw h i c he x c e e d st h ec o d e sl i m i t e d T h eb u i l d i n ga r ci r r e g u l a ri np l a n e ,i r r e g u l a

4、 ri nt o r s i o n ,d i s c o n t i n u ei np a r t i a lf l o o rs l a b - i r r e g u l a ri nv e r t i c a l v e r t i c a lf o r c eb e a r i n gm e m b e rd i s c o n t i n u e T h ec o l u m n ss p a n s q u i t el a r g e t h et y p i c a ls p a ni s1 5 6 r e X l 6 8 m I nt h i sb u i l d i n

5、 gw eh a v eu s e dc o n c r e t e - f i l l e dr e c t a n g u l a rs t e e lt u b ec o l u m n ,s t e e lf r a m e ,r e i n f o r c eC o l l e i e t ea n r c :T h et a p e r e ds t e e lf r a m eb e a ma n dc o m p o s i t eb e a mmb e e nu s e di nt h ep r o j e c t I nt h i sp a p e rt h ed e s

6、i g nm e t h o dh a sb e e ni n t r o d u c e d K e y w o r d $ :c o n c r e t e - f i l l e dr e c t a n g u l a rs t e e lt u b ec o l u m n ;t a p e r e ds t e e lf r a m eb e a m ;c o m p o s i t eb e a m一、基本情况建设单位:广州移动公司,工程名称:广卅I 移动通信琶洲枢纽楼,建设地点:广东省广州市。建筑规模:建筑面积:7 4 0 1 2 吖,地上5 5 0 9 0I n “ ,地下1

7、 6 5 8 0 盯,建筑层数;地面以上主楼1 1 层,地面以下2 层扩大地下室,建筑高度:地面以上主楼4 9 4 m ( 1 1 层) ,地面以下9 2 m 。黄用军,男。1 9 6 2 “出生工学碰土高级T 科师笙! :扛厦全国鱼星壁篁缝塑堂垄盒送堡塞2 嫂垒生二、抗震设防标准抗震设防烈度:7 度抗震设防类别:乙类,设计地震分组:一组,采用抗震规范规定的反应谱。三、勘查报告基本数据场地地震烈度:7 度场地土类型:软弱至中软场地土,场地内未发现断裂构造踪迹,场地稳定性类别属稳定。场地内饱和松散砂土,地震液化等级为严重。四、基础设计概况根据2 0 0 3 年4 月2 3 日广州市城市规化勘测设

8、计研究院提供的广东移动琶洲地块岩土工程初步勘察报告及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 B J l 5 3 1 2 0 0 3 ,本工程地基基础的设计等级为甲级。本工程主楼和扩大地下室基础形式均为桩基,桩型均为A B 型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主楼下采用中6 0 0 x1 1 5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3 0 0 0 l ( N ,扩大地下室采用 4 0 0 x 9 5 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单桩抗拔承载力特征值4 8 0 K N 。地下室底板板厚6 0 0 m m ,地下室底板结构型式为桩基承台( 2 0 厚) 加0 6 m 厚的平板。地下二层外墙墙厚4 0 0 m ,地F 一层外墙墙厚3 5

9、 0 m m 。5 2 5 -五、建筑结构布置方案和选型本工程地面以上建筑物平面尺寸为1 2 3 6 米5 8 2 米,建筑物长宽比L ( 1 2 3 6 徊( 5 8 轳2 1 2 0 2 5 ,按盖厚1 2 0 n l l n 。所用钢材采用0 3 4 5 B 钢材。参考文献 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 B 5 0 0 1 卜2 0 0 1 ) 北京中国建筑1 = 业出版社2 0 0 1 2 】钢结构设计规范( G B S 0 0 1 7 - 2 0 0 3 )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 0 0 35 2 8广州移动通信琶洲枢纽楼结构设计广州移动通信琶洲枢纽楼结构设计作者:黄用军, 陈岩, 施

10、永芒, 王丹华, 李澄 作者单位:中建国际,深圳,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深圳,518033相似文献(2条)相似文献(2条)1.学位论文 李文斌 方钢管混凝土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及损伤评估 2009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学者根据近年来的震害调查提出的抗震设计思想,现已成为21世纪各国抗震设计规 范修订的主流方向。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的目的是将所设计的结构在指定强度地震下的破损状态及其造成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等控制在预期的目标范 围内,使结构震后的功能得以延续,维持。随着人们认识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得以广泛应用,其优越性也会越来越明显。汶川 大

11、地震后,国人特别是地震工作研究者对于抗震设计理论的反思及进一步研究是必然的,这也会增强我们对于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的关注度。钢管 混凝土结构因为其优异的抗震性能,在高层特别是超高层建筑中使用越来越广泛。我国一些学者认为超限高层建筑设计比较适合首先采用基于性能抗震 设计理论,并认为在我国超限高层建筑中试点采用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时机已经成熟。本文针对方钢管混凝土柱及方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结合基于性 能的抗震设计理论,进行以下研究工作: 1.根据抗震性能水准各性能等级与骨架曲线各段相对应的理论,将方钢管混凝土柱各性能等级与其骨架 曲线各段进行了对应,并在此基础上对方钢管混凝土柱试验数据进行了整理,

12、在统计的基础上建立了方钢管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水准。 2.将直接 基于位移的方法运用到方钢管混凝土柱抗震设计中,得到了一种基于位移的方钢管混凝土柱抗震设计方法。在方法中,屈服位移由结构几何尺寸来确定 ,不需要进行迭代;探讨了方钢管混凝土柱性能设计中的几个问题,主要包括:方钢管混凝土柱的滞回阻尼系数的确定方法;方钢管混凝土柱承载力计 算方法:非线性设计位移反应谱的选取问题。 3.通过一个设计实例验证了本文的基于性能的方钢管混凝土柱抗震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在整理试验 数据的基础上拟合了方钢管混凝土柱的损伤指数公式,然后指出了拟合公式和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的关系,提出了方钢管混凝土柱基于性能的评估方法 。

13、 关键词: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钢管混凝土柱;目标性能水准;非线性位移反应谱;拟合公式;损伤评估2.会议论文 黄秋来.李达明 福建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结构设计 2005本文详细介绍福建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的结构设计和计算分析.该建筑总层数34层,总高度145.6m,抗侧力结构体系采用框架-核心筒组合结构.该结构为 一超限高层建筑结构,结构设计时采用了一系列较为先进的技术,以减小层阃位移和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包括(1)为提高结构抗侧刚度,在32层设置了一个 上下弦杆为SRC、斜腹杆为H型钢的水平伸臂桁架和周边水平环带桁榘加强层;(2)为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20层以下框架柱采用钢管混凝土柱,20层以上的 则采用核心型钢混凝土柱.本文链接:http:/ 下载时间:2009年12月8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