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一年上数学教案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231524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一年上数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一年上数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一年上数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中一年上数学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中一年上数学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一年上数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一年上数学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案一 教学目标: 1、会认 5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的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4、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难点: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 学习准备:预习课文,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

2、学们,你们喜欢放风筝吗?(点击课文主题图) 你看,当小朋友唱着欢快的歌儿,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秀丽的郊外,放飞满载希望和梦想的风筝,这是一幅多么美的画面,著名作家贾平凹就用优美的文字记录下了他小时侯放风筝的美好情景,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童年,感受童年的快乐。 齐谈课题,教师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打开课本,认真地读一遍课文,想想课文写了风筝的哪些事情? 2、检查词语,认识词语朋友 点击词语: 幢憬、依然、一紧一松、凌空飞起、翩翩飞舞、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半沉半浮 3、读了课文,你知道了文中写了关于风筝的哪些事? 相机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三、学习课文,感悟

3、情感 1、你对课文的哪一部分最感兴趣?并找出那一段中描写他们心情的句子,划一划。 2、学生自主读喜欢的部分。 3、个别汇报:集体学习。 做风筝板块 出示: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1)从这句子中你能感受到作者和这些孩子,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2)“依然”这个词语我们第一次遇上,它还能用哪个词作替(依旧、仍然、还是) (3)原来做风筝的快乐就在于它充满着憧憬和希望。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向往、渴望、喜悦)朗读这一段。 虽然他们做的风筝一点都不像当初希望做的蝴蝶那样漂亮,但是他们每个人的心中却还是快乐的不得了。 放

4、风筝板块 (1)学生自由读第 3 自然段,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和学生一起发现朗读中的问题。 (3)谈谈感受到的放风筝的心情。 (4)联系生活,深究文本。 理解“快活地喊叫”、“拼命地奔跑”等词语的意思,体会放飞风筝时快乐的心情。 欣赏同学们放风筝比赛中的一组照片,访谈:同学们,你们在放风筝的时候,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最不开心的是什么?(风筝一下子就能飞起来而且飞得很高很高。) 是啊,风筝飞得高高的,那是最快乐的事情了!你们和文中的孩子们的心完全一致的。我们来看看课文,这段话中哪些词语告诉我们风筝飞起来了。请大家划一划。 讨论交流,随机点红词语:凌空飞起 高过树梢 越飞越高 翩翩

5、飞舞 品读词语: 凌空飞起风筝离开地面,开始飞起来了!你觉得此刻飞起来的仅仅只是风筝吗?随着风筝一起飞起来的还有什么? 讨论明确: 风筝飞起来了,我们的快乐也飞起来了! 风筝飞起来了,我们的激动也飞起来了! 风筝飞起来了,我们的自豪也飞起来了! 风筝飞起来了,我们的幸福也飞起来了! 师引导: 风筝越飞越高,他们的快乐也就越飞越高; 风筝越飞越高,他们的幸福也就越飞越高; (5)带着这越来越浓的快乐,读读这段话。 过渡:越飞越高的风筝给我们带来了多大的快乐啊! 出示: 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上拼命地奔跑。 结合你放风筝的体会,说说他们此时会“快活地喊叫”什么呢? A 幸福鸟!幸福鸟!世界上最伟

6、大的幸福鸟! B 幸福鸟!飞吧!飞到白云上面去!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快活地喊一喊吧!你想喊什么就喊什么!师读: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生) 多么开心啊!谁还想来开开心心地读读这段话? (6)欣赏放风筝的片段,感受快乐的心情 看到这样的情景,不禁想起了清代诗人高鼎的诗村居,和学生齐背诵。 找风筝板块 (1)风筝找到了吗?他们当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从哪些地方可以知道?哪些词语(伤心、失落、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哭了、垂头丧气)。(2)风筝还准备继续寻找,他们会找到吗? (3)布置小练笔,回去写一写风筝的续写,把这个故事再编下去好吗? 教师小结:幸福鸟!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

7、牵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快乐和痛苦。你就是我们童年时代最亲的亲人! 教案二 创意说明: 从情感角度切入,说说读读,初识人物,把握情感基调,让学生整体感知全文,从而带动对全篇的深入研读和领悟。有些难句除了指导学生多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外,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发问精神,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深入研读。 这篇散文诗思想深刻,主题的理解是多向的,要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主题,学生存在一定困难。因此,本设计创设了一个与作品中人物对话的活动,让学生进入文本,充分解读,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领会写作意图。 一、导入 新课 听歌激情:放歌曲三月三,“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引

8、发学生对放风筝的美好感受的回忆。 简谈感受:你们喜欢放风筝吗?能和大家谈谈放风筝时的感受吗? 引入正课:风筝带给你们以无尽的梦想和快乐,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尽情享受这份放飞风筝的自由和快乐呢?让我们走近文坛巨匠鲁迅先生的兄弟之间,来了解一段关于风筝的故事。 二、整体感知 1、概括故事。要求从时间、人物、事件、情感等角度用一句话概括:这是一个_的故事。 2、略说人物 自由朗读集中写风筝事件的两段后,说说这两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大致会这样说: 从“体弱多病”可以看出小弟是病弱的,需要锻炼的。(可见小弟走出户外去活动,对健康有多重要。) 从“惊惶,失了色瑟缩着”可以看出小弟是软弱的,胆

9、小的; 从“可鄙”一句看出,“我”是老成古板的; 从“惊呼、跳跃”即可看出小弟痴迷于风筝、热切向往放风筝; 从“做出蝴蝶风筝”看出小弟是心灵手巧、聪明的; 从“伸手抓断”、“踏扁”、“傲然走出”可以看出“我”是粗暴专横的,活脱脱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 三、研读“悲哀” 1、朗读体会 提问:读全文,我们能感受到全篇都笼罩着一种怎样的感情?(悲哀) 把全篇抒写悲哀心情的句子找出来朗读,体会作者感情。指名学生朗读,教师相机指导,及时点评。个别表演读后,四个小组连缀读完所有抒写“悲哀”心情的句子。 2、合作探究 学生从抒写“悲哀”的句子中就表达隐晦含蓄、不合常情的语句进行自主提问,教师将提出的问题归纳成

10、以下几个,先由四人小组合作探讨,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教师示范提问:看见风筝本是令人快乐的,为什么在我却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怎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我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的? 文章结尾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我为什么要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 “四面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有没有别的含义? 四、思维延展 1、讨论主题 感悟警句 引导思考:一件记录着某种遗憾的往事,兄长追悔莫及,小弟为何全忘了呢?对鲁迅先生而言,小兄弟不怨恨好不好? 作者通过这个

11、故事,是想告诉读者什么道理呢?文中有一个警句,请找出来,齐读。 你赞同这个道理吗?谈谈自己的理解。 例如: 多玩游戏能使儿童活泼、聪明、健康。 玩游戏(如搭房子、过家家等),能放飞人的想象,想像的世界奇妙无穷。 爱玩的孩子显得机灵、活泼,而在家长管束下老实安静听话的“乖孩子”,可能因天性被抹杀而缺少头脑和灵性,依赖性强。 玩玩具或游戏过程中,人是要仔细动脑筋的,要观察要思考,这将有利于孩子智力的开发。2、联系生活 讲述故事 回忆你玩玩具、玩游戏的快乐与忧伤,选一个最难忘的,讲给大家听。 教师小结:玩具与游戏能让孩子得到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快乐、思考、创造和智慧,难怪偶然明白道理的兄长心底的悲哀久

12、久拂之不去,受尽一生的内心折磨。 3、进入文本 与人对话 学过课文,了解了兄弟二人的行为和内心情感后,你想对哥哥或弟弟说些什么呢?说劝慰、鼓励、理解、敬佩的话都可以。 老师范例:对兄长,我想说,你是那么严厉地自责,反省自己,我分明看到了你的美德。(敬佩) 学生四人一组进行第二次合作交流,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的对话会从兄长的善良、严于自省,小弟的怯弱、纯真、宽容,兄弟间的手足情深,封建教育思想的弊端等角度展开,在与人物对话中多角度地理解主题,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结束语: 一出风筝事件,牵动千千万万读者的心,兄长严于自责,小弟全无怨恨,这兄弟间的情谊因风筝事件而显得更美、更和谐。鲁迅先生在

13、这篇散文里不仅揭示了传统观念对儿童的毒害,也为我们吹奏了一曲人情美的温馨之歌。还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童心的浪漫,自由的可贵,愿同学们都能拥有自己自由、快乐发展的天地,让我们一起来背诵清朝高鼎的一首风筝的诗吧! 学生十分愉悦地、无限向往地齐背“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放纸鸢”,结束新课 教学步骤教学步骤 一、继续研讨第三、四组问题一、继续研讨第三、四组问题 第三组问题。 1“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 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作者为什么说“不幸“? 明确:联系“惩罚“一词,就比较清楚了,因为自己一向以为管小兄弟管得对,现在 见到书上的道理,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

14、,受到惩罚了,对旧“我“来说,良心遭受了 谴责,可谓“不幸“。 2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这一幕“具体指前文的哪件事? 明确:指“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认为是“笑柄“可鄙的“;发现小兄弟偷做风筝,“ 我“把他快要完工的风筝抓断踏扁了。 3如何理解“精神的虐杀“? 明确:从游戏的意义上看,“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游戏 使儿童活泼、健康、聪明,不准儿童游戏无异于虐杀儿童的天性。一个纯洁无邪的 孩子,他的正常天性,他的合理的愿望,只是因为有悖于大人们的“信条“,就不能 发展,就得不到实现,甚至要为此付出代价,这使人痛切地感受到其中包含着某种 具有悲剧意味的东西。被糟践的虽然只

15、是一只风筝,可是同时受到伤害的却是一颗 本来应该受到爱抚的稚嫩的心。作者称之为“精神的虐杀“,是非常深刻的。 4作者为什么总想补过?那心为什么“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 明确:“我“过去认为,放风筝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作为兄长,严格管束弟弟, 原是为弟弟有出息。现在反思起来,当年被落后的观念所支配,自己的行径实在是 “精神虐杀“的行为,所以他设法补过,并不因为自己当初的动机是好的就原谅自己, 也不因为当初的想法是受了传统的影响而宽恕自己,也不因为时间相隔久远就不了 了之。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为人是多么严肃认真。 因为始终没能得到弟弟的宽恕,设想的补过的方法均行不通,作者感到很沉重。 第四组问

16、题。 1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 得“沉重“? 明确:小时候,自己对弟弟那样管束,简直是精神的虐杀,而弟弟却毫无抗争,逆 来顺受,时过境迁,忘得一干二净。作者感叹被虐杀者的健忘和毫不抗争,在他看来,这正是虐杀者之所以能够肆意虐杀的原因,所以令人悲哀沉重。 2末段的语句如何理解? 明确:“我“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 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 的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是出乎意料的,所以说“无可把握的悲哀“,想摆脱而不得。 “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能摆 脱悲哀。我只感觉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不仅指当时的天气,而且指心头的悲凉。 当年虐杀者与被虐杀者都被愚昧观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为有什么错,现在虐杀者 有了觉悟而后悔痛苦,而被虐杀者已经全然忘却。觉悟者永远无法补过,这是尤其 悲哀的,使人不寒而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