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创新设计》浙江政治选考高分突破专题复习必修一经济生活第4讲收入与分配含解析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5231526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版《创新设计》浙江政治选考高分突破专题复习必修一经济生活第4讲收入与分配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版《创新设计》浙江政治选考高分突破专题复习必修一经济生活第4讲收入与分配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版《创新设计》浙江政治选考高分突破专题复习必修一经济生活第4讲收入与分配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7版《创新设计》浙江政治选考高分突破专题复习必修一经济生活第4讲收入与分配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7版《创新设计》浙江政治选考高分突破专题复习必修一经济生活第4讲收入与分配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版《创新设计》浙江政治选考高分突破专题复习必修一经济生活第4讲收入与分配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版《创新设计》浙江政治选考高分突破专题复习必修一经济生活第4讲收入与分配含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第 4 讲讲 收入与分配收入与分配一、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填 T,错误的填 F)1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原则,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社会地位。( )解析 按劳分配的地位和意义。平等分配不能理解成平均分配。答案 F2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解析 我国的分配制度。答案 F3按劳分配是劳动收入,劳动收入就是按劳分配收入。( )解析 在我国现阶段,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是多种多样的,按劳分配收入仅指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收入,所以二者不能等同。答案 F4国家对税率的调整违背了税收的固定性。( )解析 税收的固定性,

2、并不意味着税收是永恒不变的,根据经济发展形势,税率、征收对象等是不断调整的。答案 F5税收的无偿性就是国家征税以后对纳税人没有任何回报。( )解析 税收的无偿性,并不意味着纳税人没有任何回报,国家征税的目的在于用之于民。答案 F二、选择题6我国现阶段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是( )A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的状况B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C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D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2解析 生产决定分配,我国的分配制度从根本上讲是由生产力发展的客观状况决定的,故选 A 项。B 项是直接

3、原因,C 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D 项与题意不符。答案 A7在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却会有所差别。这是因为( )A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的利益是联系在一起的B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的效益是联系在一起的C贯彻按劳分配原则使企业中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D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是联系在一起的解析 按劳分配所得必然要受到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经济效益不同,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也会有所相同,故选 B 项。A、C、D 不符合题意。答案 B8目前我国许多地方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实行“土地换股权”模式,在农村土地流转和村办企业建设的过程中,农民可以将土地承包权作为资

4、产入股,并享受分红。对此模式认识正确的是( )农民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 有利于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农民所获收入属于非农业劳动收入 保障农民权益、反哺集体经济发展A B C D解析 本题考查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农民将土地承包权作为资产入股享受分红,这是按土地要素进行的分配,不是农民自己耕种土地获得收入,故不是按劳分配,说法错误;土地流转并未改变土地性质,仍然是搞活集体经济,与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无关,说法错误;入股分红属于非农业劳动收入,说法正确;土地流转,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农民收益,有利于保障农民权益,反哺集体经济发展,说法正确。该题选 D。答案 D9合理且适度的收入差距是贯彻党

5、和国家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等重大方针的必然要求。它有利于( )克服平均主义,更好地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作用 尊重和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鼓励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 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A B C D3解析 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允许合理且适度的收入差距的存在,目的是发挥其激励作用,与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无直接的关系,排除。答案 D10近期央视新闻联播的系列采访“你幸福吗”成为热议话题。提升居民幸福指数,让百姓共享更多发展成果,国家就必须( )提高保障水平,体现社会公平 增加财政收入,减少财政支出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社会财富

6、 坚持按劳分配,提高劳动报酬A B C D解析 增加财政收入,减少财政支出,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会抑制居民需求,不符合题意。是对企业的要求,不是国家应采取的措施。故选 A 项。答案 A11 “事不公则心不平,心不平则气不顺,气不顺则难和谐” 。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深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做到( )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 既要鼓励创业致富,又要倡导回报社会 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反对收入差距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中强调公平A B C D解析 表述错误,要反对收入差距过大,而不是反对收入差距。错误,因为无论初次分配还是再分配

7、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答案 A12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国家投入巨额经费,我国经济的发展为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说明( )经济发展是财政收入的本源 财政是科技发展的物质保证 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财政是宏观调控的重要行政手段A B C D解析 “国家投入巨额经费,我国经济的发展为航天科技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说明财政是科技发展的物质保证,经济发展是财政收入的基础性因素,符合题意。错误,财政收入并非越多越好;错误,财政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手段。答案 A413中央加大对西藏的政策支持力度:高中阶段农牧民子女上学纳入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的“三包”范围,农牧民最低生活标准提高到每年 1 300 元。

8、这说明了财政( )A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因素B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C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D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解析 中央加大对西藏的政策支持力度,促进教育公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体现了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应选 B 项。A 项错误,C、D 两项不符合题意。答案 B14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下行压力较大,为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2016 年我国继续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实行结构性减税( )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内容之一 意味着我国的税收将大幅度下降 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是运用行政手段调控经济的重要体现A B C D解析 错误,结构性减税并不

9、意味着我国的税收将大幅度下降。错误,减税属于财政政策,是运用经济手段调控经济。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 C 项。答案 C15 “削峰填谷”调节分配是个人所得税的一项基本功能。我国新的个人所得税法实施以来,6 000 万人免交个税。此举( )将大大降低我国的财政收入,影响宏观调控水平 旨在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有利于减轻居民负担,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A B C D解析 本题考查对个人所得税的认识。符合题意。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答案 A16 “挤进效应”最早是由加拿大经济学家迈克尔帕金在其所著的经济学一书中提出来的。所谓“挤进效应”是指政府采用扩张性财政

10、政策时,能够诱导民间消费和投资的增加,从而带动产出总量或就业总量增加的效应。下列能够产生“挤进效应”的举措有( )5国家增发国债,加大财政支出 降低税率,提高征税起征点 国家增发纸币,加快货币流通 降低利率,降低居民储蓄率A B C D解析 “挤进效应”是指在经济增长滞缓时,政府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具体措施是通过国家增发国债,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正确。中纸币、货币,中利率都属于货币政策,不是财政政策,不选。答案 A三、综合题17收入分配问题既是经济学家长期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政治家长期关注的重大课题。随着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

11、不断扩大,我国的收入分配格局开始出现失衡。注重社会公平成为我们党在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上重新思考的课题。请根据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在注重社会公平的过程中,如何做到“效率和公平”并重?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效率与公平原则的理解,本题需要学生在解题时既要结合书本知识,也要结合材料事实、时政知识进行多角度综合分析。答案 做到“效率和公平”并重,即是兼顾效率和公平。首先,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裕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次,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即平均主义和收入差距悬殊。再次,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8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为了保障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活动顺利开展,文化部、教育部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实施文化消费补贴制度,培育文化消费需求,扩大文化消费规模;继续扩大各类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政府采购,加大对文化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结合材料,分析国家财政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答案 国家财政通过实施文化消费补贴等,为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物质保障。国家财政通过继续扩大各类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政府采购、加大对文化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国家财政通过培育文化消费需求、扩大文化消费规模等,促进了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