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隐痛与人性的暗疾--读《史记·黥布列传第三十一》有感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238750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的隐痛与人性的暗疾--读《史记·黥布列传第三十一》有感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历史的隐痛与人性的暗疾--读《史记·黥布列传第三十一》有感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历史的隐痛与人性的暗疾--读《史记·黥布列传第三十一》有感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历史的隐痛与人性的暗疾--读《史记·黥布列传第三十一》有感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历史的隐痛与人性的暗疾--读《史记·黥布列传第三十一》有感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的隐痛与人性的暗疾--读《史记·黥布列传第三十一》有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的隐痛与人性的暗疾--读《史记·黥布列传第三十一》有感(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富贵相忘富贵相忘陈胜是个义人,至少当时说出“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时,他很义气,没有异想天开升官发财后追求自己的前程,把一同在泥地里耕种的苦哈哈的哥们儿扔到脑后,虽然他们对他胸膛里澎湃的鸿鹄之志一点也不理解。然而不足半年,在张楚大旗高举,而颓势已显的时候,他就杀了前来投奔他的同乡,罪名是“妄言” ,不过说了些他在家乡的旧事,他认为伤了面子。 “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王者” ,众未叛,亲已离。始终不能摆脱小农意识的起义领袖,也在刹那间被富贵侵蚀得锈迹斑斑。其实从人性来讲,富贵相忘是本性,不忘便可说是超凡。钱与地位,被高人们看成身外之物的,古往今来又有几人真能看淡?英雄如项羽如吕布般也贪财

2、,更遑论无数熙熙攘攘之辈。再说贵,如范蠡张良般急流勇退者又有几人?尤其现代,厚黑学的出现更证明了钱与地位的重要性,可以不要面子,不要尊严陈胜王生在现代啃啃这书本,一定会宽容得多,也不至于因面子问题再为后人诟病。有点走题,还是说回“如果富贵” 。一旦富贵,财富和地位必然影响到思想和观念。不得不说,人其实还是分阶层的,即使现代社会,依然会有宝二爷和焦大的分别。如果焦大一不小心成了宝二爷,他会不会提携那些奴才朋友?恐怕很难。地位的分别使得一些人必须做他们自己,不能就会乱套,就如杨莲亭只能做东方不败的爱人,而替他执掌日月神教酷厉滑稽,成了纸老虎一般。一旦地位发生变化,原有的眼界和观念不能满足身份和权力

3、的需要,便会出现许多让人啼笑皆非的错差。古往今来富贵不相忘的实例极少,更多是相忘甚至相残,这恰恰充分反映了人的本性的贪虐残忍。四百多年的春秋史,兄弟相残,父子杀戳屡见不鲜,说到底不过为权贵二字。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血肉人伦之情尚且不顾,遑论其他?更不要论相忘与否了。现代人呢,几乎绝大多数人都在求富求贵,有些人起来了,有些人落下了,有此人不起不落,昔日的同学、朋友、同事、亲戚包括自己,富贵来了,于事业之外的便是精神层次的思索:如何面对自己的富贵,以及如何面对别人对自己富贵的态度。这几乎可算得上老生常谈的问题,而且每日都上演着现实版的活剧。我朋友不少,既有拥有八位数还觉得自己很穷的,也有攥着五位数就

4、沾沾自喜的,还有半生奔波房子孩子欠帐度日的。有的家境好,在别人尚且青涩对富贵没有概念的时候便已开始享受富贵,现在却平平;有的原本困窘,经十几年辛苦挣得一份殷实日子。很多时候,生活让人在不知不觉中便依某种参照物做了对比。2邢与林曾是非常好的朋友。林父母都是区人大代表,事业发达,家境富裕,时常请大家“搓一顿” 。邢家境贫寒,他的所有伙食费林都包了,而且不时给他添置生活和学习用具。这是一对大家公认的铁哥们。十几年后再聚时,这两位都已是发福的中年人。不同的是邢容光焕发,神采奕奕,他已经是一家规模不小的修饰公司老板;而林则松弛平淡,守着一份不咸不淡的工作难有突破。邢的热情和林不自在尖刻成为这次聚会的最大

5、反差,从那之后再也没有林的消息。谈及此事,邢很无辜:大家在一起不就谈谈车子房子票子,不然说什么?是林太敏感,我帮他都来不及,怎么可能嘲笑他?难道我会忘了哥们儿的义气?给他找门路找出路,让他辞工不做跟我做,我每月给他多少都成,他愣是这样,我有什么办法?富贵便是这样颇为玄妙的事儿,它不但涉及尊严、落差、层次等诸多因素,还伴有地位不平等所带来的心理失衡。富贵本身已被世人抬高,很有点居高临下的意味;而昔日高者今日处于低洼,便是双倍的落差,让人怎生得受?骑自行车的谈论车子时,要不就谈论自行车,不然就与同是骑自行车的人谈。一旦与拥有四个轮子的人谈,便都成了纸上谈兵的悻悻,即使再有研究也不过是陪衬和背景。不

6、是没有共同语言,而是没有共同地位导致的自惭形秽。即使就如邢这样富贵不相忘的,让林又如何接受?往日的朋友,自己曾经的施与者,成了自己的老板和施与者,这种落差一般人是绝对难以承受的;即使接受,又会如何?即使内心没有龃龉天性乐观,如陈胜王的故友一般“妄言”其不发达时的种种,最终会不会也被“斩杀”?其实,富贵不相忘,不如富贵相忘,这才是对待富贵的真态度。对富贵背面的一方来讲,相忘,便是以淡然放下地位,以无谓踏平玄殊。贫寒时你是真实的你,富贵时你是记忆里的你。重要的是你这个人,而不是你的富贵。如果富贵改变了你的性情,那么我会真的忘却你现有的一切,只在记忆里保存属于过去的美好,你的富贵与我无关。三言二拍里

7、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警世通言第一篇便是伯牙摔琴谢知音。初逢子期,伯牙以晋国高官之位看不起钟子期,也曾轻蔑。然而音乐的共识使得他放下贵族架子,与钟子期结为金兰,高山流水成就千古朋友典范。钟子期的“宠辱无惊” ,正是对于富贵者应有的态度。其实无论富或者贵,其内心未尝不会有所求,未尝不会寂寞。就如对待其他朋友,保持自有本性,保持真我,便超越了富贵本身的境界,以真性相交。无论贫贱或是富贵者,都是欢迎这样朋友的。生活的本质无所谓富贵,只是人局限了彼此地位。对富贵承受者而言,拥有的东西更应该懂得放下。既已有,何必耿耿于怀?不夸耀不自3显,已经惹得一班人汲汲于心,眼红不已,有所表示时,各种中伤谣言必起,往往

8、伤人于无形,此其一;其二,既已拥有,低调隐忍亦尝为人所知,谁能否定你所取得的成绩?何必再大张旗鼓,倒明显是自信不足或是暴富嘴脸,徒留人嗤笑而已。说到底,不仍是朋友吗?以朋友心看富贵,留一份投合,淡几分钱腥位膻,无它,真性情耳。我认为,这是富贵相忘别有的真意所在。历史的隐痛与人性的暗疾历史的隐痛与人性的暗疾 读史记黥布列传第三十一有感 鄢 霏 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没有反刍没有思索,博学不过是一袭中看不中用的外衣罢了。 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己之外有人,己亦在人中。既然“己之外有人” ,就应该“推己及人” ;既然“己亦在人中”就不要美化自己。也正因如此,今人形成了社会,社会形成了舆论,是

9、非功过难以评说,那么,不如读读历史,去看看那片云下的几段名利纠葛。难道人性的暗疾真的会改变历史?如果-历史没有如果,我们只有解释历史本原,才能更好的创造历史。英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黥布者,六人也,姓英氏。秦时为布衣。少年,有客相之曰:当刑而王。 及壮,坐法黥。布欣然笑曰:人相我当刑而王,几是乎?人有闻者,共俳笑之。布已论输骊山,骊山之徒数十万人,布皆与其徒长豪桀交通,乃率其曹偶亡之江中为群盗。” “陈胜之起也,布乃见番君,与其众叛秦,聚兵数千人。 ” 引自史记黥布列传第三十一 我们来分析文章里的第一处黑体字, “布皆与其徒长豪桀交通,乃率其曹偶亡之江中为群盗。”这句话能看出英布什么性格特

10、征呢?注意,英布此时的身份是囚犯,但是爱交际,广人缘,这样写就为自己创造并改变人生埋下了伏笔。可见这些豪桀既为“徒长” (管理犯人的小官吏) ,一定有过人之处,为人豪爽,正义,虽为暴秦官吏,但仍然欣赏有豪桀之气的人才,所以才能与身为囚犯的英布交善。正因如此,英布才有可能逃出骊山,成为“游荡”的强盗。可见,英布也应是有豪桀之气的人。另外,这句中的“曹偶”一词,曹是同类之意,偶是非单一,而很多的意思,也就是说英布并不是真正的强盗,而是顺应历史及当时社会心理趋势,面对苦役与死亡的勇于反抗的领袖,所以,其追随者更是“赢粮而影从” ,这其中定然不乏“徒长”之类,因此这两句的写作目的,正是司马迁为衬托与铺

11、垫而写的,以“豪桀”衬英布,暗示其日后称王的趋势,也为秦亡之时英布的大显身手做铺垫。这样一个残暴的强秦,犹如一度坚固的城墙,而作为其统治阶层的官吏竟然与一个“囚犯”交通,可见强秦的统治已不得人心,从侧面反映出“其朝必亡,其亡必速”的历史趋势。 因此,本句中的“乃”字应去“于是,这才”之意,我们可以看出英布是一个有豪桀之4气的豪爽之人,不安于囚犯修陵的奴役生活,广交朋友,为逃亡做准备,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出,英布是一个非常冷静善于思考的人,他清楚“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的道理,因此他的举动除了率性而为之外,当然有用心经营之力。 下面,我们来分析文章里的第二处黑体字, “陈胜之起也,布乃见番

12、君,与其众叛秦”我们可以发现,英布后来真的造反了,难道这是巧合还是冥冥之中的天意?他的性格对他的造反有怎样的作用呢?要想解开这个疑团,我们就要注意这样一个前提,即文章中“陈胜之起也,布乃见番君(县长,地方长官) ”这两句话的逻辑关系,也就是说,这句话正好反映了英布与陈胜的区别,搞清楚了这个问题,也就解答了上面的疑惑。 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乃”字怎样解释,这个不难,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很同意发现取“于是,这才”的意思,那么这两句就构成了逻辑上的条件关系。也就是说,这句话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只有已经有人造反了,英布才开始造反,是英布错失机会,还是另有打算,故做此计呢?这就涉及到我们要探讨的关

13、于性格在时势中的作用的问题,因此需要我们将两个人进行一番比较来得出我的结论了。相比较而言,两人有以下三个共同之处:同为下层劳动人民;同去骊山修墓做苦役;胸有大志。这些相同之处我不准备赘述,我觉得应该提醒读者思考一下二人的不同之处,对于解决我们的问题有利,他们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两人性格迥异,造反动机不同;造反手段各异, “革命”心理不同;能否坚持目标,造反结局不同。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分析有关内容。 两人性格迥异,造反动机不同。关于陈胜,史书上并没有更多的记载,关于他的造反我们今天所能掌握的就是“天雨误期,按律当斩” ,于是他发出了“今举大事死,按律亦死,造反,可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4、?”的吼声,揭竿而起。关于他的豪杰之志也只限于“苟富贵,勿相忘”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记载。而英布为布衣,因犯法被遣往骊山修陵后,史记中却有这样的文字:“布皆与徒长豪桀交通” 。同样是两个造反的人,相比之下就有了区别:陈胜造反的原因是“天雨误期,按律当斩” ,可见是没了退路,属于典型的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情况,所以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等式: 陈胜造反=官逼民反(庶民或奴隶)+素有壮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那么,英布又有怎样的等式呢?我们来看这句话:“布皆与其徒长豪桀交通” 。其中的豪桀是定语成分,正常的语序应该是“布皆与其豪桀徒长交通” ,就是说“豪桀”是修饰限定“徒长”这类人的,这样理

15、解是比较合理的,因为在骊山修陵的囚犯几十万,徒长至少也要几百,英布不会也不可能全交往,所以我们可以从侧面看出英布的择友标准,即择“豪桀”,注意这个词不是“豪杰” ,也就是豪爽、豪放、桀骜不驯,有些暴力倾向,敢于反抗的人士,这就不同于“杰出优秀”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往往是统治阶层的理想人选,又怎能造反呢?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出,英布所选择的这类人就大有些与水浒传中好汉相惜颇为相似之处。 另外,我们还可以发现,英布成为囚犯是因为“坐法黥” ,即行为不检点,有不端之举,从文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他应该是社会上不安于现状,不满于现行体制的“游手好闲”之人。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等式: 5英布造反=不满社会(布

16、衣坐法黥)+伺机起事(陈胜之起也,布乃见番君,与其众叛秦) 现在我们在来比较一下: 陈胜的身份是被逼无奈的顺民,而英布则是有前科的“不法”之徒; 陈胜是官逼民反,不反必死的挣扎,而英布则是等待时机,不甘现状的改变。 因此,两个人造反的动机不同,反映出了两个人的性格迥然差异,一个是匆忙起事,一个是为此准备,等待时机。性格的不同,最终也注定两个人的造反的手段的不同。 造反手段各异, “革命”心理不同。我们首先以陈胜为例,他的造反方式是“揭竿而起” ,这四个字向我们传达了两个信息,第一, “揭竿”说明起义是仓促之间决定的,起义之前的准备阶段做得很不充分,甚至连最必要的旗帜都没有,更为荒唐的是以装神弄鬼鱼腹藏书的“大楚兴,陈胜王”来蛊惑众人,使之盲目信服与追从,从而蒙蔽了造反形势的严峻,简言之就是起义准备不足,对形势估计不周;第二, “揭竿而起”的人是苦役,不是士兵,甚至连强盗都不是,让这样的老实人去打仗,结果可想而知,即起义者没有相应的斗争经验。而陈胜此时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既然是准备不足,既然是没有斗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