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一次月考(新教材)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231380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第一次月考(新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一第一次月考(新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一第一次月考(新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一第一次月考(新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一第一次月考(新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第一次月考(新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第一次月考(新教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http:/产品电话:13811266292高一第一次月考(新教材)高一第一次月考(新教材)第卷(共 45 分)一、(18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寥廓(lio) 百舸(k) 浪遏() 方遒(qi) B油腻(n) 罗绮(q) 寂寞(j) 斑斓(ln) C媛女(yun)坍圮(dn)倩影(qin)袅娜(nu) D蓊蓊郁簦ng)佝偻(l)长篙(ho)宁谧(m)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云彩 神采飞扬 诚恳 开垦土地 B暄响 寒暄客套 窗扉 敞开心扉 C炫耀 耀武扬威 慰藉 声名狼藉 D忧郁 犹豫不决 清凉 青山绿水 3、依次填入下

2、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哦,再见吧,大海!/我永远不会忘记你 的容光。 月亮 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 如果青蛙耐不住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A庄严 渐渐 寂寞 B威严 渐渐 冷清 C庄严 逐渐 冷清 D威严 逐渐 寂寞 4、下列两组句子,衔接最好的一项是: 在有限的土地上,土地比房屋大,房屋比花园大,花园比花园中的路大,这 条小路是我袖珍型的花园的大道。 在有限的土地上,房屋比土地小,花园比房屋小,花园中的路又比花园小, 这条小路是我袖珍型的花园的大道。 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山 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

3、暗照淡了。 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 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 A B C D 5、下列句子中,语序不当的一项是: A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 虚无,树也缥缈。 B小屋的光线既富于科学的时间性,也富于浪漫的文学性。 C那些花有朵状,有片状,有红,有白,有绚烂,也有飘落。 D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一角活泼翘 起的屋檐,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新诗产生于“五四”运动时期,胡适是新诗最早的开拓者,他的尝试集 是我国现代文学

4、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号称为新诗革命先行和纪念碑式作品的, 是郭沫若的诗集女神。 B普希金是前苏联的著名诗人,不仅创作了大量的诗歌,还创作有小说上 尉的女儿 C海子,当代极具影响力的诗人,他诗里自由率真的抒情风格,对生命崇高http:/产品电话:13811266292的激情关怀,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使他的作品具有一种梦幻般的吸引力。代表 作有亚洲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D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志摩的 诗,猛虎集。 二、(12 分,每题 3 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的片段,完成 710 题 (一) (二) 轻轻的我走了, 悲哀的正如我轻轻的来; 种族 我轻轻的招手,

5、我们必须战斗啊! 作别西天的云彩。 九月的窗外,亚细亚的 那河畔的金柳, 田野上, 是夕阳下的新娘; 自由呵 波光里的艳影, 从血的那边在我的心头荡漾。 从兄弟尸骨的那边, 向我们来了, (徐志摩再别康桥) 像暴风雨,像海燕。(田间自由,向我们来了) 7、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采用了白话,是打破了旧体诗格律束缚的新诗。 B两首诗都采用了白话,是打破了旧体诗格律束缚的自由诗 C再别康桥是新诗中的“新格律诗”。 D自由,向我们来了是新诗中的“自由诗”。 8、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再别康桥中的这两节分别押“ai”和“iang”韵。 B自由,向我们来了这一节押“ian” 。 C再别康桥

6、节奏比较舒缓。 D自由,向我们来了节奏短促如鼓点。 9、对再别康桥这两节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挥手作别”是诗的抒情基调,体现的一种强烈的惆怅失落之感。开头三个“轻轻的”是诗的抒情基调,体现的一种强烈的惆怅失落之感。“艳影”是“夕阳”中的“金柳”在水中倒影,代表着康桥的景物特征,明丽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赞美。 诗人心中“荡漾”着“波光里的艳影”,是诗人把魂牵梦萦的康桥比作一个美丽 姑娘的倩影,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 A B C D 10、对自由,向我们来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作者呼吁我们民族不能再忍辱负重了,必须投入战斗。http:/产品电话:13811266292作者呼吁我们必须和悲哀的种

7、族战斗。 语句短促,是对自由的急切呼唤。 诗中体现的是一种紧张激烈的情绪。 A B C D 三、(分,每小题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11题。 寒朗字伯奇,鲁国薛人也。永平中,以谒者守侍御史,与三府掾属共考案楚狱 。颜忠、王平等辞连及隧乡侯耿建、朗陵侯臧信、护泽侯邓鲤、曲成侯刘建 。建等辞未尝与忠、平相见。是时显宗怒甚,吏皆惶恐,诸所连及,率一切陷 入,无敢以情恕者。朗心伤其冤,试以建等物色独问忠、平,而二人错愕不能 对。朗知其诈,乃上言建等无奸,专为忠、平所诬,疑天下无辜类多如此。帝 乃召朗入,问曰:“建等即如是,忠、平何故引之?”朗对曰:“忠、平自知所犯 不道,故多有虚引,冀以自明

8、。”帝曰:“即如是,四侯无事,何不早奏,狱竟 而久系至今邪?”朗对曰:“臣虽考之无事,然恐海内别有发其奸者,故未敢时上 。”帝怒骂曰:“吏持两端。”促提下。左右方引去,朗曰:“愿一言而死。小臣 不敢欺,欲助国耳。”帝问曰:“谁与共为章?”对曰:“臣自知当必族灭,不敢多 污染人,诚冀陛下一觉悟而已。臣见考囚在事者,咸共言妖恶大故,臣于所宜 同疾,今出之不如入之,可无后责。是以考一连十,考十连百。又公卿朝会 ,陛下问以得失,皆长跪言,旧制大罪祸及九族,陛下大恩,裁止于身,天下 幸甚。及其归舍,口虽不言,而仰屋窃叹,莫不知其多冤,无敢牾陛下者。臣 今所陈,诚死无悔。”帝意解,诏遣朗出。后二日,车驾自

9、幸洛阳狱录囚徒,理 出千余人。 (选自后汉书寒朗传) 注:楚狱:汉光武帝刘秀儿子刘英为楚王。汉明帝刘庄在位时,楚王因谋逆 被废自杀。因这一案件受牵连而被处罚的人“以千数”。出之:古代称有罪不 判、重罪轻判为出罪,称无罪判刑,轻罪重判为入罪。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三府掾属共考案 审查处理B朗心伤其冤 为而伤怀C谁与共为章 通“彰”,显著D咸共妖恶大故 大事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疑天下无辜类多如此 B.然恐海内别有发其奸者 C.不敢多污染人 D.诚冀陛下一觉悟而已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10、.试以建等物色独问忠、平 以钱覆其口 B.乃上言建等无奸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C.陛下大恩,裁止于身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D.口虽不言,而仰屋窃叹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http:/产品电话:138112662921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寒朗执法严明,实事求是的一组是: 诸所连及,率一切陷入 乃上言建等无奸 然恐海内别有发其奸者 是以 考一连十陛下大恩,裁止于身A. B. C. D.1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寒朗和三公府的属官一起审查处理楚王刘英谋逆一案的案犯,颜忠、王平等 人的供词中牵连到耿建等四位大臣。皇上知道了非常气怒,令寒朗把与此案有 关的人一律定罪判刑。

11、 B.由于耿建四人否认曾与忠、平相见,寒朗就单独提审忠、平,问四人的模样 如何,发现他们编造假供诬告四人的情况。 C.寒朗据实情上奏,说明耿建四人并没有参与谋反。后来又向皇上分析忠、平 编假供的动机,并解释审查完耿建四人而没有及时禀告的原因。 D.寒朗不怕皇上发怒,直言强谏,指出因楚王一案牵连,已经造成不少冤案, 而大臣怕负责任,不敢说真话。皇上听了有所悔悟,亲自到洛阳狱审理案情, 将一千多名无辜的人释放出狱。 第 II 卷(共 105 分) 四、古诗文阅读:(15 分)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 分)试以建等物色独问忠、平 。又公卿朝会,陛下问以得失 。17、阅读下

12、面一首古词,试与课本中郑愁予的错误作比较,分析两者在内 容与写作手法上的异同。(6 分)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答: 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 分) (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 , , 。 (2) , ,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 春帏不揭, 。 (3)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 ; ,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五、(共 18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821 题。 虚心交友,审慎择友由于朋友能够在学问上相互切磋,在品德上相互砥砺,在事业上相互支持, 我国

13、古代有见识的学者常能突破长幼、“贵贱”等的限制,广泛地结交朋友。 在封建社会,长幼之分是严格的。但是善于取友的人却能置年龄的悬殊于不顾 ,于是就有所谓“忘年交”。如三国时的孔融与祢衡就是“忘年交”。那时孔融已 年届“不惑”,而祢衡年方“弱冠”。孔融感到他“淑质贞亮,英才卓跞”,便引为 知已。 在封建社会,“贵贱”之分是严格的。但是善于取友的人却能置“贵贱”悬殊于不 顾。如后汉时蔡邕之交王粲就是这样。蔡邕当时才学显著,贵重朝廷,有名的 学者常常要他家里聚会;门前常常是车如流水马如龙,把整个巷子都填满了。 他听到王粲在门口,就慌忙倒屣出迎。王粲走进来,原来是一位年纪很轻、衣 着寒伧的小伙子。在座的宾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