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场所医务民警心理健康调查分析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243322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监管场所医务民警心理健康调查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监管场所医务民警心理健康调查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监管场所医务民警心理健康调查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监管场所医务民警心理健康调查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监管场所医务民警心理健康调查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监管场所医务民警心理健康调查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监管场所医务民警心理健康调查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监管场所医务民警心理健康调查分析监管场所医务民警心理健康调查分析苏俊义 卢征 沈慧丽(杭州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杭州,311113)【摘要】 目的目的 了解杭州地区公安监管场所医务民警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 60 名监管医务民警进行调查。结果结果 存在心理问题的有 16 人(26.67%) ;抑郁、焦虑、躯体化、敌对因子均高于国内常模(P0.05人际敏感 1.430.42 1.650.61 -2.77 0.05偏执 1.230.31 1.430.57 -2.70 0.052.3 监管场所医务民警的疲劳度调查:50

2、.00%的民警处于轻度疲劳状态,43.33%的民警处于中度疲劳状态,6.67%的民警处于重度疲劳状态。见表 3表 3 监管场所医务民警疲劳度调查(n=60)项目 人数 比率(%)轻度疲劳 30 50.00中度疲劳 26 43.33重度疲劳 4 6.67极重度疲劳 0 0.002.4 监管场所医务民警的备选压力源调查:压力源选择人数超过 30%的有 10 项,排序如下。见表 4表 4 监管场所医务民警压力源调查(n=60)项目 位次 选择人数 选择百分率(%)值班频繁、值通宵班 1 47 78.33工作没有成就感 2 45 75.00对工作现状不满意 3 33 55.00工作占用休息时间 4 2

3、8 46.67业务培训、职称晋升困难 5 26 43.33管理患有传染病的被监管人员 6 25 41.67分管医疗以外的工作 7 24 40.00单独处理医疗突发事件 8 23 38.33领导不重视医务工作 9 20 33.33外出就诊时的安全看管 10 19 31.673、讨论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依法治国方略得到积极实施,民主法治进程不断推进,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各界对政法工作的期望值愈来愈高,监所管理也迅速向正规化、法制化、人性化方向转型。 “从严治警一本书,从优待警一句话” ,在转型过程中,各级领导比较侧重强调文明执法和“人性化”管理,而对监管民警法定职责、法律权力强调不够,监所发

4、生问题往往重在追究民警和单位的单方面责任,这给监管民警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警察的职业特点是高强度高风险,与不同种的职业相比较,警察属于高度心理压力的职业5。监管医务民警当然也不例外,调查发现,有26.67%的监管医务民警有心理问题,抑郁、焦虑、躯体化、敌对等因子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医务民警的心理问题往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卑失落抑郁心理:自卑失落抑郁心理:公安监管场所往往被认为是“公安工作的最后一站”,进了监管场所就等于判了“无期徒刑”, 监管民警交流少,提拔的机会更是凤毛麟角,在监所工作几十年连科级待遇都没享受过就退休的老民警比比皆是,容易使人产生自卑感和失落感。监管工作以管理为重,

5、医务人员占比重小,在所里的地位不高。平时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少,待遇的问题、职称的问题、学习经费的问题难以解决,容易使人感到前途渺茫。监管医疗工作只处理小疾病,大病都外送,很难会有成就感,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很容易使医务人员的热情被冷却。“应激源”的调查中, “工作没有成就感(75.00%) 、对工作现状不满意(55.00%) ”分列第 2、第3 位。经常超负荷工作,作息时间不规律,生物钟紊乱,没有双休日,导致和家人、朋友的生活步调不一致。由于情感长时间得不到抒发和交流,往往表现出精神萎靡、意志消沉、自我封闭、行为内敛,引发情绪抑郁。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抑郁因子的检出率高达 26.67%。2 2)疲劳

6、倦怠厌战心理:)疲劳倦怠厌战心理:监管场所地理位置偏僻,与外界隔绝,监管工作条件差、压力大、待遇低,医务民警每日置身高墙铁门,常年面对的都是形形色色的灰色人物,从事单一枯燥,形式化的重复劳动,时间一长,工作就没了激情;值班频繁,正常的休息根本得不到保证,每值一个班下来几天都不能恢复疲劳,医务民警长期处于高压状态,感到疲劳倦怠,产生厌战心理。从此次的“疲劳度”调查可以发现 50%左右的人员处于中度疲劳以上水平。这也印证了躯体化因子较高的原因。从“应激源”调查发现,值班频繁、工作占用休息时间分别排在第 1、第 4 位。3 3)紧张焦虑强迫心理:紧张焦虑强迫心理:医务民警的值班频率本身已高,再加上工

7、作中的巨大压力,极易产生不良心理。(1)夜间值班时的压力:出现突发医疗状况时没有其他医务人员的会诊,没有相应的医学辅助检查,全凭一个人的经验来判断。24小时的不间断收治模式使得后半夜也得不到休息,哪怕一夜无事,也是处于半睡半醒的等待状态,听到一点儿声响便被惊醒。值班的管理民警缺少医疗知识,学员报告病情,医务民警必须立即到场,但事实上很多情况是不需要医疗处理的,医务民警的休息受到影响,处理不当还会影响与管理民警的关系。(2)平时工作上的压力:不管是否责任事故,只要出了事故就肯定能找出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或漏洞,难以得到各级领导的原谅。除了面对已确诊的传染病患者,还时刻会接触“隐身”的患传染病学员(

8、入所后一段时间才发现,或者直至出所都不被发现的传染病患者),特别是肺结核、肝炎、艾滋病等危险的疾病,医务人员自身有危险,还会怏及家人。对于诈病的识别与处理也是十分困难的,判断失误可能造成医疗事故,也可能使得诈病学员的奸计得逞。诸如:外出就诊时的安全押送,防止藏药行为的发生,家属在“看病问题”上无理取闹等问题。(3)工作之余回到家里,也要为自己分管的病人担心,休息时(特别是夜间)单位或同事打来的电话都会使人紧张。长期的压力使人感到紧张、焦虑、形成一种强迫心理状态,表现为对自己做过的事情不放心,明知自己的行为违反意愿,且内心极力地抵抗,但却无法控制,这种心理障碍给人带来痛苦感。例如值班时迟迟不肯睡

9、觉,怕自己睡着了,会发生不可预料的事情,感到自己很困了,就是睡不着;病人病情不重且已经处理过了,还是不停地想会不会出现意外;手机有一段时间不响,就会翻看是否有电话漏接了,是否有短信漏看了,是否把来电设置为静音了,甚至怀疑手机是否坏了。上述情况在“应激源”调查中都有所体现。4)冷漠麻痹敌对心理:冷漠麻痹敌对心理:监管场所是违法犯罪人员最集中的地方,这些人员来源复杂、地域广阔、罪行轻重不一、心态变幻无常、结构参差不齐,有一部分被监管人员出于“补偿”的心理反复要求看病,表现为在所外不看的病,在所内反复要求看病,希望借此机会用政府的钱看好病,但这些病往往是慢性病,监管场所没有能力处理也不需要处理;有的

10、是出于逃避处罚的目的,反复诈病,试图逃避打击、减轻劳动任务、得到管教的同情照顾;有的尽挑一些不痛不痒的小毛病,每天出来看病,其实是借看病之名出来溜达溜达。被监管人员的诈病行为,小病当大病看容易使医务人员产生厌恶、冷漠、敌对心理。这也许可以解释各因子分中人际敏感分低、敌对因子分高的现象。上述不健康心理问题,首先影响医务民警的自身健康;其次影响工作效能和医疗安全,特别是不利于开展被监管人员的心理矫治工作;再次,影响家庭和睦。2008 年 4 月浙江省厅监管总队针对监管场所医务力量薄弱的现状连续出台了几项工作意见,如:浙公通字200852 号关于加强和改进公安监管场所医疗卫生工作的意见提出:1)充分

11、认识加强公安监管场所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2)规范公安监管场所医疗机构建设,满足被监管人员的基本医疗需求。3)建立完善监管场所医务工作规范,逐步提高发现、预防和处置疾病能力。4)探索建立与社会医疗机构的协作机制,不断改善监所医疗卫生工作。随着上述文件精神的不断落实,监管场所医务民警的工作状况一定会有较大的改善,心理问题将得以缓解。但是,笔者认为除上述措施外,应该把“提高监管场所医务民警的心理健康水平” 提上议事日程。一方面要组织医务民警进行心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另一方面,分管队伍建设的所领导要定期邀请心理学专家会同分析队伍状况,客观剖析存在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

12、开展健康教育,从而达到舒缓心理压力、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生活品质的效果。4 参考文献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2瞿伟,冯涟琐.军医大学医疗专业学员 SCL-90 测试结果分析.中国学校卫生杂志,1995,2(16):112-1133白俊云,王红,李华.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4):405-4074巴华杰,刘持平,杨春,等.公安院校本科二年级刑事技术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4):380-3825张振声,现代警察心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1-36,532-58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