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香道·人道·天道习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5237555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7.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明文阅读香道·人道·天道习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说明文阅读香道·人道·天道习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说明文阅读香道·人道·天道习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说明文阅读香道·人道·天道习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说明文阅读香道·人道·天道习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明文阅读香道·人道·天道习题及答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说明文明文阅读阅读香道香道人道人道天道天道习题习题及答案及答案香道、茶道、花道,被中国历代文人称为雅事中的雅事。茶道与花道,半个多世纪来勉强得以承传,香道却被冷落了,使当代年轻人都把她看成了外来文化,都以中国台湾甚至日本为正宗,使东南亚的沉香等香材风靡全球,而不知其故乡在中国内地。其实,作为香道的香,环形香、锥形香、线香、香粉等等,与我们生活本来就十分密切的。我的奶奶念经时要点佛香,父亲驱除家里秽气也要点线香,都常年不断,自然构成了我童年记忆中基本色调。所接受的教育,又赋予这种氛围极其高雅的境界,这就是说,父亲在教我读唐宋诗文时,让我不时与香道雅韵不期而遇。像焚香入兰台,起草多芳言(李白);

2、麒麟不动炉烟上,孔雀徐开扇影还(杜甫),像闲吟四句偈,静对一炉香(白居易),少儿多送酒,小玉更焚香(王维),还有一炷烟消火冷,半生身老心闲(苏东坡)、欲知白日飞升法,尽在焚香听雨中(陆游)和沉香烟断玉炉寒,伴我清怀如水(李清照)等等。就因为如此美好,当奶奶离座时,不小心把燃着的线香跌落到台面上,将油漆光洁的桌面烧出半筷子长的一条炭痕,我们也没有感觉多大心疼。或许,这就是霭霭香烟的功德:她使人静若参禅,心如定石。虽然还不属于香习、香癖,但是,香是中国文化人生活的组成部分是无疑的。直到遇见陈磊先生,我对于香才从道字去理解。陈磊先生住在浦东高桥镇,以物流为业,自幼喜爱收藏沉香及其制品,于前年,以自己

3、一生收藏为基础,申请办起了上海香文化研究中心,成为新中国第一家研究香道的机构,他将自己一幢古宅辟为沉香和历代以香炉为主要内容的香器陈列室,介绍中国香道及其发展,定期培训香艺师,希望借此净化世人的心灵。我从陈磊先生的努力中,感受到了一种人道精神。 是的,香道源于人道。中国的香文化,虽然随着祭祀祖宗、奉天敬神就开始了,但成为文人的独特爱好,不管在屈原的离骚,还是在孔子漪兰之曲形成的传说中,都有所反映,至于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一种生活方式,直至闻香识人,把对香的品味升到了衡量人品的标准,则始于唐代。唐代是一个逐渐重视人的时代。精神空间的开拓与提升,是对人的价值自我实现的重要一环,沉香,也就成了人的

4、高尚德行的象征。香,基本上分为两大体系,动物香和植物香。动物香有龙涎香和麝香;植物香除了各种花卉香草外,主要是指被称为香中之王的沉香,即唐代佛经中的多伽罗、伽蓝、伽楠、棋楠等等。中国文人所用的,一般是指以沉香为基本原料的香。不是因为像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说的片值万钱之珍贵,而是出于形而下者是谓器,形而上者是谓道,从形而上的角度来重视的。因为沉香的生成过程,特别具有形而上的价值。沉香树并不香,香的是它的树脂,但这树脂只在刀砍斧伤,雷电摧残后,入土、入水、入海、历尽摧残中,才以不馁不萎,不急不躁,不离不弃,由天地蕴孕而成奇香,然后遇缘而出,化解人间的各种戾气与浊气。人们自然把她视作天工奇树,天地灵

5、物。在初唐即开始勃兴的文学风气的推动下,香文化也从闻香、品香小打小闹而发展成了香道,给品香活动赋予了三种境界:得气、得神、得道。品香活动也有燃、点、熏、烤、移、置、泡、煮、烹、佩等多种方式,并形成了闻香、赏烟、趣炉、愉性、养生、健体、明性、悟道等完整的香道体系。香对人的精神境界的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作用,早已成为人类的共识。英国作家吉卜林说:人的嗅觉比视觉、听觉更能挑动人们细腻的心。作为嗅觉文化的香道,它的深度及美学价值,也超越民族、超越地域、超越国界,成为人类心灵共通的一种语言,一种最容易为人理解和接受的文化,所以也最能得到人类的共鸣,从中悟物达理,改变心性。今天,世界所有名贵香水,多少都加了从

6、沉香中所提取的精油。陈磊说得相当精彩:千年古刹周边,必有千年大树。在这一朴素生活现象中,就包含着香道总是随人道而消长的规律。为什么?因为有一个天人合一的生存环境。 所以,香道也就是天道。这也是禅意楞严经纪录须菩提、舍利弗、普贤菩萨、弥勒菩萨等高僧,围绕沉香与佛的对答,香严童子的回答是,此气非木非空,非烟非火,去无所著,来无所从(踪)。无独有偶,宋诗人陈与义的焚香诗,也写出这种禅意:明窗延静昼,默坐消尘缘;即将无限意,寓此一炷烟。当时戒定慧,妙供均人天;我岂不清友,于今心醒然。炉烟袅孤碧,云缕霏数千;悠然凌空去,缥缈随风还。世事有过现,熏性无变迁;应是水中月,波定还自圆。在这样的境界里,香味儿自

7、然不是从木中来,不是从火中来,不是从土 里来,不是从水里来,也不是从空中来,更不是从烟中来,而是 从心中来。香云化成了舟筏,岫烟变为了桥梁,帮助众人敞开了心门。心中来的这个心,就是人的本真。正因为如此,圣经里有了沉香是上帝亲手栽种的树的叙述;佛教对她的尊重竟异曲同工,把她当成崇高的敬佛圣品,体现修正的境界和佛因的庄严,无异于水中的舍利。中国哲学始终认为,天人合一是人类最理想的生存、发展的境界。也算是人类共有的一个梦吧,中国香道,为这一梦想成真提供了一种可能。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15首先,指出作为雅事之一的香道被人冷落;然后,阐述香道与人道、天道的关系;最后,指出香道为人类梦想

8、的实现提供可能性。(意对即可)(每点2分)16香与生活的关系很密切,就连清洁空气也会用到香;无论是祭祀祖先还是礼佛敬神,都离不开香;香是中国文人的独特爱好,写作时离不开香,作品内容也涉及到了香道雅韵;在强调人自身价值的唐代,香文化逐渐发展成香道。(意对即可)(答对三点即可给6分)17香道与生活关系密切,无论是日常的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都有香道的存在;香道与精神(德行)也有密切关系,人们把对香的品味提升到了衡量人品的标准,香成了高尚德行的象征;香道对人的精神境界和生活质量有提升作用,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能引发人们共鸣。香道的深度及美学价值,超越了民族、地域,最易为人理解和接受;香道也是天道,与禅意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